一种燃气灶炉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25152阅读:339来源:国知局
一种燃气灶炉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气灶,具体涉及一种燃气灶炉头。
【背景技术】
[0002]燃气灶是人们常用的厨房用具,现有的燃气灶,其引射管通常是与分火器直通连通,由于引射管的燃气进气量较大,而空气的进气量相对要小,造成燃气燃烧不充分,这就使得燃气的燃烧质量差,同时燃烧不完全的可燃气体排放到空气中后,造成了对环境大气的污染。即由于传统燃烧灶具一次空气引射和混合不充分,导致烟气难以下来,功率难以做大,效率难以提升。现有技术中也有通过增加混气腔来加大气体混合充分率,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1199049Y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改进炉灶一体结构,该结构通过增加预燃室,空气和燃气在预燃室内充分混合后燃烧,但该结构的预燃室如果腔体不足够大,难满足混合气的充分混合,但如果腔体足够大,占据空间就大,会影响燃气灶其它部件的安装和正常使用。另外,现有技术也有通过在引射管增加风机加大空气量来提高燃烧率,但结构复杂,工作不稳定。因此,为了避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作出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能提高燃烧效率的燃气灶炉头。
[0004]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一种燃气灶炉头,包括一环形支架和布设于环形支架上混气管,所述混气管包括第一混气管和第二混气管,所述第一混气管包括第一直通气道及从第一直通气道的出气末端绕向第一直通气道进气始端方向的第一弧形气道,所述第二混气管包括第二直通气道及从第二直通气道的出气末端绕向第二直通气道进气始端方向的第二弧形气道。
[0006]所述环形支架具有上下盖设在一起的炉头上盖及炉头下盖,所述混气管设于炉头上、下盖内。
[0007]所述第一直通气道和第二直通气道左右相邻设置,所述第一弧形气道设于第一直通气道的左侧,所述第二弧形气道设于第二直通气道的右侧。
[0008]所述第一直通气道与第一弧形气道的连通处和所述第二直通气道与第二弧形气道的连通处分别具有一弧形转角。
[0009]所述炉头上设有若干个分别连通第一、二弧形气道的连通管。
[0010]所述连通管周向布设于炉头上端的外边缘。
[0011]所述炉头上、下盖的相对面分别设有若干个定位柱及与所述定位柱相适配的定位孔。
[0012]所述炉头上盖相对炉头下盖的一端面设有若干个定位柱,所述炉头下盖相对炉头上盖的一端面设有与所述定位柱相适配的定位孔。
[0013]所述环形支架和混气管一体成型。
[0014]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混气管包括直通气道和弧形气道,弧形气道加长了混气管的总长度,保证吸入更多的一次空气,加长的混气管相当于增大了气体混合腔,一次空气和燃气分别经过直通气道和弧形气道再进入分火器,使一次空气和燃气混合更充分,提高了燃烧效率。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燃气灶炉头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燃气灶炉头的结构分解图。
[0018]图中:1.炉头上盖;2.炉头下盖;3.第一混气管;4.第一直通气道;5.第一弧形气道;6.第二混气管;7.第二直通气道;8.第二弧形气道;9.连通管;10.定位柱;11.定位孔;12.环形支架;13.混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0]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燃气灶炉头,包括一环形支架12和布设于环形支架12上混气管13,该混气管13包括第一混气管3和第二混气管4,该第一混气管3包括第一直通气道4及从第一直通气道4的出气末端绕向第一直通气道4进气始端方向的第一弧形气道5,该第二混气管6包括第二直通气道7及从第二直通气道7的出气末端绕向第二直通气道7进气始端方向的第二弧形气道8。环形支架12和混气管13 —体成型。第一直通气道4和第二直通气道7相当于现有技术的引射管,第一弧形气道5和第二弧形气道8分别加长了引射管的长度,那么第一混气管3和第二混气管6的长度足够多,相当于加大了混合腔的体积,不仅拉动更多的一次空气进入炉头,而且加长一次空气和燃气的混合时间、提高气体混合充分率。
[0021]环形支架12具有上下盖设在一起的炉头上盖I及炉头下盖2,混气管13设于炉头上、下盖1、2内。该炉头上、下盖1、2可以通过上下铆接而成,也可以通过铸造而成,炉头上、下盖1、2可以一体成型,结构更紧凑。
[0022]第一直通气道4和第二直通气道7左右相邻设置,该第一弧形气道5设于第一直通气道4的左侧,第二弧形气道8设于第二直通气道7的右侧。这使得第一混气管3和第二混气管6左右水平设置,既节省空间,又能增大空气吸入量,使燃气充分混合,提高燃烧效率。当然,第一混气管3和第二混气管6的设置位置可根据需要作调整,如第一直通气道4和第二直通气道7左右相邻设置,而第一弧形气道5设于第一直通气道4的右侧,第二弧形气道8设于第二直通气道7的左侧;或第一弧形气道5和第二弧形气道8左右相邻设置,而第一直通气道4设于第一弧形气道5的左侧,第二直通气道7设于第二弧形气道8的右侧。
[0023]第一直通气道4与第一弧形气道5的连通处具有一弧形转角,第二直通气道7与第二弧形气道8的连通处也具有一弧形转角,该弧形转角使燃气流通更顺畅。另外,为了增加空气吸入量,该第一直通气道4或第二直通气道7的气流通过面积由进气始端向出气末端逐渐增大。
[0024]炉头上设有若干个分别连通第一、二弧形气道7、8的连通管9。该连通管9周向布设于炉头上端的外边缘。当然,炉头上盖I可均布有五个连通管9,该连通管9分别与分火器连通,向分火器提供多个气源,使得燃烧火力更均匀。
[0025]炉头上、下盖1、2的相对面分别设有若干个定位柱10及与该定位柱10相适配的定位孔11。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该炉头上盖I相对炉头下盖2的一端面设有若干个定位柱10,炉头下盖2相对炉头上盖I的一端面设有与定位柱10相适配的定位孔11。定位柱10和定位孔11分别设于第一混气管3和第二混气管6侧壁的端面上,定位柱10卡设于定位孔11内,实现炉头上、下盖1、2的盖合。
[002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燃气灶炉头,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环形支架和布设于环形支架上混气管,所述混气管包括第一混气管和第二混气管,所述第一混气管包括第一直通气道及从第一直通气道的出气末端绕向第一直通气道进气始端方向的第一弧形气道,所述第二混气管包括第二直通气道及从第二直通气道的出气末端绕向第二直通气道进气始端方向的第二弧形气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灶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支架具有上下盖设在一起的炉头上盖及炉头下盖,所述混气管设于炉头上、下盖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灶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通气道和第二直通气道左右相邻设置,所述第一弧形气道设于第一直通气道的左侧,所述第二弧形气道设于第二直通气道的右侧。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燃气灶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通气道与第一弧形气道的连通处和所述第二直通气道与第二弧形气道的连通处分别具有一弧形转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灶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头上设有若干个分别连通第一、二弧形气道的连通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气灶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管周向布设于炉头上端的外边缘。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气灶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头上、下盖的相对面分别设有若干个定位柱及与所述定位柱相适配的定位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燃气灶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头上盖相对炉头下盖的一端面设有若干个定位柱,所述炉头下盖相对炉头上盖的一端面设有与所述定位柱相适配的定位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灶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支架和混气管一体成型。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燃气灶炉头,包括一环形支架和布设于环形支架上混气管,所述混气管包括第一混气管和第二混气管,所述第一混气管包括第一直通气道及从第一直通气道的出气末端绕向第一直通气道进气始端方向的第一弧形气道,所述第二混气管包括第二直通气道及从第二直通气道的出气末端绕向第二直通气道进气始端方向的第二弧形气道。本实用新型加长了混气管的管路长度,保证吸入更多的一次空气,使燃气与空气混合更充分,提高燃烧效率。
【IPC分类】F23D14-02, F23D14-46
【公开号】CN204534576
【申请号】CN201420826315
【发明人】郑国鸿, 赵恩配, 张云亮
【申请人】郑国鸿
【公开日】2015年8月5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1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