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空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45219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户外空调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调系统,具体说是涉及一种可用于户外开放式凉 亭、警亭、售货亭等的户外空调装置。
背景技术
在众多的户外工作者中,如交通警察、公路交通管理人员等,为了及时指 挥交通、保障交通的畅通、快速处理意外事故,不论是在烈日炎炎的夏季或 是白雪皑皑的冬天,他们必须在开放式的环境下工作,承受着常人难以忍受 辛苦。有些岗位虽设置有开放式警亭或遮阳伞,但也仅能起到遮阳避雨的作 用,并不能挡住夏日的酷热和冬日的严寒。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正是基于上述原因,提供一种户外空调装置。本实用 新型的户外空调装置可安装在开放式凉亭、警亭、售货亭(无墙壁结构)内, 给户外活动或工作的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工作或休闲环境。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述技术措施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户外空调装置包括由设置有导流腔和气流喷吹孔的气流导 流部件、为气流导流部件的导流腔提供风源的风机组成的用于形成闭合式风 幕墙的风幕装置,以及为由闭合式风幕墙构成的空间提供冷、热源的空调装 置和能调制空调出风口温度的调风装置。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气流导流部件是由底部为闭环式结构的导流罩构成, 在导流罩的闭环形底面上以均布的方式设置有与导流罩的导流腔相连通的 迫使气流垂直向下喷吹的气流喷吹孔,导流罩顶部设置有轴流风机(扇形管 道轴流风机),轴流风机的出风口与导流罩的导流腔相连通;所述导流罩的 底部为圆环形结构,也可以设计成多边形结构,如四边形、六边形等。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气流导流部件也可采用下述方案来实现,即所述气 流导流部件是由多根环绕轴流风机出风口设置的导流管组成,所述导流管的上段均以向轴流风机出风口位置处侧弯的方式设置,且其上端口分别与轴流风机的出风口相连接,构成一仿伞架形结构;所述导流管的下段均以垂直向 下延伸的方式设置,且在其垂直段的管壁上以轴向排列的方式均布有若干个 迫使气流侧向喷吹的侧置气流喷吹 L,且侧置气流喷吹孔设置在与相邻导流 管垂直段相对应侧的管壁上。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侧置气流喷吹孔设置在与左或右相邻导流管垂直段 相对应侧的管壁上。这一结构可在相邻的两根导流管间形成单向喷吹的风幕沐 職o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侧置气流喷吹孔也可采用下述设置方式来实现,即所 述侧置气流喷吹孔设置在与左、右两相邻导流管垂直段相对应侧的管壁上。 这一结构可在相邻的两根导流管间形成双向相对喷吹的风幕墙。 上述两种侧置气流喷吹孔的设置方式可根据实际需要来选取。 为了防止气流飞溅,本实用新型在户外空调装置(装置)的下部特设有 气流防溅板。本实用新型利用射流发生装置(如扇形管道轴流风机、涡轮风机、压縮 机或者风扇等等)使空气在气流导流部件中形成高压气体,通过气流导流部 件上设置的单排或若干排气孔,以高速喷射的方式在主体(开放式凉亭、警 亭、售货亭)周围形成单层或多层环绕形(有圆形、矩形、方形等多种形状) 的"风墙",在此"风墙"内即形成了一个相对"风墙"外独立的空间,在此 空间内设置有空调装置,用于调节此空间内温度,为处于此空间内的人们提 供一个有别于外界的舒适环境。该"风墙"不仅能有效的阻断风墙的内外温 度的传导与对流,相对保证"室内"、"室外"的温度差,提高"室内"的舒 适度,而且还能有效地阻止蚊、蝇等进入,免受其骚扰之苦。另外,由于该 空间的形成是由风幕隔离而成,这也就使其"室内"空气的新鲜度——空气 质量可始终保持在良好状态。本实用新型的户外空调装置(装置)不仅可为户外工作者如交通警察、 公路交通管理人员等在不影响指挥交通、快速处理意外事故的前提下,提供 一个相对舒适的工作环境,并可为旅游景点如海滨凉亭、景点亭台、露天 酒吧等提供一个舒适遐意休闲观光环境。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主视图。图2是图1的A—A剖面图。图3是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图1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图1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图6是图1中的E""E剖视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主视图。图8是图7的F^F剖面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主视图。图10是图9的俯视图。图11是图9中的G"G剖视图。图12是图9中H处的局部放大图。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四种实施方式的主视图。图14是图13的俯视图。图15是图13中的1—I剖视图。图中序号件l一扇形管道轴流风机,件2—导流罩,件3—固定板,件 4—空调装置,件5—调风机,件6—支柱,件7—气流防溅板,件8—导 流管。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以下将结合实施例(附图)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1如图l、图2、图3、图4、图5、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户外空调装 置包括由设置有导流腔和气流喷吹孔的气流导流部件、为气流导流部件的导 流腔提供风源的风机1组成的用于形成闭合式风幕墙的风幕装置,以及为由 闭合式风幕墙构成的空间提供冷、热源的空调装置4和能调制空调出风口温 度的调风装置;所述气流导流部件是由与亭顶形状相仿的底部为闭环式结构的导流罩2构成,在导流罩2的环形底面上以均布的方式设置有与导流罩的 导流腔相连通的迫使气流垂直向下喷吹的气流喷吹孔,导流罩2顶部设置有 扇形管道轴流风机1,扇形管道轴流风机1的出风口与导流罩2的导流腔相 连通;为了防止气流飞溅,本实用新型在户外空调装置(装置)的下部特设 有气流防溅板7。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空气经过扇形管道轴流风机l(或者涡轮风机、 压縮机或者风扇等等)进入导流罩2的导流腔中,形成高压气体,经设置在 导流罩2的环形底面上的单排或若干排迫使气流垂直向下喷吹的气流喷吹孔 (见图2、图3),以高速喷射的方式向下喷吹,形成圆形风幕墙(也可称为 风墙)(图l和图2)。同时由导流罩2和风墙围成一个"环形屋"(环形空间), 位于"环形屋"上方的固定板3上设置有空调装置4,"环形屋"内气流经过 空调装置4的吸入和排出,不断地进行循环对流,从而达到降温的目的(参 见图l、图4和图5)。另外,与空调装置安装在一起的还有调风装置5,它可 以将空调出风口的温度调制成皮肤直接触时感觉舒适的温度。实施例2如图7和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基本结构和原理同与实施例1,区别仅在 于导流罩2底部为矩形闭环式结构,所形成的风墙也为矩形,在此"风墙" 内即形成了一个相对"风墙"外独立的矩形空间。实施例3如图9、图10、图ll、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气流导流部件是由多 根环绕扇形管道轴流风机1出风口设置的导流管8组成,所述导流管的上段 均以向轴流风机1出风口位置处侧弯的方式设置,且其上端口分别与扇形管 道轴流风机1的出风口相连接,构成一仿伞架形结构;所述导流管的下段均 以垂直向下延伸的方式设置,且在其垂直段的管壁上以轴向排列的方式均布 有若干个迫使气流侧向喷吹的侧置气流喷吹孔,且侧置气流喷吹孔设置在与 左、右两相邻导流管垂直段相对应侧的管壁上。这一结构可在相邻的两根导 流管间形成双向相对喷吹的风幕墙。本实施例中的风幕墙为六边形结构。管 子同时还具有像实施例1、实施例2中支柱6的支撑作用,所以在本实施例中 可以不要支柱6。实施例4如图13、图14、图15所示,本实施例基本结构同与实施例3,不同之处 仅在于所述侧置气流喷吹孔设置在与左或右相邻导流管垂直段相对应侧的 管壁上。这一结构可在相邻的两根导流管间形成单向喷吹的风幕墙。
权利要求1、一种户外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由设置有导流腔和气流喷吹孔的气流导流部件、为气流导流部件的导流腔提供风源的风机(1)组成的用于形成闭合式风幕墙的风幕装置,以及为由闭合式风幕墙构成的空间提供冷、热源的空调装置(4)和能调制空调出风口温度的调风装置(5)。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户外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导流 部件是由底部为闭环式结构的导流罩(2)构成,在导流罩(2)的闭环形底面上以均布的方式设置有与导流罩的导流腔相连通的迫使气流垂直向下喷吹的气流喷吹孔,导流罩(2)顶部设置有轴流风机(1),轴流风机(1)的 出风口与导流罩(2)的导流腔相连通。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户外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导流罩(2)的 底部为圆环形结构。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户外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导流罩(2)的 底部为多边形结构。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户外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导流部件是由多根环绕轴流风机(1)出风口设置的导流管(8)组成,所述导流管的上段均以向轴流风机(1)出风口位置处侧弯的方式设置,且其上端口分别与轴流风机(1)的出风口相连接,构成一仿伞架形结构;所述导流管 的下段均以垂直向下延伸的方式设置,且在其垂直段的管壁上以轴向排列的 方式均布有若干个迫使气流侧向喷吹的侧置气流喷吹?L,且侧置气流喷吹孔 设置在与相邻导流管垂直段相对应侧的管壁上。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户外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置气流 喷吹孔设置在与左或右相邻导流管垂直段相对应侧的管壁上。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户外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置气流 喷吹孔设置在与左、右两相邻导流管垂直段相对应侧的管壁上。
专利摘要一种户外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由设置有导流腔和气流喷吹孔的气流导流部件、为气流导流部件的导流腔提供风源的风机(1)组成的用于形成闭合式风幕墙的风幕装置,以及为由闭合式风幕墙构成的空间提供冷、热源的空调装置(4)和能调制空调出风口温度的调风装置(5)。本实用新型的户外空调装置(装置)不仅可为户外工作者如交通警察、公路交通管理人员等在不影响指挥交通、快速处理意外事故的前提下,提供一个相对舒适的工作环境,并可为旅游景点如海滨凉亭、景点亭台、露天酒吧等提供一个舒适遐意休闲观光环境。
文档编号F24F9/00GK201093666SQ20072009155
公开日2008年7月30日 申请日期2007年8月21日 优先权日2007年8月21日
发明者威 鲍 申请人:威 鲍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