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炉灶中的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59918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生物质炉灶中的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物质炉灶中的燃烧器,尤其涉及到燃烧器在户 用生物质炉灶中利用及其制作方法。使生物质炉灶中的燃料高效燃烧,提 高热效率,是一种节能技术。属于生态环境保护与能源清洁利用领域。
背景技术
有史以来,农村把生物质作为生活用能的主要来源,用能设备基本是 灶、炉和炕。至今在我国偏远山区生物质炉灶仍然是农民炊事取暧的主要 生活用能设备,这些设备,简陋、热效低,不仅浪费了大量能源,而且严 重污染环境。同时,林木资源过度砍伐,植被大量被破坏,致使水土流失 严重。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趋提高,科学技术进步与发展, 至使化石能源大量被开发和利用。在此同时,无节制地使用化石能源大量
co2、粉尘、S02等废物排放污染了环境。造成世界性能源危机日趋加重,
全球气候变暖。即待开发可替代化石能源的新型能源,特别是可再生能源, 从而减少化石能使用量,维护生态能源,促进健康,走持续可以发展的道 路。目前我国,农村大量的生物质炉灶结构设计不尽合理,导致燃料不能 完全燃烧,排放大量的烟尘和其它有害物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广大农村现有生物质炉灶低效率,高排 放,高能耗问题而提供一种用于生物质炉灶中的燃烧器,以达充分利用热能,节约能源,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生物质炉灶中的燃烧器,其技术特征在于在生物质炉灶 燃烧室(炉膛)、炉胆上部设置燃烧器,在炉灶的加料口设置活动的加料 门,把炉灶的灰室设置为活动的灰箱,有利于控制空气进入量,减少对炉 内温度影响。并在炉灶体内增设一个进风道,进风道与燃烧器连接相通, 给燃烧器提供氧气,以便加强炉灶燃烧室内气流扰动,使燃料充分燃烧。 同时,对烟气中未燃气体一般为CO、 H2、 CH4、游离碳等,通过燃烧器增 加空气系数,使其二次燃烧。并在生物质炉灶燃烧室的周围,增设炉胆(炉 芯)和保温层,减少散热损一失,提高炉膛温度,使炉膛温度达到热化学反 应条件,使燃料产生大量的可燃气体二次燃烧释放热量。在燃烧器的上部 增设拦火圈,延长烟气滞留时间,加强热量与锅具的热交换。使锅具充分 吸受燃烧的热量,从而降低排烟温度,以达到高效节能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生物质炉灶中的燃烧器所述在生物质炉灶燃烧室的周围 增设的炉胆(炉芯),其特征在于炉胆设置为圆柱形结构,在炉胆的对 称面设一个进料口 ,进料口与炉灶的加料口和加料门连接相通。
本实用新型生物质炉灶中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燃烧器设置为圆柱 形外套和圆台形锥管内套,置于一体,紧密连接并同心同轴。在内套与外 套之间设有环绕风室。在风室内设有活动的调氧隔板,把风室置为环形的 上风道和环形的下风道。调氧隔板设为有与无,在于应用自然供风炉灶和 强制供风炉灶的设置。
本实用新型生物质炉灶中的燃烧器所述的圆柱形外套,其特征在于 在圆柱形外套上设有主进风口和辅助进风口 。主进风口与环形的下风道相通。辅助进风口与环形的上风道相通。圆柱形外套上端向内弯折平伸形成 端盖,在端盖上设有套孔,并套子内套上端沉台上,下端置于内套弯折平 伸的端盖沉台上。
本实用新型生物质炉灶中的燃烧器所述的圆台形锥管内套,其特征在 于-在圆台形锥管内套的壁周上设有主供氧孔和辅助供氧孔。主供氧孔与 环形的下风道相通,向燃烧室内燃料燃烧提供所需的氧气。辅助供氧孔与 环形上风道相通,向未燃气体燃烧提供所需的氧气。在圆台形锥管内套的 外壁上端设有外套定位沉台,下端向外弯折平伸形成下端套盖,并在下端 套盖上设有外套定位沉台。
本实用新型生物质炉灶中的燃烧器所述的圆台形锥管内套上的主供氧 孔,其特征在于主供氧孔均布在内套下部的同一个径向截面上,并且主 供氧孔由里到外向上倾斜。
本实用新型生物质炉灶中的燃烧器所述的圆台形锥管内套上的辅助供 氧孔,其特征在子..辅助供氧孔均布在内套上部,在同一轴向1-4排,在 轴向相邻的两孔成夹角度。辅助供氧孔在同一径向截面上由外到里水平倾 斜,使辅助供氧孔环绕于内套的壁周上,使进入的空气形成旋流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总体性能与现有技术比较的优势在于在生物质炉 灶燃烧室上部设置了燃烧器,使炉灶燃烧室内气流扰动,使燃料充分燃烧。 对烟气中未燃气体,通过燃烧器增加空气系数,使其二次燃烧。在炉灶的 加料口设置活动的加料门,灰室设置活动的灰抽,有利子控制空气进入量, 减少对炉内温度影响。并在生物质炉灶燃烧室的周围,增设炉胆和保温层, 减少散热损失。在燃烧器的上部增设拦火圈,延长烟气滞留时间,加强与 锅具的热交换。同时本实用新型的燃烧器和炉胆加工简单,实用性强,实施和使用方便。它可以实现,现有农村低效生物质炉灶的改造和新建。从
面改变传统炉灶的燃烧方式,大量提高燃烧效率,热利用效率达40%以上。 对节约能源,降低排放保护生态环境具有积极效果。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生物质炉灶中的燃烧器实施于农村户用灶自然供 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生物质炉灶中的燃烧器实施于农村户用灶强制供 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生物质炉灶中的燃烧器实施于生物质炉的结构示 意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生物质炉灶中的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生物质炉灶中的燃烧器所述圆台形锥管内套的结 构示意图。
附图6为附图5中A~~A的断面视图。
附图7为本实用新型生物质炉灶中的燃烧器所述炉胆的结构主视图。
附图8为附图7的俯视图。
附图中l是燃烧器,2是燃烧室,3是炉胆,4是保温层,5是炉箅, 6是进风道,7是灰箱,8是进风孔,9是加料门,IO是加料口, 11是烟 道,12是拦火圈,13是出烟口, 14是调风盖,15是底座,16是锅圈,17 是灶台,18是进料口, 19、 22是固定沉台,20是辅助供氧孔,21是主供 氧孔,23是外套,24是隔板,25是内套,26是上风道,27是辅助进风口, 28是主进风口, 29是下风道,30是风窒,31是风机,32是调风开关,33是灶体,34是炉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生物质炉灶中的燃烧器 做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生物质炉灶中的燃烧器实施于农村户用灶自然供 风的结构示意图。如图l所示灶体33内设有燃烧室2、炉胆3和保温层 4,在燃烧室2的上部装有燃烧器1,燃烧器1与侧面进风道6连接相通, 在燃烧室2的下部安有炉箅5并与灰箱7相通,在灰箱7上设有进风孔8。 在炉胆3的侧面设有加料口 10和与其相连的加料门9,在燃烧器1的上部 设有拦火圈12,拦火圈12的周围设有烟道11,烟道11与出烟口 13连接 相通至烟囱。由图可知,使用时从加料口 10向炉胆3内加入燃料并点燃 关闭加料门9,在自然条件下,由烟囱的抽力作用,使空气通过进风孔8、 炉箅5向燃烧室2内的燃料提供氧气。同时空气通过进风道6向燃烧器1 提供氧气,氧气在燃烧器1的作用下均匀源源不断的再次向燃烧室2内的 燃料和可燃气体提供氧气,使其充分燃烧,产生高温火焰。火焰在拦火圈 的作用下向锅具充分进行热交换,从而达到高效利用热量进行炊事。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生物质炉灶中的燃烧器实施于农村户用灶强制供 风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灶体33内设有燃烧室2、炉胆3和保温层 4,在燃烧室2的上部装有燃烧器1,燃烧器1与侧面进风孔8和风机31 连接相通,风机31并与进风道6连接相通,进风道6与灰箱相通,并在 进风道6和进风孔8与风机32间装置调风开关32以便调节各进风量。在 燃烧室2的下部安有炉箅5并与灰箱7相通。在炉胆3的侧面设有加料口 10和与其相達敏加料门9,在燃烧器1的上部设有拦火圈〗2,拦火圈12的周围设有烟道ll,烟道ll与出烟口 13连接相通至烟囱。该实施例的工 作原理与附图1实施例基本一致,仅仅是采用供风方式不一样,进风道6 和进风孔8设置的方式和位置有所不同。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生物质炉灶中的燃烧器实施于生物质炉的结构示 意图。如图3所示炉体34内设有燃烧室2、炉胆3和保温层4,在炉体 34的上部设有灶台17,并在灶台17上设有活动的锅圈16,在炉体34下 部设有底座15。在燃烧室2的上部装有燃烧器1,燃烧器1与侧面进风道 6连接相通,在进风道6的端口设有调凤盖14。在燃烧室2的下部安有炉 箅5并与灰箱7相通,在灰箱7上设有进风孔8。在炉胆3的侧面设有加 料口 IO和与其相连的加料门9,在燃烧器1的上部设有拦火圈12,拦火 圈12的周围设有烟道11,烟道ll与出烟口 13连接相通至烟囱。由图可 知,使用时该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与附图1实施例基本一致,仅仅是改变了 结构,在炉体34的上部设置了灶台17和锅圈16,在下部设置了底座15。 则该实施例可以实现商品化生产销售,用于农村炊事取暧等。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生物质炉灶中的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 示燃烧器由圆柱形外套23和圆台形锥管内套25构成,在内套25与外 套23之间设有环绕风室30。在风室30内设有活动的调氧隔板24,把风 室30隔为环形的上风道26和环形的下风道29。在圆台形锥管内套25的 壁周上设有主供氧孔21和辅助供氧孔20。主供氧孔20与环形的下风道 29相通,向燃烧室内燃料燃烧提供所需的氧气。辅助供氧孔20与环形上 风道26相通,向未燃气体燃烧提供所需的氧气。在圆柱形外套上设有主 进风口 28和辅助进风口 27。主进风口 28与环形的下风道29相通。辅助 进风口 27与环形的上风道26相通。圆柱形外套23上端向内弯折平伸形成端套盖,在圆台形锥管内套25下端向外弯折平伸形成下端套盖,由此 可知该燃烧器在实施时圆柱形外套23和圆台形锥管内套25可采用铸造工 艺铸造而成,也可以采用焊接工艺焊接而成。
如附图5和附图6所示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生物质炉灶中的燃烧器 戶,圆台形锥管内套25的结构示意图。附图6为附图5中A-A的局部 剖视图。如图可知在圆台形锥管内套25的外壁上端设有外套定位沉台19, 下端向外弯折平伸形成下端套盖,并在下端套盖上设有外套定位沉台22。 在圆台形锥管内套25的主供氧孔21,均布在内套25下部的同一个径向截 面上,并且由里到外向上倾斜,向燃烧室提供氧气。辅助供氧孔20,均布一 在内套25上部的同一轴向2排,由外到里水平倾斜,使辅助供氧孔20环 绕于内套25的壁周上,使进入的空气形成旋流状。
如附图7和附图8所示附图7为本实用新型生物质炉灶中的燃烧 器所述炉胆的结构主视图。附图8为附图7的俯视图。如图可知炉胆3 设置为圆柱形结构,在炉胆3的对称面设一个进料口 18。在实施时根据炉 灶大小和形状决定炉胆亦*设为其他形状结构。
权利要求1、本实用新型生物质炉灶中的燃烧器,其技术特征在于生物质炉灶灶体(33)内设有燃烧室(2)、炉胆(3)和保温层(4),在燃烧室2的上部装有燃烧器(1),燃烧器(1)与侧面进风道(6)连接相通,在燃烧室(2)的下部安有炉箅(5)并与灰箱(7)相通,在灰箱(7)上设有进风孔(8),在炉胆(3)的侧面设有加料口(10)和与其相连的加料门(9),在燃烧器(1)的上部设有拦火圈(12),拦火圈(12)的周围设有烟道(11),烟道(11)与出烟口(13)连接相通至烟囱。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生物质炉灶中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燃烧器 (1)设置为圆柱形外套(23)和圆台形锥管内套(25),置于一体,紧密连接并同心同轴,在内套(25)与外套(23)之间设有环绕风室(30), 在风室(30)内设有活动的调氧隔板(24),隔板(24)把风室(30)置 为环形的上风道(26)和环形的下风道(29)。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生物质炉灶中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圆台形锥管内套(25)的壁周上设有主供氧孔(21)和辅助供氧孔(20),主供氧孔(21)与环形的下风道(29)相通,辅助供氧孔(20) 与环形上风道(26)相通,在圆台形锥管内套(25)的外壁上端设有外套(23)定位沉台(19),下端向外弯折平伸形成下端套盖,并在下端套盖 上设有外套(23)定位沉台(22)。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生物质炉灶中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圆柱形外套(23)上设有主进风口 (28)和辅助进风口 (27),主 进风口 (28)与环形的下风道(29)相通,辅助进风口 (27)与环形的上 风道(26)相通,圆柱形外套(23)上端向内弯折平伸形成端盖,在端盖上设有套孔,并套于内套(25)上端沉台(19)上,下端置于内套(25) 弯折平伸的端盖沉台(22)上。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生物质炉灶中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主供氧孔(21)均布在内套(25)下部的同一个径向截面上,并且主供 氧孔(21)由里到外向上倾斜并与环形下风道(26)相通。
6、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生物质炉灶中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辅助供氧孔(20)均布在内套(25)上部,在同一轴向1-4排,在轴向 相邻的两孔成夹角度,辅助供氧孔(20)在周一径向截面上由外到里水平 倾斜并与环形上风道(26)相通,使辅助供氧孔(20)环绕于内套(25) 的壁周上。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生物质炉灶中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炉胆(3)设置为圆柱形结构,在炉胆(3)的对称面设一个进料口 (18), 进料口 (18)与炉灶的加料口 (10)和加料门(9)连接相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生物质炉灶中的燃烧器,其特征是在炉灶燃烧室上部设置了燃烧器和与其相通的风道,使炉灶燃烧室内燃料充分燃烧。对烟气中未燃气体增加空气系数,使其二次燃烧。在炉灶的加料口安装加料门,灰槽置为活动的火箱。在炉灶燃烧室的周围,设置炉胆和保温层,减少散热损失。在燃烧器的上部设置拦火圈,延长烟气滞留时间,加强与锅具的热交换。同时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实用性强,实施和使用方便。它可以实现农村低效炉灶的改造和新建。属于生态环境保护与能源清洁利用领域,对节约能源,降低排放,保护生态环境具有积极效果。
文档编号F24B1/18GK201434406SQ20092012706
公开日2010年3月31日 申请日期2009年4月17日 优先权日2009年4月17日
发明者成 杨, 久 罗 申请人:久 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