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电空调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91996阅读:2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车载电空调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客车用车载电空调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车载电空调控制系统中的压缩机、蒸发风机、冷凝风机及控制元件直接由客 车本身提供,这种车载电空调控制系统中的压缩机的转速受客车行驶速度的影响,会引起 制冷效果的不稳定性,降低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载电空调控制系统,制冷效果稳定,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车载电空调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电空调控制系统包括空调模式 启动开关、操纵器、左控制电路板、右控制电路板、左逆变驱动器、右逆变驱动器,空调模式 启动开关设有行车模式和停车模式,车载直流24V经空调模式启动开关与操纵器电路连 接,操纵器与左控制电路板电路连接,操纵器与右控制电路板电路连接,左控制电路板与左 逆变驱动器电路连接,左逆变驱动器与车载电空调的左机电一体电压缩机电路连接,右控 制电路板与右逆变驱动器电路连接,右逆变驱动器与车载电空调的右机电一体电压缩机电 路连接,左控制电路板、右控制电路板还分别与对应一侧的蒸发风机电路连接,冷凝风机电 路连接在左控制电路板与右控制电路板之间,左除霜传感器、右除霜传感器及回风传感器 经空调模式启动开关与操纵器连接,发动机启动后,空调模式启动开关选择在行车模式,车 载直流24V电压经左逆变驱动器及右逆变驱动器逆变后,输出三相24V交流电压驱动左机 电一体电压缩机和右机电一体电压缩机,在启动逆变器的同时冷凝风机10也运转,发动机 停止后,空调还需使用时,空调模式启动开关选择在停车模式,空调模式启动开关切断电 源,只有空调模式启动开关输出两路控制电压至左控制电路板及右控制电路板,而且是强 制功能,一路是把左蒸发风机及右蒸发风机强制为低速运转,另一路是控制左逆变驱动器 驱动左机电一体压缩机及右逆变驱动器驱动右机电一体压缩机运转制冷,操纵器通过除霜 传感器的信号控制制冷工作状态,操纵器通过回风传感器的信息控制电压缩机的工作。所述左逆变驱动器、右逆变驱动器分别设有左右冷媒压力保护开关保护,且内部 的欠压,过流、过压保护功能电路,防止制冷时欠压或过载损坏设备及电瓶。所述车载电空调控制系统设有DC-24外置备电源,DC-24外置备电源是一个开关 稳压式供电设备,具有工作电压宽及过压、过流、过热、防漏电的保护功能,DC-24外置备电 源外接输入单相220V. 50HZ/60HZ或三相380V. 50HZ/60HZ的交流电源,DC-24外置备电源 与左逆变驱动器或右逆变驱动器连接。所述车载发动机设有电源输出与一 24V电瓶电路连接,24V电瓶与左控制电路板 或者右控制电路板电路连接。
所述左逆变驱动器、右逆变驱动器均设置有欠压、过压及过流保护电路。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由于风机与压缩机采用不同的电力驱动方式,即是蒸发风机、冷凝风机及 控制元件直接使用客车本身提供的低压直流电源(24V),而电动全封闭压缩机则使用24V 三相交流电源。压缩机的供电是由电源逆变器将客车本身的24V直流电源输入,逆变后输 出24V的三相交流电源,这样压缩机转速不受客车行驶速度影响,制冷效果稳定。


图1为本发明车载电空调控制系统电原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车载电空调控制系统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本发明车载电空调控制系统,包括空调模式启动开关、操纵器、左控制电路 板、右控制电路板、左逆变驱动器、右逆变驱动器,空调模式启动开关设有行车模式和停车 模式,车载直流24V经空调模式启动开关与操纵器电路连接,操纵器与左控制电路板电路 连接,操纵器与右控制电路板电路连接,左控制电路板与左逆变驱动器电路连接,左逆变驱 动器与车载电空调的左机电一体电压缩机电路连接,右控制电路板与右逆变驱动器电路连 接,右逆变驱动器与车载电空调的右机电一体电压缩机电路连接,左控制电路板、右控制电 路板还分别与对应一侧的蒸发风机电路连接,冷凝风机电路连接在左控制电路板与右控制 电路板之间,左除霜传感器、右除霜传感器及回风传感器经空调模式启动开关与操纵器连 接,发动机启动后,空调模式启动开关选择在行车模式,车载直流24V电压经左逆变驱动器 及右逆变驱动器逆变后,输出三相24V交流电压驱动左机电一体电压缩机和右机电一体电 压缩机,在启动逆变器的同时冷凝风机10也运转,发动机停止后,空调还需使用时,空调模 式启动开关选择在停车模式,空调模式启动开关切断电源,只有空调模式启动开关输出两 路控制电压至左控制电路板及右控制电路板,而且是强制功能,一路是把左蒸发风机及右 蒸发风机强制为低速运转,另一路是控制左逆变驱动器驱动左机电一体压缩机及右逆变驱 动器驱动右机电一体压缩机运转制冷,操纵器通过除霜传感器的信号控制制冷工作状态, 操纵器通过回风传感器的信息控制电压缩机的工作。其中左逆变驱动器、右逆变驱动器分别设有左右冷媒压力保护开关保护,且内 部的欠压,过流、过压保护功能电路,防止制冷时欠压或过载损坏设备及电瓶。车载电空 调控制系统设有DC-24外置备电源,DC-24外置备电源是一个开关稳压式供电设备,具 有工作电压宽及过压、过流、过热、防漏电的保护功能,DC-24外置备电源外接输入单相 220V. 50HZ/60HZ或三相380V. 50HZ/60HZ的交流电源,DC-24外置备电源与左逆变驱动器或 右逆变驱动器连接。车载发动机设有电源输出与一 24V电瓶电路连接,24V电瓶与左控制电 路板或者右控制电路板电路连接。左逆变驱动器、右逆变驱动器均设置有欠压、过压及过流 保护电路。本发明的控制方式是当空调工作模式开关处于行车模式时,发电机被发动机带 动向电瓶充电。开启操纵器、启动系统,设置所需制冷温度和风速,制冷开始工作;左右控制 电路板在操纵器的控制下、向左右蒸发风机供电、冷凝风机工作;左右逆变驱动器输出,压缩机运行制冷。左右蒸发器芯体除霜传感器、右进风口回气温度传感器、左右冷媒管路复合 压力保护开关等安全信息传输给操纵器,经内部处理可实现各相关安全保护及车厢温度控 制。如果发动机停止运行后,把空调工作模式开关选择为停车模式,电空调经电瓶供电可继 续运行。运行时间由电瓶容量及质量品牌决定,基本不小于30分钟。
权利要求
一种车载电空调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电空调控制系统包括空调模式启动开关、操纵器、左控制电路板、右控制电路板、左逆变驱动器、右逆变驱动器,空调模式启动开关设有行车模式和停车模式,车载直流24V经空调模式启动开关与操纵器电路连接,操纵器与左控制电路板电路连接,操纵器与右控制电路板电路连接,左控制电路板与左逆变驱动器电路连接,左逆变驱动器与车载电空调的左机电一体电压缩机电路连接,右控制电路板与右逆变驱动器电路连接,右逆变驱动器与车载电空调的右机电一体电压缩机电路连接,左控制电路板、右控制电路板还分别与对应一侧的蒸发风机电路连接,冷凝风机电路连接在左控制电路板与右控制电路板之间,左除霜传感器、右除霜传感器及回风传感器经空调模式启动开关与操纵器连接,发动机启动后,空调模式启动开关选择在行车模式,车载直流24V电压经左逆变驱动器及右逆变驱动器逆变后,输出三相24V交流电压驱动左机电一体电压缩机和右机电一体电压缩机,在启动逆变器的同时冷凝风机10也运转,发动机停止后,空调还需使用时,空调模式启动开关选择在停车模式,空调模式启动开关切断电源,只有空调模式启动开关输出两路控制电压至左控制电路板及右控制电路板,而且是强制功能,一路是把左蒸发风机及右蒸发风机强制为低速运转,另一路是控制左逆变驱动器驱动左机电一体压缩机及右逆变驱动器驱动右机电一体压缩机运转制冷,操纵器通过除霜传感器的信号控制制冷工作状态,操纵器通过回风传感器的信息控制电压缩机的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电空调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逆变驱动器、右逆 变驱动器分别设有左右冷媒压力保护开关保护,且内部的欠压,过流、过压保护功能电路, 防止制冷时欠压或过载损坏设备及电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电空调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电空调控制系 统设有DC-24外置备电源,DC-24外置备电源是一个开关稳压式供电设备,具有工作电压宽 及过压、过流、过热、防漏电的保护功能,DC-24外置备电源外接输入单相220V. 50HZ/60HZ 或三相380V. 50HZ/60HZ的交流电源,DC-24外置备电源与左逆变驱动器或右逆变驱动器连 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电空调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发动机设有电 源输出与一 24V电瓶电路连接,24V电瓶与左控制电路板或者右控制电路板电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电空调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逆变驱动器、右逆 变驱动器均设置有欠压、过压及过流保护电路。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载电空调控制系统,包括空调模式启动开关、操纵器、左控制电路板、右控制电路板、左逆变驱动器、右逆变驱动器,空调模式启动开关设有行车模式和停车模式,车载直流24V经空调模式启动开关与操纵器电路连接,操纵器与左、右控制电路板电路连接,左控制电路板经左逆变驱动器与车载电空调的左机电一体电压缩机电路连接,右控制电路板经右逆变驱动器与车载电空调的右机电一体电压缩机电路连接,左、右控制电路板还分别与对应一侧的蒸发风机电路连接,冷凝风机电路连接在左控制电路板与右控制电路板之间,左除霜传感器、右除霜传感器及回风传感器经空调模式启动开关与操纵器连接本发明使空调机制冷效果稳定,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文档编号F24F11/00GK101957043SQ20101050582
公开日2011年1月26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13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13日
发明者苏会兴 申请人:苏会兴;苏顺兴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