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联户厌氧消化工程的复合太阳能-湖水源热泵加温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15507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基于联户厌氧消化工程的复合太阳能-湖水源热泵加温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境与可再生能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联户厌氧消化工程中的复合太阳能-湖水源热泵加温系统。
背景技术
农业废弃物形式多种多样,但按其来源分为秸杆和畜禽粪便两大类。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秸杆资源相当丰富。根据我国主要农作物产量,通过谷草比计算,2004年我国秸杆产量约为6亿吨,其中以稻草、玉米秸、麦秸为主,占秸杆总量打得77.2 %。大量秸杆露天燃烧,不仅不能有效利用这部分资源,还导致CO2、SO2等气体的排放,污染了空气,加重了全球气候变暖。同时,随着我们畜牧业的飞速发展,畜禽粪便量也随之增加,2004年我国畜禽便量已经达到了 27亿吨。目前,我国大多数养殖场粪便、污水的储存和处理能力不足,90%以上的规模化养殖场没有污染防治措施,畜禽粪便已经对土壤、水体、空气和人畜安全构成了严重得威胁,有效地处理和利用农业法废弃物已成为当务之急。农业废弃物也是物质和能量的载体,是一种特殊形态的农业资源,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近年来,我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取得了一定得成就,涌现了秸杆还田技术、秸杆气化技术、秸杆成型及炭化技术、秸杆制沼气技术、秸杆饲料化技术、畜禽粪便肥料化技术、畜禽粪便能源化技术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表明,沼气发酵对温度要求严格,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才能达到较高的产气率,温度过高,过低都会导致产气率降低,且对发酵池内日温度波动不大于:TC。沼气发酵温度可以分为常温发酵(10-260C )、中温发酵(28-38°C )和高温发酵(46_60°C )三个阶段。目前,大多户式沼气池采用常温发酵,大中型沼气工程常配置加温设施采用中温(35°C)发酵。联户厌氧消化工程即指几十户或以上中型全埋于地下的沼气池集中供气工程,其中沼气池全年热负荷极不平衡,夏季进料温度高,环境耗散热量少,所需负荷极少,甚至不需要加热;冬季外界气温低,进料温度也较低,冬季所需热负荷是过渡季节的2-3倍;同时,伴随着进出料排出一部分具有较高热量沼液(大概温度35°C),目前这部分热量主要耗散在大气中,很少人提出对其回收利用。由于有些沼气工程地理位置位于全年阳光充足的山区和近湖水源,而湖水源热泵运行稳定,加之太阳能的免费使用特性,在此前提下提出实用新型专利”基于联户厌氧消化工程的复合太阳能-湖水源热泵加温系统”,以解决联户厌氧消化工程的实际加温问题,维持工程全年连续运行.[0006]中国关于沼气池主要加温方法专利如下:1、中国发明专利“太阳能-地源热泵耦合式沼气池供暖系统及运行控制方法”(公开(公告)号:CN101974415A),具体涉及一种太阳能-地源热泵耦合式沼气池供暖系统及其运行控制方法,根据太阳能集热器所能制备热水的温度梯度,结合热泵机组COP与蒸发器进水温度的关系曲线,将太阳能-地源热泵耦合式沼气池供暖系统划分为太阳能直接供暖、太阳能-地源热泵串联供暖、太阳能热泵供暖、地源热泵单独供暖、太阳能地下蓄热等五种运行模式,充分的利用低品位的太阳能和地热能,显著的提高了热泵机组及系统的制热效率,能够长期高效稳定的为沼气发酵池供暖,具有长期的经济和环境效益。2、中国发明专利“ 一种用地源/空气源热泵途径加温沼气池的系统和控制方法”(公开(公告)号:CN101974420A),涉及一种地源/空气源热泵途径加温沼气池的系统和控制方法,系统由地下环路、风冷设备、地源/空气源热泵公用机组以及控制系统组成,以中等规模发酵工程为对象,探索出一种在保证产气率的前提下提高了能源利用率并降低了建设成本的新型加温系统和控制方法,该方法不仅节能效益高而且环保效果佳。3、中国发明专利“太阳能热泵厌氧消化池加热系统与运行控制方法”(公开(公告)号:CN102635978A),具体涉及一种太阳能热泵厌氧消化池加热系统与运行控制方法。本发明将太阳能热利用技术和热泵技术相结合,应用到沼气工程加热系统中,采用全玻璃真空管集热器收集太阳能,热泵机组提升低品位热为高品位热,提出了可以实现太阳能直接加热模式和太阳能热泵加热模式的厌氧发酵池加热系统。所提出的系统运行控制方法,解决了不同气候条件下各系统模式自动切换最优运行问题,以达到整个系统的稳定、高效、节能运行,有助于推动沼气工程的快速发展与产业化进程。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基于联户厌氧消化工程中的复合太阳能-湖水源热泵加温系统。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基于联户厌氧消化工程中的复合太阳能-湖水源热泵加温系统,所述热泵加温系统由湖水源低位热源环路、太阳能蓄热环路、湖水源与太阳能联合供热环路、热泵加热环路组成,其中:湖水源低位热源环路由热泵机组21、定压罐25、第二止回阀12、第三止回阀13、湖水源侧水泵3、第二温度测定计23、湖水源吸热盘管17、第三电磁阀7和第四止回阀14组成,湖水源吸热盘17的出水口依次经过第三电磁阀7、第四止回阀14以及管道连接热泵机组21的蒸发器一侧进水口,热泵机组21蒸发器一侧出水口依次经过第三止回阀13、湖水源侧水泵3以及管道连接湖水源吸热盘管17的进水口,如此循环形成湖水源低位热源环路;太阳能蓄热环路由第一电磁阀5、第二电磁阀6、太阳能加热热水储存器18、太阳能侧水泵4、第四电磁阀8、第一全玻璃真空管集热器19、第二全玻璃真空管集热器20和第三温度测定计24组成,第一全玻璃真空管集热器19的出水口通过第二电磁阀6和管道连接太阳能加热热水储存器18的入水口,太阳能加热热水储存器18的出水口依次经过太阳能侧水泵4、第四电磁阀8和管道接入第二全玻璃真空管集热器20的入水口,第二全玻璃真空管集热器20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第一全玻璃真空管集热器19的入水口,如此循环形成太阳能蓄热环路;湖水源与太阳能联合供热环路由热泵机组21、第一定压罐25、第二止回阀12、第三止回阀13、湖水源侧水泵3、第二温度测定计23、湖水源吸热盘管17、第一电磁阀5、第二电磁阀6、太阳能加热热水储存器18、第六电磁阀10、补水器27、第五电磁阀9和太阳能侧水泵4组成,湖水源吸热盘管17的出水口依次经过第一电磁阀5、第二电磁阀6、太阳能加热热水储存器18、第五电磁阀9和太阳能侧水泵4通过管道连接热泵机组21的蒸发器侧入水口、热泵机组21的蒸发器侧出水口依次经过第三止回阀13、湖水源侧水泵3连接湖水源吸热盘管17的入水口,如此循环形成湖水源与太阳能联合供热环路;补水器27连接何部件补水器27连接第六电磁阀10.热泵加热环路由热泵机组21、第二定压罐26、第五止回阀15、冷凝器侧水泵2、发酵池加热盘管16、第一温度测定计22、发酵池I和第一止回阀11组成,热泵机组21的冷凝器侧的出水口经过冷凝器侧水泵2和管道连接发酵池加热盘管16的入水口,发酵池加热盘管16的出水口经过第一止回阀11接回热泵机组21冷凝器侧的入水口,如此循环形成热泵加热环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基于联户厌氧发酵工艺中的复合太阳能-湖水源热泵加温系统,其控制方法如下:湖水源低位热源式热泵加温系统由上述的湖水源低位热源环路和热泵加温环路组成。当第一温度测定计22测得值T1〈25°C,第二温度测定计23测得值T2 ^ 5°C,采用湖水源低位热源式热泵加温系统模式;打开第二止回阀12,第一定压罐25,第三止回阀13,湖水源侧水泵3,第三电磁阀7,第四止回阀14,第二定压罐26,第五止回阀15,冷凝器侧水泵
2,第一止回阀11,开启热泵机组,关闭第一电磁阀5,第二电磁阀6,第六电磁阀10,第五电磁阀9,太阳能侧水泵4,第四电磁阀8。当Tl >25°C或者T2〈5°C时,停止湖水源低位热源式热泵加温系统,关闭相应的设备和阀门。湖水源与太阳能联合供热式热泵加温系统由上述的湖水源低位热源环路和热泵加温系统环路组成,与湖水源低位热源式热泵加温系统不同的是,湖水源与太阳能联合供热式热泵加温系统的一部分热量来源于太阳能蓄热系统里已经制备好储存在太阳能加热热水储存器18中的热水。当第一温度测定计22测得值T1〈25°C,第二温度测定计23测得值T2〈5°C,采用湖水源与太阳能联合供热式热泵加温系统模式;打开第一定压罐25,第二止回阀12,第三止 回阀13,湖水源侧水泵3,第一电磁阀5,第二电磁阀6,太阳能加热热水储存器18,第六电磁阀10,补水器27,第五电磁阀9,4_太阳能侧热泵,第二定压罐26,第五止回阀15,冷凝器侧水泵2,第一止回阀11,开启热泵机组,关闭第三电磁阀7,第四止回阀14,第四电磁阀8。当Tl >25°C时,停止湖水源与太阳能联合供热式热泵加温系统,关闭相应的设备和阀门。太阳能蓄热系统及太阳能蓄热环路,当第一温度测定计22测得值TlS 25°C,采用太阳能蓄热系统模式:打开第四电磁阀8,第二全玻璃真空集热器20,第一全玻璃真空集热器19,第二电磁阀6,太阳能加热热水储存器18,太阳能侧水泵4,关闭第一定压罐25,第二止回阀12,第三止回阀13,湖水源侧水泵3,第一电磁阀5,第六电磁阀10,补水器27,第五电磁阀9,第三电磁阀7,第四止回阀14,第二定压罐26,第五止回阀15,冷凝器侧水泵2,第一止回阀11。当T1〈25°C时,停止太阳能蓄热系统,关闭相应的设备和阀门,及时切换成其他运行模式。本实用新型中,复合式热泵加温系统需要对热泵机组21,第一全玻璃真空管集热器19,第二全玻璃真空管集热器20的集热面积进行优化,保证发酵池I的温度波动不大于3°C,同时在保证满足基本热负荷的基础上体现节能要求。本实用新型的优点:I)提出了一种复合太阳能-湖水源热泵加温系统,不仅保证了发酵池需要的热负荷,提高了系统的总的产气量,同时也积极开发利用了可再生能源,充分贯彻节能理念,有效节约了系统的运行能耗。2)系统不需要燃烧燃料,不会对大气和水体造成污染,经济环保。3)提出了一种具有调节机能的加温系统,能保证不同工况下的供热,简单灵巧。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示。图2为工艺流程及高程总图。图中标号:1-发酵池,2-冷凝器侧水泵,3-湖水源侧水泵,4-太阳能侧水泵,5-第一电磁阀,6-第二电磁阀,7-第三电磁阀,8-第四电磁阀,9-第五电磁阀,10-第六电磁阀,Il-第一止回阀,12-第二止回阀,13-第二止回阀,14-第四止回阀,15-第五止回阀,16-发酵池加热盘管,17-湖水源吸热盘管,18-太阳能加热热水储存器,19-第一全玻璃真空管集热器,20-第二全玻璃真空管集热器,21-热泵机组,22-第一温度测定计,23-第二温度测定计,24-第三温度测定计,25,26-第一定压罐、第二定压罐,27-补水器,28-秸杆对怄房,29-储粪池,30-集水池,31-酸化池,32-气水分离器,33-脱硫塔,34-储去柜,35-阻火器,36-沼渣外运池,37-水压间,38-储液池,39-田间池,40、41—泵。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和附图2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1:本实施例发酵工艺主要包括集水器,储粪池,酸化池,厌氧发酵池,具体详见附图2.集水器为长方体容器,有效容积为10M3,内部尺寸为(长X宽X高)
4.72mX2.5mX0.85m,采用砖混结构设计。储粪池为圆柱形容器,有效容积为15M3,内部尺寸为(直径X高度)3.54mX1.524m,采用砖混结构设计。酸化池为长方体容器,有效容积为80M3,内部尺寸为(长X宽X高)18.16mX7.5mX0.587m,采用砖混结构设计。单个厌氧发酵池为圆柱形容器,有效容积为66M3,内部尺寸为(直径X高度)
5.8mX 2.52m,共6个厌氧发酵池,总有效容积为400M3,采用钢混结构设计。沿发酵池内壁和池底铺设加温盘管换热器,加温盘管采用直径为30 X 2.0的PERT管材,分三组,盘管总长200m,盘管间距150mm。为了加快料液热传递,改善加温效果,在发酵池上部安装搅拌装置,在发酵池一侧壁距顶Im处安装一台搅拌机。搅拌机参数是:额定功率1.1kw,额定工作频率是50HZ,转速1400r/min。发酵池壁面采用厚度为50mm的挤塑聚苯乙烯泡沫板(XPS)保温隔热材料。发酵池顶部覆盖专用沼气顶膜保温200m2。本实施例采用7个模块串联组成采光面积约为28.52M2太阳能集热装置,每个太阳能集热器模块由型号直径58X2000 (外径X长度)全玻璃太阳能真空管30根组成。收集的热量蓄存在太阳能加热热水存储器当中。所选的热泵机组为水-水式热泵机组,型号MSR-J072WHD,额定制热量21.8kw,额定制热输入功率6.1kw,制冷剂为R22。如图2所示,该发酵工艺主要由集水池30,储粪池29,酸化池31,厌氧发酵池以及相应的泵,阀门管道组成。其中集水池30收集公厕及养殖废水,储粪池29收集外运猪粪,外运猪粪与秸杆被送入酸化池31进行酸化,然后与公厕及养殖废水搅拌均匀后经过进料斗进入厌氧发酵池中,经过消化后分三路离开发酵池,第一路是通过顶部的集气管道把沼气送到沼气净化和存储装置;第二路是沼液通过水压间送入储液池或者农田;第三路是打开底部排污管道上的闸阀和蝶阀,派出多余的污泥和沼渣,进行沼肥加工。上述的厌氧发酵池埋于地下且兼有沉淀池的作用,污泥和沼渣在泵的作用下进行收集,加工。本实施例厌氧发酵池采用全混式常温发酵,设计温度为25°C,在距池顶Im处安装了额定功率为1.lkw,额定工作频率为50HZ,转速1400r/min的搅拌机。该加温系统的主要热负荷由湖水源低位热源承担(彡85%),在夏季大多数工况下不需要对厌氧发酵池进行加温,冬季工况对厌氧发酵池供热对湖水温度的影响非常小,可以忽略不计。只有在冬季最不利工况下才采用湖水源-太阳能联合供热。本实施例复合热泵加温系统主要由发酵池1,冷凝器侧水泵2,湖水源侧水泵3,太阳能侧水泵4,第一电磁阀5,第二电磁阀6,第三电磁阀7,第四电磁阀8,第五电磁阀9,第六电磁阀10,第一止回阀11,第二止回阀12,第三止回阀13,第四止回阀14,第五止回阀15,发酵池加热盘管16,湖水源吸热盘管17,太阳能加热热水储存器18,第一全玻璃真空管集热器19,第二全玻璃真空管集热器20,热泵机组21,第一温度测定计22,第二温度测定计23,第三温度测定计24,第一定压罐25、第二定压罐26,补水器27组成。可以分为四个环路,实现湖水源低位热源式 热泵加温系统、湖水源与太阳能联合供热式热泵加温系统、太阳能蓄热系统三种运行模式。四个环路分别为湖水源低位热源环路、太阳能蓄热环路、湖水源与太阳能联合供热环路、热泵加热环路,各个环路的主要设备和工作流程如下:湖水源低位热源环路由热泵机组21的蒸发器侧、第一定压罐25、第二止回阀12、第三止回阀13、湖水源侧水泵3、第二温度测定计23、湖水源吸热盘管17、第三电磁阀7、第四止回阀14组成。湖水源吸热盘管17的出水口依次经过第三电磁阀7、第四止回阀14以及管道连接热泵机组21蒸发器一侧进水口,热泵机组21蒸发器一侧出水口管道经过第三止回阀13、湖水源侧水泵3以及管道连接湖水源吸热盘管17的进水口,如此循环形成湖水源低位热源环路;太阳能蓄热环路由第一电磁阀5、第二电磁阀6、太阳能加热热水储存器18、太阳能侧水泵4、第四电磁阀8、第一全玻璃真空管集热器19、第二全玻璃真空管集热器20、第三温度测定计24组成。第一全玻璃真空管集热器19的出水口管道经过第二电磁阀6之后接入太阳能加热热水储存器18的入水口,太阳能加热热水储存器18出水口的管道经过4-太阳能侧的水泵、第四电磁阀8后接入第二全玻璃真空管集热器20的入水口,第二全玻璃真空管集热器20的出水口的管道接入第一全玻璃真空管集热器19的入水口,如此循环形成太阳能蓄热环路;湖水源与太阳能联合供热环路由热泵机组21的蒸发器侧、第一定压罐25、第二止回阀12、第三止回阀13、湖水源侧水泵3、第二温度测定计23、湖水源吸热盘管17、第一电磁阀5、第二电磁阀6、太阳能加热热水储存器18、第六电磁阀10、补水器27、第五电磁阀9、太阳能侧水泵4组成。湖水源吸热盘管17出水口管道依次经过第一电磁阀5、第二电磁阀6、太阳能加热热水储存器18、第五电磁阀9、太阳能侧水泵4后接入热泵机组21蒸发器侧入水口、热泵机组21蒸发器侧出水口管道经过第三止回阀13、湖水源侧水泵3接入湖水源吸热盘管17入水口,如此循环形成湖水源与太阳能联合供热环路;热泵加热环路由热泵机组21的冷凝器侧、第二定压罐26、第五止回阀15、冷凝器侧水泵2、发酵池加热盘管16、第一温度测定计22、发酵池1、第一止回阀11组成。热泵机组21冷凝器侧的出水口管道经过冷凝器侧水泵2接入发酵池加热盘管16的入水口,发酵池加热盘管16的出水口管道经过第一止回阀11接回热泵机组21冷凝器侧的入水口,如此循环形成热泵加热环路。由上述的湖水源低位热源环路和热泵加温环路组成了湖水源低位热源式热泵加温系统。当第一温度测定计22测得值T1〈25°C,第二温度测定计23测得值T2 ^ 5°C,采用湖水源低位热源式热泵加温系统模式;打开第二止回阀12,第一定压罐25,第三止回阀13,湖水源侧水泵3,第三电磁阀7,第四止回阀14,第二定压罐26,第五止回阀15,冷凝器侧水泵2,第一止回阀11,开启热泵机组,关闭第一电磁阀5,第二电磁阀6,第六电磁阀10,第五电磁阀9,太阳能侧水泵4,第四电磁阀8。当Tl彡25°C或者T2〈5°C时,停止湖水源低位热源式热泵加温系统,关闭相应的设备和阀门。由上述的湖水源低位热源环路和热泵加温系统环路组成了湖水源与太阳能联合供热式热泵加温系统,与湖水源低位热源式热泵加温系统不同的是,湖水源与太阳能联合供热式热泵加温系统的一部分热量来源于太阳能蓄热系统里已经制备好储存在太阳能加热热水储存器18中的热水。当第一温度测定计22测得值T1〈25°C,第二温度测定计23测得值T2〈5°C,采用湖水源与太阳能联合供热式热泵加温系统模式;打开第一定压罐25,第二止回阀12,第三止回阀13,湖水源侧水泵3,第一电磁阀5,第二电磁阀6,太阳能加热热水储存器18,第六电磁阀10,补水器27,第五电磁阀9,4_太阳能侧热泵,第二定压罐26,第五止回阀15,冷凝器侧水泵2,第一止回阀11,开启热泵机组,关闭第三电磁阀7,第四止回阀14,第四电磁阀8。当Tl >25°C时,停止湖水源与太阳能联合供热式热泵加温系统,关闭相应的设备和阀门。太阳能蓄热系统及太阳能蓄热环路,当第一温度测定计22测得值TlS 25°C,采用太阳能蓄热系统模式:打开第四电磁阀8,第二全玻璃真空集热器20,第一全玻璃真空集热器19,第二电磁阀6,太阳能加热热水储存器18,太阳能侧水泵4,关闭第一定压罐25,第二止回阀12,第三止回阀13,湖水源侧水泵3,第一电磁阀5,第六电磁阀10,补水器27,第五电磁阀9,第三电磁阀7,第四止 回阀14,第二定压罐26,第五止回阀15,冷凝器侧水泵2,第一止回阀11。当T1〈25°C时,停止太阳能蓄热系统,关闭相应的设备和阀门,及时切换成其他运行模式。本实施例复合式热泵加温系统设置了第一定压罐25、第二定压罐26及定压罐后的第二止回阀12,第五止回阀15,加强了水在管道中流动的稳定性。本实施例的研究表明: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复合式加温系统能够保证厌氧发酵池的温度为25 ± 2°C,保证了全年正常连续产气,大大增加了系统产气率。
权利要求1.一种基于联户厌氧消化工程的复合太阳能-湖水源热泵加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泵加温系统由湖水源低位热源环路、太阳能蓄热环路、湖水源与太阳能联合供热环路、热泵加热环路组成,其中: 湖水源低位热源环路由热泵机组(21)、定压罐(25)、第二止回阀(12)、第三止回阀(13)、湖水源侧水泵(3)、第二温度测定计(23)、湖水源吸热盘管(17)、第三电磁阀(7)和第四止回阀(14)组成,湖水源吸热盘(17)的出水口依次经过第三电磁阀(7)、第四止回阀(14)以及管道连接热泵机组(21)的蒸发器一侧进水口,热泵机组(21)蒸发器一侧出水口依次经过第三止回阀(13)、湖水源侧水泵(3)以及管道连接湖水源吸热盘管(17)的进水口,如此循环形成湖水源低位热源环路; 太阳能蓄热环路由第一电磁阀(5)、第二电磁阀¢)、太阳能加热热水储存器(18)、太阳能侧水泵(4)、第四电磁阀(8)、第一全玻璃真空管集热器(19)、第二全玻璃真空管集热器(20)和第三温度测定计(24)组成,第一全玻璃真空管集热器(19)的出水口通过第二电磁阀(6)和管道连接太阳能加热热水储存器(18)的入水口,太阳能加热热水储存器(18)的出水口依次经过太阳能侧水泵(4)、第四电磁阀(8)和管道接入第二全玻璃真空管集热器(20)的入水口,第二全玻璃真空管集热器(20)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第一全玻璃真空管集热器(19)的入水口,如此循环形成太阳能蓄热环路; 湖水源与太阳能联合供热环路由热泵机组(21)、第一定压罐(25)、第二止回阀(12)、第三止回阀(13)、湖水源侧水泵(3)、第二温度测定计(23)、湖水源吸热盘管(17)、第一电磁阀(5)、第二电磁阀¢)、太阳能加热热水储存器(18)、第六电磁阀(10)、补水器(27)、第五电磁阀(9)和太阳能侧水泵⑷组成,湖水源吸热盘管(17)的出水口依次经过第一电磁阀(5)、第二电磁阀¢)、太阳能加热热水储存器(18)、第五电磁阀(9)和太阳能侧水泵(4)通过管道连接热泵机组(21)的蒸发器侧入水口、热泵机组(21)的蒸发器侧出水口依次经过第三止回阀(13)、湖水源侧水泵(3)连接湖水源吸热盘管(17)的入水口,如此循环形成湖水源与太阳能联合供热环路 ;补水器(27)连接第六电磁阀(10); 热泵加热环路由热泵机组(21)、第二定压罐(26)、第五止回阀(15)、冷凝器侧水泵(2)、发酵池加热盘管(16)、第一温度测定计(22)、发酵池(I)和第一止回阀(11)组成,热泵机组(21)的冷凝器侧的出水口经过冷凝器侧水泵(2)和管道连接发酵池加热盘管(16)的入水口,发酵池加热盘管(16)的出水口经过第一止回阀(11)接回热泵机组(21)冷凝器侧的入水口,如此循环形成热泵加热环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联户厌氧消化工程的复合太阳能-湖水源热泵加温系统,由四个环路组成,湖水源低位热源环路由热泵机组的蒸发器侧、定压罐、止回阀、湖水源侧水泵、温度测定计和湖水源吸热盘管组成;太阳能蓄热环路由电磁阀、太阳能加热热水储存器、太阳能侧水泵、全玻璃真空管集热器和温度测定计组成;湖水源与太阳能联合供热环路由热泵机组的蒸发器侧、定压罐、止回阀、湖水源侧水泵、温度测定计、湖水源吸热盘管、电磁阀、太阳能加热热水储存器、补水器、太阳能侧水泵组成;热泵加热环路由热泵机组的冷凝器侧、定压罐、冷凝器侧水泵、发酵池加热盘管、温度测定计、发酵池、止回阀组成。本实用新型积极开发利用了可再生能源,提高了系统的总产气量。
文档编号F24J2/05GK203024488SQ20122066371
公开日2013年6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6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6日
发明者石惠娴, 游煜成, 裴晓梅, 徐凯 申请人:同济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