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净化床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2015063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气净化床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床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空气净化床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有较多结构的空气净化床出现,如公告号为2836620的中国专利公告了一种空气净化床,市场上均为类似这种一体嵌入式的结构,而该专利中净化装置放置在床头位置,但是会产生较多不利因素,一方面电机振动会带动床体也会产生振动,虽然有净化空气的效果,但是对人体的休息、睡眠还是有一定的影响,舒适性会降低,而且风扇的转动、电机振动都会带来较多的噪音,甚至会产生危害人体的声波,不利于人体健康,而且还需要对床体结构进行的改动较大,净化装置内部的净化效率不高、内部净化配件的利用率不高,而且净化好的输出空气没有和净化前的带有较多污染物的空气形成有效的循环回路导致净化好的空气很快被吸回、屋内带污染物空气净化率低,净化的空气利用率低、不能很好填充整个房间等问题,会造成很大的能源浪费,另外,还不能实现对日常生活起居所能达到的最优化模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净化效率高、净化区域广、净化空气利用率高、节能、使用方便、节省使用成本、净化能力强而且更加舒适健康的空气净化床结构。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空气净化床结构,包括处于床底下方的矩形的床底支撑框,所述床底支撑框由四块支撑板首尾连接而成,分别为床头板、左床侧板、床尾板和右床侧板,床底支撑框区域内设有空气净化箱,所述空气净化箱沿床头至床尾方向形成相连通的驱动箱和净化箱,所述驱动箱正对左床侧板和右床侧板一侧分别设有左进风端和右进风端,所述左进风端和所述右进风端内分别设有进风叶轮且分别连接至同一电机的左右两侧的电机轴轴端,所述左床侧板和所述右床侧板设有进风窗口,所述左进风端和所述右进风端均设有与所述进风叶轮相对应的进风引入口并与所述进风窗口之间均设有进风软连接管,所述净化箱沿床头至床尾方向设有净化装置且在正对床尾板一侧箱板设有出风孔,所述床尾板设有出风窗口,所述出风孔与出风窗口之间设有出风软连接管。上述技术方案中,床底支撑框用于支撑上方的床垫等结构,空气净化箱可以设置成形状较小的结构,放置在床底靠近床尾的位置,通过进风软连接管和出风软连接管的设置,形成一个净化的通道,而且这样的设置,使得空气净化箱即使电机工作有振动,在与床板有很长的距离而且又是柔性连接管的连接的情况下,对床体的影响几乎为零,同样,进风叶轮的位置也是能设置到距离床头较远的位置而且又是位于床底,所以,进风或者电机工作等产生的噪音也几乎能降低到零;而且在接近床头的床两侧进风并在床尾出风的结构设计,特别是在稳定的使用过程中使得空气净化的整个循环路线非常完美,其原因在于:一般的带有污染物的空气是较为浑浊的污染空气,会大量沉降到空间内靠下方的位置,通过床两侧的进风窗口的设置能够进入到空气净化箱内,然后经过驱动箱和净化箱,从床尾输出净化好的空气,然后最好设置成向上排放,这样整个结构可以将出现靠下方的带有污染物的空气进行有效的净化处理,并将净化好的健康空气填充到整个靠上方的空间区域内,并最后可以较为饱满地填充到整个空间内,下方沉降的带污染物空气几乎可以都净化掉,而随着人体新陈代谢或疾病或者抽烟等产生的气体当然位于床上时主要会往床两侧行进,正好可以及时进入到进风窗口被有效进行净化,另外,将进风窗口设在靠近床头的两侧,也能较好地适应人们在床上翻动被子和枕头等家纺用品时抖落较多灰尘、皮屑、头发乃至螨虫等时使用空气净化箱及时将这些废物从床头附近空气中清除从而明显降低被人吸入或粘附甚至造成疾病传染的卫生风险,所以使得整个净化循环过程非常高效,而且能净化的覆盖面广,运行过程还能保证人体休息、睡眠的舒适性,而且输出的净化空气能储存更长时间和更大的范围,提高净化空气的利用率。作为对本发明的优选,净化装置包括沿床头至床尾方向依次设有的第一粗滤器、第二粗过滤器、第一微过滤器、紫外线杀菌区、第二微过滤器。将空气中的污染物包括PM2.5、粉尘、花粉、异味、臭氧、甲醛之类的装修污染、细菌、过敏原等进行有序从大到小的逐层过滤,当然在紫外线杀菌区由于会产生一些反应或者物理变化会形成一些悬浮物或者有害物等以及前面还未处理彻底的污染物,最后经过第二微过滤器最后结束整个净化过程,快速有效。作为对本发明的优选,紫外线杀菌区内设有负离子发生器。一方面负离子发生器可以与紫外线杀菌区内紫外杀菌装置连接到同一接电线路上,另外,该处活性微生物大量消费,负离子发生器产生的负离子能够在此时很好地被氧气结合而不被活性物吸取,从而形成负氧离子,利于人体健康。作为对本发明的优选,驱动箱和净化箱之间在连通处设有隔板,所述隔板上分别设有位于左进风端的左连通导风口和位于右进风端的右连通导风口。由于驱动箱内出来的空气其实在净化箱中的净化过程会逐渐扩散,如果没有该优选设置,空气到后面会不能有效经过后方净化的结构,而该设置驱动箱至净化箱的出风方式得到有效控制,通过设置尺寸相对较小的左、右连通导风口,使得出风面得到控制,在原有功率下输出空气量范围小,使得它的输送速度会加快,而且在后续空气扩散过程中几乎不会超过净化过滤结构的尺寸,又配合左、右连通导风口的引导,三者结合使得净化效率大大提高,左、右连通导风口可以优选方形结构,因为一般的净化装置中的过滤结构等也为方形结构,配合起来效果更好。作为对本发明的优选,驱动箱内的电机位于箱体内左进风端与右进风端之间的位置,且在左进风端和右进风端内分别设有将气流引导至左连通导风口和右连通导风口并与电机所在空间区域分别相隔开的箱内气流引导罩,所述箱内气流引导罩上设有供电机轴通过的通口。该结构使得通过左右进风叶轮进入驱动箱的空气封锁在左进风端和右进风端的箱内气流引导罩内区域,使其具有更强的能量有效进入净化箱并穿过净化装置得到有效净化,因为如果跑到电机区域不仅会形成气流交汇影响出风效果,而且该电机区域的空气集中度不高,容易四处扩散,得不到很好的净化,影响净化效率,该设置正好可以解决该问题;进风叶轮可以采用涡旋风机的叶轮,可具有与涡旋风机相应的优点,超低音高风量高扬程,又在结构上与轴流风机结构相比,尺寸小,效率高;该空气净化箱内部构造进行空气动力学模拟优化,实现气体的高效低阻流动和净化效率的大幅提高,配合净化功能模块布置合理,气体流动结构较其他净化设备就会合理、使用效果更好。作为对本发明的优选,净化箱由隔板至出风孔一侧箱板依次设有靠近隔板处位于左右两侧箱板之间设有进口门框、固定于左右两侧箱板上的加强定位筋、第一间隔门框、紫外线杀菌区定位框、出风孔一侧箱板上方的出口上箱板支撑筋,空气净化箱上方的箱板包括两块位于驱动箱和净化箱上铰接的上箱板,进口门框上方设有进口上箱板支撑筋,所述出口上箱板支撑筋的高度和所述进口上箱板支撑筋的高度相等且高于第一间隔门框的高度以及紫外线杀菌区定位框的高度。该结构的结构强度高、稳定性好,而且方便净化箱上方的箱板翻起,便于更换、维修过滤结构等,同时各个结构可以相互配合,供各个过滤结构的置放,另外,高度的设置,不仅可以完成支撑,还使得净化装置中的净化过滤结构便于拿放。作为对本发明的优选,第一粗滤器包括至少一块位于进口门框和加强定位筋之间的横跨箱体的初效过滤网,第二粗过滤器包括至少一块位于加强定位筋和第一间隔门框之间的横跨箱体的中效过滤网,第一微过滤器包括至少一组两块位于加强定位筋和紫外线杀菌区定位框之间的由箱体左侧至右侧并排设置且分别正对的左连通导风口和右连通导风口的陶瓷过滤网或者金属丝过滤网或者气凝胶网,紫外线杀菌区内设有安装在紫外线杀菌区定位框靠内侧的两个紫外线发射管,两个紫外线发射管靠左侧和靠右侧分别设置且呈上下位置安装,紫外线杀菌区定位框内还安装有负离子发生器,第二微过滤器包括位于紫外线杀菌区定位框和出风孔一侧箱板之间的至少一组两块由箱体左侧至右侧并排设置且分别正对的左连通导风口和右连通导风口的陶瓷过滤网或者金属丝过滤网或者气凝胶网,出风孔一侧箱板设有两个分别与左连通导风口和右连通导风口正相对的出风孔。整体结构的过滤效果更好,过滤效率更高,前端初效过滤网和中效过滤网主要对尺寸较大的一般性空气污染物进行净化,而在第一微过滤器和第二微过滤器处则不同,特别是当床体两侧微小尺寸污染物差别较大的情况下,例如当一对夫妻,丈夫那边经常吸烟或者一方有疾病等情况下,两侧容易形成含有微小污染物成分差别非常大的空气,导致左右两侧过滤的效果是不同,其中一侧的过滤网结构可能还是比较干净的情况下,另一侧的过滤网结构已经布满污染物,如果采用同一块过滤网,如果更换了就会造成较大的浪费,所以分成两块,不仅可以节省成本,过滤网本身带有的框形结构对过来的气流会进行辅助的引导,减少交叉气流影响净化效果,并设置两个出风孔,形成两条相对独立的可控性强的净化管路,适用性更强,而且可以满足不同客户的使用需求;初效过滤网和中效过滤网可以采用空气过滤网,对空气中尺寸较大的颗粒灰尘及各种悬浮物等进行去除,陶瓷过滤网可以采用跟海绵结构类似的三维结构的催化陶瓷材料网,比表面积大,风阻小,过滤效率好,与普通催化材料相比,无需紫外线,在常温下就能够对甲醛、臭氧有效去除,进一步的,第一微过滤器可以采用除甲醛催化陶瓷网实现甲醛的大幅去除和其他微小污染物有效排除,而第二微过滤器再采用除臭氧催化陶瓷网实现臭氧的大幅去除和其他微小污染物进一步地有效排除,除臭氧催化陶瓷网最好包括在第二微过滤器处,因为紫外线杀菌区会产生一定量的臭氧,这样可以完成更加合理的净化过程;而微过滤器如果采用气凝胶网,通过对气凝胶网的设计制得孔径更小的网结构可以对PM2.3甚至更细的污染物进行去除,适用于一些特定场合。作为对本发明的优选,进口上箱板支撑筋的左右两端设有进手持口,出口上箱板支撑筋分别与左连通导风口和右连通导风口中心位置相对的位置处设有出手持口。更利于第一粗滤器和第二微过滤器的取放,又不容易对净化过滤结构和机器本身在取放过程中造成损伤,另外,支撑筋的设置可以减少气流的外溢,提高净化率。作为对本发明的优选,进风窗口包括设置在床侧板上由内向外组装在一起的进风板、外过滤网、风导向限位板,风导向限位板沿床头至床尾方向开设有风导向长条孔,沿着所述风导向长条孔设有一条横隔条和多个相隔设置的纵隔条,所述进风板沿床头至床尾方向设有由床外逐渐向床内凹陷的斜向进风槽并在靠近床尾处形成与进风软连接管连通的风通入口,出风窗口包括组装在一起的出风板、靠床外侧的出风引导板,所述出风板上设有与出风软连接管连通的风输出口。在稳定使用的过程中,主要是人体上半身会排放较多的带污染物空气,通过该结构可以使得对两侧空气由靠头部一侧逐渐向靠床尾的风通入口一侧逐渐吸进去,通过风导向限位板的配合,既能形成稳定气流,又能较大覆盖面地进行带污染物空气的吸收,另外,噪音也几乎不存在,而出风一侧的设置,使得净化好的空气向上并逐步向下最大限度地填填充空间区域,出风引导板可以设置百叶窗等机构,进行风向的引导,外过滤网可以采用普通的类似空调内使用的除尘过滤网,对外部的人体毛发、灰尘等非常大的杂物进行有效去除,也方便取下来进行清洗更换。作为对本发明的优选,空气净化箱的箱板外部设有隔音垫。提高静音效果和减少振动。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该净化床结构整体结构牢固、稳定性高,使用时感觉不到有噪音或者振动,净化效果非常好,能得到较好的净化空气,在休息睡眠时使用非常舒适;该结构净化效率高、净化区域广,输出的净化空气能储存更长时间和更大的范围并能形成较为完美的循环气流回路,提高净化空气的利用率;净化能力强、可控性好、适用性强,可以满足不同客户的使用需求;节能环保、使用方便又能节省使用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拆分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装有过滤器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未装有过滤器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进风窗口结构拆分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出风窗口结构拆分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床底支撑框,11、床头板,12、左床侧板,13、床尾板,14、右床侧板,2、空气净化箱,21、驱动箱,22、净化箱,31、左进风端,32、右进风端,4、进风叶轮,40、进风窗口,120、进风引入口,41、进风软连接管,6、出风孔,60、出风窗口,61、出风软连接管,71、第一粗滤器,72、第二粗过滤器,73、第一微过滤器,74、紫外线杀菌区,75、第二微过滤器,76、负离子发生器,5、隔板,51、左连通导风口,52、右连通导风口,33、箱内气流引导罩,510、进口门框,520、加强定位筋,53、第一间隔门框,54、紫外线杀菌区定位框,55、出口上箱板支撑筋,56、进口上箱板支撑筋,540、紫外线发射管,560、进手持口,550、出手持口,81、进风板,82、外过滤网,83、风导向限位板,830、风导向长条孔,831、横隔条,832、纵隔条,810、斜向进风槽,811、风通入口,91、出风板,92、出风引导板,911、风输出口。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实施例,如图1、2、3、4、5所示,一种空气净化床结构,包括处于床底下方的矩形的床底支撑框1,床底支撑框1由四块支撑板首尾连接而成,分别为床头板11、左床侧板12、床尾板13和右床侧板14,床底支撑框1区域内设有空气净化箱2,空气净化箱2沿床头至床尾方向形成相连通的驱动箱21和净化箱22,可由较为厚实的金属板制成,空气净化箱2的箱板外部可以设有隔音垫,驱动箱21正对左床侧板12和右床侧板14一侧分别设有左进风端31和右进风端32,左进风端31和右进风端32内分别设有进风叶轮4且分别连接至同一电机的左右两侧的电机轴轴端,左床侧板12和右床侧板14设有进风窗口40,左进风端31和右进风端32均设有与进风叶轮4相对应的进风引入口120并与进风窗口40之间均设有进风软连接管41,净化箱22沿床头至床尾方向设有净化装置且在正对床尾板13一侧箱板设有出风孔6,床尾板13设有出风窗口60,出风孔6与出风窗口60之间设有出风软连接管61,进风软连接管41和出风软连接管61可以采用PVC软管。净化装置包括沿床头至床尾方向依次设有的第一粗滤器71、第二粗过滤器72、第一微过滤器73、紫外线杀菌区74、第二微过滤器75,紫外线杀菌区内74设有负离子发生器76。驱动箱21和净化箱22之间在连通处设有隔板5,隔板5上分别设有位于左进风端31的左连通导风口51和位于右进风端32的右连通导风口52。驱动箱21内的电机位于箱体内左进风端31与右进风端32之间的位置,且在左进风端31和右进风端32内分别设有将气流引导至左连通导风口51和右连通导风口52并与电机所在空间区域分别相隔开的箱内气流引导罩33,箱内气流引导罩33上设有供电机轴通过的通口。进风叶轮4可以采用涡旋风机的叶轮,可具有与涡旋风机相应的优点,超低音高风量高扬程,又在结构上与轴流风机结构相比,尺寸小,效率高;该空气净化箱内部构造进行空气动力学模拟优化,实现气体的高效低阻流动和净化效率的大幅提高,配合净化功能模块布置合理,气体流动结构较其他净化设备就会合理、使用效果更好。净化箱22由隔板5至出风孔6一侧箱板依次设有靠近隔板5处位于左右两侧箱板之间设有进口门框510、固定于左右两侧箱板上的加强定位筋520、第一间隔门框53、紫外线杀菌区定位框54、出风孔6一侧箱板上方的出口上箱板支撑筋55,空气净化箱2上方的箱板包括两块位于驱动箱21和净化箱22上铰接的上箱板,进口门框510上方设有进口上箱板支撑筋56,出口上箱板支撑筋55的高度和进口上箱板支撑筋56的高度相等且高于第一间隔门框53的高度以及紫外线杀菌区定位框54的高度。进口上箱板支撑筋56的左右两端设有进手持口560,出口上箱板支撑筋55分别与左连通导风口51和右连通导风口52中心位置相对的位置处设有出手持口550。第一粗滤器71包括至少一块位于进口门框510和加强定位筋520之间的横跨箱体的初效过滤网,第二粗过滤器72包括至少一块位于加强定位筋520和第一间隔门框53之间的横跨箱体的中效过滤网,第一微过滤器73包括至少一组两块位于加强定位筋520和紫外线杀菌区定位框54之间的由箱体左侧至右侧并排设置且分别正对的左连通导风口51和右连通导风口52的陶瓷过滤网或者金属丝过滤网或者气凝胶网,紫外线杀菌区74内设有安装在紫外线杀菌区定位框54靠内侧的两个紫外线发射管540,两个紫外线发射管540靠左侧和靠右侧分别设置且呈上下位置安装,紫外线杀菌区定位框54内还安装有负离子发生器76,可以设置一到两个,第二微过滤器75包括位于紫外线杀菌区定位框54和出风孔6一侧箱板之间的至少一组两块由箱体左侧至右侧并排设置且分别正对的左连通导风口51和右连通导风口52的陶瓷过滤网或者金属丝过滤网或者气凝胶网,出风孔6一侧箱板设有两个分别与左连通导风口51和右连通导风口52正相对的出风孔6,初效过滤网和中效过滤网可以采用空气过滤网,对空气中尺寸较大的颗粒灰尘及各种悬浮物等进行去除,陶瓷过滤网可以采用跟海绵结构类似的三维结构的催化陶瓷材料网,比表面积大,风阻小,过滤效率好,与普通催化材料相比,无需紫外线,在常温下就能够对甲醛、臭氧有效去除,进一步的,第一微过滤器73可以采用除甲醛催化陶瓷网实现甲醛的大幅去除和其他微小污染物有效排除,而第二微过滤器75再采用除臭氧催化陶瓷网实现臭氧的大幅去除和其他微小污染物进一步地有效排除,除臭氧催化陶瓷网最好包括在第二微过滤器75处,因为紫外线杀菌区会产生一定量的臭氧,这样可以完成更加合理的净化过程;而微过滤器如果采用气凝胶网,通过对气凝胶网的设计制得孔径更小的网结构可以对PM2.3甚至更细的污染物进行去除,适用于一些特定场合。进风窗口40包括设置在床侧板上由内向外组装在一起的进风板81、外过滤网82、风导向限位板83,风导向限位板83沿床头至床尾方向开设有风导向长条孔830,沿着风导向长条孔830设有一条横隔条831和多个相隔设置的纵隔条832,进风板81沿床头至床尾方向设有由床外逐渐向床内凹陷的斜向进风槽810并在靠近床尾处形成与进风软连接管41连通的风通入口811,出风窗口60包括组装在一起的出风板91、靠床外侧的出风引导板92,出风板91上设有与出风软连接管61连通的风输出口911。风导向限位板83、风导向限位板83、出风板91、出风引导板92均可以采用高分子材料成型板。当然,床板上需要开有相应的用于安装进风窗口40和出风窗口60的安装孔,外过滤网可以采用普通的类似空调内使用的除尘过滤网,对外部的人体毛发、灰尘等非常大的杂物进行有效去除,也方便取下来进行清洗更换;进一步地,横隔条831和纵隔条832设置成可以活动结构,例如采用矩形状结构并与风导向限位板83铰接,使得他们之间围成的格栅孔径可调节,防止毛发和棉絮堵塞风导向限位板83而影响使用效果,另外,再在导向限位板83靠净化箱一侧的斜向进风槽810处安装有用于杀死螨虫的药剂喷射机构,进一步提升整个净化床的使用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