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除尘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60394阅读:646来源:国知局
工业除尘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工业除尘系统,包括:风箱室,具有内部空间;进风管道,设置于所述风箱室外,与所述内部空间相连通;烟囱,设置于所述风箱室上方;多台风机,环绕设置于所述风箱室的外侧,每台所述风机均具有吸风管和排风管,所述吸风管与所述内部空间连通,所述排风管与所述烟囱连通;以及,多个导流板,间隔设置于所述内部空间,将来自所述进风管道的风引流至所述多台风机。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工业除尘系统,便于节省空间,且能够防止风量分配不均。
【专利说明】工业除尘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烟尘的处理设备领域,具体来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 大风量的工业除尘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在大风量的除尘装置中,由于单台风机不可能做到无限大,也不经济。因此,一般 采用并联风机的形式来解决大风量问题。
[0003] 以往的并联风机设计在管道扩径后直接并联两台以上风机,然后将风机出口接到 一个烟@上,该烟@往往另外择地建造,需要打桩和基础建设。
[0004] 以往方案存在的问题有二:1)并联风机的效率相对低,一般小于90%,存在抢风 现象,使系统整体风量受到限制;2)另外择地建造的烟囱需要打桩和基础建设,投资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工业除尘系统,其能够减小设备的占地面 积,并且能够防止多台风机抢风现象的发生。
[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工业除尘系统,包括:
[0007] 风箱室,具有内部空间;
[0008] 进风管道,设置于所述风箱室外,与所述内部空间相连通;
[0009] 烟囱,设置于所述风箱室上方;
[0010] 多台风机,环绕设置于所述风箱室的外侧,每台所述风机均具有吸风管和排风管, 所述吸风管与所述内部空间连通,所述排风管与所述烟囱连通;以及,
[0011] 多个导流板,间隔设置于所述内部空间,将来自所述进风管道的风引流至所述多 台风机。
[0012] 优选地,所述风箱室为方形。
[0013] 优选地,所述进风管道设置于所述风箱室上方。
[0014] 优选地,所述导流板沿所述风箱室的纵向延伸,与所述风箱室的顶壁以及底壁相 接。
[0015] 优选地,所述风机包括第一风机、第二风机及第三风机,其吸风管分别设置于所述 风箱室的前侧壁、左侧壁以及后侧壁;所述导流板包括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所述第一 导流板正对所述第一风机的吸风管,所述第二导流板正对所述第三风机的吸风管,所述第 一导流板与所述第二导流板之间为所述第二风机的吸风管。
[0016]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流板包括远离所述左侧壁的第一板部以及靠近所述左侧壁、 与所述第一板部呈钝角的第二板部,所述第一板部相对于所述左侧壁垂直,所述第二板部 与所述前侧壁相接。
[0017] 优选地,所述第二导流板包括远离所述左侧壁的第三板部以及靠近所述左侧壁、 与所述第三板部呈钝角的第四板部,所述第三板部相对于所述左侧壁垂直,所述第四板部 与所述后侧壁相接。
[0018] 优选地,所述第二板部远离所述第一板部的一端设置有围堰,所述第四板部远离 所述第三板部的一端设置有围堰。
[0019] 优选地,所述风箱室为混凝土风箱室。
[0020] 本实用新型的工业除尘系统,在现有除尘系统的基础上增加风箱室,并且在风箱 室内设置导流板,从而引导由进风管道抽入的风量较为均匀地分配至各个风机,避免多台 风机抢风现象的发生。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业除尘系统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2]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0023] 图3为图1的A-A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以及工作原理等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5]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工业除尘系统,用于将工业生产中所产生的烟尘排出,以便 保证良好的除尘效果。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工业除尘系统,主要是用于对风量有较大要 求的除尘器设备,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的工业除尘系统配备有多台风机。
[0026] 参见图1?图3,本实用新型的工业除尘系统,包括风箱室1、进风管道2、烟囱3、 多台风机以及多个导流板。下面,对各部件进行描述。
[0027] 风箱室1,该风箱室1为中空结构,具有内部空间101,该内部空间101可以容置由 外部吸入的风量。该风箱室1可以设置为方形,便于加工。作为优选,风箱室1选择为混凝 土风箱室。采用混凝土结构,便于建造,并且结构牢靠。
[0028] 进风管道2,设置于风箱室1外,与内部空间101相连通。进风管道2主要是连通 除尘器设备本体(图中未示出)与风箱室1。进风管道2的设置位置可以作多种选择,作为 优选,该进风管道2设置于风箱室1上方。
[0029] 烟囱3,设置于风箱室1上方。该烟囱3用于接收来自风机的经过除尘之后的烟尘 并排放。
[0030] 多台风机,环绕设置于风箱室1的外侧,每台风机均具有吸风管和排风管,吸风管 与内部空间101连通,排风管与烟囱3连通。风机工作时,吸风管将风箱室1内的经过除尘 的烟尘抽出,排风管将其排送至烟囱3,之后由烟囱3排出。
[0031] 多个导流板,间隔设置于内部空间101,将来自进风管道2的风引流至多台风机。 该导流板将风箱室1的内部空间101进行划分,以便多台风机均工作时,可以对风量进行引 导,使得风量较为均匀地分配给各台风机,从而防止抢风现象的发生。进一步地,为获得较 好的引导效果,导流板沿风箱室1的纵向延伸,与风箱室1的顶壁以及底壁相接。
[0032] 前述的风机的设置数量,可以根据风量需求而选择。作为一种方式,风机包括第一 风机41、第二风机42及第三风机43,其各自的吸风管(411、421、431)分别设置于前述的方 形风箱室1的前侧壁11、左侧壁12以及后侧壁13(该方向与图3中所示方向一致,但不作 为对本实用新型结构的限定),其各自的排风管(412、422、432)均与烟囱3连通。与之对 应的,导流板包括第一导流板51和第二导流板52,第一导流板51正对第一风机41的吸风 管411,第二导流板52正对第三风机43的吸风管431,第一导流板51与第二导流板52之 间为第二风机42的吸风管421。通过第一导流板51和第二导流板52将内部空间101的左 侧划分为三个小区域,以便将风量均匀引导至各风机的吸风管。
[0033] 进一步地,继续结合图3,第一导流板51包括远离左侧壁12的第一板部511以及 靠近左侧壁12、与第一板部511呈钝角的第二板部512,第一板部511相对于左侧壁12垂 直,第二板部512与前侧壁11相接。
[0034] 类似地,第二导流板52包括远离左侧壁12的第三板部521以及靠近左侧壁12、 与第三板部521呈钝角的第四板部522,第三板部521相对于左侧壁12垂直,第四板部522 与后侧壁13相接。
[0035] 此外,如图3所示,为防止在风箱内部形成紊流,第二板部512远离第一板部511 的一端设置有围堰6,第四板部522远离第三板部521的一端设置有围堰6。
[0036] 本实用新型的工业除尘系统工作时,启动风机(41、42、43),风机通过吸风管 (411、421、431)将车间的灰尘经由进风管道2吸入至风箱室1的内部空间101,之后由排风 管(412、422、432)排送至烟囱3并由烟囱3排出。
[0037]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道,在不偏离本实用 新型的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出多种改进,这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 范围。
【权利要求】
1. 一种工业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风箱室,具有内部空间; 进风管道,设置于所述风箱室外,与所述内部空间相连通; 烟囱,设置于所述风箱室上方; 多台风机,环绕设置于所述风箱室的外侧,每台所述风机均具有吸风管和排风管,所述 吸风管与所述内部空间连通,所述排风管与所述烟囱连通;以及, 多个导流板,间隔设置于所述内部空间,将来自所述进风管道的风引流至所述多台风 机。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箱室为方形。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业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管道设置于所述风箱 室上方。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业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沿所述风箱室的纵 向延伸,与所述风箱室的顶壁以及底壁相接。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业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包括第一风机、第二风 机及第三风机,其吸风管分别设置于所述风箱室的前侧壁、左侧壁以及后侧壁;所述导流板 包括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所述第一导流板正对所述第一风机的吸风管,所述第二导 流板正对所述第三风机的吸风管,所述第一导流板与所述第二导流板之间为所述第二风机 的吸风管。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工业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板包括远离所述 左侧壁的第一板部以及靠近所述左侧壁、与所述第一板部呈钝角的第二板部,所述第一板 部相对于所述左侧壁垂直,所述第二板部与所述前侧壁相接。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工业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流板包括远离所述 左侧壁的第三板部以及靠近所述左侧壁、与所述第三板部呈钝角的第四板部,所述第三板 部相对于所述左侧壁垂直,所述第四板部与所述后侧壁相接。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工业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部远离所述第一板 部的一端设置有围堰,所述第四板部远离所述第三板部的一端设置有围堰。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箱室为混凝土风箱室。
【文档编号】F27D17/00GK203908335SQ201420275612
【公开日】2014年10月29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27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27日
【发明者】龚年生, 黄建东 申请人: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