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高压流体介质的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88428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高压流体介质的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装备工程中的管壳式换热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用于能源开采、石油化工、煤炭化工、化肥工业的热交换专用的一种用于高压流体介质的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各种类型的换热器名目繁多,但仍存在一个问题,无法同时实现高温(600℃)高压(5MPa)的工况换热。

烟道换热器其使用的范围在烟道内,大致由换热管和换热箱组成,包括由多根换热管两端分别插入上管板和下管板组成的管束,换热管中为空气流道,管束的多个换热管间为烟气流道,在管束的上部连接有空气出/入集合箱,管束通过连接集合箱使空气依次从多组管束的换热管中流过。烟道换常见结构如图1所示,烟道换热器耐高温,但不耐高压,烟道换热器具有热风出口A、冷风进口B、烟气进口C和烟气出口D。

管壳式换热器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热交换器,管壳式换热器又称为列管式换热器或者列管式冷凝器,广泛应用于化工、石油、医药、食品、轻工、冶金、焦化等领域中的“气-气、气-液、液-液、液-气”热交换的对流传热,以及蒸汽冷凝和液体蒸发传热等换热冷凝流程。

现有技术中的U型管壳式换热器通常的结构如图2所示,一般是由管束2、管壳3、管箱4构件组成,其中,管束2是管壳式换热器的核心构件,管束2通常由换热管1、支持板(或者折流板)、管板组成,成排的换热管1通过支持板(或者折流板)支承,其两端穿进管板的管孔中,并与管板相连接,从而保证接头的密封性和强度。通过管束2与管箱4的隔板的组合,可以将换热管1分成几个流程,以便介质在换热管1内来回流动,从而能够延长换热流程,增加换热时间,充分地与管外的壳程介质换热。

随着社会经济和技术的发展,石油化工装置的建设规模越来越大,对换热器的换热能力和使用条件要求越来越高,。

当前换热器存在以下不足:

其一,当换热气体温度过高时,U型管束和管壳的两侧温差过大,会产生很大轴向热应力,且现有U型管束的一端是焊接在同一管板上,热应力释放并不完全。

其二,当前的U型管壳式换热器,其管壳是由中间隔板隔开,形成U型管壳。如此一来,隔板两侧分别为高温区和低温区,而通常隔板的材料都为金属,就会在隔板处发生热短路,降低换热效率。

其三,现有换热器无法同时实现高温(600℃)和高压(5MPa)的工况换热。

因此,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在工程技术领域具有极为深远和重大的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能够同时释放管束和管壳热应力,换热效率最大化,并适用于高压流体介质换热的加热装置。

本发明包括有U型管束和管壳,U型管束包括两个直管段层和一个U型管段层,U型管束是由下直管段层、U型管段层和上直管段层构成,U型管段层呈阶梯状排列设置,上述技术特征与现有技术中的管壳式换热器的结构相同。

本发明的改进之处在于,管壳的形式变化,管壳为U型管壳,U型管束置于管壳内,U型管束和U型管壳同轴布置。U型管壳上下两端侧面开有出气口和进气口,U型管壳两端密封连接有下管板和上管板,外壳罩设在U型管壳外,保温填充物置于U型管壳和外壳之间,折流板置于U型管束和U型管壳之间,既可提高传热效果,还起到支撑U型管束的作用,燃烧器具有燃烧恒温箱,燃烧恒温箱与U型管束连通,燃烧器产生高温烟气,燃烧恒温箱保证流入U型管束的气体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温度范围。

所述U型管壳和U型管束采用310S不锈钢或Incoloy 800HT材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够同时释放管束和管壳热应力,换热效率最大化,并适用于高压流体介质加热。

附图说明

图1为烟道换热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管壳式换热器通常的结构。

图3为本发明的的加热装置结构示意图。

1----换热管、2----U型管束、21----下直管段层、22-----U型管段层、23----上直管段层、3----管壳、4----管箱、5----出气口、6----进气口、7----下管板、8-----上管板、9----外壳、10----保温填充物、11----燃烧恒温腔、12----燃烧器、13----折流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阅图3所示,本发明包括有U型管束2和管壳3,U型管束2包括两个直管段层和一个U型管段层,U型管束2是由下直管段层21、U型管段层22和上直管段层23构成,U型管段层22呈阶梯状排列设置,上述技术特征与现有技术中的管壳式换热器的结构相同。

本发明的改进之处在于,如图2和图3所示,管壳3的形式变化,管壳3由图2中的直筒型,改为图3中的U型,管壳3为U型管壳,U型管束2置于管壳3内,U型管束2和U型管壳同轴布置。U型管壳上下两端侧面开有出气口5和进气口6,U型管壳两端密封连接有下管板7和上管板8,外壳9罩设在U型管壳外,保温填充物10置于U型管壳和外壳9之间,折流板13置于U型管束2和U型管壳之间,既可提高传热效果,还起到支撑U型管束2的作用,燃烧器12具有燃烧恒温箱11,燃烧恒温箱11与U型管束2连通,燃烧器12产生高温烟气,燃烧恒温箱11保证流入U型管束2的气体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温度范围。

所述U型管壳和U型管束2采用310S不锈钢或Incoloy 800HT材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中的U型管束2在受热产生变形时,下直管段层21和上直管段层23可在一定范围内自由伸长,且相对于现有固定于同一管板上的U型管束,两端分别固定于两块管板上的U型管束2具有更大的自由度,能够同时释放管束和管壳热应力,有更好的热补偿性能。

其中,U型管束2内经过的是高温高压气体,高温气体由下直管段层21进入,由上直管段层23流出。U型管壳和U型管束2间的空间流经的是高压待加热气体,进气口为6,出气口为5。高温气体和高压待加热气体的流向相反,且各自完全独立,没有传统U型换热器管壳隔板的热短路,进而利于更充分的热交换,实现换热效率最大化。其中,加热器换热部分材料选用310S等耐高温耐腐蚀材料。

U型管壳和U型管束2采用310S不锈钢或Incoloy 800HT材质,因镍(Ni)、铬(Cr)含量高,具有良好耐氧化、耐腐蚀、耐酸碱、耐高温性能,在高温下能持续作业,因而可用于高温高压工况,管束质量高,使用寿命长。

传统的U型管壳式换热器已在各种炼油、化工、化肥、空冷等热交换器中广泛应用,并且已经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本发明具有同时释放U型管束2和管壳3热应力,换热效率最大化,并适用于高温、高压流体介质换热的特点,能够扩大现有管壳式换热器的应用范围。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主要技术方案与实施例1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未解释的特征,采用实施例1中的解释,在此不再进行赘述。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U型管束2内经过的是高温高压气体,高温气体由下直管段层21进入,由上直管段层23流出。U型管壳和U型管束2间的空间流经的是低温高压液体,由进气口6进入,从出气口5流出。可实现对管束低温高压液体的加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