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室外机的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15546阅读:443来源:国知局
一种室外机的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室外机的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空调室外机的内部结构中,主要包括压缩机、冷凝器、风机和电控板等部件,其中,电控板在辅助室外机工作的过程中,由于自身电路电阻等原因,电控板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导致其自身温度升高,若不能对电控板及时散热,则可能会导致电控板出现运行不良甚至发热损毁等问题。因此空调室外机中一般会在电控板处加装散热片、散热板等装置来辅助散热。

现有技术中,空调室外机的一种散热装置方案为:在室外机的外壁上开设有进风口,并在室外机内设置有两端分别连通该进风口和散热件的风道管路,经室外机风扇的负压引导可以将室外环境的空气输送至散热片或散热件处进行散热。但是这种结构中,考虑到室外机的制冷循环多是在夏季高温工况下运行,因此也导致散热片或散热件处的空气温度也较高,限制了对电控板等相关发热部件的散热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室外机的散热装置。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一个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该概括部分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其唯一目的是用简单的形式呈现一些概念,以此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室外机的散热装置,室外机包括风扇、储液罐和电控元件,电控元件处设置有散热件,散热装置包括:罩壳,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罩壳罩设于储液罐的外侧;风管,形成有风管的内部风道,风管的一端与罩壳的出气口连通,另一端朝向散热件,散热件位于风扇的背侧。

进一步的,散热件包括散热基板和多个散热翅片,散热基板与电控元件接触散热,多个散热翅片并排设置于散热基板上且向风扇的背侧延伸,相邻的散热翅片之间形成连通风管的内部风道的散热风道。

进一步的,罩壳为筒状,罩壳的内径大于储液罐的外径,以使罩壳与储液罐之间形成供气流通过的间隙。

进一步的,罩壳沿储液罐的长度方向延伸成型,进气口位于与储液罐的底部相对应的罩壳的底端,出气口位于与储液罐的顶部相对应的罩壳的顶端。

进一步的,罩壳通过限位件与储液罐固定设置。

进一步的,罩壳与风管连通的出气口为口径逐渐收缩的结构。

进一步的,出气口为锥台形,其中,出气口的小口径端与风管连接,大口径端与罩壳连接。

进一步的,风管的管体至少包括部分曲管段和/或柔性管段。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技术方案在储液罐的外侧围设有罩壳,利用储液罐对周围的空气进行降温,并通过风扇背侧的负压风区将降温后的空气引导至散热件处进行风冷散热,可以有效的提高对电控元件的散热效率。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发明。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散热装置与室外机的装配示意图一;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散热装置与室外机的装配示意图二;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散热装置的罩壳与储液罐的装配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底部视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散热装置的风管局部安装示意图一;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散热装置的风管局部安装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方案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方案的部分和特征。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书的整个范围,以及权利要求书的所有可获得的等同物。在本文中,各实施方案可以被单独地或总地用术语“发明”来表示,这仅仅是为了方便,并且如果事实上公开了超过一个的发明,不是要自动地限制该应用的范围为任何单个发明或发明构思。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于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本文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结构、产品等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部分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如图1-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本发明安装有该散热装置的室外机的内部结构为:风扇1设置于室外机机体的中部偏左位置,冷凝器5位于风扇1的背侧位置,风扇1转动过程中,其背侧会形成负压风区,可以使气流从风扇1的背面吹向正面,气流在流经风扇1背侧的冷凝器5后将热量带走,并由风扇1吹出至室外机外部;而室外机的电脑板、电控板等电控元件4则设置于室外机的中部偏上位置,为了加强对电控元件4的散热效果,电控元件4处会设置散热件6,散热件6利用风扇1转动过程中产生的扰动气流进行风冷散热;室外机的右侧部设置有压缩机3、储液罐2和四通阀等部件,且与风扇1之间设置有隔板,在空调室外机的工作过程中,室内机流出的部分低温冷媒由于回流至储液罐2中,使得储液罐2自身的温度较低,同时也能够对其周围的空气进行降温,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即是利用储液罐2周围的低温空气对散热件6进行风冷散热。

具体的,散热装置包括:罩设与储液罐2的外侧的罩壳8,可以在储液罐2周围形成半封闭的环境,使储液罐2能够集中对罩壳8内侧的空气进行降温制冷,相比于未设置罩壳8的储液罐2周围空气的温度,本发明的罩壳8设计可以使空气能够达到更低的温度,从而能够实现更优异的降温散热效果;罩壳8具有进气口801和出气口802,其中,进气口801用于将罩壳8外侧的空气补充至罩壳8内侧,出气口802用于将降温后的空气输送至风管7;本发明散热装置中的风管7的内部形成有风管的内部风道,风管7的一端与罩壳8的出气口802连通,另一端朝向散热件6,从而可以将降温后的空气经风管的内部风道输送至散热件6处;散热件6邻近风扇1背侧的负压风区,从而风扇1转动过程中可以将储液罐2的低温空气抽取至散热件6位置进行散热,并将散热后的空气排出至室外机的外部,因此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无需安装额外的气流驱动装置,即可实现以冷风或低温风对散热件6进行散热,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利用外部温度较高的空气进行散热的方式,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流经散热件6的空气的换热量,提高其整体的散热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散热件6的具体结构包括散热基板和多个散热翅片,散热基板的一侧面与电控元件4接触散热,另一侧面上并排设置有多个散热翅片,电控元件4所产生的热量经散热基板传导至散热翅片上进行风冷散热,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气流的整体流动路径为:罩壳8进气口801→罩壳8内侧→罩壳8出气口802→风管的内部风道→散热翅片→风扇1背侧→风扇1正面→室外机外部,因此散热基板上设置的散热翅片向风扇1的背侧延伸,以增加在气流流动路径中与空气的热交换面积。

同时,由于本发明的罩壳8并不与储液罐2直接接触,因此可以避免散热件6的热量经由风管7和罩壳8传导至储液罐2,以防止储液罐2外热内冷给罐体造成的疲劳损伤。

实施例中,散热翅片不仅垂直于散热基板设置,同时散热翅片也垂直风管的内部风道的风道截面,在风管的内部风道的出口处的主视视角中,多个散热翅片呈栅格状横向或纵向排布,可以减少与气流的阻挡影响,以加快散热;相邻的散热翅片之间形成连通风管的内部风道的散热风道,气流依次经风管的内部风道和散热风道流动至风扇1的背侧,并在散热风道位置处于散热翅片进行热交换。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罩壳8为与柱形的储液罐2形状相适配的筒状结构,罩壳8的内径大于储液罐2的外径,以方便将罩壳8套设于储液罐2的外侧,同时可以使罩壳8与储液罐2之间形成供气流通过的间隙,优选的,间隙的宽度可以预先根据电控元件4的平均散热量以及风扇1的常规转速确定,例如,将间隙的截面面积设计为大于风管7的截面面积,从而可以减缓空气在罩壳8内侧的流速,以使空气在由进气口801流动至出气口802的过程中,能够在间隙所形成的降温空间内进行一定时间的降温后再输送至散热件6位置处。

优选的,风管7和罩壳8设置有隔温层,例如泡沫制成的泡沫隔热层,从而减少外部温度对间隙及风管的内部风道内空气温度的影响。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罩壳8沿储液罐2的长度方向延伸成型,罩壳8的壳体长度略大于储液罐2的长度,进气口801位于与储液罐2的底部相对应的罩壳8的底端,出气口802位于与储液罐2的顶部相对应的罩壳8的顶端,使得气流在进气口801与出气口802的流动过程中,能够与储液罐2的外壁充分接触,以增加储液罐2对外部空气的降温换热面积。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罩壳8通过限位件与储液罐2固定设置,减少时室外机机体震动所导致的罩壳8与储液罐2沿轴向或径向易位的问题,保证两者之间间隙宽度的稳定性,例如,在储液罐2的外壁套设有箍筋、定位筋等部件,箍筋、定位筋等通过连接筋与罩壳8的内壁固定,在实现罩壳8和储液罐2定位固定的同时,也可以减少对间隙内气流的阻挡影响。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储液罐2和压缩机3通过挂钩连接,罩壳也可以通过挂钩挂设与储液罐2的外侧。

优选的,本发明的罩壳8与风管7连通的出气口802为口径逐渐收缩的结构,具体的,出气口802的口径由罩壳8向风管7逐渐收缩变小,气流的流动截面积也随之减小,以使气流在出气口802处的流速变快,进而加快降温后的空气输送至散热件6以及气流在散热风道内的流动速度。

图示的实施例中,罩壳8的出气口802的形状为锥台形,其中,出气口802的小口径端与风管7连接且与风管7的管口形状相适配,大口径端与罩壳8连接且与罩壳8的横截面相撞相适配。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锥台形的出风口设计仅为示例性说明,并不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构成限制。

在本发明一些未标注附图的实施例中,出气口802还可以设计成喇叭形、碗型等形状,以形成口径逐渐收缩的结构样式。

由于散热件6和储液罐2并不位于同一纵向平面内,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安装位移距离,因此本发明的风管7不能全部采用直管设计,在一个实施例中,风管7的管体至少包括部分曲管段和/或柔性管段,曲管段和/或柔性管段与直管段相配合,从而将气流从储液罐2引导至散热件6位置。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流程及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