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固体燃料燃烧的热水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51746阅读:28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锅炉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固体燃料燃烧的热水炉。



背景技术:

热水炉就是通过加热水来采暖的锅炉,是指利用燃料燃烧释放的热能或其它的热能(如电能、太阳能等)把水加热到额定温度来取得热量的一种热能设备,现有热水炉进料系统均为持续进料,对燃料的利用率低,浪费能源,且需要工人实时看管,浪费人员成本的问题。

因此,发明一种用于固体燃料燃烧的热水炉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固体燃料燃烧的热水炉以解决现有的热水炉对燃料的利用率低,浪费能源的问题。一种用于固体燃料燃烧的热水炉,包括热水炉本体,进料室,储水室,燃烧室,废渣存放室,进料管道,电动机,螺旋进料杆,螺旋叶片,进水口,出水口,右侧废气排放口,废气排放阀门,左侧废气排放口,滤渣过滤层,滤渣排放阀门,滤渣排放口和加热板,所述热水炉本体的上方安装有进料室;所述进料室的顶部安装有电动机;所述电动机的底部安装有螺旋进料杆;所述螺旋进料杆的表面上安装有螺旋叶片;所述螺旋叶片的下半部分安装在进料管道内部;所述进料管道的底端口安装在加热板上;所述加热板两侧的上方设有储水室;所述储水室左侧上方设有进水口;所述储水室右侧下方设有出水口;所述加热板的下方设有燃烧室;所述燃烧室的左侧面和右侧面的上方分别安装有左侧废气排放口和右侧废气排放口;所述左侧废气排放口和右侧废气排放口上均安装有一废气排放阀门;所述燃烧室的下方安装有滤渣过滤层;所述滤渣过滤层的下方设有废渣存放室;所述废渣存放室底部的中间位置设有滤渣排放口;所述滤渣排放口上安装有滤渣排放阀门。

所述螺旋进料杆与螺旋叶片之间的固定连接方式为焊接,有利于螺旋进料杆与螺旋叶片之间的固定的稳定。

所述螺旋叶片与进料管道之间为间隙配合,有利于螺旋叶片在进料管道内的转动。

所述废渣存放室的底面为凹形,有利于废渣的排放。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的螺旋进料方式,控制燃料的进给量,对燃料的利用率高,节约能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图中:

1-热水炉本体,2-进料室,3-储水室,4-燃烧室,5-废渣存放室,6-进料管道,7-电动机,8-螺旋进料杆,9-螺旋叶片,10-进水口,11-出水口,12-右侧废气排放口,13-废气排放阀门,14-左侧废气排放口,15-滤渣过滤层,16-滤渣排放阀门,17-滤渣排放口,18-加热板。

实施例:

如附图1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固体燃料燃烧的热水炉,包括热水炉本体1,进料室2,储水室3,燃烧室4,废渣存放室5,进料管道6,电动机7,螺旋进料杆8,螺旋叶片9,进水口10,出水口11,右侧废气排放口12,废气排放阀门13,左侧废气排放口14,滤渣过滤层15,滤渣排放阀门16,滤渣排放口17和加热板18,所述热水炉本体1的上方安装有进料室2;所述进料室2的顶部安装有电动机7;所述电动机7的底部安装有螺旋进料杆8;所述螺旋进料杆8的表面上安装有螺旋叶片9;所述螺旋叶片9的下半部分安装在进料管道6内部;所述进料管道6的底端口安装在加热板18上;所述加热板18两侧的上方设有储水室3;所述储水室3左侧上方设有进水口10;所述储水室3右侧下方设有出水口11;所述加热板18的下方设有燃烧室4;所述燃烧室4的左侧面和右侧面的上方分别安装有左侧废气排放口14和右侧废气排放口12;所述左侧废气排放口14和右侧废气排放口12上均安装有一废气排放阀门13;所述燃烧室4的下方安装有滤渣过滤层15;所述滤渣过滤层15的下方设有废渣存放室5;所述废渣存放室5底部的中间位置设有滤渣排放口17;所述滤渣排放口17上安装有滤渣排放阀门16。

所述螺旋进料杆8与螺旋叶片9之间的固定连接方式为焊接,有利于螺旋进料杆8与螺旋叶片9之间的固定的稳定。

所述螺旋叶片9与进料管道6之间为间隙配合,有利于螺旋叶片9在进料管道6内的转动。

所述废渣存放室5的底面为凹形,有利于废渣的排放。

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通过储水室3上设有的进水口10向储水室3的内部储存水,将固体燃料放置在进料室2内,通过控制电动机7控制螺旋进料杆8的旋转,从而带动螺旋进料杆8上安装的螺旋叶片9运动,螺旋叶片9运动过程中将进料室2内的固体燃料运输至燃烧室4内进行燃烧,燃烧产生热量通过加热板18传递给储水室3储存的水,对水进行加热,加热到所需温度时,通过出水口11将水导出,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滤渣通过滤渣过滤层15过滤到废渣存放室5的内部,再通过滤渣排放阀门16的控制将滤渣通过滤渣排放口17排出。

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