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自动调节风口的隧道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84882阅读:58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自动调节风口的隧道窑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隧道窑,具体是指一种可自动调节风口的隧道窑。



背景技术:

隧道窑是现代化的连续式烧成的热工设备,广泛用于陶瓷产品的焙烧生产,在磨料等冶金行业中也有应用。隧道窑的最主要环节就是通风口的控制,早期的隧道窑风口控制并不合理,后来部分产家开始采用相应的传动机构封闭对隧道窑的各个风口进行调节,虽然一定程度上达到了省时省力的效果,但是隧道窑的多个风口无法进行统一的控制,每个风口的大小都是一个独立的传动机构进行控制,效率较为低下,且控制均匀程度误差较大。因此,设计一款能够同时对每个风口的大小进行同时控制,且能够有效使每个风口的大小呈现均匀变化的可自动调节风口的隧道窑是本实用新型的研究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可自动调节风口的隧道窑,本实用新型能够同时对每个风口的大小进行同时控制,且能够有效使每个风口的大小呈现均匀变化。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自动调节风口的隧道窑,包括隧道窑本体、方形密封板和驱动机构,所述隧道窑本体两侧的撑墙上均按等间隔开设有若干个相应的方形风口,所述方形风口处的中间位置上均转动安装有相应的转动轴,所述驱动机构包含正反转电机和减速装置,所述转动轴均通过所述减速装置连接到所述正反转电机;所述方形密封板的中间位置固接到所述转动轴上,方形密封板的左右两边与所述方形风口的间隙均为4-6cm,所述方形风口的左右两边均固接有相应的密封条,所述密封条的宽度至少比方形密封板与方形风口之间的间隙多出10mm。

所述转动轴的上下两端均通过相应的轴承连接到所述隧道窑本体方形风口处,所述隧道窑本体在所述方形风口处的下方设置有横向传动槽,所述转动轴的下端均延伸到所述横向传动槽,转动轴的下端均装置有相应的传动链盘,所述传动链盘均通过相应的传动链连接到所述减速装置的输出轴。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由上述可知,正反转电机与减速装置配合通过传动链对各个传动链盘,即对各个转动轴进行驱动,带动方形密封板转动,从而控制方形风口的进出风量的大小。方形密封板的左右两边与方形风口的间隙均为4-6cm,方形风口的左右两边均固接有相应的密封条,密封条的宽度至少比方形密封板与方形风口之间的间隙多出10mm。当方形密封板与方形风口成垂直状态时,方形风口的进出风量达到最大;当方形密封板与方形风口成平行状态时,方形风口的进出风量达到最小。正反转电机每驱动转轴转过180°时,其转向换向一次。实现同时对每个风口的大小进行同时控制,且能够有效使每个风口的大小呈现均匀变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方形密封板与方形风口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考图1-2,一种可自动调节风口的隧道窑,包括隧道窑本体1、方形密封板7和驱动机构,所述隧道窑本体1两侧的撑墙上均按等间隔开设有若干个相应的方形风口2,所述方形风口2处的中间位置上均转动安装有相应的转动轴3,所述驱动机构包含正反转电机6和减速装置(未标识),所述转动轴3均通过所述减速装置连接到所述正反转电机6;所述方形密封板7的中间位置固接到所述转动轴3上,方形密封板7的左右两边与所述方形风口2的间隙均为4-6cm,所述方形风口2的左右边均固接有相应的密封条21,所述密封条21的宽度至少比方形密封板7与方形风口2之间的间隙多出10mm。

所述转动轴3的上下两端均通过相应的轴承31连接到所述隧道窑本体1的方形风口2处,所述隧道窑本体1在所述方形风口2处的下方设置有横向传动槽4,所述转动轴3的下端均延伸到所述横向传动槽4,转动轴3的下端均装置有相应的传动链盘32,所述传动链盘32均通过相应的传动链5连接到所述减速装置的输出轴。

正反转电机6与减速装置配合通过传动链5对各个传动链盘32,即对各个转动轴3进行驱动,带动方形密封板7转动,从而控制方形风口2的进出风量的大小。方形密封板7的左右两边与方形风口2的间隙均为4-6cm,方形风口2的左右两边均固接有相应的密封 条21,密封条21的宽度至少比方形密封板7与方形风口2之间的间隙多出10mm。当方形密封板7与方形风口2成垂直状态时,方形风口2的进出风量达到最大;当方形密封板7与方形风口2成平行状态时,方形风口2的进出风量达到最小。正反转电机6每驱动转轴转过180°时,其转向换向一次。实现对每个方形风口2的大小进行同时控制,且能够有效使每个方形风口2的大小呈现均匀变化。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