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暖气设备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中部能延展的散热片。
背景技术:
现代社会中,暖气成了人们家中必备的装置之一。其结构一般包括用于输送热水的管道和用于散热的散热片,热水管道和散热片之间应有良好的接触以提升导热率。现有的散热片限于其结构,导热和散热性能较差。为解决该技术问题,技术人员采取的措施大都是在不破坏散热片结构的技术上的改进,即:增设一些散热平板之类的,此举会使得散热器本身就够过于复杂,实践安装过程中有诸多不便,亟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能够有效增大散热面积的中部能延展的散热片。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中部能延展的散热片,包括:散热片本体,所述散热片本体正中设有一长条状凹槽且所述凹槽内配接有一工型中承件,所述中承件包括:暴露在散热片本体上端面的内置板,暴露在散热片本体下端面的限位板和将所述内置板和限位板连接起来的中承板,所述中承板的高度大于所述散热片本体的高度,通过拉动内置板能够使得限位板靠近散热片本体下端面;所述散热片本体上端的两边沿上分别铰接有一外盖板且两所述外盖板向相互靠近的方向翻折,两所述外盖板靠近所述散热片本体的侧壁上分别设有一卡槽且所述散热片本体的上端面设有两个卡凸,两所述卡凸对称分布且均能够与其对应侧外盖板上的卡槽相配接的,当两外盖板均翻转至与散热片本体相平行时,其上的卡槽恰好与其对应侧的卡凸相扣紧且两外盖板恰能将内置板覆盖住;所述内置板两侧壁上分别设有一半圆柱状卡接柱且两所述外盖板的自由端上分别设有能够与其对应侧的卡接柱相配接的卡接槽,当两外盖板分别翻折至与散热片本体有一定夹角时,通过拉动内置板能够使得两内置板上的卡接柱与其对应侧外盖板上的卡接槽相配接。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有上述技术方案。
需要说明的是:
“非延展状态”指的是:通过拉动工型中承件上限位板,使得中承件上的内置板与散热板本体上端面贴紧;将两外盖板向相互靠近的地方翻折,直至二者均与散热板本体相平行,此时,其上的卡槽恰好与其对应侧的卡凸相扣紧且两外盖板恰能将内置板覆盖住。在此种状态下,散热面主要为两外盖板和两外盖板与散热板本体之间形成的两长条状空腔。
“延展状态”指的是:先将两外盖板分别翻折至与散热片本体有一定夹角,之后通过拉动工型中承件上限位板,使得中承件上的限位板与散热板本体下端面贴紧;将两内置板上的卡接柱与其对应侧外盖板上的卡接槽相配接。此种状态下,散热面即为两外盖板,内置板外表面和两外盖板、内置板与散热片本体之间形成的梯形空腔。
在上述技术方案,主要包括两组关键部件:
第一组关键部件是:所述散热片本体正中设有一长条状凹槽且所述凹槽内配接有一工型中承件,所述中承件包括:暴露在散热片本体上端面的内置板,暴露在散热片本体下端面的限位板和将所述内置板和限位板连接起来的中承板,所述中承板的高度大于所述散热片本体的高度,通过拉动内置板能够使得限位板靠近散热片本体下端面。
在此设计中,使用者通过拉动中承件的限位板或内置板,即可使得内置板或限位板分别贴紧散热片本体的上端面或下端面,当内置板贴紧散热片本体上端面时,此时两外盖板即可翻转至与散热片本体相平行的位置,方便将本实用新型组装至非延展状态。
第二组关键部件包括:所述散热片本体上端的两边沿上分别铰接有一外盖板且两所述外盖板向相互靠近的方向翻折,两所述外盖板靠近所述散热片本体的侧壁上分别设有一卡槽且所述散热片本体的上端面设有两个卡凸,两所述卡凸对称分布且均能够与其对应侧外盖板上的卡槽相配接的,当两外盖板均翻转至与散热片本体相平行时,其上的卡槽恰好与其对应侧的卡凸相扣紧且两外盖板恰能将内置板覆盖住。
在此设计中,使用者通过翻折两外盖板,能够实现将二者翻转至与所述述散热片本体之间存在一定的夹角或者翻转至二者均与散热片本体平行的状态。在非延展状态时,为能够将上述两组关键部件组装起来,本实用新型还设计:两所述外盖板靠近所述散热片本体的侧壁上分别设有一卡槽且所述散热片本体的上端面设有两个卡凸,两所述卡凸对称分布且均能够与其对应侧外盖板上的卡槽相配接的,此时,即可同时利用两外盖板将内置板的位置限定住。
在延展状态时,为能够将上述两组关键部件组装起来,本实用新型还设计:所述内置板两侧壁上分别设有一半圆柱状卡接柱且两所述外盖板的自由端上分别设有能够与其对应侧的卡接柱相配接的卡接槽,当两外盖板分别翻折至与散热片本体有一定夹角时,通过拉动内置板能够使得两内置板上的卡接柱与其对应侧外盖板上的卡接槽相配接。
考虑到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组件之间工作状态的切换,实现了散热片本体中部的散热面积的扩张,故称之为:“中部能延展的散热片”。
为能够进一步地减少本实用新型的质量和厚度,更方便本实用新型的运输,安装和使用,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措施:所述散热片本体靠近内置板的侧壁上设有一能够容纳内置板的下半部三分之一的容置槽。容置槽能够容纳内置板的下半部分,之所以设计其能够容纳内置板的下半部三分之一,是考虑到卡接柱的存在。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措施:所述限位板的宽度是所述内置板宽度的1/2。限位板的实际作用是防止中承件自凹槽内脱落,且考虑到在安装时,限位板位于散热片本体与传热管道之间,故其体积不宜过大。
优选地,为了能够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措施:所述中承板高度是所述散热片本体高度的1.5-2倍。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本实用新型提供有一种中部能延展的散热片,经过上述设计,本实用新型能够处于两种工作状态,即:“非延展状态”和“延展状态”,在不同的工作状态下,本实用新型实际的散热面积大小不同,从而使得使用者能够根据实际的需求来调整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状态;此外,中部延展,能够使得本实用新型在视觉上始终是统一的整体,非常美观,非常适于推广使用。基于上述优选技术方案的改进,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得以进一步地完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散热片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中部非延展状态)。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中部延展状态)。
图中:1、散热片本体;2、凹槽;3、内置板;4、限位板;5、中承板;6、外盖板;7、卡槽;8、卡凸;9、卡接柱;10、卡接槽;11、容置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一种中部能延展的散热片,包括:散热片本体1,所述散热片本体1正中设有一长条状凹槽2且所述凹槽2内配接有一工型中承件,所述中承件包括:暴露在散热片本体1上端面的内置板3,暴露在散热片本体1下端面的限位板4和将所述内置板3和限位板4连接起来的中承板5,所述中承板5的高度大于所述散热片本体1的高度,通过拉动内置板3能够使得限位板4靠近散热片本体1下端面;本实施例中,所述中承板5高度是所述散热片本体1高度的1.5-2倍。
上述设计中,凹槽,用于配接中承件;中承件,其上的内置板和限位板能够防止中承件自凹槽内脱落,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板4的宽度是所述内置板3宽度的1/2。之所以设计中承板的高度大于所述散热片本体1的高度,是为了能够为延展状态形成的梯形空腔预留足够的空间。
此外,本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片本体1靠近内置板3的侧壁上设有一能够容纳内置板3的下半部三分之一的容置槽11。
所述散热片本体1上端的两边沿上分别铰接有一外盖板6且两所述外盖板6向相互靠近的方向翻折,两所述外盖板6靠近所述散热片本体1的侧壁上分别设有一卡槽7且所述散热片本体1的上端面设有两个卡凸8,两所述卡凸8对称分布且均能够与其对应侧外盖板6上的卡槽7相配接的,当两外盖板6均翻转至与散热片本体1相平行时,其上的卡槽7恰好与其对应侧的卡凸8相扣紧且两外盖板恰能将内置板覆盖住;
上述设计中,卡凸与卡槽的设计能够在非延展状态时,将两外盖板分别与散热片本体连接起来;同时,利用两外盖板将内置板的位置限定住。
所述内置板3两侧壁上分别设有一半圆柱状卡接柱9且两所述外盖板6的自由端上分别设有能够与其对应侧的卡接柱9相配接的卡接槽10,当两外盖板6分别翻折至与散热片本体1有一定夹角时,通过拉动内置板3能够使得两内置板3上的卡接柱9与其对应侧外盖板6上的卡接槽10相配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提供了延展状态时,内置板两侧壁分别与其对应侧的外盖板之间的配接方式。之所以设计卡接柱为半圆柱状,是考虑到更加方便卡接。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