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顶出风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16764阅读:310来源:国知局
一种顶出风空调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顶出风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空调器作为一种家用电器,已经逐渐应用于各普通家庭。空调器包括室内机和室外机,在室内机中又有立式空调器和壁挂式空调器,立式空调器也叫柜式空调器。在立式空调器中,其出风口一般位于机体的前部,有的出风口直接连通机体内外,有的出风口外部设有开关门,当使用的时候打开,不用的时候关闭,可以起到防尘的作用。但是目前的立式空调大多只是机体前部设有出风口,所以不管是制冷制热,都只能进行前部出风,功能较为单一,同时由于冷风或热风直接从空调器的前部出风口吹出,吹到室内的用户的身上,会使用户造成过冷或过热的感觉,用户感觉不舒服,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因此,如何在确保空调器在对室内空气进行制冷、制热时具有足够风量的前提下,又不至于对用户造成直吹时产生过冷过热等不适的感觉,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顶出风空调器,该空调器不仅具有传统的前部出风功能,而且其顶部也具有出风功能,使进入空调机体内经换热后的气流一部分从顶部排出,减少了从机体前部的排风量,从而实现了在确保空调器在对室内空气进行制冷、制热时具有足够风量的前提下,又不至于对用户造成直吹时产生过冷过热等不适的感觉。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顶出风空调器,包括位于所述顶出风空调器前部的前出风口、壳体、出风框、安装于所述壳体内部的换热器及前出风组件,在所述换热器上方的壳体内,自底向上依次设有安装支架、风机及密封隔板;所述安装支架开设有上下贯通的通孔;所述密封隔板上开设有上下贯通的导流孔,所述密封隔板安装于所述风机的上方;所述风机安装于所述安装支架上;所述风机将所述壳体内经换热器换热后的一部分气流从所述通孔吸入,并从所述导流孔排出。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进行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安装支架的所述通孔的周围设有围板,所述围板与所述壳体及所述出风框贴合密封。

进一步,所述壳体上部的内侧面设有安装筋板,所述密封隔板的边缘部分通过螺钉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筋板上,且其周缘与所述壳体贴合密封。

进一步,所述风机的排风口朝向向上,所述密封隔板的所述导流孔正对于所述风机的所述排风口,所述风机的排风口通过螺钉与所述密封隔板的下侧面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风机的底部设有三至五个间隔分布的安装脚,所述安装支架上对应的位置设有安装台,所述安装脚一一对应座于所述安装台上并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风机为离心式风机,其排风口位于所述壳体中央靠后的位置。

进一步,在所述密封隔板的上方,还安装有用于对从所述导流孔排出的气流进行风向导流的顶部风道组件。

进一步,所述顶部风道组件包括导流风道及顶部盖板;

所述导流风道具有围挡及导流板,所述围挡为上下贯通的环形,所述导流板设于所述围挡内,所述导流板的两端与所述围挡的内壁相接,所述导流板与所述围挡形成前部为扩口状的风道结构,所述风道结构的后部位于所述导流孔上方,所述围挡的后侧壁具有自下而上的圆弧形过渡面,可将从所述导流孔排出的气流从所述风道结构的后部导流至前部;所述顶部盖板上靠前的部位设有上下贯通的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与所述风道结构相连通;所述顶部盖板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与所述导流风道顶部。

进一步,所述导流板的非导风侧与所述围挡内壁之间设有多个连接筋板。

进一步,所述顶部盖板的出风口为栅格结构或者设有导风叶片。

进一步,所述顶出风空调器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壳体内部用于将气流从所述前出风口排出的贯流风轮,所述前出风口设于所述出风框上,所述顶出风空调器还包括设于所述出风框外部的可自由开合的开关门。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空调器的顶部安装顶出风组件,利用该顶出风组件,可以将所述壳体内经所述换热器换热后的部分气流从所述立式空调器的顶部排出,而空调内的换热器并没有增加。整个空调器相当于具备了两套出风系统,一套是传统的前出风系统,另一套为顶出风组件,两者共用一个换热器。这样就可以利用顶出风组件把原本只能全部从前部出风口排出的风量分流一部分从顶部排出,不但没有减少对房间进行制热制冷所需要的风量,而且可以使得前部出风口排出的风吹到用户身上也不会产生过冷过热的感觉,大大提高了用户体验。另外,利用顶出风组件将气流排往高处,也有利于对房间内空气的进行换热循环,尤其是在制冷的时候,由于冷空气比热空气密度大,从而造成冷空气下沉,所有将冷空气往上排会更加有利于房间内空气的热交换。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顶出风空调器中,风机通过安装脚和安装支架上的安装台固定,通过排风口处的螺钉与密封隔板固定,且密封隔板同时和箱体用螺钉紧固。由此,所述风机通过密封隔板、安装支架、壳体(后箱体)和出风框形成一个四周密封、两端开口的腔体,为顶出风风道系统的空气流动腔,空气从支架中间的通孔被离心式风机吸入,从密封隔板中间的导流孔吹出,形成空气流动。

为了保证上述腔体四周的密封性能良好,安装支架四周的围板与壳体和出风框密封,密封隔板的周缘与壳体贴合密封,这样可以防止气流从缝隙中泄露,影响使用效果。

另外,通过安装于顶出风组件上部的所述顶部风道组件,由于其具有导流结构,可以将顶出风组件排出的气流进行一次导流进而按预设的方向改变流向,以满足用户的多种需求,同时进一步的增强用户体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顶出风空调器的前视示意图;

图2为沿图1中A-A向剖视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一种顶出风空调器的整体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一种顶出风空调器的另一拆解结构示意图;

图5为所述导流风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开关门,2、出风框,3、蜗壳,4、壳体,5、换热器,6、风机,7、安装支架,8、密封隔板,9、导流风道,10、顶部盖板,11、栅格结构,12、顶板,13、导流压板,14、安装筋板,21、前出风口,51、换热器支架,61、排风口,62、安装脚,71、通孔,72、安装台,81,导流孔,91、围挡,92、导流板,93、连接筋板,94、风道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至图4所示,图1为一种顶出风空调器的前视示意图;图2为沿图1中A-A向剖视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一种顶出风空调器的整体拆解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的一种顶出风空调器的另一拆解结构示意图;图5为所述导流风道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顶出风空调器,一种顶出风空调器,包括位于所述顶出风空调器前部的前出风口21、壳体4、出风框2、安装于所述壳体4内部的换热器5及前出风组件,在所述换热器上方的壳体内,自底向上依次设有安装支架7、风机6及密封隔板8;所述安装支架7开设有上下贯通的通孔71;所述密封隔板8上开设有上下贯通的导流孔81,所述密封隔板8安装于所述风机6的上方;所述风机6安装于所述安装支架7上;所述风机将所述壳体4内经换热器5换热后的一部分气流从所述通孔71吸入,并从所述导流孔81排出。

所述安装支架7座于换热器支架51顶部,通过螺钉紧固,安装支架7的通孔71的周围设有围板72,所述围板72与所述壳体4及所述出风框2贴合密封。所述壳体4上部的内侧面设有安装筋板14,所述密封隔板8的边缘部分通过螺钉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筋板14上,且其周缘与所述壳体4贴合密封。所述风机6的排风口61朝向向上,所述密封隔板8的所述导流孔81正对于所述风机6的所述排风口61,所述风机6的排风口61通过螺钉与所述密封隔板8的下侧面固定连接。

所述风机6的底部设有四个间隔分布的安装脚62,所述安装支架7上对应的位置设有安装台72,所述安装脚62一一对应座于所述安装台72上并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风机6通过密封隔板8、安装支架7、后箱体和出风框2形成一个四周密封、两端开口的腔体,为顶出风风道系统的空气流动腔,空气从支架中间的通孔71被离心风机吸入,从密封隔板8中间的导流孔81吹出,形成空气流动。

风机6通过顶出风蜗壳的四个脚和安装支架7固定,通过排风口61处的螺钉与密封隔板8固定,且密封隔板8同时和壳体4上的安装筋板14用螺钉紧固。

安装支架7四周的围板72与壳体4和出风框2贴合安装,以形成密封。

壳体4一般为分体结构,包括后箱体与前箱体,两者相互扣合安装在底座上,形成空调器的主体结构。在后箱体的后部,设有进风口,换热器5设于壳体4的内部,安装于换热器支架上。前出风组件一般主要包括驱动电机、贯流风轮(图中未示出)、蜗壳3以及蜗舌(图中未示出),由驱动电机驱动贯流风轮将机体外部的空气从壳体4后端的进风口吸入,经过换热器换热后,将气流全部从前出风口21送出,进而达到制冷制热的目的。而在本实用新型中,则在保持前出风不变的情况下,在换热器的上方,设有顶出风组件,可将所述壳体4内经所述换热器5换热后的一部分气流从所述立式空调器的顶部排出,另一部分仍然从前出风口排出。很多现有的顶出风采用的是独立风道系统,与前出风的风道系统是分开的,甚至采用两个换热器的形式,这样不仅会增加制造的成本,而且还会增加装配的难度。本实用新型则是一体式风道系统,更加稳定,对系统更好,且安装简单,而且顶出风和前出风两者共用同一套换热器,成本较低。

风机6可以为离心式也可以为贯流式,由于离心式风机横向尺寸较小,并且其进出风的方式也比较适合于顶部出风方式,所以本实用新型中风机6优选离心式。其排风口61位于所述壳体4中央靠后的位置,便于将气流从后向前排出。

所述风机6的排风口61周边设有一个或多个螺纹孔,所述密封隔板8的所述导流孔81周边设有与所述螺纹孔位置对应的安装孔,所述风机6的排风口61通过螺钉与所述密封隔板8的下侧面固定连接。这样可以将密封隔板8与风机6的排风口61稳定的固定在一起,不仅可以防止工作中由于风力的作用产生的振动噪声,而且有利于风机6将气流导入顶部风道组件中。

所述顶部风道组件包括导流风道9及顶部盖板10;所述导流风道9具有围挡91及导流板92,所述围挡91为上下贯通的环形,所述导流板92设于所述围挡91内,所述导流板92的两端与所述围挡91的内壁相接,所述导流板92与所述围挡91形成前部为扩口状的风道结构94,所述风道结构94的后部位于所述导流孔81上方,正好将风机6的排风口罩住,将其排出的气流收入进来。所述围挡91的后侧壁具有自下而上的圆弧形过渡面,可将从所述导流孔81排出的气流从所述风道结构94的后部导流至前部;所述顶部盖板10上靠前的部位设有上下贯通的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与所述风道结构94相连通;所述顶部盖板10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与所述导流风道9顶部,确保密封良好。

所述导流板92的非导风侧与所述围挡91内壁之间设有多个连接筋板93,以增强导流风道9的整体强度,提高使用寿命。

顶部盖板10可以为一个盘形结构,也可以为其它结构,其上开设有顶出风口。顶部盖板10安装于壳体4顶部,将风机6罩设于壳体4内部。所述顶部盖板10的出风口的结构可以多样化,比如可以设计为栅格结构11,也可以安装导风叶片,导风叶片可以手动也可以自动,导风方向也可以根据需要设为左右摆动或者上下摆动,也可以各种组合。

顶部盖板10上部也可以安装导流压板13,导流压板13上安装有顶板12,所述顶板12固定连接于所述导流压板13的顶部,如图所示,所述导流压板13的底部固定连接于顶部盖板10的中央,所述导流压板13的纵向截面为向内弯曲的弧形。所述导流压板13为上部敞口中空结构,所述导流压板13的上部沿周向具有向外伸出边沿,所述导流压板13的底部通过螺钉固定于所述出顶部盖板10的上表面;所述顶板12水平通过卡扣和螺钉连接或者粘接的方式固定在所述导流压板13上部,并与所述导流压板13上部的所述边沿贴合。

在如图1至图4所示的顶出风空调器为贯流式前出风,贯流风轮安装于所述壳体4内的蜗壳3上,用于将气流从所述前出风口21排出。本空调器前部安装有出风框2,所述前出风口21设于所述出风框2上。在所述出风框2外部安装有的可自由开合的开关门1。

使用时,通过控制器可以将开关门1打开,不用时将其关闭,防止灰尘或异物进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如上所述的顶出风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开启空调器,并选择自动运行模式;

S2,当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到当前室温大于预设温度值时,控制所述空调器以制冷模式运行,所述前出风组件和所述顶出风组件同时开启运行,同时开启湿度检测装置进行检测当前湿度;

此时如果湿度检测装置检测到当前空气湿度小于预设湿度范围时,控制所述换热器提高温度运行,同时降低压缩机的频率,所述前出风组件和所述顶出风组件继续同时运行;如果检测到当前空气湿度大于预设湿度范围值时,控制所述换热器降低温度运行,同时提高压缩机的频率,关闭所述前出风组件,所述顶出风组件继续运行;

S3,当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到当前室温小于预设温度值时,控制所述空调器以制热模式运行,所述前出风组件和顶出风组件同时开启运行,当室温上升到所述预设温度值后,控制所述前出风组关闭运行或者减小风量运行。

进一步,所述预设湿度范围值为45%-70%,在该湿度范围内,人体最为舒适。

进一步,S2,当检测装置检测到当前空气湿度小于预设湿度范围时,由控制器控制所述换热器提高1.5℃-2.5℃运行,同时降低压缩机的频率;当检测装置检测到当前空气湿度大于预设湿度范围值时,由控制器控制所述换热器降低1.5℃-2.5℃运行,同时提高压缩机的频率,关闭所述前出风组件。换热器根据需要提高或降低1.5℃-2.5℃的范围内,既不会造成对空气温度进行调节的产生影响,而且可满足除湿的需求。

当用户使用如上所述的立式空调器时,为了提高空调器的智能化程度,设置有自动运行模式,刚开机时,用户可以选择该模式,在该模式下,空调器可以根据当前室温,自动选择制冷或者制热模式,不用再去做选择,满足用户一键操作的需求。

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到当前室温大于预设温度值时,控制所述空调器以制冷模式运行,在制冷模式下,需要对湿度进行调节。所述前出风组件和所述顶出风组件同时开启运行,同时开启湿度检测装置进行检测当前湿度;

此时如果湿度检测装置检测到当前空气湿度小于预设湿度范围时,则室内太干燥,需要降低空调器的除湿量,此时控制所述换热器提高温度运行,同时降低压缩机的频率,所述前出风组件和所述顶出风组件继续同时运行;如果检测到当前空气湿度大于预设湿度范围值时,则室内太潮湿,需要提高空调器的除湿量,此时控制所述换热器降低温度运行,同时提高压缩机的频率,关闭所述前出风组件,所述顶出风组件继续运行;

当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到当前室温小于预设温度值时,控制所述空调器以制热模式运行,所述前出风组件和顶出风组件同时开启运行,当室温上升到所述预设温度值后,控制所述前出风组关闭运行或者减小风量运行。

在制热模式下,一般为冬季,空气一般较为干燥,当室内温度达到预设温度后,由于热空气会上升,可以将顶出风组件关闭,而前出风组件继续运行。这样不仅可以最大限度的节能降耗,而且会使用户感觉更加舒适。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