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16765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电磁炉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磁炉。



背景技术:

电磁炉又名电磁灶,是现代厨房革命的产物,它无需明火或传导式加热而让热直接在锅底产生,因此热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现阶段,电磁炉工作状态的控制主要通过触摸方式实现。具体的,通过在微晶面板上设置按键图标,在pcb板上安装感应电极,该pcb板被安装在微晶面板的下方,且感应电极与按键图标的位置相对应,这样当用户触摸微晶面板上的按键图标时,该按键图标对应的感应电极会使pcb上基准电容的电容值发生变化,从而使电磁炉识别出用户的按键操作,进而控制电磁炉改变工作状态。

然而,上述电磁炉中微晶面板上的按键图标必须与pcb板上的感应电极的位置相对应,且用户必须在按键图标的区域内执行触摸操作才能被电磁炉识别并执行状态控制,因而现有电磁炉的按键有效区域小,控制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至少一个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电磁炉,用于解决现有电磁炉按键有效区域小、控制效率低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磁炉,包括:壳体和面板,所述壳体具有位于水平方向的底壁和位于竖直方向的侧壁,所述电磁炉具有触控区,其中:所述触控区至少部分位于所述侧壁。

在该技术方案中,触控区的至少部分位于壳体竖直方向的侧壁上,使得操作区域扩大,因而增大了电磁炉上的按键有效区域,提高了控制效率。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触控区处设置有用于接收用户按压操作的金属片。

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电路板和固定件,所述金属片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固定件的安装部,所述固定件穿过所述电路板上的固定孔将所述电路板固定在所述金属片上,所述电路板在所述金属片接收到用户按压操作时感应出控制信号。

利用固定件将金属片与电路板固定,能够在金属片接收到用户按压操作时使电路板感应出控制信号,进而使电磁炉内的控制模块根据该按压操作执行对应的操作。

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板上以所述固定孔为中心设置有预设面积的焊盘区域,所述焊盘区域与所述电路板上安装的触摸芯片的管脚连接,所述焊盘区域、所述固定件和所述金属片形成一感应按键。

这样在金属片受到按压操作之后,该电路板上的基准电容的电容值会发生变化,从而感应出对应的控制信号,进而通过焊盘区域传递给电路板上的触摸芯片,进而识别出用户的按压操作。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触控区处设置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用于支撑设置在所述触控区处的所述金属片。

通过在壳体的触控区处设置支撑部,这样金属片的安装起来比较方便,既简化了安装复杂度,又增强了防水效果。

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在所述壳体的截面为圆形时,所述触控区为小于所述壳体半圆周的弧形区域,所述金属片为与所述弧形区域相匹配的弧形金属片。

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在所述壳体的截面为方形时,所述触控区为小于所述壳体三边的l形区域或u形区域,所述金属片为与所述l形区域或u形区域相匹配的l形金属片或u形金属片。

在本实施例中,弧形金属片和l形金属片或u形金属片的设置在扩大按键有效区域的基础上,保证了电磁炉防水性,使得电磁炉内的电路板不易受潮,电路板上的元器件寿命长,保证了电磁炉的控制效率。

在本发明的再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底壳和位于所述底壳、所述面板之间的上盖,所述触控区至少部分位于所述上盖。

本实施例中,触控区可以至少部分位于上盖,因而用户也可以在上盖的触控区进行操作,同样扩大了按键的有效区域。

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位于所述上盖上的所述触控区为开口区域时,所述金属片为与所述开口区域相匹配的开口金属片,所述开口区域为开口环形区域或开口方形区域。

在本实施例中,当电磁炉的壳体为圆形时,位于上盖上的触控区为开口环形区域,而当电磁炉的壳体为方形时,位于上盖上的触控区为开口方形区域,通过在开口区域安装开口金属片,可避免金属片发热,从而避免金属片发热在用户操作时可能会烫伤用户,以及影响触摸芯片检测效果,影响元器件的寿命和使用效果的问题。

在本实施例的又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多个功能键图标和与所述多个功能键图标相对应的多个指示灯,所述多个指示灯用于指示电磁炉的工作状态。

多个功能键图标和多个指示灯的配合使用,能够使用户明确自己的选择,利用该多个指示灯用于指示电磁炉的工作状态,即电磁炉的当前功能状态通过指示灯的亮灭来通知用户。

本发明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发明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电磁炉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电磁炉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实施例中设置于触控区的金属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电磁炉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实施例中电磁炉的爆炸示意图;

图6为图4所示实施例中电磁炉的剖面示意图;

图7为图4所示实施例中触控区与上盖的位置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电磁炉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所示实施例中电磁炉的爆炸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提供的电磁炉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壳体;2:面板;3:触控区;

13:底壁;14:侧壁;31:金属片;

32:电路板;33:固定件;311:安装部;

321:固定孔;34:绝缘垫;5:电源线;

6:线圈盘支架;7:线圈盘;11:上盖;

12:底壳。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电磁炉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包括:壳体1和面板2,该壳体1具有位于水平方向的底壁13和位于竖直方向的侧壁14,该电磁炉具有触控区3,其中,该触控区3至少部分位于侧壁14。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克服现有电磁炉按键有效区域小的局限,通过使电磁炉具有的触控区3至少部分位于上述侧壁14上,用户可以通过在侧壁14上的触控区3处进行按压操作,可以实现控制电磁炉的工作状态。

通常情况下,该触控区3的操作区域比较大,用户在触控区3的任意位置均可以进行按压操作,即均可以控制电磁炉的工作状态,增大了按键有效区域,提高了控制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电磁炉的爆炸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实施例中设置于触控区的金属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和图3所示,上述触控区3处设置有用于接收用户按压操作的金属片31。

作为一种示例,如图2和图3所示,上述壳体1内设置有电路板32和固定件33,该金属片31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安装固定件33的安装部311,该固定件33穿过电路板32上的固定孔321将该电路板32固定在金属片31上,该电路板32在金属片31接收到用户按压操作时感应出控制信号。

参照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以电磁炉的外壳为圆柱形进行说明。作为一种示例,该电磁炉的壳体1是一体成型的,也可以是由上盖和底壳两部分卡合在一起形成的。本实施例不限定壳体1的具体结构。在实际应用中,壳体1上还设置有面板2,该面板2可以是瓷板或晶板,不同材质的面板具有不同的优缺点,其属于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具体的,触控区3处设置有用于接收用户按压操作的金属片31,上述壳体1内设置有电路板32和固定件33,该电路板32用于安装元器件,该金属片31上的任意位置可设置一安装部311,利用该安装部311和固定件33可将电路板32固定在金属片31上。作为一种示例,固定件33可穿过电路板32上的固定孔321将电路板32固定在金属片31上。

在本实施例中,在具体安装过程中,将电路板32上安装有元器件的一侧朝向金属片31进行安装,且安装部311的高度大于或等于电路板32上的元器件的最大高度。

可选的,该固定件33可以由非金属材料(比如,塑胶材料)或金属材料制成,而安装部311由金属材料制成。

在一实施例中,该安装部311为一螺钉柱,相应的,该固定件33为该螺钉柱相匹配的螺钉。在另一实施例中,该安装部311可以为一螺母,相应的,该固定件33为与该螺母相匹配的螺栓等。本实施例并不限定安装部311和固定件33的具体结构,只要是能够将电路板32固定到金属片31上的结构均属于本实施例的保护范畴。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2和图3所示,当上述固定件33由金属材料制成时,为了避免用户在按压金属片31时固定件对电路板焊盘区域产生的感应信号的干扰,上述电磁炉还包括绝缘垫34,在将电路板32固定到金属片31上时,固定件33首先穿过绝缘垫34再穿过电路板32上的固定孔321。利用该绝缘垫34一方面可以降低传递到电路板32上的信号干扰,另一方面实现了固定件33与焊盘区域的绝缘,提高安全性。

值得说明的是,当上述固定件33由非金属材料制成时,上述电磁炉无需包括绝缘垫34,因为非金属材料的固定件对电路板32上产生的信号的影响较小,可以忽略不计。

在本实施例中,金属片31的任意位置均可接收用户的按压操作,以使金属片31发生微弱变形,从而使电路板32上基准电容的电容值发生变化,在电路板32上感应出对应的控制信号,从而使电磁炉内的控制模块根据该按压操作执行对应的操作。

参照图1和图2所示,上述壳体1上设置有用于连接电源的电源线5,该电源线5的一端与壳体1内的电路板32连接,该电源线5的另一端用于连接供电电源。

此外,如图2所述,电磁炉的壳体1内设置有包括线圈盘支架6和线圈盘7的加热组件、以及包括风机和散热片的散热组件(未示出),对于加热组件和散热组件等结构的具体设置和工作原理属于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包括壳体和面板,该壳体具有位于水平方向的底壁和位于竖直方向的侧壁,且电磁炉具有触控区,其中,该触控区至少部分位于侧壁。在该技术方案中,触控区位于侧壁上的部分也可接收用户的按压操作,扩大了电磁炉上的按键有效区域,提高了控制效率。

在上述实施例中,该电路板32上以上述固定孔321为中心设置有预设面积的焊盘区域(未示出),该焊盘区域与电路板32上安装的触摸芯片(未示出)的管脚连接,该焊盘区域、固定件33和金属片31形成一感应按键。

作为一种示例,在上述电路板32上设置有预设面积的焊盘区域,该焊盘区域在电路板32上通过走线连接到触摸芯片的管脚上。该触摸芯片是电路板32上安装的触摸组件,当用户在金属片31上进行按压操作时,电路板32上基准电容的电容值会发生变化,相应的,该电路板32会产生对应的控制信号,从而作用于该触摸芯片识别出用户的按压操作。

值得说明的是,电路板32上的焊盘区域可以是以固定孔321为中心形成的一圆形区域、椭圆形区域或方形区域等。该焊盘区域的大小可根据触摸效果、触摸灵敏度来调整。理论上,该焊盘区域的大小和形状可任意设置,本实施例并不限定焊盘区域的形状和大小,其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例如,若上述焊盘区域是以固定孔321为圆心得到的圆形区域,为了保证金属片31的触摸灵敏度,通常会将圆形区域的直径设置为10mm以上。

在本实施例中,当将设置有焊盘区域的电路板32固定到金属片31上之后,固定件33与金属片31上的安装部311固定连接,金属片31、固定件33和焊盘区域组成的整体可作为一感应按键使用。这样在金属片31受到按压操作之后,金属片31与电路板32的距离会发生微弱变化,进而电路板32上的基准电容的电容值会发生变化,从而感应出对应的控制信号,进而通过焊盘区域传递给电路板32上的触摸芯片,进而识别出用户的按压操作。

在上述实施例中,由于壳体1的侧壁为竖直方向,因而在触控区3的至少部分位于侧壁14时,一种可能实现方式如下:

上述触控区3处设置有支撑部,该支撑部用于支撑设置在该触控区3处的金属片31。

具体的,该支撑部可以认为是壳体1上开设的一凹槽,且该支撑部上开设有与金属片31上安装部311位置相对应的安装孔,因而,一方面可以将触控区3处的金属片31设置在该凹槽内,且金属片31上的安装部311卡设在该安装孔中,以使该支撑部支撑设置在该触控区3处的金属片31;另一方面可以使固定件33通过该电路板32上的固定孔321与金属片31上的安装部311固定在一起。这样设计的电磁炉防水性好,电磁炉内的电路板32不易受潮,电路板32上的元器件寿命长,保证了电磁炉的控制效率。

作为一种示例,金属片31可通过卡扣或胶接的方式固定在支撑部处。关于具体的固定形式本实施例并不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支撑部为壳体1上开设的凹槽,为了将金属片31固定到该凹槽中时仍然保持金属片31的触摸灵敏度,因而,该金属片31的结构不能发生变形。所以,一方面,在壳体1的截面为圆形时,上述触控区3为小于该壳体1半圆周的弧形区域,相应的,该金属片31为与该弧形区域相匹配的弧形金属片。另一方面,在壳体1的截面为方形时,上述触控区3为小于壳体1三边的l形区域或u形区域,该金属片31为与l形区域或u形区域相匹配的l形金属片或u形金属片。

具体的,为了保证金属片31在安装过程中不变形,若壳体1的截面为圆形,则上述触控区3最大只能延伸至壳体1的半圆周,此时,形成的触控区3为半圆形区域。同理,在壳体1的截面为方形时,上述触控区3最大只能延伸至壳体1三边的区域,当触控区3延伸至壳体1三边的区域时,形成的触控区3为u形区域。另外,当触控区3延伸至壳体1两边的区域时,形成的触控区3为l形区域。

实际应用中,通过在壳体1的触控区3处设置支撑部,金属片31的安装起来比较方便,既简化了安装复杂度,又增强了防水效果。理论上来说,上述触控区3越大越好,这样该触控区3处设置的金属片31的面积就越大,用户可触摸的区域就越大,按键的有效区域越大,控制效率就越高,但触控区3越大,触控区3与壳体1形成的缝隙越大,电磁炉的防水效果越差,安全性相对较低。

作为一种示例,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电磁炉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实施例中电磁炉的爆炸示意图。图6为图4所示实施例中电磁炉的剖面示意图。图7为图4所示实施例中触控区与上盖的位置示意图。如图4至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中,上述壳体1包括:底壳12和位于该底壳12、面板2之间的上盖11,该触控区3至少部分位于该上盖11。

在本实施例中,电磁炉的壳体1可以是圆柱形结构,触控区3既可以部分位于上盖11区域,也可以部分位于底壳12区域,进一步扩大了触控区3的面积,扩大了按键的有效区域。

值得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当组装电磁炉时,可首先将线圈盘支架6和线圈盘7等加热组件安装在底壳12内,再将金属片31、电路板32等安装在触控区3,这样可避免加热组件安装时对触控区3处设置的金属片31以及电路板32的干扰,保证了触控区3的功能稳定性。此外,本实施例并不限定触控区3的面积大小和延伸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位于上盖11上的触控区3为开口区域时,上述金属片31为与该开口区域相匹配的开口金属片,该开口区域为开口环形区域或开口方形区域。

具体的,当电磁炉的壳体1为圆形时,位于上盖11上的触控区3为开口环形区域。而当电磁炉的壳体1为方形时,位于上盖11上的触控区3为开口方形区域。本实施例也不对触控区3的具体形状进行限定。

在本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中,如图4至图7所示,上述上盖11的侧壁可以为倾斜面时,底壳12的侧壁可以为垂直面,且上述触控区3既可以位于上盖11,也可以位于底壳12。

参照图4至图7可知,本实施例仍以电磁炉的壳体1为圆柱形为例进行说明。

具体的,参照图7所示,可以将金属片31固定安装到上盖11上。即,首先将金属片31固定到上盖11具有的触控区3处,其次将电路板32放置于预设位置,最后通过固定件33将电路板32与金属片31固定在一起。

在本实施例中,金属片31、电路板32和固定件33的具体组成和功能与上述图1至图3所示实施例中的一致,此处不再赘述,具体参见上述实施例中的记载。

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是上述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在本实施例中,上盖11的侧壁是一倾斜面,当触控区3部分位于上盖11时,由于在安装金属片31时,可以自上向下安装,因而本实施例不限定触控区3的形状,其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开设,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触控区的面积,扩大了按键有效区域。

在本发明的再一实施例中,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电磁炉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所示实施例中电磁炉的爆炸示意图。如图8和图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与上述图1至图3所示实施例的组成部件类似,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以电磁炉的壳体为方形进行举例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电磁炉的组成结构、触控区3的位置以及金属片和电路板的功能均与上述图1至图3所示实施例中的一致,此处不再赘述,具体参见上述实施例中的记载。

图10为本发明提供的电磁炉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与上述图4至图7所示实施例的组成部件类似。关于电磁炉的组成结构、触控区3的位置以及金属片和电路板的功能与上述图4至图7所示实施例中的类似,此处不再赘述,具体参见上述实施例中的记载。

值得说明的是,电磁炉具有的触控区3可以为多个,例如,图10所示实施例中以两个触控区3进行说明,本实施例并不对触控区3的数量进行限定。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通常情况下,由于封闭性的金属在磁场力的作用下会产生热量,而且若金属片31发热在用户操作时可能会烫伤用户,此外还会影响触摸芯片检测效果,甚至会使内部温度过高,影响元器件的寿命和使用效果。因而,为了避免触控区3处的金属片31发热,上述各实施例中壳体1上具有的触控区3为均不封闭区域,相应的,上述触控区3处设置的金属片31为不封闭金属片。

在发明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中,上述壳体1上设置有多个功能键图标和与该多个功能键图标相对应的多个指示灯,该多个指示灯用于指示电磁炉的工作状态。

在具体设计时,电磁炉内的控制模块中可分别设置长按操作、短按操作与功能项的对应关系。比如,长按操作时,电磁炉可识别为开关机,短按操作时,电磁炉可识别为功能选择,而且功能选择状态可对应火锅、爆炒、烧烤、煲汤、保温、定时等,以及功率选择对应的各种功率等等,因而为了使用户明确自己的选择,该电磁炉的壳体1上设置有多个功能键图标和与该多个功能键图标相对应的多个指示灯,利用该多个指示灯用于指示电磁炉的工作状态,即电磁炉的当前功能状态通过指示灯的亮灭来通知用户。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