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通道与膜技术结合的蒸发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16884阅读:330来源:国知局
微通道与膜技术结合的蒸发冷却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属于空气调节技术领域,主要涉及一种微通到辅助薄膜露点蒸发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如今,建设绿色建筑成为建筑行业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合理利用天然冷源,以及空气的低品味热能,成为了空调领域节能和能源合理利用的两个转型突破口。因此,蒸发冷却这一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制冷技术受到了国内外业界的广泛关注。其以水作为制冷剂,将水分蒸发吸热作为自然冷源代替传统空调系统制冷机组的运行,使得设备具有以下优势:

(1)成本低(初投资约为常规空调设备的1/2,价格低廉方便得到);

(2)能耗低(不使用压缩机,运行能耗约为常规空调设备的1/5);

(3)空气品质高,采用100%全新风运行。

蒸发冷却根据流体与空气的接触方式,可以分为直接蒸发冷却和间接蒸发冷却。而基于该技术的露点蒸发冷却技术是一种不使用压缩机,将直接和间接蒸发冷却通道相结合,通过空气与水的直接和间接接触,使空气或水冷却到湿球温度以下、直至达到露点温度的新型热力循环。

典型露点蒸发冷却装置由干空气通道和湿空气通道组成,干空气通道中的二次空气湿度不变,且通道的中间有小气孔,流经此处的二次空气穿过气孔流入湿空气通道中,并与湿空气通道中原有的一次空气一起被绝热加湿,自身温度降低,再对干通道中的二次空气进行等湿冷却,使其接近露点温度。

国外对于蒸发冷却技术的研究,引进了一种新的膜技术概念,即利用薄膜吸水,与空气接触以增大换热面积。主要方法有以下两种:

1)利用纳米微孔薄膜使蒸发过程中两相分离。然而国外学者研究发现,在该方法中,液体自发地被吸入覆盖了疏水性多孔膜的微通道中,并水蒸气从薄膜的细孔中排出。由于相变是发生在膜下,因此就会产生额外的热阻,削弱传热效果。

2)另一种利用汽化焓和自然分离两相的方法是薄膜蒸发技术。使用,从而使得通过该薄液膜的整个传热效果显著增强。然而在大区域内,需要很大的泵压才能将液体压入薄膜中。因此,为了是液体能自动流入薄膜中,通常使用纳米芯吸来产生毛细管压力,将液体吸入蒸发的薄膜区域。对此,前人的研究工作主要在于,例如蒸发从钛柱阵列[]和氧化铝多孔膜。

综合考虑上述两种方式的优劣性,需要一种新型露点蒸发冷却装置,该装置将纳米多孔薄膜与微通道技术相结合以实现薄膜蒸发冷却。其基本原理即利用了薄膜中小孔所产生的毛细管压力,及通过减小薄膜厚度来实现粘性损失的最小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出一种微通道与膜技术结合的蒸发冷却装置,利微通道来实现在纳米微孔薄膜中的蒸发冷却,该装置依靠纳米微孔产生的毛细管压力来驱动流体,并利用相变来吸收设备巨大的散热量。与此同时,流经微通道和膜的粘性损失,以及穿过流体的整体热电阻均达到了最小化。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主案是:一种微通道与膜技术结合的蒸发冷却装置,具有一封闭箱,封闭箱外部连接循环水泵和输水管;冷凝管和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箱内由一隔热板分成上下两个空间,上空间为干空间,下空间为湿空间,隔热板上方放置一层纳米多孔吸水薄膜,纳米多孔吸水薄膜上等间距设置竖直微通道,竖直微通道上侧与冷凝管连通,利用微通道毛细管压力以及纳米多孔薄膜的吸水性,在湿空间和干空间内分别对两股空气进行直接和间接蒸发冷却,使其分别达到湿球温度和露点温度以满足不同场合的环境空气要求。

所述封闭箱底部设置蓄水槽。

所述湿空间内具有一次湿空气,一次湿空气与底部蓄水池内的冷却水直接接触,进行直接蒸发冷却,直接蒸发冷却过程中,一次湿空气等焓增湿降温,最低可达到空气湿球温度;同时水放出汽化潜热,温度降低,进入输水管,通过循环水泵,被送往隔热板上方的纳米多孔吸水薄膜对其进行浸润,使纳米多孔吸水薄膜始终保持吸水湿润状态。

在微通道毛细作用下,所述纳米多孔吸水薄膜中的冷却水自动地被吸入微通道的立管中,进入隔热板上方的干空间;当水被吸入所述微通道内进入上部的干空间内,二次空气与微通道内的冷却水进行换热,冷却水吸收空气的热量变为蒸汽,外部二次空气被等湿降温。

所述微通道中的蒸汽通过上侧水平的冷凝管至外部冷凝器,冷凝放热变为液态,再进入蓄水槽中循环使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利用间接蒸发冷却技术原理,通过使用干湿空间代替传统露点冷却中的干湿通道,结合微通道技术增大接触面积以改善二次空气的间接蒸发冷却效果,旨在使用膜技术于微通道中,更好地改善露点蒸发冷却技术的制冷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基于膜的蒸发冷却装置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微通道辅助薄膜露点蒸发冷却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提出的这种基于膜的蒸发冷却装置,利微通道来实现在纳米微孔薄膜中的蒸发冷却,如1图所示。

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微通道辅助薄膜露点蒸发冷却装置,装置主体为一封闭长方体封闭箱,封闭箱外部连接循环水泵4和输水管3;冷凝管5和冷凝器6。装置主体内由一隔热板9分成上下两个空间,上空间为干空间1,下空间为湿空间2,隔热板9上方放置一层纳米多孔吸水薄膜8,膜上等间距竖直设置微通道10,上侧与冷凝管连通。

隔热板9上侧为干空间1,下侧为湿空间2。基于露点蒸发冷却原理,湿空间内为一次湿空气a,与装置底部的蓄水池7内的冷却水直接接触,进行直接蒸发冷却。该过程中,一次湿空气a等焓增湿降温,最低可达到空气湿球温度;同时水失去汽化潜热,温度降低,进入输水管3,通过循环水泵4,被送往隔热板9上方的纳米多孔薄膜8表面对其进行浸润,使薄膜始终保持吸水湿润状态。薄膜上方等间距地竖直设置微通道10,在微通道10毛细管压力作用下,薄膜中的冷却水自发地被吸入微通道立管中,进入隔板上方的干空间。隔热板材质应选用保温隔热效果较好的材料。

由于可以同时对两股不相关的空气分别进行直接和间接冷却,该装置可以根据不同的环境温湿度度要求,同时对不同空间进行冷却。

当水被吸入微通道10内进入侧干空间1内,二次空气b通过微通道10管壁,与通道中的冷水间接蒸发冷却,使其等湿降温至接近露点温度。

从纳米多孔薄膜8里被吸入微通道10中的液体吸收热量,蒸发成纯水蒸汽,达到饱和后凝结在壁上。通过微通道10上侧水平的冷凝管5,将水蒸气导出至外部冷凝器6中冷凝,再进入蓄水池7中循环使用。

在运行过程中,当液体渗入薄膜中的纳米小孔时,会被吸入微通道中,并且在其内部隔着微通道壁吸收外部空气热量,蒸发成纯水蒸汽,最终凝结在冷凝器中。该装置依靠纳米微孔产生的毛细管压力来驱动流体,并利用相变来吸收设备巨大的散热量。可见,将微通道技术运用于基于膜的蒸发冷却中,对于系统的换热性能有很大帮助。

综上所述,为了强化二次空气与水的间接冷却效果,本发明新型的装置用以改进传统的在干通道内的二次空气处理过程。事实上,本发明利用微通道蒸发器技术,一来由于其换热表面积大,可以增加二次空气与微通道内液体的间接传热面积,其次,由于其承压能力高,能够适应较大空间范围内的液柱压力。

由于将液体注入微通道需要极高的泵压,在较大空间内亦需要很大的水泵能耗,因此采用一层纳米微孔薄膜置于微通道下端,当液体渗入薄膜中的纳米小孔时,由于其产生的毛细管压力,使液体自发地注入微通道内,通过通道壁与二次空气间接接触换热。该装置依靠纳米微孔产生的毛细管压力来驱动流体,并利用相变来吸收设备巨大的散热量。与此同时,流经微通道和膜的粘性损失,以及穿过流体的整体热电阻均达到了最小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