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步高效纠正辊道窑砖坯走向的传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27774阅读:1195来源:国知局
一种分步高效纠正辊道窑砖坯走向的传输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砖坯传输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分步高效纠正辊道窑砖坯走向的传输装置。



背景技术:

陶瓷砖一般采用辊道窑烧成。通过辊棒转动,将砖坯输送向前,经过预热、高温烧成、冷却过程后,砖坯被烧结、瓷化,达到一定强度,成为具有装饰效果的产品,满足人们使用需要。随着单窑产量不断加大,窑体也越做越宽,辊面有效装载宽度已从以前的1米多达到了现在的3米以上甚至4米。砖坯需要经过高温烧成,由传动系统通过辊棒带动砖坯运行。由于高温和窑炉的结构特点,辊棒只能在窑外设置2个支撑点,1个支撑点安装带有轴承的2个滚轮之间形成自由从动端(称从动边),以此点为基准,贯穿窑炉两边窑墙后到达另一端支撑点通过金属夹具固定(称驱动边),由动力装置带动其运行。

由于辊棒自重、砖坯重量的影响,运行时,因辊棒下弯后转动轨迹变化,输送砖坯的阻力增加,处于中间的砖坯速度始终会慢一些,而两边的砖坯会快一些。例如,同一截面的辊面有3块800mm*800mm砖坯,运行时中间一块会慢,而两边的两块砖坯较快,继续前行时,两边的砖坯会逐步改变方向,即两边的两块砖坯前角会向中间倾斜,后角会向外倾斜,有时的转向达到了45°以上的角度,严重时两边砖坯的前角会顶住中间砖坯,造成挤压变形、缺角等缺陷,砖坯走向歪斜、混乱,也会产生上拱、翘曲、直线度等问题。随着窑炉内宽增加,辊棒不断加长,这些问题也越发突出,会明显影响产品的合格率。窑炉公司、陶瓷企业采用了多种方法试图解决这些问题,如在进窑前先将砖坯挡斜、人为拉开不同砖坯的前后距离、在现有高铝辊棒上用高温耐火胶泥打“补丁”等等,但效果终究有限,处理不当还会出现新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分步高效纠正辊道窑砖坯走向的传输装置,可在传输过程自动校正砖坯的方向偏离,防止并行排列的砖坯相互接触和碰撞,提高砖坯传输可靠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分步高效纠正辊道窑砖坯走向的传输装置,包括常规传输机构和纠正传输机构,所述常规传输机构包括常规传输辊,以及驱动所述常规传输辊转动的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纠正传输机构包括弧形传输辊以及驱动所述弧形传输辊转动的第二驱动机构,所述弧形传输辊的直径从中间到两端逐渐缩小,所述弧形传输辊的中间点的直径最大,与辊面接触的砖坯位置在辊棒每转动一圈时也被推动得最远,从辊棒中间到两端,随着辊棒直径依次减小,每块砖坯因接触辊面的直径不同,其运行的线速度也不同,从而让砖坯按照预定的方向前行;所述常规传输辊水平阵列设置,所述弧形传输辊设于所述常规传输辊之间。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常规驱动系统包括:设于驱动边侧架上的定位板和支架;

加强型传动大角钢和支撑板连接在支架上;

轴承座与带活动油槽盖的齿轮油槽盒底部固定在支撑板上,穿过多个轴承座的传动主轴上安装有大齿轮;

安装常规传输辊的夹具的轴穿过固定在传动大角钢水平面的铝座,轴上的小齿轮与大齿轮进行啮合,小齿轮上设有挡油环。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弧形传输辊和第二驱动机构设于加长型的支撑板上,其动力与常规传输辊的驱动机构完全独立运行。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弧形传输辊安装于夹具内,夹具轴为加长型。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弧形传输辊的加长型夹具轴从常规传动主轴的上方通过并与独立的电机联接和带动,由变频器调速。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带动弧形传输辊转动的电机高度和水平由螺杆调节,以保证电机减速箱轴孔与弧形传输辊的夹具轴同心。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对长度略短、内宽略窄、砖坯歪斜程度不大的窑炉,也可采取在常规辊棒之间直接、间隔穿插弧形传输辊,由第一驱动机构集中带动,并通过减少每台电机驱动辊棒的数量、优化传动结构来实现自动纠正砖坯走向之目的。

实施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在常规传输辊之间加入弧形传输辊,所述弧形传输辊的直径从中间到两端逐渐缩小,所述弧形传输辊的中间点的直径最大,与辊面接触的砖坯位置在辊棒每转动一圈时也被推动得最远,从辊棒中间到两端,随着辊棒直径依次减小,每块砖坯因接触辊面的直径不同,其运行的线速度也不同,可在传输过程自动校正砖坯的方向偏离,防止并行排列的砖坯相互接触和碰撞,提高砖坯传输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分步高效纠正辊道窑砖坯走向的传输装置的第一实施例主视图;

图2是图1的a处放大图;

图3是图1的b处放大图;

图4是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向是图4的c向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的俯视图;

图7是图6的分解图,用于表达刚进窑时砖坯在辊面运行整齐的状态;

图8是图6的分解图,用于表达砖坯在运行过程走斜、走乱的运行状态;

图9是图6的分解图,用于表达混乱的砖坯通过弧形辊棒纠正后的状态;

图10是图6的分解图,用于表达混乱的砖坯通过弧形辊棒多次纠正后达到整齐状态的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仅此声明,本发明在文中出现或即将出现的上、下、左、右、前、后、内、外等方位用词,仅以本发明的附图为基准,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具体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分步高效纠正辊道窑砖坯走向的传输装置,包括常规传输机构和纠正传输机构,所述常规传输机构包括常规传输辊,以及驱动所述常规传输辊转动的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纠正传输机构包括弧形传输辊以及驱动所述弧形传输辊转动的第二驱动机构,所述弧形传输辊的直径从中间到两端逐渐缩小,所述弧形传输辊的中间点的直径最大,与辊面接触的砖坯位置在辊棒每转动一圈时也被推动得最远,从辊棒中间到两端,随着辊棒直径依次减小,每块砖坯因接触辊面的直径不同,其运行的线速度也不同,从而让砖坯按照预定的方向前行;所述常规传输辊水平阵列设置,所述弧形传输辊设于所述常规传输辊之间。

本发明在常规传输辊之间加入弧形传输辊,所述弧形传输辊的直径从中间到两端逐渐缩小,所述弧形传输辊的中间点的直径最大,与辊面接触的砖坯位置在辊棒每转动一圈时也被推动得最远,从辊棒中间到两端,随着辊棒直径依次减小,每块砖坯因接触辊面的直径不同,其运行的线速度也不同,从而让砖坯按照预定的方向前行,可在传输过程自动校正砖坯的方向偏离,防止并行排列的砖坯相互接触和碰撞,提高砖坯传输可靠性。

下面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结构组成。

如图1-图6所示,从动系统1安装在窑体框架的从动边侧架3a上,常规驱动系统8安装在驱动边侧架3b上,沿窑架水平方向连续布置、自由放置在两个滚轮之间的常规传输辊9由从动边贯穿两侧窑墙后到达驱动边,由第一驱动机构8带动常规传输辊9运转。

从动系统1包括:从动边侧架3a上焊接的定位板107、通过螺钉106连接的支架105、带轴承的滚轮101。装有滚轮101的安装板102通过螺栓103固定在支架105上,其水平程度由螺杆104调节。

第一驱动机构8包括:驱动边侧架3b上焊接的定位板801、通过螺钉802连接的支架803。加强型传动大角钢805和支撑板807通过螺栓804连接在支架803上,其水平程度由螺杆806调节。轴承座811与带活动油槽盖813的齿轮油槽盒812底部通过螺栓808固定在支撑板807上,穿过多个轴承座811的传动主轴809上安装有大齿轮810。安装辊棒夹具815的轴823穿过固定在传动大角钢805水平面的铝座814,轴823上的小齿轮822通过螺母816固定,并与大齿轮810进行啮合。小齿轮822上设有挡油环824,以防止小齿轮822在转动过程中将润滑油漏到油槽盒812外的地面,使环境更加卫生,这是该传动系统的一个创新点。带电机821的减速机819通过安装板817固定驱动边侧架3b上,传动主轴809上的链轮825通过链条818与减速机上的链轮820相连。

每2~3节窑(如2.1m/节)设置1台电机821。生产时,多台电机821通过减速机819、链条818、链轮820、主轴809上的链轮825、大齿轮810、小齿轮822驱动夹具内的常规传输辊9,使处于辊面的砖坯4、砖坯5和砖坯6连续前行预热、烧成和冷却,完成烧结,达到陶瓷砖的性能指标,满足人们使用。

由于砖坯在辊面上处于自由运行状态,因此宽体长窑(如内宽超过2.5m,长度超过200m)的砖坯会因距离太长而走乱,如每组砖坯从图7的整齐慢慢变成图8的歪斜状态,有时会杂乱无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公司发明了一种与第一驱动机构8相独立的第二驱动机构7,

该第二驱动机构7包括:独立的电机706安装在加长型支撑板701上,由螺栓701固定,螺栓701也可以调节电机706的高度和水平。弧形传输辊2的一端安装在夹具709内,另一端穿过窑体两边侧墙自由放置于两个滚轮101之间。夹具709的另一边是加长轴707,穿过固定在传动大角钢805上的铝座708和电机706上的减速箱703,电机706的轴向由螺钉705固定,电机706的端面由螺栓701上的螺母704固定。

根据烧成工艺、砖坯在烧成过程中的变化等特点,弧形传输辊2及第二驱动机构7位于窑炉预热带至高火保温的区域(温度约300℃~1080℃之间),并且是间隔安装。

弧形传输辊2快于常规传输辊9的转速,因此通过此区域的每排砖坯的前后需要保留一定距离。弧形传输辊2的中间外径大,向两端时逐步缩小,形成平缓过渡的弧形,类似于“擀面杖”。由于弧形传输辊2每个截面的外径不同,因此每转动一圈时推动砖坯的行进路线不同。

图6是图7、图8、图9和图10同时、连续运行的效果图,用于表达砖坯因各种原因走乱,然后通过弧形辊棒多次纠正后达到的整齐状态。

如图7所示,进窑时,每排砖坯比较整齐,如砖4a、5a、6a的状态。随着砖坯逐步向前,在摩擦阻力和辊棒不同点受力不同等因素的影响下,砖坯出现歪斜,类似于图8中的砖坯4b、5b、6b状态。由于安装了弧形传输辊2,已经歪斜的、位于弧形传输辊2中间的、落后的砖坯5会因辊棒外径加大而将其运行速度加快向前,而两边的砖坯4、砖坯6也会加快,在“擀面杖”形的作用下,每块砖坯不同部位的速度也将发生变化。歪斜的、与中间相邻的两片砖坯、已经向辊棒中心方向倾斜的前角会慢慢向外,后角会慢慢向中,在前行过程中逐步自动“摆正”。

通过加快弧形传输辊2的运转速度、合理地将弧形传输辊2搭配于常规辊棒9之间,即可达到高效、分步纠正辊道窑砖坯走向的效果。每条窑使用弧形传输辊2的数量可以根据砖坯歪斜程度、砖坯运行速度等因素决定。经弧形辊棒自动纠正砖坯走向的状态参见图9、图10。

经过一些弧形传输辊2后,图8中的歪斜砖坯4b、5b、6b分别变成了图9中的、有所整齐的砖坯4c、5c、6c状态,再通过一些弧形传输辊2纠正,又分别变成了图10中的砖坯4d、5d、6d状态,其走向完全能够满足正常烧成要求。

对长度略短、内宽略窄、砖坯歪斜程度不大的窑炉,也可采取在常规辊棒9之间直接、间隔穿插弧形传输辊2,由常规驱动系统集中带动,并通过减少每台电机驱动辊棒的数量、优化传动结构来实现自动纠正砖坯走向之目的。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