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钢坯堆垛的可移动式余热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71443阅读:53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钢坯堆垛的可移动式余热回收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坯余热回收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钢坯堆垛的可移动式余热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现在钢铁企业连铸车间钢坯堆垛在空气中自然冷却,钢坯堆垛一般高度为3米,表面温度为500℃-600℃左右,该部分热量直接散发到自然环境中,造成热量浪费。而该部分热量回收较为困难,现有技术中,专利申请号:200710010705.1,公开了一种热钢坯余热回收装置,其技术方案是将钢坯运输到固定的炉腔内进行热量回收,此种方式对于小型生产企业较为适用,但是对于大型连铸生产企业则不具有实用性,所增加的运输成本要大于其热量回收所带来的利益;而且,多次移动钢坯会影响钢坯质量。因此需要一种可以适用于批量生产钢坯的热量回收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钢坯堆垛的可移动式余热回收装置,可有效回收余热,采用可移动式结构,方便大量的钢坯堆垛的余热回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用于钢坯堆垛的可移动式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轨道、升降门、滚轮、移动箱体、主管道、循环水管,移动箱体为门形结构,移动箱体两端底部连接有滚轮,移动箱体两侧滑动连接有升降门,滚轮在轨道上运行,移动箱体的内壁及升降门内设有循环水管,循环水管通过柔性连接管与主管道相连接。

所述的滚轮通过电机驱动。

所述的主管道包括进水管道、出水管道、支管,进水管道、出水管道均连接有支管,支管端部设有连接接口,支管与柔性连接管通过连接接口连接。

所述的出水管道内设有水温检测装置。

还包括红外测温仪,红外测温仪固定在移动箱体内壁上。

所述的轨道截面为凹形。

所述的循环水管上固定有翘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将轨道设置在堆放钢坯的场地上,需要余热回收时,提升升降门,将移动箱体移动到待余热回收的钢坯堆垛上方,然后下降升降门,形成较为封闭的空间,再将循环水管与主管道连通,开始进行余热回收。余热回收结束后,断开循环水管与主管道,移开移动水箱,完成一次余热回收。整体结构简单,采用轨道和滚轮形成可移动机构,灵活机动,方便余热回收,方便维护。为提高余热回收效率,移动箱体长度为9-15米,同时可在一个轨道上设置多个本余热回收装置。设置红外测温仪,可随时了解钢坯堆垛的温度,当降低到一定温度时,可及时移开移动箱体,进行下一个钢坯堆垛的余热回收。分别设置进水管道与出水管道,可方便日常维护,利用支管可就近连接循环水,提高本余热回收装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升降门内的循环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移动水箱的内壁内循环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进水管道或出水管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轨道的截面图。

图中:1-轨道 2-钢坯堆垛 3-移动箱体 4-滚轮 5-升降门 6-循环水管 7-柔性连接管 8-内壁 9-进水管道 10-支管 11-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地描述,但是应该指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不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

见图1,一种用于钢坯堆垛的可移动式余热回收装置,包括轨道1、升降门5、滚轮4、移动箱体3、主管道、循环水管6,移动箱体3为门形结构,移动箱体3两端底部连接有滚轮4,移动箱体3两侧滑动连接有升降门5,滚轮4在轨道1上运行,移动箱体3的内壁8内及升降门5内设有循环水管6,循环水管6通过柔性连接管7与主管道相连接。

其中,滚轮4通过电机驱动,电机可固定在移动箱体3的两端侧壁上。钢坯堆垛2一般高度为3米,因此,升降门5可采用液压式结构、齿轮齿条机构或者链条机构带动即可满足。为确保升降门5下落后能够与移动箱体3行程较为封闭的结构,防止余热外溢,可在移动箱体3两侧设置燕尾槽,升降门5相应位置处设置燕尾结构,这样二者可形成相对滑动机构,确保升降门5在升降过程中及升降门5下落后能够紧靠移动箱体3。在升降门5上设置紧急制动装置,以免发生安全问题。

见图4,主管道包括进水管道9、出水管道、支管10,进水管道9、出水管道均连接有支管10,支管10端部设有连接接口,支管10与柔性连接管7通过连接接口连接,支管10上连接有阀门11,用以控制循环水的开关。进水管道9和出水管道分别设置在轨道1两侧,分别为进水管道9和出水管道提供循环水,用以回收余热。出水管道内设有水温检测装置,用以测量出水温度。

本余热回收装置还包括红外测温仪,红外测温仪固定在移动箱体3内壁上。用以测量钢坯堆垛2的温度,为余热回收的结束时间提供依据。

将轨道1设置在堆放钢坯的场地或者连铸车间,需要余热回收时,提升升降门5,将移动箱体3移动到待余热回收的钢坯堆垛2上方,然后下降升降门5,形成较为封闭的空间,再将循环水管6与主管道连通,开始进行余热回收。余热回收结束后,断开循环水管6与主管道,移动水箱迅速撤离,以免影响运输和生产,这样就完成了一次余热回收。

余热回收过程中通过水温检测装置检测出水管道的出水温度,然后通过调节阀门11的开放程度,调节循环水管6内的水流速度,使水温达到使用要求。

见图2,升降门5内的循环水管6成蛇形循环水管6路,可在循环水管6外壁上加装翘片,使其更好吸收热量,在升降门5内侧的水冷壁表面喷涂一种能够增加吸热率的材料,以减小水冷壁的表面热阻,提高水冷壁吸收热量的能力。由出水管道流出的高温循环水经过软化水装置后可直接应用到厂内办公和居民供暖。另外循环水流入预热器进行预热,预热产生大量的水蒸气供给高压容器,可将热钢坯的余热通过循环水管6路转化成大量的高压水蒸气,可用于发电需要。

见图3,移动箱体3的内壁8内设置的循环水管6布置与升降门5循环水管6的布置方式相似,但是出水口和进水口设置在内壁8中间位置,以防止柔性连接管7妨碍升降门5移动。

见图5,轨道1截面可为凹形结构,滚轮4直接在凹槽内滚动,用来承受移动箱体3重量和减少对车辆行驶的影响。对称设置的滚轮4由车轮轴连接,动力来源通过电机带动减速器。轨道1两端可设置限位器,防止移动箱体3脱轨。

使用过程中配合控制系统使用,控制系统可由测温系统、定位系统、驱动系统组成,在堆放钢坯的场地或者连铸车间设置测温系统,当该系统检测到高温的钢坯堆垛2(500℃-600℃),则由定位系统定位该钢坯堆垛2,并将位置信息发送到驱动系统,由驱动系统驱动电机,电机驱动移动箱体移动到该钢坯堆垛2进行余热回收。

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简单,减少对正常生产的影响,采用轨道1和滚轮4形成可移动机构,灵活机动,方便余热回收,方便维护。为提高余热回收效率,可在一个轨道1上设置多个本余热回收装置。设置红外测温仪,可随时了解钢坯堆垛2的温度,当降低到一定温度设定温度时,可及时移开移动箱体3,进行下一个钢坯堆垛2的余热回收。分别设置进水管道9与出水管道,可方便日常维护,利用支管10可就近连接循环水,提高本余热回收装置的使用寿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