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净化器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93433阅读:584来源:国知局
空气净化器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空气净化器加热装置,涉及空气净化和加热技术。属物理或化学方法的分离装置类(B01D)和有热源的流体加热器类(F24H)。

(二)

背景技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室装修日益增多,人造板及其制品、地毯、内墙涂料、木家具等会向室内释放甲醛和VOCs等有害物质,严重危害人体的身体健康。甲醛是一种常见的室内装修后的空气污染物,释放缓慢、持久污染特点,具有刺激性,是一种致癌物质,严重危害身体健康。

针对室内存在的污染,需要空气净化装置,空气净化装置存在一个加热问题。常用的加热元件为发热线、PTC加热器以及加热棒。但是,在加热过程中常常出现热交换效率低,空气加热不均匀等现象。见中国专利申请(申请号201610586842.9),公开了<一种净化空气的原位再生装置及含有该装置的净化器>,其加热方式采用加热棒和PTC加热器。其中加热棒穿插在铝片层之间或加热棒穿插在铝片上开孔中,其缺点如下:第一,加热棒加热温度过高,会导致铝板变形。第二,由于采用多层铝板结构,加热棒在实际工作时必须紧紧贴合在接触面上,这样导致加热元件表面在铝板隔层间温度分布极其不均匀,且损坏加热元件;第三,空气直接通过两个隔板,热交换效率低。

目前,市场上存在的PTC加热器,抗震性差、不能急速冷却,尤其是受到居室温度的限制,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只能局限在低温加热领域。

(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气净化器加热装置,就是解决①上述现有空气净化器加热元件易损、空气加热不均匀以及热交换效率低。②解决PTC加热器抗震性差,只能局限在低温加热领域。

其技术方案如下:

空气净化器加热装置,包括:与空气净化器内的净化层连通的出风口和与加热装置外空气连通的进风口,一般进风口可接空气净化器内的负粒子发生器;其特征是:

1)设开有所述进风口、出风口的框架;框架内从进风口到出风口顺次放置电热件3、均布多层填充物2和固定填充物的固定网7。均布多层填充物由固定网压紧,成为均布紧密多层填充物。2)电热件由多根电热管组成,并联接入电路。每根电热管两端分别支撑固定在框架定位孔上,并穿过两端框架定位孔伸出框架外;每根电热管所穿过的框架定位孔内均有绝缘层6。3)在框架外设控制箱4,其内含温度感应器、温度控制器及内部电路、加热定时装置;温度感应器的感应支架分别埋设在进风口和出风口。

上述电热件的每根电热管3A可采用外周包裹螺旋式翅片3.1。

上述多层填充物可采用竖向多层螺旋式翅片2A或径向多层波纹式翅片2B。

上述框架可采用一侧面敝开的外壳1和一块挡板5用螺钉连接而成。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1)电热件采用并联多根外包螺旋式翅片电热管,发热均匀、不易损坏变形、结构简单、成本低,易加工。2)采用均匀、分层、紧密放置的竖向多层螺旋式翅片或径向波纹式翅片填充物,填充物分层有规律布置,可对空气进行整流,并让空气在整个装置中形成多路循环,延长了空气在加热装置中的加热时间,提高了热交换效率。3)有温控模块,实现自动控温控时。4)整个加热装置当空气吸进来时,散热面积大,实现空气的多路循环,提高热交换效率。为净化模块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反应环境。

(四)附图说明:

图1空气净化器加热装置正剖视示意图。(Z-X面)

图2图1中K向视图(Z-Y面)。即挡板表面视图。

图3图1中A-A剖视示意图(X-Y面)。即加热件的俯视示意图。图3中加热件仅上层边缘2根单根翅片电热管3A画出完整形状,上层其于2根和下层5根均以中心线示意相对位置。上下层9根翅片电热管3A布置可见图2。

图4单根翅片电热管3A立体图。

图5一层螺旋式翅片2A立体图。

图6一层波纹式翅片2B立体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总体布置:见图1,空气净化器加热装置的进风口1A与前端的空气净化器内的负离子发生器8风路连通。加热装置的出风口1B与后端的空气净化器内的净化层9连通。净化层后端装有抽风机10。

见图1,本实施例框架由外壳1和挡板5组成,构成一个空间容器。进风口1A在外壳正下方,出风口1B在外壳正上方。进风口、出风口也可按需要开在框架侧面。框架为中空矩形体,其内从进风口到出风口顺次设电热件3、多层填充物2和固定填充物的固定网7。见图3,外壳1为一侧面敝开的三面匸形体,挡板5为一块侧板,通过周边的螺钉5.2与外壳连接为一体。

2)加热层:

见图1、图2,电热件3由Z向两层,上层Y向4根,下层Y向5根电热管3A组成(共9根)。见图1、图3,每根电热管3A左端支撑固定在外壳1左定位孔1.1中,右端支撑在挡板5右定位孔5.1中,并穿过两定位孔伸出框架外。见图3,每根电热管3A两端用并联导线3.2并联连接后,再与外部电源U3连接。每根电热管3A在左定位孔1.1和右定位孔5.1内有绝缘层6,使电热管带电处与框架间绝缘。

见图4,每根电热管3A有外周包裹螺旋式翅片3.1,称翅片电热管3A。翅片电热管3A可外购或定制。翅片电热管总体尺寸、翅片的高度和螺距、输入电压、功率、电阻等均按照产品结构、功能要求以及一系列相关标准定制。本实施例中,加热件3选用功率为150W,输入电压为220V的翅片电热管(见图3,220V交流电U3)。翅片电热管3A通电,实现对空气和填充物金属加热。

3)填充固紧层:

见图1,电热件3上端均匀、分层、紧密的放置多层填充物2,多层填充物上边用固定网7,对整个填充部位进行压紧。见图1、图5,本实施例多层填充物2采用的竖向多层螺旋式翅片2A,采用沿竖向Z布置的三层螺旋式翅片2A,材料为304不锈钢。填充物的大小、材料属性,布局紧密程度首先由净化层9需要的温度选择,最后尺寸根据外壳和挡板确定。根据加热件的加热温度,可供选用的材料为导热系数比较好的304不锈钢、铜、铝等。

4)温控模块:

见图1,在框架外设控制箱4。控制箱内设温度感应器4A、温度控制器及内部电路4B、加热定时装置4C。温度感应器的感应支架4.1、4.2分别埋设在进风口1A和出风口1B处。温度感应器4A电信号线接温度控制器4B输入端,温度控制器4B执行电路接加热定时装置4C。温度控制器按温度感应器4A感应支架采集的进出口风温,控制加热定时装置,对进出口风温和加热时间进行控制。

工作过程:见图1

1)先启动电热件3对多层填充层2进行加热,使之达到很高的温度,对净化层里面的一些病菌进行杀菌消毒。2)启动净化层后端抽风机10,冷空气进入负离子发生器8,对冷空气中一些病菌进行杀菌消毒。3)杀菌消毒后的冷空气通过进风口1A进入电热件,经电热件加热后成为杀菌消毒热空气进入填充层,在填充层中进一步被加热。4)由控制箱4内温度控制器等控制出风口温度合格后,加热停止,温度合格的杀菌消毒热空气通过出风口1B进入净化层9直至净化空气送入室内。

实施例2:

见图1、图6,本实施例2中的多层填充物2采用径向多层波纹式翅片2B,即需要用图6所示的多个直径大小不同的环形体波纹式翅片2B,一层环扣一层环,紧密排布形成。本实施例采用径向三层,则采用三个如图6的环形波纹式翅片2B,三个尺寸是一个直径比一个小,最大的放最外,最小的放中心,且最小的无中心孔。图6中每个波纹式翅片2B可外购或定制,这里不再详述。

实施例2用均匀紧密布置径向三层波纹式翅片2B替代实施例1中的竖向三层螺旋式翅片2A。材料选用导热系数较高的铜(Cu)、铝(Lv)或不锈钢等。其它特征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这里不再重复。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