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热炉用把持器底部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09014阅读:815来源:国知局
矿热炉用把持器底部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矿热炉零部件,是一种矿热炉用把持器底部环。



背景技术:

矿热炉用把持器底部环是矿热炉电极把持器的重要部件,用于保护屏的支撑,并保护压力环不至于高温失效。现有技术的矿热炉用把持器底部环的结构是:它包括两个底部半环、底部环管接头、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所述底部半环设置冷却水路,底部半环设置的冷却水路通过底部环管接头与冷却水系统连通,底部半环通过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连接到压力环上;所述底部半环设置的冷却水路结构为上下两层水路,水路复杂,制作困难,其使用期限最少仅在3个月左右,并且底部半环的进水口位置和出水口位置不能互换,如若接反,不仅冷却效果变差,而且容易损坏设备,见图1-图3。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具有一层水路的矿热炉用把持器底部环,能够加大水的流速,减少冷却水在底部半环内部停留时间,减少制作成本,延长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是:一种矿热炉用把持器底部环,它包括两个底部半环、底部环管接头、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所述底部半环通过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连接到压力环上,其特征是:所述底部环管接头的下端设置固连为一体的圆弧板,所述底部半环内设置冷却水路,其结构是:所述第一弧挡板置于底部半环内,其顶面和底面均分别与底部半环密封连接;所述隔板置于底部半环内、第一弧挡板与底部半环的外侧环壁之间,隔板外周端面均分别与底部半环的顶面、底面、外侧环壁和第一弧挡板密封连接;两个第二弧挡板分别置于底部半环内、隔板两侧,其顶面和底面均分别与底部半环密封连接,第二弧挡板的一端与隔板之间预留间隙形成第一过流孔;第三弧挡板置于底部半环内、第二弧挡板的另一端,其顶面和底面均分别与底部半环密封连接,作为进水口或出水口的底部环管接头置于第二弧挡板和第三弧挡板之间,底部环管接头与底部半环密封连接,底部环管接头下端设置的圆弧板同时与第二弧挡板的另一端、第三弧挡板的一端和底部半环的底面密封连接,第三弧挡板的另一端与底部半环的封板之间预留间隙形成第二过流孔;两个第一直挡板均分别置于底部半环内、第一弧挡板两端,第一直挡板沿周端面均分别与底部半环的顶面和底面、第一弧挡板和第三弧挡板密封连接;数量为偶数的若干个第二直挡板由下至上置于底部半环的封板与第一直挡板之间,序号为奇数的第二直挡板一端与第三弧挡板密封连接、另一端与底部半环内侧环壁之间预留间隙,序号为偶数的第二直挡板一端与底部半环的内侧环壁密封连接、另一端与第三弧挡板之间预留间隙,第二直挡板与第三弧挡板或底部半环内侧环壁之间预留的间隙形成折返过流孔。

所述冷却水路的冷却水流动路径是:第一弧挡板及其密封连接的隔板和一个第一直挡板、一个第二弧挡板及其密封连接的底部环管接头的圆弧板和第三弧挡板构成第一腔体,第一弧挡板及其密封连接的隔板和另一个第一直挡板、另一个第二弧挡板及其密封连接的底部环管接头的圆弧板和第三弧挡板构成第二腔体,一个第二弧挡板及其密封连接的底部环管接头的圆弧板和第三弧挡板、底部半环外侧环壁及其密封连接的隔板和一个封板构成第三腔体,另一个第二弧挡板及其密封连接的底部环管接头的圆弧板和第三弧挡板、底部半环外侧环壁及其密封连接的隔板和另一个封板构成第四腔体,第一弧挡板与底部半环内侧环壁构成第五腔体,冷却水由作为进水口的底部环管接头进入第一腔体,通过一个第一过流孔进入第三腔体,再通过一个第二过流孔和一个折返过流孔进入第五腔体,然后由另一个折返过流孔和另一个第二过流孔进入第四腔体,由第四腔体通过另一个第一过流孔进入第二腔体,之后由作为出水口的底部环管接头流出底部半环,与底部半环进行热交换进行冷却。

所述封板材质为不锈钢。

本实用新型矿热炉用把持器底部环,其对称结构使得进水口位置和出水口位置可以互换,不会因为进回水接反而导致的冷却效果变差,进而损坏设备;其一层水路的结构,能够加大水的流速,减少冷却水在底部半环内部停留时间,防止水路内结垢堵塞,延长使用寿命,减少制作成本,节省了材料及制作时间,底部半环两端的不锈钢封板后起到了隔磁的作用,降低了电耗,从而节省用电成本,保证了矿热炉的生产效率。使用时,将作为进水口和出水口的底部环管接头分别与水源和回水管线密封连接即可。具有结构简单、制作方便、使用寿命长、生产效率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 为现有技术的矿热炉用把持器底部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2 为图1的俯视剖视示意图;

图3为图1的A-A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矿热炉用把持器底部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俯视剖视示意图;

图6为图4的B-B剖面示意图。

图中:1第一支座, 2 第二支座, 3 底部半环, 4 封板, 5 进水口, 6 出水口, 7 底部环管接头, 8 第二过流孔, 9 第二直挡板, 10 第二弧挡板, 11 底部环管接头的圆弧板, 12 第三弧挡板,13 第一直挡板,14 第一弧挡板, 15 内侧环壁, 16 第三腔体, 17 第一腔体, 18 第五腔体, 19 第一过流孔, 20 隔板, 21 第四腔体, 22 第二腔体, 23 外侧环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4~图6,本实用新型矿热炉用把持器底部环,它包括两个底部半环3、底部环管接头7、第一支座1和第二支座2,所述底部半环3通过第一支座1和第二支座2连接到压力环上,所述底部环管接头7的下端设置固连为一体的圆弧板11,所述底部半环3内设置冷却水路,其结构是:所述第一弧挡板14置于底部半环3内,其顶面和底面均分别与底部半环3密封连接;所述隔板20置于底部半环3内、第一弧挡板14与底部半环3的外侧环壁23之间,隔板20外周端面均分别与底部半环3的顶面、底面、外侧环壁23和第一弧挡板14密封连接;两个第二弧挡板10分别置于底部半环3内、隔板20两侧,其顶面和底面均分别与底部半环3密封连接,第二弧挡板10的一端与隔板20之间预留间隙形成第一过流孔19;第三弧挡板12置于底部半环3内、第二弧挡板10的另一端,其顶面和底面均分别与底部半环3密封连接,作为进水口5或出水口6的底部环管接头7置于第二弧挡板10和第三弧挡板12之间,底部环管接头7与底部半环3密封连接,底部环管接头7下端设置的圆弧板11同时与第二弧挡板10的另一端、第三弧挡板12的一端和底部半环3的底面密封连接,第三弧挡板12的另一端与底部半环3的封板4之间预留间隙形成第二过流孔8;两个第一直挡板13均分别置于底部半环3内、第一弧挡板14两端,第一直挡板13沿周端面均分别与底部半环3的顶面和底面、第一弧挡板14和第三弧挡板12密封连接;四个第二直挡板9由下至上置于底部半环3的封板4与第一直挡板13间,序号为第一、第三的第二直挡板9一端与第三弧挡板12密封连接、另一端与底部半环3内侧环壁15之间预留间隙,序号为第二、第四的第二直挡板9一端与底部半环3的内侧环壁15密封连接、另一端与第三弧挡板12之间预留间隙,第二直挡板9与第三弧挡板12或底部半环3内侧环壁15之间预留的间隙形成折返过流孔。

所述冷却水路的冷却水流动路径是:第一弧挡板14及其密封连接的隔板20和一个第一直挡板13、一个第二弧挡板10及其密封连接的底部环管接头7的圆弧板11和第三弧挡板12构成第一腔体17,第一弧挡板14及其密封连接的隔板20和另一个第一直挡板13、另一个第二弧挡板10及其密封连接的底部环管接头7的圆弧板11和第三弧挡板12构成第二腔体22,一个第二弧挡板10及其密封连接的底部环管接头7的圆弧板11和第三弧挡板12、底部半环3外侧环壁23及其密封连接的隔板20和一个封板4构成第三腔体16,另一个第二弧挡板10及其密封连接的底部环管接头7的圆弧板11和第三弧挡板12、底部半环3外侧环壁23及其密封连接的隔板20和另一个封板4构成第四腔体21,第一弧挡板14与底部半环3内侧环壁15构成第五腔体18,冷却水由作为进水口5的底部环管接头7进入第一腔体17,通过一个第一过流孔19进入第三腔体16,再通过一个第二过流孔8和一个折返过流孔进入第五腔体18,然后由另一个折返过流孔和另一个第二过流孔8进入第四腔体21,由第四腔体21通过另一个第一过流孔19进入第二腔体22,之后由作为出水口6的底部环管接头7流出底部半环3,与底部半环3进行热交换进行冷却。

本实施例采用现有技术制造。使用时,将作为进水口5和出水口6的底部环管接头7分别与水源和回水管线密封连接即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