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通信网络的基站空调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08358阅读:330来源:国知局
基于通信网络的基站空调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智能控制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通信网络的基站空调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市面上空调智能控制系统通过共有云平台实现远程空调管理,主要由云控制平台和终端控制器两部分组成,通过互联网实现控制云平台向终端控制器发送指令,终端控制器回传温湿度传感器数据;云平台根据一定的规则设定和环境数据,生成空调开关机或温度调节指令,实现对远程空调控制。

基站的通信网络具有较高的安全等级要求,使用共有云平台存在一定的网络与信息安全风险,同时相关站点数据等信息存储在云平台存在泄露风险;使用云平台要求控制器接入点具有互联网接口,对于通信基站需对空调控制器承载通信网络另外投入成本;采用专有网络二次开发周期长,服务器及软件投资大;现有的空调智能控制系统单点设备一般为人民币1000元-2000元,包含内部传感器、存储器等、复合通信模块等,成本过高,节能成本回收周期一般在6个月以上。此外,市面上空调智能控制系统基于内嵌单一温度传感器模块进行判断后发送空调控制指令,如温度传感器模块故障将无法正确发送指令保障基站设备稳定温度运行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通信网络的基站空调控制系统,结构简单,从现有基站环境监控系统监测服务器基站的环境数据,通过现有通信网络传输数据,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基于通信网络的基站空调控制系统,包括基站环境监测模块、通信网络传输模块、基站空调控制模块和远程空调控制模块,所述基站环境监测模块通过通信网络传输模块与基站空调控制模块通信连接,所述基站空调控制模块通过通信网络传输模块与远程空调控制模块通信连接,所述远程空调控制模块向基站空调发送控制信号。

进一步地,所述远程空调控制模块至少包括一个TCP通信模块和一个红外遥控发射模块,所述TCP通信模块分别与通信网络传输模块和红外遥控发射模块通信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基站环境监测模块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一控制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采集基站内部的环境温度,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与第一控制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基站环境监测模块还包括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采集设备进风口的温度,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与第一控制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基站环境监测模块还包括湿度传感器,所述湿度传感器用于采集基站湿度数据集,所述湿度传感器与第一控制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基站环境监测模块还包括电流传感器,所述电流传感器设置在开关电源中,所述电流传感器与第一控制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基站空调控制模块包括通信网络传输子模块、第二控制器和存储器,所述通信网络传输子模块和存储器分别与第二控制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TCP通信模块中设有多个专网IP地址,每个专网IP地址对应一个基站的一台或两台空调。

进一步地,所述远程空调控制模块包括一个TCP通信模块和两个红外遥控发射模块,所述TCP通信模块分别与通信网络传输模块和红外遥控发射模块通信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通信网络的基站空调控制系统结构简单,主要利用现有的运营商通信网络传输数据,无需另外投资承载网络,同时解决了运营商通信网络安全性和保密性问题;利用运营商基站已有环境监控传感器实现环境数据获取及回传,无需另行嵌入环境监控传感器及通信协议开发,降低成本。同时多渠道采集温湿度数据,提高设备温度运行环境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基站环境监测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基站空调控制模块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是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图1、2、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于通信网络的基站空调控制系统,包括基站环境监测模块1、通信网络传输模块2、基站空调控制模块3和远程空调控制模块4,所述基站环境监测模块1通过通信网络传输模块2与基站空调控制模块3通信连接,所述基站空调控制模块3通过通信网络传输模块2与远程空调控制模块4通信连接,所述远程空调控制模块4向基站空调发送控制信号。通信网络传输模块采用现有的运营商专业通信网内部传输网络资源实现通信,基站环境监测模块采用运营商基站已有的环境监控系统实现环境数据获取及回传。基站环境监测模块获取基站的环境数据,通过通信网络传输模块传输到基站空调控制模块,基站空调控制模块接收环境数据,采用现有技术对环境数据进行处理发出控制信号,基站空调控制模块将控制信号通过通信网络传输模块发送到远程空调控制模块,远程空调控制模块接收控制信号并根据控制信号控制基站空调的开、关、温度的调节。本实用新型的基于通信网络的基站空调控制系统结构简单,主要利用现有的运营商通信网络传输数据,无需另外投资承载网络,同时解决了运营商通信网络安全性和保密性问题;利用运营商基站已有环境监控传感器实现环境数据获取及回传,无需另行嵌入环境监控传感器及通信协议开发,降低成本。利用基站环境监测模块提供基站的环境数据,不仅降低了系统的成本,还具有多渠道采集温湿度数据,提高设备温度运行环境安全性。

远程空调控制模块4至少包括一个TCP通信模块41和一个红外遥控发射模块42,所述TCP通信模块41分别与通信网络传输模块2和红外遥控发射模块42通信连接。远程空调控制模块中增加TCP通讯模块,可以无限延长空调控制通讯距离,实现通信基站分布分散、距离远的集中控制。如果空调是不同厂家生成的,指令格式不同,远程空调控制模块可采用包括一个TCP通信模块和一个红外遥控发射模块,其中,红外遥控发射模块控制其中一台空调,另一台不受影响。但是如果同厂家生产的,两台空调可能同时接受指令,则本来仅对一台空调控制,结果另一台也会响应操作,就会有干扰,控制不准确。此时,需要选用一个TCP通信模块和两个红外遥控发射模块,两个红外遥控发射模块分别控制一台空调。采用这种方式,成本较低。

本实施例中的TCP通信模块采用ZLSN2000模块,其支持在TCP服务器模式下同时和100个IP通信。ZLSN2000模块提供了灵活的串口修改工作模式的功能,如果用一个控制器(或者计算机串口软件)连接ZLSN2000串口,则可以灵活地控制ZLSN2000处于TCP服务器、TCP客户端、UDP模式中的任何一种,且数据发往的目的IP和端口都可以随时设定。使用串口命令来修改目的IP和端口,灵活性非常好,且目的IP的个数没有限制。

TCP通信模块41中设有多个专网IP地址,每个专网IP地址对应一个基站的一台或两台空调,通过设置多个专网IP地址,便于基站空调控制模块对每个基站的空调作出准确的控制。

基站环境监测模块1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11和第一控制器12,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11用于采集基站内部的环境温度,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11与第一控制器12连接。基站环境监测模块还包括第二温度传感器13,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13用于采集基站内多个设备进风口的温度,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13与第一控制器12连接。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均采用A级铂热电阻温度传感器PT100,采集温度范围为-200℃~+200℃,显示精度0.1℃,综合精度0.3℃。

基站环境监测模块1还包括湿度传感器14,所述湿度传感器14用于采集基站湿度数据集,所述湿度传感器14与第一控制器12连接。

基站环境监测模块1还包括电流传感器15,所述电流传感器15设置在开关电源中,所述电流传感器15与第一控制器12连接。电流传感器用于检测开关电源的电流信号,将采集的电流信号发送到第一控制器,第一控制器根据电流信号的变化判断基站的供电电压的情况。

基站空调控制模块3包括通信网络传输子模块31、第二控制器32和存储器33,所述通信网络传输子模块31和存储器33分别与第二控制器32连接。存储器用于存储数据。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基站环境监测模块监测基站的内部温度、湿度、设备进风口的温度和开关电源的电流数据通过TCP/IP网络发送基站空调控制模块,基站空调控制模块处理接收数据并处理,根据实际情况发出控制信号。TCP通信模块直接通过网线接入运营商IPRAN传输网络,TCP通信模块内置为TCP Server模式,对端口在线监听收到的指令。基站空调控制模块中的通信网络传输子模块设置为TCP Clinet模式,通过DCN网连接至IPRAN网络,在需要触发指令时在存储器中查询与对应远程空调控制模块的IP地址,将红外遥控发射指令通过socket封装发送给该IP并对应双方约定的端口,TCP通信模块收到消息后通过与红外遥控通过TTL直接将二进制指令透明传输给红外遥控发射模块,红外遥控发射模块将收到的指令转换为红外信号发送给基站空调,并反馈发送结果给TCP通信模块,TCP通信模块将信号状态转发回基站空调控制模块。

这里,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功能、算法、方法等仅仅是现有技术的常规适应性应用。因此,本实用新型对于现有技术的改进,实质在于硬件之间的连接关系,而非针对功能、算法、方法本身,也即本实用新型虽然涉及一点功能、算法、方法,但并不包含对功能、算法、方法本身提出的改进。本实用新型对于功能、算法、方法的描述,是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实用新型,以便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