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加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24268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气加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质燃烧颗粒加工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空气加热系统。



背景技术:

空气的加热方式有很多种,现在有很多空气的加热方式,而如果需要既高温又高压的空气,则可选的加热方式不太多,现在常用的有电弧加热、燃烧加热、蓄热加热以及激波加热等方式。当需要纯净的高温高压空气时,则对加热方式要求更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加热系统,具备能够将干燥筒进行转动,方便干燥工作的进行的优点,解决了现有设备在干燥的过程中,原料部能进行翻滚,干燥的效率慢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空气加热系统,包括加热装置、干燥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加热装置包括加热炉、储油箱、导油管、加热油管,加热炉上部设有加热油管,加热炉底部设有燃烧室,燃烧室内设有炉头,该燃烧室设置在加热油管下部,储油箱的出油口通过导管与加热油管的一端连接,加热油管另一端与进油管连接,储油箱的进油口通过导油管与油泵的进油口连接、油泵的出油口与出油管连接;

所述干燥供气装置包括电机安装箱、连接管,所述电机安装箱与干燥筒支架左侧连接,电机安装箱内部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安装有风扇,所述风扇外安装有风机壳,所述风机壳背离电机安装箱的一侧安装有锥形导流管,所述锥形导流管末端通过连接管与曝气装置相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曝气装置包括曝气板、压缩室,曝气板中间设有气体分布腔,曝气板上设有曝气孔,曝气孔与气体分布腔连通,气体分布腔与扩散腔连接,扩散腔与压缩室连接,压缩室与连接管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锥形导流管内部安装有立体加热组管装置,所述立体加热组管装置由进油管、出油管、多组立体管段连接而成,其中第一立体管段X弯管、多列Y竖管、Z回弯管,所述进油管与第二行Y竖管连接,第二行Y竖管迂回其身与第三行Y竖管连通,第三行Y竖管迂回其身与第四行Y竖管连通后与Z回弯管连通;Z回弯管末端绕至第二行Y竖管前方与第一行Y竖管连通,第一行Y竖管与X弯管连通,X弯管末端回绕至第二列、第二行位置与第二组立体管段的第二列Y竖管顶端连通;此后多组立体管段的X弯管末端与其相邻的立体管段的第二列Y竖管顶端连通,连接直至最后一组立体管段的第四列Y竖管与出油管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燃烧室,使加热炉和油的温度上升,保证干燥供气装置内产生热气,通过设置曝气装置和干燥供气装置,达到了向干燥筒内提供热的干燥空气的效果,当干燥筒进行转动的过程中,曝气装置转动到最低点的时候,通过干燥供气装置进行提供热气,通过曝气装置喷进干燥筒内部,将原料进行干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干燥供气装置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曝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加热组管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加热组管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高位螺旋给料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烘干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烘干罩装置中液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筒转动装置主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1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空气加热系统,包括加热装置、干燥供气装置2,加热装置包括加热炉30、储油箱305、导油管303、加热油管301,加热炉上部设有加热油管,加热炉底部设有燃烧室307,燃烧室内设有炉头302,该燃烧室设置在加热油管下部,储油箱305的出油口通过导管与加热油管301的一端连接,加热油管另一端与进油管91连接,储油箱的进油口通过导油管303与油泵308的进油口连接、油泵的出油口与出油管99连接;干燥供气装置2能够向干燥筒7内部提供干燥的热的气体。干燥供气装置2包括电机安装箱11、连接管15,电机安装箱11与干燥筒支架3左侧连接,电机安装箱11内部安装有驱动电机12,驱动电机12输出轴安装有风扇10,风扇10外安装有风机壳13,风机壳13背离电机安装箱11的一侧安装有锥形导流管131,锥形导流管131内部安装有立体加热组管装置9,立体加热组管装置9能够在干燥供气装置2进行供气的时候,将空气进行加热和干燥,使进入到干燥筒7内部气体更加干燥,使干燥的工作更好的进行。立体加热组管装置9由进油管、出油管、多组立体管段连接而成,其中第一立体管段X弯管、多列Y竖管、Z回弯管,所述进油管91与第二行Y竖管97连接,第二行Y竖管97迂回其身与第三行Y竖管92连通,第三行Y竖管92迂回其身与第四行Y竖管98连通后与Z回弯管96连通;Z回弯管末端绕至第二行Y竖管前方与第一行Y竖管93连通,第一行Y竖管93与X弯管95连通,X弯管95末端回绕至第二列、第二行位置与第二组立体管段的第二列Y竖管顶端连通;此后多组立体管段的X弯管95末端与其相邻的立体管段的第二列Y竖管顶端连通,连接直至最后一组立体管段的第四列Y竖管与出油管连通;锥形导流管131末端通过连接管15与曝气装置1相连接;曝气装置1包括曝气板100、压缩室27,曝气板中间设有气体分布腔281,曝气板上设有曝气孔280,曝气孔280与气体分布腔281连通,气体分布腔与扩散腔28连接,扩散腔28与压缩室27连接,压缩室27与连接管15连接。

具体使用方式:本实用新型工作中,将进料斗8打开,将需要进行干燥的原料放置到干燥筒7内部,再将进料斗8关闭,即可进行干燥的工作。

通过筒转动装置4进行驱动,通过液压油泵17进行输出,带动液压缸20内部的活塞连杆21进行伸缩,带动干燥筒7在干燥筒支架3的限位和支撑作用下,进行转动。

当曝气装置1运动到最低点的时候,所有的需要干燥的原料都运动到曝气装置1上端,通过干燥供气装置2提供热气,再通过曝气装置1将气体送进干燥筒7内部,进行干燥,当干燥的工作结束之后,将出料门6打开,将干燥过后的原料倾倒至原料收集箱5内部,而装置内产生的高温气体将由冷凝器203进行降温处理,再由风机206将干燥后的气体送到风机壳的进风口,进行循环使用,大大节约生产成本。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