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37373阅读:322来源:国知局
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加湿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具有加湿器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空调器在使用过程中,会降低室内的空气湿度,导致室内环境干燥,降低使用对象的舒适度。为了提高空调器使用的舒适度,通常在空调机组中增设加湿器,以调节空气湿度,满足使用需求。加湿器可以使水表面产生热量进而蒸发,形成水蒸气,再经过送风系统把水蒸汽输送到空间,从而达到加湿的目的。但是,传统的具有加湿器的空调器,加湿器产生的水蒸汽容易流失,加湿效果不够好,同时还影响空调器的制冷效果,使湿度和温度都很难达到设定值。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具有加湿器的空调器存在加湿及制冷效果不够好的问题,提供一种空调器。

一种空调器,包括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的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蒸发器以及加湿器,所述壳体具有第一侧壁以及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对的第二侧壁,所述进风口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壁上,还包括间隔装置,所述加湿器设置在所述蒸发器的下方,所述间隔装置在所述壳体内隔离出绕过所述蒸发器的气流通道,使所述加湿器形成的水蒸气沿所述气流通道流动至所述出风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蒸发器设置为两个,包括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所述第一蒸发器和所述第二蒸发器分别具有远离所述加湿器的第一上端、第二上端,以及靠近所述加湿器的第一下端和第二下端,所述第一下端和所述第二下端相互间隔,所述间隔装置与所述第一下端和所述第二下端连接,并具有与所述间隔相连通的第一开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蒸发器和所述第二蒸发器呈V型分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间隔装置自所述第一下端和所述第二下端延伸至所述加湿器的壳体,围设在所述加湿器外,并具有与所述进风口相对的第二开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蒸发器的所述第一上端与所述第一侧壁连接,所述第二蒸发器的所述第二上端与所述第二侧壁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湿器的水蒸气出口设置在所述第一蒸发器的下方,所述间隔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水蒸气出口与所述第一蒸发器之间的间隔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间隔板靠近所述第一侧壁的端部在竖直方向上设置在所述进风口中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间隔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下端下方的第一顶板、设置在所述第二下端下方的第二顶板、自所述第一顶板向所述第一侧壁方向延伸的间隔板,以及自所述第二顶板向所述加湿器延伸的侧板,所述间隔板将所述水蒸气出口与所述第一蒸发器间隔,所述侧板使所述水蒸气出口与所述第二蒸发器间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湿器为红外加湿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风机,所述风机设置在所述壳体内。

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通过设置间隔装置,在壳体内形成了绕过蒸发器的气流通道,使蒸发器产生的水蒸气沿气流通道流通至出风口。可以有效避免水蒸气流经蒸发器时,发生冷凝造成的损失,增强了加湿器的加湿效果;同时还能避免因水蒸气冷凝,对蒸发器对空气的制冷的影响,增强了蒸发器的制冷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蒸发器和加湿器的结构图。

其中,

壳体 100;

进风口 110;

出风口 120;

第一侧壁 130;

第二侧壁 140;

蒸发器 200;

第一蒸发器 210;

第一上端 211;

第一下端 212;

第二蒸发器 220;

第二上端 221;

第二下端 222;

加湿器 300;

水蒸气出口 310;

间隔装置 400;

第一顶板 410;

第二顶板 420;

间隔板 430;

侧板 440;

第一开口 450;

第二开口 460;

风机 50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技术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具有进风口110和出风口120的壳体100、设置在壳体100内的蒸发器200、加湿器300及间隔装置400,壳体具有第一侧壁130以及与第一侧壁130相对的第二侧壁140,进风口110设置在第一侧壁130上,加湿器300设置在蒸发器200的下方,间隔装置400在壳体100内隔离出绕过蒸发器200的气流通道,使加湿器300形成的水蒸气沿气流通道流动至出风口120。

出风口120优选设置在壳体100的顶部。空调器还包括设置在壳体100内的风机500,用于提供空气及水蒸气流动的动力。风机500安装在壳体100上,可以设置在壳体100的顶部,靠近出风口120。

壳体100还具有相对的第三侧壁以及第四侧壁,第三侧壁在竖直方向的两边缘与第四侧壁在竖直方向的两边缘,均与第一侧壁130和第二侧壁140相连接,第一侧壁130、第二侧壁140、第三侧壁以及第四侧壁围设形成空腔。

蒸发器200优选设置为两个,包括第一蒸发器210和第二蒸发器220。第一蒸发器210具有远离加湿器300的第一上端211以及靠近加湿器300的第一下端212。第二蒸发器220具有远离加湿器300的第二上端221以及靠近加湿器300的第二下端222。第一上端211和第二上端221优选为均连接在壳体100的侧壁上,阻挡气体从第一上端211与第一侧壁130之间,或者从第二上端221与第二侧壁140之间流过。第一下端212和第二下端222相互间隔,间隔装置400与第一下端212和第二下端222连接,并具有与间隔相连通的第一开口450。

优选地,第一蒸发器210和第二蒸发器220呈V型分布。第一蒸发器210的第一上端211与第一侧壁130连接,连接可以为直接连接,即第一上端211直接与第一侧壁130连接,也可以为间接连接,即第一上端211通过其它元件例如板体与第一侧壁130连接。第二蒸发器220的第二上端221与第二侧壁140连接,连接方式也可以为直接连接或间接连接。

间隔装置400自第一下端212和第二下端222延伸至加湿器300的壳体,围设在加湿器300外,并具有与进风口110相对的第二开口460。

加湿器300可以为红外加湿器300或电极加湿器300中的一种,优选为红外加湿器300,红外加湿器300具有水蒸气出口310。在一实施例中,水蒸气出口310可以正对第一下端212和第二下端222之间间隔形成的开口设置。

在另一实施例中,水蒸气出口310设置在第一蒸发器210的下方。间隔装置400包括设置在水蒸气出口310与第一蒸发器210之间的间隔板430。间隔板430靠近第一侧壁130的端部,优选为在竖直方向上设置在进风口110中部。

间隔装置400优选为包括设置在第一下端212的下方的第一顶板410、设置在第二下端222的下方的第二顶板420、自第一顶板410向第一侧壁130方向延伸的间隔板430,以及自第二顶板420向加湿器300延伸的侧板440。间隔板430将加湿器300与第一蒸发器210之间的气流间隔,使水蒸气向上方流动,自开口处流出。侧板440设置在加湿器300远离水蒸气出口310的侧部,使水蒸气自开口处流出。

在一实施例中,空调器进一步包括第一接水盘和第二接水盘。第一接水盘设置在第一蒸发器210的第一下端212的下方,第二接水盘设置在第二蒸发器220的第二下端222的下方,第一顶板410设置在第一接水盘的下方,第二顶板420设置在第二接水盘的下方。

优选的,间隔板430的一端与第一顶板410靠近第一侧壁130的端部连接,另一端接近第一侧壁130。具体的,间隔板430的一个边缘可以与第一顶板410的端部连接,其它边缘可以分别与第一侧壁130、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连接,以完全将加湿器300与第一蒸发器210之间的气流间隔。在另一实施例中,间隔板430可以和第一侧壁130、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均间隔设置。

侧板440的一端与第二顶板420靠近第二侧壁140的端部连接,另一端与加湿器300远离水蒸气出口310的侧部连接。

与进风口110相对的第二开口460,设置在第一蒸发器210的第一下端212下方的第一顶板410、设置在第二蒸发器220的第二下端222下方的第二顶板420、自第一顶板410向壳体100的第一侧壁130、第三侧壁及第四侧壁延伸的间隔板430,以及自第二顶板420延伸至加湿器300远离水蒸气出口310的侧部的侧板440,与第一蒸发器210的第一下端212及第二蒸发器220的第二下端222的间隔相连通的第一开口450,可以形成绕过第一蒸发器210和第二蒸发器220的气流通道。避免了水蒸气经过第一蒸发器210和第二蒸发器220时,发生冷凝,增强了加湿器300的加湿效果;同时还能避免因水蒸气冷凝对蒸发器对空气的制冷的影响,增强了蒸发器的制冷效果。因此,可以避免对水蒸气的浪费及对制冷效率的影响,使空调器在开启加湿模式时,能够达到预设的湿度和温度值。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