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装生产线风刀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76416阅读:529来源:国知局
灌装生产线风刀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灌装生产线风刀机装置,适用于瓶装产品灌装生产,属于瓶装产品灌装生产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瓶装产品灌装生产过程中需要经过洗瓶、灌装、压盖等环节,然后装入纸盒和纸箱内,其中产品瓶身外表残留水分是关键质量控制指标。瓶身残留水分过多将导致产品标签、纸盒或纸箱润湿,一方面影响包装质量,影响包材的称重能力;另一方面将导致干燥剂失效,包装盒或箱子内部湿度过高,导致产品瓶身、瓶口生霉,以及标签、包装盒材质霉变。因此,灌装生产过程中需要对产品瓶身水分进行严格控制。

目前,解决产品瓶身水分有两种方式。一是采用人工用毛巾擦拭,工作效率低,反复擦拭后毛巾容易打湿,更换频繁且瓶身残水清除不彻底。二是风刀机装,通常为直斜风刀,从安装在链道的两侧,从两侧面直吹风。这对于瓶身正对风刀的两侧有一定效果,但对于顶部瓶盖、瓶肩、瓶底以及瓶子前后端非直对风刀的部位则效果较差,不能对残留瓶身的水分有效吹干。另一方面,对于方形、扁平型以及凹凸状等不规则的瓶身,风刀机吹干效果也较差,风刀的风向难以有效吹扫到,残留水分多,影响产品质量与包装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对灌装后的瓶装产品进行有效、快速风干的灌装生产线风刀机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灌装生产线风刀机装置,包括螺旋风刀组,螺旋风刀组包括一个或并列设置成一排的多个螺旋风刀,每一个螺旋风刀由左旋刀和右旋刀组成,左旋刀和右旋刀连接后构成立体螺旋形。

进一步的是:螺旋风刀组设置为多个螺旋风刀时,每一个螺旋风刀按照顺时针螺旋方向进行组合。

进一步的是:螺旋风刀组的风刀为螺旋弧形,其出风口的外侧边凸出有一条导风板。

进一步的是:还包括送风管,螺旋风刀组设置为多个螺旋风刀时,螺旋风刀组并列连接在同一送风管。

进一步的是:还包括链道,螺旋风刀组安装在链道的上方,每一个螺旋风刀的左旋刀从链道的一侧面弯转向上至链道正上方,右旋刀连接左旋刀、从链道正上方又弯曲到链道另一侧面,形成立体螺旋形;左旋刀和右旋刀组合成一个完整螺旋环的1/2~3/4长度。

进一步的是:还包括底部风刀组,底部风刀组位于螺旋风刀组的后端下方,安装在链道的底部;底部风刀组由底部风刀和弧形刀组成,其中底部风刀位于链道正下方底部,用于对瓶底进行风吹;弧形刀位于链道的侧面上方,为前方倾斜安装,其刀身为向下的圆弧形,底部端与底部风刀相连接。

进一步的是:底部风刀组并列安装1~3组。

进一步的是:链道呈横向线条性。

进一步的是:还包括挡风箱,挡风箱将螺旋风刀组及链道、底部风刀组罩在其内部。

进一步的是:还包括风机箱,风机箱位于档风箱的下方,风机箱通过送风管道与螺旋风刀组、底部风刀组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螺旋风刀组,实现反复对瓶身左侧、中部、顶部及右侧的全方面立体式吹干作用,并且通过螺旋风刀的导风板有利于集中风向和力度,形成平面刮风,提高吹风力度和效果,通过底部风刀组实现对瓶身底部和正下面的风干作用,有效解决了以往风干机不能有效对瓶盖、瓶肩及瓶底、瓶身侧面吹干的技术问题,对灌装产品瓶身的风干全面、彻底、效果好,且适合凹凸状、方形、扁平型等异形瓶结构,在瓶装产品灌装企业生产中具有很好的应用推广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螺旋风刀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螺旋风刀口导风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底部风刀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横向线条性链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零部件、部位及编号:挡风箱(1)、送风管(2)、螺旋风刀组(3)、底部风刀组(4)、链道(5)、风机箱(6)、出风口(7)、导风板(8)、底部风刀(9)、弧形刀(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螺旋风刀组3,螺旋风刀组3包括一个或并列设置成一排的多个螺旋风刀,每一个螺旋风刀由左旋刀和右旋刀组成,左旋刀和右旋刀连接后构成立体螺旋形。螺旋风刀组3可以由1~5个螺旋风刀组成。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直斜风刀,本实用新型通过螺旋风刀组,可实现反复对瓶身左侧、中部、顶部及右侧的全方面立体式吹干作用,可更有效地风干产品瓶身。为使风向连贯和连续吹扫,螺旋风刀组3设置为多个螺旋风刀时,每一个螺旋风刀按照顺时针螺旋方向进行组合。此外,如图3所示,螺旋风刀组3的风刀为螺旋弧形,其出风口7的外侧边凸出有一条导风板8,设置导风板8有利于集中风向和力度,形成平面刮风,提高吹风力度和对瓶身残留水滴的刮除效果,有效提高了风干效果。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包括送风管2,螺旋风刀组3设置为多个螺旋风刀时,螺旋风刀组3并列连接在同一送风管2,结构更简单实用。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包括链道5,螺旋风刀组3优选安装方式为:螺旋风刀组3安装在链道5的上方,每一个螺旋风刀的左旋刀从链道5的一侧面弯转向上至链道5正上方,右旋刀连接左旋刀、从链道5正上方又弯曲到链道5另一侧面,形成立体螺旋形;左旋刀和右旋刀组合成一个完整螺旋环的1/2~3/4长度。实施时,将压缩空气输送至每一个螺旋风刀,由第一个螺旋风刀左风刀或右风刀从链道5一侧开始对瓶身进行吹干,随着螺旋风刀逐渐弯曲到链道5正上方,实现对瓶身的肩部、顶部进行吹干,然后再随着风刀弯曲至链道5另一侧对瓶身另一面进行吹干。为使风向连贯和连续吹扫,每一个螺旋风刀按照顺时针螺旋方向进行组合,形成螺旋风刀组3。如此多个螺旋风刀连贯反复吹干,彻底实现对瓶身侧面、肩部、顶部的反复吹干。

如图1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底部风刀组4,底部风刀组4位于螺旋风刀组3的后端下方,安装在链道5的底部;底部风刀组4由底部风刀9和弧形刀10组成,其中底部风刀9位于链道5正下方底部,用于对瓶底进行风吹;弧形刀10位于链道5的侧面上方,为前方倾斜安装,其刀身为向下的圆弧形,底部端与底部风刀9相连接。底部风刀组4可以并列安装1~3组使用,吹扫效果更佳。产品进入底部风刀组4附近时,首先由弧形刀10对瓶身底部侧面下部分可能残留的水分进行吹干,然后由底部风刀9对瓶的底部进行吹干,避免瓶身底部或底部凹槽部分残留水分。通过1~3组底部风刀组4,可以实现反复吹扫瓶身底部侧面和底部正下面的水分,同时也是对链道5的彻底吹干,实现对瓶身全方位的吹干作用,不留死角。

如图5所示,为提高链道5水分的漏出效果,避免过多水分附着在链道5上,将链道5设置为横向线条性,以有效清理链道5表面水分。同时,有利于底部风刀9对瓶底部正下方的吹扫效果,清楚瓶底残留水分和链道附着水分,有效实现对瓶装产品的全方位风干效果。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挡风箱1,挡风箱1将螺旋风刀组3及链道5、底部风刀组4罩在其内部。挡风箱1起挡风作用,可提高吹扫效果。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包括风机箱6,风机箱6位于档风箱1的下方,风机箱6通过送风管道与螺旋风刀组3、底部风刀组4连接。风机箱6的主要功能是输送压缩空气。

优选实施例: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挡风箱1、送风管2、螺旋风刀组3、底部风刀组4、链道5、风机箱6。

螺旋风刀组3由1~5个螺旋风刀组成,螺旋风刀组3并列连接在同一送风管2上,螺旋风刀组3安装在链道5的上方,每一个螺旋风刀由左旋刀和右旋刀组成,左旋刀从链道5的一侧面弯转向上至链道5正上方,右旋刀连接左旋刀、从链道5正上方又弯曲到链道5另一侧面,形成立体螺旋形;左旋刀和右旋刀组合成一个完整螺旋环的1/2~3/4长度。每一个螺旋风刀按照顺时针螺旋方向进行组合,形成螺旋风刀组3。螺旋风刀组3的风刀为螺旋弧形,其出风口7的外侧边凸出有一条导风板8。

底部风刀组4位于螺旋风刀组3的后端下方,安装在链道5的底部;底部风刀组4由底部风刀9和弧形刀10组成,其中底部风刀9位于链道5正下方底部,用于对瓶底进行风吹;弧形刀10位于链道5的侧面上方,为前方倾斜安装,其刀身为向下的圆弧形,底部端与底部风刀9相连接。底部风刀组4并列安装1~3组使用。链道5设置为横向线条性。

挡风箱1将螺旋风刀组3及链道5、底部风刀组4罩在其内部。风机箱6位于档风箱1的下方,风机箱6通过送风管道与螺旋风刀组3、底部风刀组4连接。

当本实用新型运行时,首先由风机箱6输送风至送风管2,再分别输送至每一个螺旋风刀,由第一个螺旋风刀左风刀或右风刀从链道5一侧开始对瓶身进行吹干,随着螺旋风刀逐渐弯曲到链道5正上方,实现对瓶身的肩部、顶部进行吹干,然后再随着风刀弯曲至链道5另一侧对瓶身另一面进行吹干。通过多个螺旋风刀连贯反复吹干,彻底实现对瓶身侧面、肩部、顶部的反复吹干。

最后,产品进入底部风刀组4附近时,首先由弧形刀10对瓶身底部侧面下部分可能残留的水分进行吹干,然后由底部风刀9对瓶的底部进行吹干,避免瓶身底部或底部凹槽部分残留水分。通过1~3组底部风刀组4,可以实现反复吹扫瓶身底部侧面和底部正下面的水分,同时也是对链道5的彻底吹干,实现对瓶身全方位的吹干作用,不留死角。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