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泥生产用回转窖余热利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24038发布日期:2019-06-26 01:38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泥生产用回转窖余热利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泥生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水泥生产用回转窖余热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回转窑是水泥熟料干法和湿法生产线的主要设备。回转窑广泛用于冶金、化工、建筑耐火材料、环保等工业。该回转窑由筒体,支承装置,带挡轮支承装置,传动装置,活动窑头,窑尾密封装置,喷煤管装置等部件组成。回转窑的窑体与水平呈一定的倾斜,整个窑体由托轮装置支承,并有控制窑体上下窜动的挡轮装置,传动系统除设置主传动外,还设置了在主电源中源断时仍能使窑体转动,防止窑体弯曲变形的辅助传动装置,窑头、窑尾密封装置采用了先进的技术,保证了密封的可靠性,因为在回转窖工作过程中,回转窖筒壁会散发较多的热量,目前大部分公司对于散发的余热没有很好地利用,且水泥制备物料由常温直接进入回转窑内一千多度的高温环境中,必然会出现裂纹甚至裂开的现象,从而不但会提高破碎率,而且还容易造成颗粒脱粉,影响到产品的质量,所以设计一种利用筒壁余热进行物料预热的方式很有必要。

例如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1520644945.7一种涉及陶粒砂生产设备领域的利用回转窖余热进行预热的下料装置,包含下料斗和环形筒体,下料斗底部设有出料管,出料管的底端管口与向陶粒砂回转窑输送物料的输送带对应,且出料管的外围套设有腔体;腔体底部与套设在陶粒砂回转窑外部的环形筒体的上部通过管路连通,且腔体的顶部设有排气口;环形筒体底部设有支脚,环形筒体的内壁与陶粒砂回转窑的外壁之间留有间隔;所述的下料装置能够有效的降低物料在进入回转窑后出现裂纹及开裂的现象发生。

这种涉及陶粒砂生产设备领域的利用回转窖余热进行预热的下料装置,虽然能一定程度地利用了筒壁余热进行回收余热物料,但是通过设置在回转窖筒壁外围的环形筒体收集热量,再通过管道传输热量至物料口进行预热操作的方式对余热的收集效率很低,筒壁散发的余热大部分通过两筒之间的间隙消散,只有较少的热量被环形筒体收集,收集的热量还要经过管道二次传输至物料口,传输过程又会损失很大一部分热量,余热利用效率很低,且该装置在预热方式是排气口对着堆积而下的物料预热,预热效果不好,对于内层的物料很难有较好的预热效果,基于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水泥生产用回转窖余热利用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泥生产用回转窖余热利用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虽然能一定程度地利用了筒壁余热进行回收余热物料,但是通过设置在回转窖筒壁外围的环形筒体收集热量,再通过管道传输热量至物料口进行预热操作的方式对余热的收集效率很低,筒壁散发的余热大部分通过两筒之间的间隙消散,只有较少的热量被环形筒体收集,收集的热量还要经过管道二次传输至物料口,传输过程又会损失很大一部分热量,余热利用效率很低,且该装置在预热方式是排气口对着堆积而下的物料预热,预热效果不好,对于内层的物料很难有较好的预热效果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泥生产用回转窖余热利用装置,包括有基座,所述基座上方设置有回转窖,所述回转窖筒壁左侧设置有齿轮圈,所述齿轮圈正下方设置有传动轮,且所述齿轮圈与传动轮啮合,所述回转窖筒壁右侧设置有支撑圈,所述支撑圈正下方设置有支撑轮,所述传动轮左端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回转窖中部外壁套接有预热壳,所述预热壳左右侧壁与回转窖接触处设置有光滑套,所述回转窖在预热壳内腔区域设置有绞龙叶,所述预热壳左侧顶部设置有预热进料口,所述预热壳底部设置有支撑腿,所述预热壳右侧底部设置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下方设置有传送带装置,所述回转窖右端设置有进料斗,所述传送带装置出料端连接进料斗斗口,所述进料斗前壁设置有控制开关,所述进料斗下方设置有支撑台。

优选的,所述支撑台顶部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输出轴贯穿进料斗底壁连接有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搅拌叶端置于进料斗斗口位置。

优选的,所述光滑套其材质为不锈钢,所述光滑套内孔壁设置有防水密封圈。

优选的,所述预热壳筒壁外侧包覆有保温层,保温层材料为硅酸铝纤维。

优选的,所述传送带装置皮带表面均匀设置有防滑凸块,所述传送带装置皮带周围设置有保温壳,所述出料口底端管道连接保温壳顶壁开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回转窖筒壁表面设置绞龙叶和预热壳,使物料直接在筒壁表面进行预热,充分利用了筒壁表面散发的热量,预热壳结构能很好地保存热量,利用回转窖自身的回转运动和绞龙叶实现物料的传输运动,使得物料能够分布均匀的进行预热,提高了预热效果,通过设置的光滑套结构减少了回转窖与预热壳的摩擦阻力通过设置的保温壳可以在传送带传输过程中对物料进行保温,通过设置的搅拌装置可以将堆积的物料分散开进入回转窖,提高了物料的反应率,避免了物料在进料堆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进料斗斗口处俯视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基座,2-传动轮,3-回转窖,4-齿轮圈,5-支撑轮,6-支撑圈,7-预热壳, 8-光滑套,9-绞龙叶,10-进料口,11-第一电机,12-出料口,13-传送带装置, 14-保温壳,15-进料斗,16-控制开关,17-支撑台,18-支撑腿,19-第二电机, 20-搅拌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水泥生产用回转窖余热利用装置,包括有基座1,基座1上方设置有回转窖3,回转窖3筒壁左侧设置有齿轮圈4,齿轮圈4正下方设置有传动轮2,齿轮圈4与传动轮2啮合,回转窖3筒壁右侧设置有支撑圈6,支撑圈6正下方设置有支撑轮5,传动轮 2左端连接有第一电机11,回转窖3中部外壁套接有预热壳7,预热壳7左右侧壁与回转窖3接触处设置有光滑套8,回转窖3在预热壳7内腔区域设置有绞龙叶9,预热壳7左侧顶部设置有预热进料口10,预热壳7底部设置有支撑腿18,预热壳7右侧底部设置有出料口12,出料口12下方设置有传送带装置13,回转窖3右端设置有进料斗15,传送带装置13出料端连接进料斗 15斗口,进料斗15前壁设置有控制开关16,进料斗下方设置有支撑台17。

其中,支撑台17顶部设置有第二电机19,第二电机19输出轴贯穿进料斗15底壁连接有搅拌装置20,搅拌装置20搅拌叶端置于进料斗15斗口位置,设置的的搅拌装置可将预热后堆积的物料打散进入回转窖,提高了物料在回转窖中的反应率,避免物料在进料口堆积,光滑套8其材质为不锈钢,光滑套8内孔壁设置有防水密封圈,通过光滑套连接回转窖与预热壳,减少了回转窖的回转阻力,防水密封圈的设置的可避免物料随水分从连接处泄漏,所述预热壳7筒壁外侧包覆有保温层,保温层材料为硅酸铝纤维,保存热量,提高物料干燥率,传送带装置13皮带表面均匀设置有防滑凸块,便于运送物料,传送带装置13皮带周围设置有保温壳14,对皮带上的物料进行保温,保持预热效果,出料口12底端管道连接保温壳14顶壁开口。

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本实用第一电机11和第二电机19通过控制开关16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使用时启动第一电机11和第二电机19,经过齿轮圈4和传动轮2的啮合作用,实现回转窖3的回转,回转窖3其他元件同步工作,将未干燥的物料从进料口10倒入,物料进入预热壳7内腔,经旋转的绞龙叶9推动,物料缓慢向右运动,回转窖3工作时内腔产生的高温一部分用来进行物料反应,一部分从回转窖3筒壁向外散发,散发的热量对预热壳7内部的物料进行预热,物料中蕴含的水分蒸发从预热壳7上的气孔散出,物料得以干燥和提温,这种预热方式解决了现有技术其设置在回转窖筒壁外围的环形筒体收集热量,再通过管道传输热量至物料口进行预热操作的方式对余热的收集效率很低,筒壁散发的余热大部分通过两筒之间的间隙消散,只有较少的热量被环形筒体收集,收集的热量还要经过管道二次传输至物料口,传输过程又会损失很大一部分热量,余热利用效率很低的问题,在整个绞龙传输预热过程中,物料被分散预热,预热效果良好,解决了现有技术其在预热方式是排气口对着堆积而下的物料预热,预热效果不好,对于内层的物料很难有较好的预热效果的问题,预热完成的物料从出料口12进入传送带装置13,传送带13运送物料进入进料斗15,传送带装置13顶部围绕传输带周围设置有保温壳14,可减少传输过程中的热量损失,从进料斗15进入的物料装置经过搅拌装置20打散进入回转窖3进行水泥制备过程,打散的物料提高了反应率,且避免物料在进料位置堆积阻塞。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