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出炉机器人钢钎自动脱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25839发布日期:2020-05-20 03:15阅读:421来源:国知局
智能出炉机器人钢钎自动脱渣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石炉出炉除渣技术领域,是一种智能出炉机器人钢钎自动脱渣装置。



背景技术:

电石炉出炉智能机器人在出炉操作过程中,需要使用直径50mm的钢钎重复对炉眼进行疏通,使液态电石由出炉口炉舌导流至出炉电石锅内,在疏通炉眼的过程中部分液态电石粘连凝固在智能机器人钢钎上,由于熔融态电石的特性及温度高的原因,使智能机器人钢钎不能完全冷却且不易清理,智能机器人使用粘连凝固有电石的钢钎会使炉眼堵塞造成出炉困难,此时需要人工进行敲打清除粘连凝固在智能机器人钢钎上的电石,智能机器人钢钎的频繁使用,使得操作人员此项作业的劳动强度较大,并且此项作业具有较高的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出炉机器人钢钎自动脱渣装置,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进行清除智能机器人钢钎上电石渣不安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智能出炉机器人钢钎自动脱渣装置,包括敲渣平台、敲渣转动杆、前固定套管、后固定套管、前敲渣杆和后敲渣杆,敲渣平台上端面右部前后间隔固定安装有前固定套管和后固定套管,前固定套管和后固定套管均设有前后贯通的安装腔,安装腔内设有敲渣转动杆;敲渣转动杆前端位于前固定套管前方,敲渣转动杆前端固定安装有竖直向上的前敲渣杆,敲渣转动杆后端位于后固定套管后方,敲渣转动杆后端固定安装有竖直向上的后敲渣杆;敲渣平台上端面左部设有能使前敲渣杆和后敲渣杆同时绕敲渣转动杆轴线逆时针转动的驱动装置。

下面是对上述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上述还可包括前铰接座、后铰接座、铰接连接件和铰接连接杆,驱动装置为气缸,敲渣平台上端面左部设有气缸,对应气缸前侧中部位置的敲渣平台上设有前铰接座,对应气缸后侧中部位置的敲渣平台上设有后铰接座,前铰接座和右铰接座之间铰接有气缸;对应敲渣转动杆左上方位置的气缸右端设有能够向右伸缩往复运动的气缸杆,气缸杆右端固定安装有铰接连接件,铰接连接件呈开口向右的匚字形,铰接连接件右端中部设上下贯通的铰接口,铰接口内设有呈左高右低状倾斜的铰接连接杆,铰接连接杆左端铰接安装在铰接口内,对应前固定套管和后固定套管之间位置的敲渣转动杆中部外侧与铰接连接杆右端固定安装在一起。

上述还可包括铰接箍,铰接箍呈开口向下的凵字形,气缸中部外侧固定安装有铰接箍,铰接箍前部下端位于前铰接座与气缸之间,铰接箍前部下端与前铰接座铰接在一起;铰接箍后部下端位于后铰接座与气缸之间,铰接箍后部下端与后铰接座铰接在一起。

上述还可包括前固定横钢和后固定横钢,对应前铰接座前侧位置的敲渣平台上固定安装有右端位于气缸右方的前固定横钢,前固定横钢左端后侧与前铰接座前侧下部固定安装在一起;对应后铰接座后侧位置的敲渣平台上固定安装有右端位于气缸右方的后固定横钢,后固定横钢左端前侧与后铰接座后侧下部固定安装在一起。

上述还可包括控制盒,敲渣平台下方设有控制盒,控制盒上设有能够控制气缸启动的开启开关,控制盒上设有能够控制气缸停止的关闭开关。

上述还可包括前轴承和后轴承,对应前固定套管两端内侧位置敲渣转动杆外侧均设有前轴承;对应后固定套管两端内侧位置的敲渣转动杆外侧均设有后轴承。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构思巧妙,通过气缸杆推动敲渣转动杆使前敲渣杆和后敲渣杆同时绕敲渣转动杆轴线逆时针转动;通过同时绕敲渣转动杆轴线逆时针转动的前敲渣杆和后敲渣杆敲击钢钎,避免人工敲击除渣,具有高效、稳定和安全的特点。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附图1中前敲渣杆和后敲渣杆转动后敲击钢钎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敲渣平台,2为敲渣转动杆,3为前固定套管,4为后固定套管,5为前敲渣杆,6为后敲渣杆,7为前铰接座,8为后铰接座,9为铰接连接件,10为铰接连接杆,11为气缸,12为气缸杆,13为铰接箍,14为前固定横钢,15为控制盒,16为前轴承,17为智能出炉机器人,18为钢钎。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前、后、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附图1、2所示,该智能出炉机器人钢钎自动脱渣装置包括敲渣平台1、敲渣转动杆2、前固定套管3、后固定套管4、前敲渣杆5和后敲渣杆6,敲渣平台1上端面右部前后间隔固定安装有前固定套管3和后固定套管4,前固定套管3和后固定套管4均设有前后贯通的安装腔,安装腔内设有敲渣转动杆2;敲渣转动杆2前端位于前固定套管3前方,敲渣转动杆2前端固定安装有竖直向上的前敲渣杆5,敲渣转动杆2后端位于后固定套管4后方,敲渣转动杆2后端固定安装有竖直向上的后敲渣杆6;敲渣平台1上端面左部设有能使前敲渣杆5和后敲渣杆6同时绕敲渣转动杆2轴线逆时针转动的驱动装置。根据需求,将本实用新型放置在现有公知的智能出炉机器人17旁边,使呈竖直向上的前敲渣杆5和后敲渣杆6同时绕敲渣转动杆2轴线逆时针转动至水平状态后能与钢钎18上端接触。在使用过程中,通过驱动装置使前敲渣杆5和后敲渣杆6同时绕敲渣转动杆2轴线逆时针转动,转动至水平状态时的前敲渣杆5和后敲渣杆6完成对钢钎18的敲击,从而将钢钎18上的电石渣敲落,避免人工敲击除渣造成安全隐患。

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智能出炉机器人钢钎自动脱渣装置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如附图1、2所示,还包括前铰接座7、后铰接座8、铰接连接件9和铰接连接杆10,驱动装置为气缸11,敲渣平台1上端面左部设有气缸11,对应气缸11前侧中部位置的敲渣平台1上设有前铰接座7,对应气缸11后侧中部位置的敲渣平台1上设有后铰接座8,前铰接座7和右铰接座之间铰接有气缸11;对应敲渣转动杆2左上方位置的气缸11右端设有能够向右伸缩往复运动的气缸杆12,气缸杆12右端固定安装有铰接连接件9,铰接连接件9呈开口向右的匚字形,铰接连接件9右端中部设上下贯通的铰接口,铰接口内设有呈左高右低状倾斜的铰接连接杆10,铰接连接杆10左端铰接安装在铰接口内,对应前固定套管3和后固定套管4之间位置的敲渣转动杆2中部外侧与铰接连接杆10右端固定安装在一起。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这样的设置能使向右伸缩往复运动的气缸杆12推动敲渣转动杆2,使前敲渣杆5和后敲渣杆6同时绕敲渣转动杆2轴线逆时针转动,逆时针转动的前敲渣杆5和后敲渣杆6敲击其右方的钢钎18,由此完成钢钎18上电石的清理作业。

如附图1、2所示,还包括气铰接箍13,气铰接箍13呈开口向下的凵字形,气缸11中部外侧固定安装有气铰接箍13,气铰接箍13前部下端位于前铰接座7与气缸11之间,气铰接箍13前部下端与前铰接座7铰接在一起;气铰接箍13后部下端位于后铰接座8与气缸11之间,气铰接箍13后部下端与后铰接座8铰接在一起。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这样的设置增强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性。

如附图1、2所示,还包括前固定横钢14和后固定横钢,对应前铰接座7前侧位置的敲渣平台1上固定安装有右端位于气缸11右方的前固定横钢14,前固定横钢14左端后侧与前铰接座7前侧下部固定安装在一起;对应后铰接座8后侧位置的敲渣平台1上固定安装有右端位于气缸11右方的后固定横钢,后固定横钢左端前侧与后铰接座8后侧下部固定安装在一起。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这样的设置增强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性。

如附图1、2所示,还包括控制盒15,敲渣平台1下方设有控制盒15,控制盒15上设有能够控制气缸11启动的开启开关,控制盒15上设有能够控制气缸11停止的关闭开关。根据需求,气缸11为现有公知技术,包括气缸11本体及其驱动装置控制电路,开启开关和关闭开关分别驱动装置控制电路连接,从而控制气缸11启停。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这样设置,能使工作人员远程控制气缸11,避免本实用新型在敲击钢钎18时,电石渣对工作人员造成的危险。

如附图1、2所示,还包括前轴承16和后轴承,对应前固定套管3两端内侧位置敲渣转动杆2外侧均设有前轴承16;对应后固定套管4两端内侧位置的敲渣转动杆2外侧均设有后轴承。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这样设置能减小敲渣转动杆2在前固定套管3和后固定套管4内侧转动时的摩擦力,另外,还能使本实用新型使用时更加稳定可靠。

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最佳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的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