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藤编工艺品用原材料干燥设备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4538072发布日期:2021-04-02 10:20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一种藤编工艺品用原材料干燥设备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藤编工艺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藤编工艺品用原材料干燥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藤编制品是我国民间广泛流传的手工艺品。以藤类植物茎杆的表皮和芯为原料的编织工艺品和实用品。利用藤条编织的各种器皿和家具。主要产地广东,见于江门、中山、佛山等地。历史悠久,清代屈大均《广东新语》载:“大抵岭南藤类至多,货于天下。其织作藤器者,十家而二。”藤编制品的种类繁多,在内销方面有席、筐、篓、簸箕、笆斗、藤条箱、笸箩、花篮、笊篱、食盘等多种类型。外销方面,经过开拓和设计已形成洗衣筐、花盆套、野餐食具筐、吊篮、灯罩、狗窝、猫窝、鸟巢等多种,在外贸中形成低档商品变成高档的升值效应,很受外贸部门的重视。

藤编一般经过打藤(削去藤上的节疤)、拣藤、洗藤、晒藤、拗藤、拉藤(刨藤)、削藤、漂白、染色、编织、上油漆等十几道工序。藤编主要以藤枝、藤芯或竹为骨架,然后用藤皮或幼嫩的藤芯编织而成,充分发挥藤条柔软、不易折断的特点。藤编工艺的主要技法有平编、纹编、勒编、砌编、缠边五种。

原料藤在可以用于制作手工艺品之前都需要经过充分的脱水、干燥处理,并且还需要进行消毒处理。尤其是干燥后需要进行二次修边及切断处理,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藤编工艺品用原材料干燥设备及其使用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藤编工艺品用原材料干燥设备,包括加工台,所述加工台的台面上固定设置有l型竖板,所述l型竖板的板面的左侧固定设置有走线架,所述加工台的台面上固定设置有干燥台,所述干燥台的上方设置有分切箱,所述加工台的台面上且位于干燥台的右侧固定设置有裁切架;

所述干燥台的台面上开设有卸料槽,所述卸料槽贯穿加工台的台面设置在边角料收集箱的正上方,所述边角料收集箱设置在隔板上,所述隔板设置在加工台底面的四个支撑腿上,所述干燥台的台面纵向两侧设置有立板,所述干燥台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干燥架,所述干燥台的上方且位于两个所述干燥架的内部设置有两个支撑辊,两个所述支撑辊位于所述卸料槽的两侧,所述支撑辊与干燥架的两端分别设置在立板上。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走线架包括螺杆一、旋钮一、螺母座一、连接块一、定位辊、走向辊和定位块,所述l型竖板的板面上开设有条形槽一,所述l型竖板的背面且位于条形槽一的两端设置有侧板,且在两端的侧板之间设置有螺杆一,所述螺杆一的顶端贯穿侧板连接有旋钮一,所述螺杆一上通过螺纹连接有螺母座一,所述螺母座一的正面上设置有滑动块,滑动块贯穿条形槽一同连接块一背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一上经转轴设置有定位辊;

所述l型竖板上且位于定位辊的下方固定设置有走向辊,所述走向辊的表面上开设有外螺纹,所述走向辊上通过螺纹连接有若干个定位块,所述定位块包括t型筒和压盘,所述t型筒为中空结构,所述t型筒通过螺纹连接在走向辊上,所述t型筒的表面上开设有外螺纹,所述压盘通过螺纹连接在t型筒上。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干燥架包括条形块、移动块、传送辊一、固定块、加热辊、连接块二、推动杆、条形槽二、电机、电磁加热装置、电磁线圈连接线和电磁加热控制器,所述干燥台两侧的立板在竖直方向上开设有条形槽二,所述条形槽二底部两侧分别竖直设置有条形块,且在条形槽二两侧的条形块底部固定设置有固定块,所述立板两侧的固定块上转动连接有加热辊,所述条形槽二两侧的条形块中上部滑动连接有移动块,所述立板两侧的移动块上转动连接有传送辊一,所述传送辊一的一端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立板的外侧面上且位于条形槽二的顶部水平设置有连接块二,所述连接块二上通过螺纹连接有推动杆,所述推动杆的末端同移动块的顶面相抵;

所述加热辊上设置有电磁加热装置,所述电磁加热装置为一个螺旋线圈和圆柱型金属柱组成,螺旋线圈套于圆柱型金属柱外侧,螺旋线圈通过电磁线圈连接线与电磁加热控制器连接,所述电磁加热控制器固定设置在干燥台的台面上,且圆柱型金属柱套接在加热辊上。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分切箱为底面无盖的长方体空腔结构,所述分切箱的空腔内部沿水平方向并排设置有若干个分切机构;

所述分切机构包括螺杆二、螺母座二、螺母座三、旋钮二、切刀和弧形导槽,所述螺杆二在分切箱的内部沿纵向设置在分切箱两侧的侧壁上,所述螺杆二沿中线方向两端的螺纹旋向相反,所述螺杆二的两端通过螺纹连接对称设置有螺母座二和螺母座三,所述螺母座二和螺母座三相对的侧面上均开设有弧形导槽,所述螺母座二与螺母座三开设有弧形导槽的侧面上经锁紧螺钉固定设置有切刀;

所述l型竖板的板面上固定设置有气缸,所述气缸的活塞杆贯穿l型竖板的板面同分切箱的顶面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螺杆二的一端贯穿分切箱的正面连接有旋钮二。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裁切架包括下压板和刀座,所述l型竖板的一端沿纵向延伸至裁切架的上方,且在l型竖板的板面上固定设置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贯穿l型竖板同下压板的板面固定连接,所述下压板的底面中心位置沿纵向固定设置有铡刀;

所述刀座位于下压板的正下方,且设置在加工台的台面上,所述刀座表面上沿纵向设置有与铡刀相适配的导槽,所述刀座的表面纵向两端竖直设置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另一端贯穿下压板设置,所述导向杆上套接有弹簧,所述弹簧在导向杆上位于刀座和下压板之间。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液压缸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液压缸分别位于所述下压板的纵向两侧。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一种藤编工艺品用原材料干燥设备的使用方法,该使用方法具体步骤为:

步骤一:调整定位块在走向辊上的位置,并通过转动压盘,使压盘与t型筒所形成的凹槽与藤条宽度相适配,将待加工的藤条放置在走线架的凹槽上,并通过转动旋钮一,使螺母座一在螺杆一上向下移动,使定位辊对走向辊上的凹槽进行封盖,使藤条实现在走线架的传送;

步骤二:藤条经走线架在干燥台的传送过程中先经干燥台两侧的干燥架对藤条进行干燥处理,即通过转动推动杆,使推动杆带动移动块在条形块上滑动,从而对传送辊一与加热辊的间距进行调整,并通过电机驱动传送辊一转动,完成藤条在干燥台上的传送和干燥;

步骤三:藤条在干燥台的传送过程中,通过气缸驱动活塞杆推动分切箱向下移动,使分切箱移动干燥台卸料槽的正下方,通过转动旋钮二,调整螺母座二和螺母座三在螺杆二上的位置,使螺母座二和螺母座三上的切刀对藤条的两侧边料进行修剪,并将修剪的边角料经螺母座二和螺母座三上的弧形导槽传送到卸料槽内,并导入边角料收集箱;

步骤四:经干燥和修剪后的藤条经干燥台传送到裁切架上,通过液压缸驱动活塞杆向下移动,使活塞杆驱动下压板带动铡刀对传送到裁切架上的藤条进行定长裁断,完成藤条的加工处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在藤条干燥处理过程中,通过调整定位块在走向辊上的位置,并通过转动压盘,使压盘与t型筒所形成的凹槽与藤条宽度相适配,将待加工的藤条放置在走线架的凹槽上,并通过转动旋钮一,使螺母座一在螺杆一上向下移动,使定位辊对走向辊上的凹槽进行封盖,使藤条实现在走线架的传送,使藤条在走线架上的传送相互独立,能够有效防止藤条在传送过程中发生偏移,同时,本发明的走线架的凹槽宽度能够进行调整,实用性强,应用范围广;

2、本发明的藤条经走线架在干燥台的传送过程中,先经干燥台两侧的干燥架对藤条进行干燥处理,即通过转动推动杆,使推动杆带动移动块在条形块上滑动,从而对传送辊一与加热辊的间距进行调整,并通过电机驱动传送辊一转动,完成藤条在干燥台上的传送和干燥,即通过干燥架实现对藤条的两侧干燥处理,使藤条的干燥效率更高;

3、本发明中的藤条在干燥台的传送过程中,通过气缸驱动活塞杆推动分切箱向下移动,使分切箱移动干燥台卸料槽的正下方,通过转动旋钮二,调整螺母座二和螺母座三在螺杆二上的位置,使螺母座二和螺母座三上的切刀对藤条的两侧边料进行修剪,并将修剪的边角料经螺母座二和螺母座三上的弧形导槽传送到卸料槽内,并导入边角料收集箱,实现藤条干燥与修边同步处理,灵活性高;

4、本发明中将干燥和修剪后的藤条经干燥台传送到裁切架上,通过液压缸驱动活塞杆向下移动,使活塞杆驱动下压板带动铡刀对传送到裁切架上的藤条进行定长裁断,从而完成藤条的干燥、修边、裁断一体化进程,极大的加快了藤条的加工效率,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益。

附图说明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一种藤编工艺品用原材料干燥设备的立体图。

图2为图1中a处放大图。

图3为一种藤编工艺品用原材料干燥设备中加热辊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种藤编工艺品用原材料干燥设备中走线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种藤编工艺品用原材料干燥设备中分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一种藤编工艺品用原材料干燥设备中弧形导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一种藤编工艺品用原材料干燥设备中电磁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加工台;101、隔板;102、l型竖板;103、条形槽一;2、走线架;201、螺杆一;202、旋钮一;203、螺母座一;204、连接块一;205、定位辊;206、走向辊;207、定位块;2071、t型筒;2072、压盘;3、干燥台;301、立板;302、卸料槽;303、支撑辊;304、边角料收集箱;4、干燥架;401、条形块;402、移动块;403、传送辊一;404、固定块;405、加热辊;406、连接块二;407、推动杆;408、条形槽二;409、电机;410、电磁加热装置;411、电磁线圈连接线;412、电磁加热控制器;5、分切箱;501、气缸;502、分切机构;5021、螺杆二;5022、螺母座二;5023、螺母座三;5024、旋钮二;5025、切刀;5026、弧形导槽;6、裁切架;601、下压板;602、刀座;603、导向杆;604、弹簧;605、液压缸。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7,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藤编工艺品用原材料干燥设备,包括加工台1,所述加工台1的台面上固定设置有l型竖板102,所述l型竖板102的板面的左侧固定设置有走线架2,所述加工台1的台面上固定设置有干燥台3,所述干燥台3的上方设置有分切箱5,所述加工台1的台面上且位于干燥台3的右侧固定设置有裁切架6,该原材料干燥设备实现藤条的上料-干燥-修边-裁断一体化操作,实用性强。

所述干燥台3的台面上开设有卸料槽302,所述卸料槽302贯穿加工台1的台面设置在边角料收集箱304的正上方,通过边角料收集箱304实现对边角料的收集。

所述边角料收集箱304设置在隔板101上,所述隔板101设置在加工台1底面的四个支撑腿上,所述干燥台3的台面纵向两侧设置有立板301,所述干燥台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干燥架4,所述干燥台3的上方且位于两个所述干燥架4的内部设置有两个支撑辊303,两个所述支撑辊303位于所述卸料槽302的两侧,所述支撑辊303与干燥架4的两端分别设置在立板301上,干燥台3上实现藤条的干燥和修边操作。

所述走线架2包括螺杆一201、旋钮一202、螺母座一203、连接块一204、定位辊205、走向辊206和定位块207,所述l型竖板102的板面上开设有条形槽一103,所述l型竖板102的背面且位于条形槽一103的两端设置有侧板,且在两端的侧板之间设置有螺杆一201,所述螺杆一201的顶端贯穿侧板连接有旋钮一202,所述螺杆一201上通过螺纹连接有螺母座一203,所述螺母座一203的正面上设置有滑动块,滑动块贯穿条形槽一103同连接块一204背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一204上经转轴设置有定位辊205,所述l型竖板102上且位于定位辊205的下方固定设置有走向辊206,所述走向辊206的表面上开设有外螺纹,所述走向辊206上通过螺纹连接有若干个定位块207,所述定位块207包括t型筒2071和压盘2072,所述t型筒2071为中空结构,所述t型筒2071通过螺纹连接在走向辊206上,所述t型筒2071的表面上开设有外螺纹,所述压盘2072通过螺纹连接在t型筒2071上,通过调整定位块207在走向辊206上的位置,并通过转动压盘2072,使压盘2072与t型筒2071所形成的凹槽与藤条宽度相适配,将待加工的藤条放置在走线架2的凹槽上,并通过转动旋钮一202,使螺母座一203在螺杆一201上向下移动,使定位辊205对走向辊206上的凹槽进行封盖,使藤条实现在走线架2的传送,使藤条在走线架2上的传送相互独立,能够有效防止藤条在传送过程中发生偏移。

所述干燥架4包括条形块401、移动块402、传送辊一403、固定块404、加热辊405、连接块二406、推动杆407、条形槽二408、电机409、电磁加热装置410、电磁线圈连接线411和电磁加热控制器412,所述干燥台3两侧的立板301在竖直方向上开设有条形槽二408,所述条形槽二408底部两侧分别竖直设置有条形块401,且在条形槽二408两侧的条形块401底部固定设置有固定块404,所述立板301两侧的固定块404上转动连接有加热辊405,所述条形槽二408两侧的条形块401中上部滑动连接有移动块402,所述立板301两侧的移动块402上转动连接有传送辊一403,所述传送辊一403的一端同电机409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立板301的外侧面上且位于条形槽二408的顶部水平设置有连接块二406,所述连接块二406上通过螺纹连接有推动杆407,所述推动杆407的末端同移动块402的顶面相抵,所述加热辊405上设置有电磁加热装置410,所述电磁加热装置410为一个螺旋线圈和圆柱型金属柱组成,螺旋线圈套于圆柱型金属柱外侧,螺旋线圈通过电磁线圈连接线411与电磁加热控制器412连接,所述电磁加热控制器412固定设置在干燥台3的台面上,且圆柱型金属柱套接在加热辊405上,藤条经走线架2在干燥台3的传送过程中,先经干燥台3两侧的干燥架4对藤条进行干燥处理,即通过转动推动杆407,使推动杆407带动移动块402在条形块401上滑动,从而对传送辊一403与加热辊405的间距进行调整,并通过电机409驱动传送辊一403转动,加热辊405完成对藤条的干燥,实现藤条在干燥台3上的传送和干燥。

所述分切箱5为底面无盖的长方体空腔结构,所述分切箱5的空腔内部沿水平方向并排设置有若干个分切机构502,所述分切机构502包括螺杆二5021、螺母座二5022、螺母座三5023、旋钮二5024、切刀5025和弧形导槽5026,所述螺杆二5021在分切箱5的内部沿纵向设置在分切箱5两侧的侧壁上,所述螺杆二5021沿中线方向两端的螺纹旋向相反,所述螺杆二5021的两端通过螺纹连接对称设置有螺母座二5022和螺母座三5023,所述螺母座二5022和螺母座三5023相对的侧面上均开设有弧形导槽5026,所述螺母座二5022与螺母座三5023开设有弧形导槽5026的侧面上经锁紧螺钉固定设置有切刀5025,所述l型竖板102的板面上固定设置有气缸501,所述气缸501的活塞杆贯穿l型竖板102的板面同分切箱5的顶面固定连接,通过气缸501驱动活塞杆推动分切箱5向下移动,使分切箱5移动干燥台3卸料槽302的正下方,通过转动旋钮二5024,调整螺母座二5022和螺母座三5023在螺杆二5021上的位置,使螺母座二5022和螺母座三5023上的切刀5025对藤条的两侧边料进行修剪,并将修剪的边角料经螺母座二5022和螺母座三5023上的弧形导槽5026传送到卸料槽302内,并导入边角料收集箱304,实现藤条干燥与修边同步处理。

所述裁切架6包括下压板601和刀座602,所述l型竖板102的一端沿纵向延伸至裁切架6的上方,且在l型竖板102的板面上固定设置有液压缸605,所述液压缸605的活塞杆贯穿l型竖板102同下压板601的板面固定连接,所述下压板601的底面中心位置沿纵向固定设置有铡刀,所述刀座602位于下压板601的正下方,且设置在加工台1的台面上,所述刀座602表面上沿纵向设置有与铡刀相适配的导槽,所述刀座602的表面纵向两端竖直设置有导向杆603,所述导向杆603的另一端贯穿下压板601设置,所述导向杆603上套接有弹簧604,所述弹簧604在导向杆603上位于刀座602和下压板601之间,通过液压缸605驱动活塞杆向下移动,使活塞杆驱动下压板601带动铡刀对传送到裁切架6上的藤条进行定长裁断。

所述液压缸605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液压缸605分别位于所述下压板601的纵向两侧。

工作原理:调整定位块207在走向辊206上的位置,并通过转动压盘2072,使压盘2072与t型筒2071所形成的凹槽与藤条宽度相适配,将待加工的藤条放置在走线架2的凹槽上,并通过转动旋钮一202,使螺母座一203在螺杆一201上向下移动,使定位辊205对走向辊206上的凹槽进行封盖,使藤条实现在走线架2的传送;藤条经走线架2在干燥台3的传送过程中先经干燥台3两侧的干燥架4对藤条进行干燥处理,即通过转动推动杆407,使推动杆407带动移动块402在条形块401上滑动,从而对传送辊一403与加热辊405的间距进行调整,并通过电机409驱动传送辊一403转动,完成藤条在干燥台3上的传送和干燥;藤条在干燥台3的传送过程中,通过气缸501驱动活塞杆推动分切箱5向下移动,使分切箱5移动干燥台3卸料槽302的正下方,通过转动旋钮二5024,调整螺母座二5022和螺母座三5023在螺杆二5021上的位置,使螺母座二5022和螺母座三5023上的切刀5025对藤条的两侧边料进行修剪,并将修剪的边角料经螺母座二5022和螺母座三5023上的弧形导槽5026传送到卸料槽302内,并导入边角料收集箱304;经干燥和修剪后的藤条经干燥台3传送到裁切架6上,通过液压缸605驱动活塞杆向下移动,使活塞杆驱动下压板601带动铡刀对传送到裁切架6上的藤条进行定长裁断,完成藤条的加工处理。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