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粮食烘干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09320发布日期:2021-04-02 09:26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一种粮食烘干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粮食烘干机领域,具体为一种粮食烘干机。



背景技术:

在我国粮食干燥主要依靠自然晾晒法,但在农村经常会遇到收割粮食之后碰到恶劣的阴雨天气,或庄稼成熟了却阴雨不断,这时农民收回的粮食就容易霉烂、变质、发芽给农户造成很大的损失。

现有的粮食烘干机普遍存在烘干不均匀,有的烘干机采用传送带进行均匀烘干,通过少量多次的进料,以获得均匀加热的效果,占用生空间大,且无法清理烘干过程中粮食产生的灰尘,且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热风没经处理,对人体造成危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传送带机构加热不均匀,占用空间大,无法清理在生产过程中灰尘以及热风没有处理的问题,提供一种粮食烘干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粮食烘干机,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一侧设置有一号封口,且外壳的另一侧设置有二号封口,所述外壳的顶端设置有贯穿至外壳内部的进料口,且外壳的顶端位于进料口的一侧设置有温度表,所述外壳的顶端位于温度表的一侧设置有热风出口,且外壳的内壁设置有电热网,所述外壳的下方设置有排料口,所述外壳的内部设置有二号电机,且外壳的内部位于二号电机的一侧设置有隔热板,所述二号电机的输出端贯穿至隔热板的另一侧并连接有隔网,所述二号封口一侧设置有一号电机,所述一号电机的输出端贯穿至二号封口的另一侧并连接有风扇,所述进料口的输出端设置有轴承连接的隔网,所述隔网的内侧设置有滚筒,所述隔网与隔热板之间设置有除尘盒,所述热风出口的一侧设置有贯穿至热风出口内部的除尘网,且热风出口的输出端设置有冷凝器。

优选地,所述外壳为圆柱形结构,所述隔网与外壳通过轴承转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滚筒焊接在隔网的内部,所述一号电机与风扇通过转轴转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二号电机与隔网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所述除尘盒的一端与除尘网的一侧均设置有把手。

优选地,所述热风出口与除尘网相接触的位置处设置有与除尘网相匹配的卡槽,所述除尘盒与外壳相接触的位置处设置有密封圈。

优选地,所述二号电机与一号电机的底端均设置有电机支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二号电机带动滚筒的旋转,将传送带转换为滚筒,有效解决了占地空间大及烘干不均匀的问题,通过设置的隔网,除尘网,除尘盒,通过热风将灰尘穿过隔网,将粮食与灰尘分离,热风中的灰尘流经热风出口时,被除尘网隔离,最终落入除尘盒中,有效解决了烘干粮食的过程中产生灰尘的问题,通过设置的冷凝器,热风出口排出的热气流经冷凝器转换为水滴与常温气体,有效解决了热风未经处理造成伤害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滚筒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电热网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除尘网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除尘盒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外观主视图。

图中:1、外壳;2、进料口;3、滚筒;4、风扇;5、电热网;6、一号电机;7、二号电机;8、隔网;9、隔热板;10、热风出口;11、冷凝器;12、电机支架;13、除尘网;14、除尘盒;15、排料口;16、二号封口;17、一号封口;18、温度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中提到的y2-90l4-1.5kw电机,80l冷凝器均可在市场或者私人订购所得。

请参阅图1-4,一种粮食烘干机,包括外壳1,外壳1的一侧设置有一号封口16,且外壳1的另一侧设置有二号封口17,外壳1的顶端设置有贯穿至外壳1内部的进料口2,且外壳1的顶端位于进料口2的一侧设置有温度表18,外壳1的顶端位于温度表18的一侧设置有热风出口10,且外壳1的内壁设置有电热网5,外壳1的下方设置有排料口15,外壳1的内部设置有二号电机7,且外壳1的内部位于二号电机7的一侧设置有隔热板9,二号电机7的输出端贯穿至隔热板9的另一侧并连接有隔网8,二号封口17一侧设置有一号电机6,一号电机6的输出端贯穿至二号封口17的另一侧并连接有风扇4,进料口2的输出端与隔网8轴承连接,隔网8的内侧设置有滚筒3,隔网8与隔热板9之间设置有除尘盒14,热风出口10的一侧设置有贯穿至热风出口10内部的除尘网13,且热风出口10的输出端设置有冷凝器11。

请着重参阅图1,外壳1为圆柱形结构,便于隔网8在外壳1的内部进行转动,隔网8与外壳1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便于减小隔网8与外壳1的摩擦力。

请着重参阅图2,滚筒3焊接在隔网8的内部,便于隔网8固定在滚筒3的内部,一号电机6与风扇4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便于一号电机6带动风扇4运行。

请着重参阅图3,二号电机7与隔网8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便于二号电机带动隔网8运行,除尘盒14的一端与除尘网13的一侧均设置有把手,便于拉动把手带动除尘盒14、除尘网13进行更换或清理。

请着重参阅图4,热风出口10与除尘网13相接触的位置处设置有与除尘网13相匹配的卡槽,防止使用过层中的震动使除尘网13发生偏移,除尘盒14与外壳1相接触的位置处设置有密封圈,避免灰尘从除尘盒14与外壳1相接触的位置处泄漏。

请着重参阅图5,二号电机7与一号电机6的底端均设置有电机支架12,便于电机支架12给二号电机7、一号电机6提供支撑力,防止二号电机7与一号电机6运行时发生晃动。

工作原理:将除尘网13装入热风出口10的卡槽中,并将除尘盒14装入外筒1的凹槽中,打开电热网5,开启二号电机6,使风扇4发生转动,观测温度表18至一定温度范围时,开启一号电机7,带动隔网8与滚筒3进行转动,将需要干燥的粮食从进料口2中投入至滚筒3中,经过滚筒3的转动带动粮食进入至出料口15,进行收集,经过滚筒3的热空气会通过热风出口10,经过除尘网13的过滤后流向冷凝器11,当温度表18所示温度达到上限时,可短暂关闭电热网5,温度正常后再开启电热网5,投料完毕后,待粮食完全排出出料口15,关闭电热网5,关闭一号电机7,当温度表18示数达到常温时,关闭二号电机6,取出除尘网13与除尘盒14进行清理。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技术特征:

1.一种粮食烘干机,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一侧设置有一号封口(16),且外壳(1)的另一侧设置有二号封口(17),所述外壳(1)的顶端设置有贯穿至外壳(1)内部的进料口(2),且外壳(1)的顶端位于进料口(2)的一侧设置有温度表(18),所述外壳(1)的顶端位于温度表(18)的一侧设置有热风出口(10),且外壳(1)的内壁设置有电热网(5),所述外壳(1)的下方设置有排料口(15),所述外壳(1)的内部设置有二号电机(7),且外壳(1)的内部位于二号电机(7)的一侧设置有隔热板(9),所述二号电机(7)的输出端贯穿至隔热板(9)的另一侧并连接有隔网(8),所述二号封口(17)一侧设置有一号电机(6),所述一号电机(6)的输出端贯穿至二号封口(17)的另一侧并连接有风扇(4),所述进料口(2)的输出端与隔网(8)轴承连接,所述隔网(8)的内侧设置有滚筒(3),所述隔网(8)与隔热板(9)之间设置有除尘盒(14),所述热风出口(10)的一侧设置有贯穿至热风出口(10)内部的除尘网(13),且热风出口(10)的输出端设置有冷凝器(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粮食烘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为圆柱形结构,所述隔网(8)与外壳(1)通过轴承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粮食烘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筒(3)焊接在隔网(8)的内部,所述一号电机(6)与风扇(4)通过转轴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粮食烘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号电机(7)与隔网(8)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所述除尘盒(14)的一端与除尘网(13)的一侧均设置有把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粮食烘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出口(10)与除尘网(13)相接触的位置处设置有与除尘网(13)相匹配的卡槽,所述除尘盒(14)与外壳(1)相接触的位置处设置有密封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粮食烘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号电机(7)与一号电机(6)的底端均设置有电机支架(12)。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粮食烘干机,涉及粮食烘干机领域,一种粮食烘干机,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一侧设置有一号封口,且外壳的另一侧设置有二号封口,所述外壳的顶端设置有贯穿至外壳内部的进料口,且外壳的顶端位于进料口的一侧设置有温度表,所述外壳的顶端位于温度表的一侧设置有热风出口,且外壳的内壁设置有电热网,所述外壳的下方设置有排料口,所述外壳的内部设置有二号电机。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隔网,除尘网,除尘盒,通过热风将灰尘穿过隔网,将粮食与灰尘分离,热风中的灰尘流经热风出口时,被除尘网隔离,最终落入除尘盒中,有效解决了烘干粮食的过程中产生灰尘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韩倩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省粮油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4.30
技术公布日:2021.04.0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