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风柱、出风装置和空调器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455787阅读:来源:国知局
的垂直方向(即图6中的上下方向)分别设置固定在导风通道I内,将导风通道I沿导风柱的高度方向的垂直方向分隔成多个子通道,以形成多个出风口。该隔板Pl的上、下表面可按风道要求设计成特定的风道型线曲率和截面变化,且可与导风通道I中的两个导风面中的至少一个导风面平行。
[0039]在导风柱的形成上,其柱体结构可以直接形成,也可通过若干个子导风柱拼接装配成一个整体的导风柱,拼接后的导风柱还能够形成多个出风口。
[0040]前面已提到导风柱的驱动方式可采用电机驱动,图7示出了本发明的出风装置的一个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出风装置包括导风电机ml,导风柱是通过该导风电机ml来驱动的,导风电机ml的动力输出轴与导风柱的两个端面中至少一个端面上的驱动轴g连接,用以驱动导风柱相对于出风口旋转。
[0041]为了便于改变风向,还可以在出风装置中增加扫风连杆r和至少一个扫风叶片le,该至少一个扫风叶片Ie可摆动地设置在导风通道I内,且扫风连杆r分别与该至少一个扫风叶片Ie的一端连接,通过驱动扫风连杆r使得扫风叶片Ie相对于导风通道I摆动。扫风叶片Ie的转轴也设置在导风通道内,这样当扫风连杆!■沿导风柱的高度方向运动时,扫风叶片Ie在扫风连杆r的带动下围绕转轴转动,从而实现摆动效果。
[0042]为了实现扫风叶片的驱动,还可以进一步包括扫风电机m2和曲柄Cl,曲柄cl的两端分别与扫风电机m2的输出轴和扫风连杆r的端部连接,扫风电机m2能够通过曲柄cl驱动扫风连杆r沿导风柱的高度方向运动,以使得扫风叶片Ie相对于导风通道I摆动。
[0043]通过运行上述导风电机ml和扫风电机m2能够实现出风装置在空调器的上下左右各方向的送风。以上只是该出风装置功能实现的一种实例。对于在具体的产品上的应用,可根据需要选择具体的控制方法来实现。其中扫风电机m2、导风电机ml可以通过齿轮、连杆或者其他方式来传动,实现相应扫风和开闭功能。若不需要左右自动扫风,则该装置则无需增设扫风电机m2及其传动机构;若不需要左右扫风,则该装置可只需要保留导风柱和导风电机ml。甚至,本装置可以仅仅只保留导风柱,通过手动转动导风柱来将导风柱固定在整机中相应的位置。另外,为了形成一整体产品,还可以在出风装置上增设电机盖SI,并将其一端固定在导风柱上,另一端连接导风电机ml。
[0044]图8示出了本发明的出风装置一个实施例安装在空调器中的侧向剖面结构,该空调器包括面板体2、底壳5、面板4以及位于内部的蒸发器3、风叶6和空调器的整机电机7,空调器的出风口处由面板体2和底壳5形成一个圆形腔,来容纳上述出风装置,同时与导风柱的柱面部分的配合来避免导风柱在运动时出现漏风情况。
[0045]为实现空调器在非工作状态下的出风口密封,导风柱的柱面部分c、d的外轮廓可以设置为能够在导风柱旋转至预设位置(例如非工作位置)时,与空调器的整机外壳配合来实现出风口的封闭的尺寸,而导风柱的柱面部分的形状可设置为与空调器的整机壳体形状一致,从而在非工作或关机状态下由导风柱完全封住了出风口,实现外观上更为美观的无缝设计。另外,相比于现有的较薄的导风板容易凝露的缺点,本发明的导风柱与空调器整机壳体的配合能够有效地隔开出风装置下方的外部气流,使冷热气流不易交汇,从而使得导风柱上不易产生凝露。
[0046]图9a_9c分别示出了下出风时1/4、1/2、3/4出风口 O的位置。运动至图9d状态时,出风口达到最大。在步进式的导风电机ml的带动下,可实现空调器的出风口大小的无级调整。由于出风口越小、出风的速度相应的就会越快,风道内的气压就越大,风叶受到的阻力也越大,电机转速就越低,风量也越小。故出风口的大小直接影响着风速、风量。
[0047]对于不同形式的空调器,其出风口的位置可能也有所不同,图1Oa和1b分别示出了出风装置在出风口处于空调器靠下位置和靠上位置的应用实例。图1laUlb则分别示出了出风量为50%时出风装置在下出风和上出风两种不同类型的空调器中的应用实例。
[0048]上述导风柱和出风装置可以应用到各类空调器中,本发明也提供了一种包括了上述导风柱或者出风装置的空调器,而空调器的种类包括但不限于:挂壁式内机、柜式空调内机、座吊机和风管机末端等。
[0049]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主权项】
1.一种导风柱,其特征在于,包括能够相对于自身转轴旋转的柱体结构,在所述柱体结构内设置有引导从所述柱体结构的一侧的气流排出到另一侧的导风通道(I)。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导风板(p2),所述至少一个导风板(P2)沿所述导风柱的高度方向分别设置在所述导风通道(I)内,将所述导风通道(I)沿所述导风柱的高度方向分隔成多个子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隔板(pi),所述至少一个隔板(PD沿所述导风柱的高度方向的垂直方向分别设置固定在所述导风通道(I)内,将所述导风通道(I)沿所述导风柱的高度方向的垂直方向分隔成多个子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柱由多个子导风柱沿所述导风柱的高度方向依次拼接而成。
5.—种出风装置,其用于设置在空调器的出风口处,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导风柱,所述导风柱能够相对于所述出风口旋转,并通过导风通道(I)引导来自所述空调器的内部风道的气流排出。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通道(I)的至少部分型线为所述空调器的内部风道的型线的延伸。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风电机(ml),所述导风电机(ml)的动力输出轴与所述导风柱的两个端面中至少一个端面上的驱动轴(g)连接,用以驱动所述导风柱相对于所述出风口旋转。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扫风连杆(r)和至少一个扫风叶片(Ie),所述至少一个扫风叶片(Ie)可摆动地设置在所述导风通道(I)内,且所述扫风连杆(r)分别与所述至少一个扫风叶片(Ie)的一端连接,通过驱动所述扫风连杆(r)使得所述扫风叶片(Ie)相对于所述导风通道(I)摆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扫风电机(m2)和曲柄(Cl),所述曲柄(Cl)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扫风+电机(m2)的输出轴和所述扫风连杆(r)的端部连接,所述扫风电机(m2)能够通过所述曲柄(Cl)驱动所述扫风连杆(r)沿所述导风柱的高度方向运动,以使得所述扫风叶片(Ie)相对于所述导风通道(I)摆动。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柱的柱面部分(c,d)的外轮廓设置为能够在所述导风柱旋转至预设位置时,与所述空调器的整机外壳配合来实现所述出风口的封闭的尺寸。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柱的柱面部分(c,d)的形状与所述空调器的整机壳体形状一致。
12.—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4之一所述的导风柱,或者如权利要求5?11之一所述的出风装置。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导风柱、出风装置和空调器,导风柱包括能够相对于自身转轴旋转的柱体结构,在所述柱体结构内设置有引导从所述柱体结构的一侧的气流排出到另一侧的导风通道(1)。本发明采用了能够相对自身转轴旋转的柱体结构,并在柱体结构内部设置引导气流排出的导风通道,由于柱体结构内部形成的导风通道能够形成更平滑的导风面,因此较之现有的导风板可以降低风阻,而且导风通道还可作为导风柱一侧风道本体的延伸部分,加大送风距离,而通过柱体结构的旋转,能够实现气流排出的出风大小及角度的引导,提高送风效果。
【IPC分类】F24F13-10
【公开号】CN104776582
【申请号】CN201510195138
【发明人】荆振洋, 刘中杰, 李欣, 叶强蔚, 袁琪, 李冰, 陈远远, 曹磊, 岳锐, 刘洋
【申请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7月15日
【申请日】2015年4月22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