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调节装置顶盖组件及空气调节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414607阅读:来源:国知局
部开口 22 (如图6所示)。当立式空气调节装置处于非使用状态时,通过下降所述顶盖组件100中的顶盖,所述顶盖盖合在所述顶部开口 22处,使得空气调节装置的整体外观更加完整,同时可以避免灰尘、其他杂物等落入空气调节装置内部,对环境造成污染甚至影响空气调节装置的正常运行;在处于使用状态时,可实时调整空气调节装置出风口的大小,形成不同的送风速度以及方向,形成更加舒适的模拟自然风的气流,并且,由于所述送风通道4处于纵向设置状态,气流从所述本体200内向上经过所述送风通道4,周围环境中漂浮的杂物不会落入空气调节装置内部,经所述送风通道4吹出的气流在所述出风口 5处转向,吹到位于较高位置的室内空间中,不会直接吹到用户的身体上,可有效改善用于的使用舒适度。
[0040]如图2所示,优选地,在所述导流罩12的径向内侧、所述空腔121的周围形成有升降机构外壳14,所述导流罩12的小端开口套装在所述升降机构外壳14的外壁上,优选地,在所述导流罩12的小端开口和升降机构外壳14的外壁之间设置密封圈120,该密封圈120可以固定在所述导流罩12的小端开口上,这样在所述导流罩上下滑动的时候,可以使得所述导流罩2内部的空腔,包括所述空腔121,与外部密封地隔离开,从而与空气调节装置内部形成的冷或热气流隔离开,使得所述空气调节装置内部形成的冷或热气流不能进入所述空腔121内,避免这些冷或热气流对升降机构13中的电机、行程开关等电气部件造成影响,影响升降机构13的正常运行。
[0041]如图2、3所示,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升降机构外壳14上设置有密封结构143。所述密封结构143为圆环状,包括依次相连接的导流罩密封部1431、升降机构外壳密封部1432和固定部1433,所述固定部1433用于将所述密封结构143固定到所述升降机构外壳14上。所述导流罩密封部1431位于最下端,优选为所述密封结构14的下端面。所述导流罩12优选地在其小端开口处设置有径向内缘122,所述径向内缘122向所述导流罩12的内部延伸,此种情况下,所述密封圈120设置在所述径向内缘122的径向内侧。当所述导流罩12在所述升降机构13的驱动下向上滑动到最上端位置时,所述径向内缘122的上端面与所述导流罩密封部1431相抵接,可进一步对所述导流罩12内部的空间进行密封。所述升降机构外壳密封部1432位于所述密封结构143的内壁上,所述导流罩密封部1431和升降机构外壳密封部1432 —起用于对所述导流罩12的下端和升降机构外壳14之间进行密封。
[0042]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升降机构外壳14分体形成,包括相互连接的下部外壳141和上部外壳142,所述密封结构143设置在所述下部外壳141和上部外壳142之间,并固定在所述下部外壳141上。所述上部外壳142与所述顶盖相连接,优选地,所述上部外壳142的上端与所述上盖11的下端相连接,所述上盖11和导流罩12固定连接,这样,位于升降机构外壳14内的升降机构13能够驱动所述上部外壳142上下移动,从而驱动所述上盖11和导流罩12上下移动,实现对所述送风通道4大小的调整,并且能够实现在空气调节装置运行时,通过使所述顶盖上升打开所述送风通道4和出风口 5,在空气调节装置关闭时,使所述顶盖下降关闭所述出风口 5,进而关闭所述送风通道4。
[0043]本申请中,顶盖组件设置成前低后高状态,非常适于在比较高的空气调节装置上配置,在优化空气调节装置外形的同时,还能够使用户方便地获得设置在顶盖组件上的附加信息,例如装饰结构、空气调节装置运行状态等显示信息。出风口设置在本体上端和上盖组件的径向外缘之间,可方便调整出风状态,对于比较高的空气调节装置,还可防止空气调节装置内吹出的气流直接吹到用户身上,改善用户的使用感受。
[0044]空气调节装置在运行过程中,尤其是在制冷运行过程中,在出风口附近容易产生凝露,甚至有水珠滴落,影响用户的使用感受,本申请中,在顶盖组件的上端形成有空腔,该空腔的设置可减少空气调节装置内产生的冷风,甚至避免空气调节装置内产生的冷风进入顶盖组件靠近上端的位置,能够有效减少顶盖组件上侧凝露的产生;并且,还可以在该空腔内设置加热装置,可进一步减少凝露的产生。进一步地,还可在所述空腔内设置装饰结构或者显示装置,可使得空气调节装置的外观更加美观,还可方便用户对空气调节装置运行状态的了解。
[0045]最后应说明的是: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中。
【主权项】
1.一种空气调节装置顶盖组件,设置在空气调节装置本体(200)上端的开口(22)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组件(100)的上端呈前低后高状,即所述顶盖组件(100)的后侧的高度高于前侧的高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组件包括顶盖,所述顶盖包括上盖(11)和导流罩(12),所述导流罩(12)为上下两端开口的筒形,所述上盖(11)设置在所述导流罩(12)的上端,用于封堵所述导流罩(12)的上端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罩(12)的上端形成倾斜状,其后侧高于前侧,所述上盖(11)呈倾斜放置状态,其后侧高于前侧。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盖(11)内形成有空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11)包括上盖上板(111)和上盖下板(112),所述上盖上板(111)和上盖下板(112)之间形成所述空腔(113);优选地,所述上盖上板(111)和上盖下板(112)分体形成或者一体形成。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空腔(113)中形成有装饰结构(114)和/或显示装置,或者,在所述顶盖组件(100)的径向边缘位置设置有加热装置(115)。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113)为密闭腔。8.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罩(12)侧壁的纵向截面呈从下端至上端逐渐变宽的喇叭形,该喇叭形的大端开口位于空气调节装置的顶端,其小端开口位于靠近所述本体(200)上端的位置。9.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11、12)能够上下移动。10.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流罩(12)内位于所述上盖(11)下侧的空腔(121)中设置有升降机构(13),所述升降机构(13)用于驱动所述顶盖(11、12)的升降。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顶盖(11、12)移动到最下端位置时,所述顶盖(11、12)能够封堵所述本体(200)的开口(22)。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流罩(12)的径向内侧、所述升降机构的径向外侧设置有升降机构外壳(14),所述导流罩(12)的小端开口套装在所述升降机构外壳(14)的外壁上。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流罩(12)的小端开口和升降机构外壳(14)的外壁之间设置有密封圈(120)。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流罩(12)的小端开口处设置有径向内缘(122),所述密封圈(120)设置在所述径向内缘(122)的径向内侧。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升降机构外壳(14)上设置有密封结构(143),所述密封结构(143)为环状,包括依次相连接的导流罩密封部(1431)、升降机构外壳密封部(1432)和固定部(1433),所述固定部(1433)用于将所述密封结构(143)固定到所述升降机构外壳(14)上,所述导流罩密封部(1431)位于最下端,当所述导流罩(12)滑动到最上端时,所述导流罩密封部(1431)和升降机构外壳密封部(1432)用于对所述导流罩(12)的下端和升降机构外壳(14)之间进行密封。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外壳(14)分体形成,包括相互连接的下部外壳(141)和上部外壳(142),所述密封结构(143)设置在所述下部外壳(141)和上部外壳(142)之间。17.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包括顶盖组件(100)和本体(200),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组件(100)为权利要求1-16任一项所述的顶盖组件,在所述本体(200)的顶端形成有顶部开口(22),所述顶盖组件(100)设置在所述顶部开口(22)处,所述顶盖组件(100)和所述本体(200)的顶端之间形成送风通道(4),在所述本体(200)的上端和上盖组件(100)的径向外缘之间形成出风口。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通道(4)大小可变和/或所述出风口(5)大小可变。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空气调节装置顶盖组件,设置在空气调节装置本体上端的开口处,所述顶盖组件的上端呈前低后高状,即所述顶盖组件的后侧的高度高于前侧的高度。顶盖组件设置成前低后高状态,非常适于在比较高的空气调节装置上配置,在优化空气调节装置外形的同时,还能够使用户方便地获得设置在顶盖组件上的附加信息,例如装饰结构、空气调节装置运行状态等显示信息。
【IPC分类】F24F13/20, F24F13/22, F24F13/062
【公开号】CN105135650
【申请号】CN201510579406
【发明人】李德清, 金海元, 孟宪运, 丘晓宏, 王朝新, 潘龙腾, 吴舸, 姚俊华, 张永成, 陈圣文, 臧允舒, 林裕亮, 曾庆和, 温骊, 杨杰
【申请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2月9日
【申请日】2015年9月11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