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504448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散热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散热器,尤指涉及一种可将热温向上拉提传递并均匀分散到散热鳍片中央与两侧部位的散热器。
【背景技术】
[0002]现有附有热管的散热器,其主要包括复数个散热鳍片、一底座以及一个以上的热管所组成,例如中国台湾第1260962号及第I 359254号专利案所揭技术,都是将复数个热管平行嵌入散热器的底座的下端面,热管另一端则贯穿底座上端或一侧的散热鳍片组;因复数热管通过底座的范围仍局部有限,大多是将两个或三个热管以平行间隔方式而集中设于底座的中央部位,因此热温传递路径偏重于底座或散热鳍片的中央部位,不易将发热组件的热温同时快速朝向底座与散热鳍片的两侧传递,造成散热鳍片组无法有效发挥全面均匀散热效果,通常只在热管通过的底座中央部位与散热鳍片中间局部范围,产生部份区域的热温传递与散热作用,是以,对于底座与复数散热鳍片而言,仍难以达到全面均匀的吸热与散热效果。
[0003]此外,如中国台湾第1428552号、第M337230号与第M354103号专利案所揭技术,主要都是将弯折热管埋藏设于底座与散热鳍片之间,且必须通过焊接手段以供组装结合,因此并不符合环保安全要求,尤其是热管无法外露,导致热管无法直接接触热源,以致热管只具有间接传递热温的功能,整体散热效率并不佳。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之主要目的,乃在于提供一种散热器,其包括复数个散热鳍片、一底座以及至少三个热管,各散热鳍片植设结合于底座的上端面,散热鳍片具有可供各热管上段部贯穿的紧配孔,而底座的下端面并开设至少一个直条嵌沟及两侧的U形嵌沟,其中至少一个U形热管的下段部紧迫嵌入底座的直条嵌沟;另两个热管呈对称弯折形状,而中段部均向外侧翻折,下段部均弯绕形成一水平的U形管,并分别紧迫嵌入底座两侧的U形嵌沟;且各热管下段部与底座的下端面呈平整切齐,使热管外露而直接贴触发热组件热源,故能将底座所吸收的热温,向上拉提传递再均匀分散到散热鳍片的中央与两侧部位,达到快速散热的目的,使热温的吸收与传递不再只是集中在底座与散热鳍片的中央部位,是以能充份发挥各散热鳍片全面散热效果,而不会受限于底座与散热鳍片的局部区域,以提升散热器的整体散热效率。
[0005]本发明之次要目的,乃在于提供一种散热器,该散热器包含三个热管,于底座的下端面开设单一直条嵌沟与两侧对称的U形嵌沟,该直条嵌沟设两个U形嵌沟之间,所述三个热管的下段部分别紧迫嵌入底座的直条嵌沟及两侧的U形嵌沟,用以组成一具有三个热管的散热器。
[0006]本发明之又一目的,乃在于提供一种散热器,该散热器包含四个热管,于底座的下端面开设两个直条嵌沟与两侧对称的U形嵌沟,所述四个热管的下段部分别紧迫嵌入底座的直条嵌沟及两侧的U形嵌沟,用以组成一具有四个热管的散热器。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组合立体图。
[0008]图2为图1的另一角度组合立体图。
[0009]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组合侧视图。
[0010]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组合底视图。
[0011]图5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组合左侧视图。
[0012]图6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组合右侧视图。
[0013]图7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组合上视图。
[0014]图8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三个热管呈分解状态的示意图。
[0015]图9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尚未结合热管的状态示意图。
[0016]图10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组合立体图。
[0017]图11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组合侧视图。
[0018]图12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组合正面视图。
[0019]图13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组合底视图。
[0020]附图标示说明:
[0021 ]散热鳍片1、1’、1A、1B 紧配孔11
[0022]开孔12A、12B底座 2、2a
[0023]直条嵌沟21、21a、21bU形嵌沟 22、23、22a、23a
[0024]加工沟槽221、231缺口 24、24a、24b
[0025]热管31、32、33、31a、31b、32a、33a
[0026]上段部311、321、331
[0027]中段部 312、322、332、312a、312b、322a、332a
[0028]下段部313、323、333、313a、313b、323a、333a
[0029]隔离部25a锁合孔26a
【具体实施方式】
[0030]兹依附图实施例将本发明结构特征及其它作用、目的详细说明如下:
[0031]如图1至图9所示,为本发明散热器的第一实施例组成,其包括:复数个散热鳍片1、一底座2以及至少三个热管31、32、33 (如图8所示),所述各散热鳍片1植设结合于底座2的上端面(如图1至图3所示),各散热鳍片1具有可供热管31、32、33匹配贯穿的紧配孔11,而其中:
[0032]底座2,如图9所示,其在下端面分别开设一直条嵌沟21及两侧对称的U形嵌沟22、23,该直条嵌沟21设于底座2的下端面中央,U形嵌沟22、23分别设于底座2的下端面的两侧;
[0033]三个热管31、32、33,如图8所示,其分别为一 U形热管31及两个呈对称弯折形状的热管32、33,所述U形热管31的上段部311贯穿各散热鳍片1 (1A、1B)的紧配孔11,中段部312为弯曲状,而下段部313则紧迫嵌入底座2中央的直条嵌沟21 ;另两个对称热管32、33,各上段部321、331均贯穿各散热鳍片1的紧配孔11,但各对称热管32、33的下段部323、333均弯绕形成一水平的U形管,并分别紧迫嵌入底座2的下端面的两侧U形嵌沟22、23 ;且各热管31、32、33的下段部313、323、333均呈外露,而与底座2的下端面形成平整切齐,故可直接贴触发热组件热源,除了 U形热管31可将发热组件热源的热温引导至底座2与各散热鳍片1的中央部位,所述两侧的对称热管32、33亦可将发热组件热源的热温分散引导至底座2与各散热鳍片1的两侧部位,因此热温的吸收与传递,将不再只是过度集中在底座2与散热鳍片1的中央部位,而是同时包含底座2与各散热鳍片1的中央部位与两侧部位,故能充份发挥散热鳍片1与底座2的全面性散热效果,不会受限于局部单一区域,是以能显着提升散热器的整体散热效率。
[0034]上述三个热管31、32、33,其上段部311、321、331均贯穿各散热鳍片1的紧配孔11,而两侧对称热管32、33的中段部322、332向外侧翻折而对称贯穿于各散热鳍片1的两侧位置(如图6所示),因此不需使用焊接技术即可形成紧配结合。
[0035]上述U形热管31,设于两个对称热管32、33之间,U形热管31的上段部311所贯穿散热鳍片1的位置,与两个对称热管32、33所贯穿散热鳍片1的位置,呈相等间距。
[0036]上述U形热管31,其所贯穿于散热鳍片1的位置,在散热鳍片1的中央位置,而两个对称热管32、33所贯穿于散热鳍片1的位置,则是在散热鳍片1的两侧位置,因此所述三个热管31、32、33,同时通过底座2与散热鳍片1的中央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