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道结构及具有其的换热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664930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风道结构及具有其的换热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出风装置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风道结构及具有其的换热器。
【背景技术】
[0002]目前,针对出风口可更换的风道结构而言,由于蜗舌可转动的设置在蜗壳内,因此蜗舌的外表面与蜗壳的内表面具有间隙,当蜗舌遮挡一个出风口时,气体会经蜗舌与蜗壳之间的间隙从另一个出风口流出,上述结构破坏了风道的完整性、漏风以及产生凝露,并且影响换热。此外,由于蜗壳需要转动,因此当蜗舌遮挡任意一个出风口时,蜗舌的内表面与蜗壳的内表面均不是平滑过渡,这样结果必然破坏了风道的完整性,同样影响换热。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避免漏风的风道结构及具有其的换热器。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风道结构,包括:蜗壳,具有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 ;蜗舌,位于蜗壳的内部,蜗舌具有遮挡第一出风口的第一遮挡状态和遮挡第二出风口的第二遮挡状态,风道结构还包括:第一密封装置,包括第一密封件和驱动第一密封件移动的第一驱动件,第一密封件具有遮挡蜗舌与蜗壳之间的间隙的第一封堵状态和避让蜗舌的第一让位状态,当蜗舌处于第一遮挡状态时,第一密封件处于第一封堵状态;第二密封装置,包括第二密封件和驱动第二密封件移动的第二驱动件,第二密封件具有遮挡蜗舌与蜗壳之间的间隙的第二封堵状态和避让蜗舌的第二让位状态,当蜗舌处于第二遮挡状态时,第二密封件处于第二封堵状态。
[0005]进一步地,当蜗舌处于第一遮挡状态时,蜗舌与第二密封件相接触并且第二密封件的内表面与蜗舌的内表面平滑过渡;当蜗舌处于第二遮挡状态时,蜗舌与第一密封件相接触并且第一密封件的内表面与蜗舌的内表面平滑过渡。
[0006]进一步地,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均位于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之间,并且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均位于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之间。
[0007]进一步地,蜗壳的内表面具有第一阶梯段,第一阶梯段具有朝向第二出风口的第一台阶面,第一密封件为第一遮挡片,第一遮挡片位于第一台阶面与第二出风口之间并且抵顶在第一台阶面上。
[0008]进一步地,第一驱动件包括第一电机和第一传动机构,第一电机的第一电机轴通过第一传动机构驱动第一密封件移动。
[0009]进一步地,第一传动机构包括:第一连杆,与第一电机轴驱动连接;第二连杆,分别与第一连杆和第一密封件可枢转地连接,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的连接位置和该第一连杆与第一电机轴的连接位置在第一连杆的延伸方向上间隔设置,第二连杆与第一连杆的连接位置和该第二连杆与第一密封件的连接位置在第二连杆的延伸方向上间隔设置。
[0010]进一步地,第一密封装置还包括:第一导向件,固定在第一密封件上,第一导向件具有腰形通孔,蜗壳的内部固定有穿设在腰形通孔的内部的第一限位柱。
[0011]进一步地,第一导向件固定在第一密封件的外表面上。
[0012]进一步地,蜗壳的内表面上设置有容纳第一驱动件的第一容纳槽。
[00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包括离心风轮和风道结构,风道结构为上述的风道结构,离心风轮位于蜗壳的内部,蜗舌以可绕离心风轮转动的方式设置在蜗壳的内部。
[0014]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由于设置了第一密封装置和第二密封装置,当蜗舌处于第一遮挡状态时,第一密封件处于第一封堵状态,因此,气体不会经蜗舌与蜗壳之间的间隙流出蜗壳,避免气体泄漏。当蜗舌处于第二遮挡状态时,第二密封件处于第二封堵状态,因此,气体同样不会经蜗舌与蜗壳之间的间隙流出蜗壳,避免气体泄漏。又由于第一密封件具有第一让位状态,因此,当蜗舌由第一遮挡状态向第二遮挡状态过渡时,第一密封件会避让蜗舌以使蜗舌顺利移动到第二遮挡状态。同理,由于第二密封件具有第二让位状态,因此,当蜗舌由第二遮挡状态向第一遮挡状态过渡时,第二密封件避让蜗舌以使蜗舌顺利移动到第一遮挡状态。由上述分析可知,本实用新型的风道结构能够避免漏风,进而提高了换热效率。
【附图说明】
[0015]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6]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换热器的实施例的主视示意图(蜗舌处于第一遮挡状态);
[0017]图2示出了图1的换热器的A处放大示意图;
[0018]图3示出了图1的换热器的B处放大示意图;
[0019]图4示出了图1的换热器的主视示意图(第一密封装置处于第一让位状态)。
[0020]其中,上述图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0021]10、蜗壳;11、第一出风口 ;12、第二出风口 ;13、蜗壳10的内表面;14、第一台阶面;15、第一限位柱;16、第一容纳槽;17、第二台阶面;18、第二限位柱;19、第二容纳槽;20、蜗舌;21、蜗舌20的外表面;22、蜗舌20的内表面;30、第一密封装置;31、第一密封件;32、第一驱动件;33、第一密封件31的内表面;34、第一电机;35、第一传动机构;36、第一连杆;37、第二连杆;38、第一导向件;38a、第一腰形通孔;39、第一密封件31的外表面;40、第二密封装置;41、第二密封件;42、第二驱动件;43、第二密封件41的内表面;44、第二电机;45、第二传动机构;46、第二连杆;47、第二连杆;48、第二导向件;48a、第二腰形通孔;49、第二密封件41的外表面;50、离心风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2]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0023]参见图1和图2,本实施例的风道结构包括蜗壳10、蜗舌20、第一密封装置30和第二密封装置40。蜗壳10具有第一出风口 11和第二出风口 12。蜗舌20位于蜗壳10的内部,蜗舌20具有遮挡第一出风口 11的第一遮挡状态和遮挡第二出风口 12的第二遮挡状态。第一密封装置30包括第一密封件31和驱动第一密封件31移动的第一驱动件32,第一密封件31具有遮挡蜗舌20与蜗壳10之间的间隙的第一封堵状态和避让蜗舌20的第一让位状态,当蜗舌20处于第一遮挡状态时,第一密封件31处于第一封堵状态。第二密封装置40包括第二密封件41和驱动第二密封件41移动的第二驱动件42,第二密封件41具有遮挡蜗舌20的外表面21与蜗壳10的内表面13之间的间隙的第二封堵状态和避让蜗舌20的第二让位状态,当蜗舌20处于第二遮挡状态时,第二密封件41处于第二封堵状态。
[0024]应用本实施例的风道结构,由于设置了第一密封装置30和第二密封装置40,当蜗舌20处于第一遮挡状态时,第一密封件31处于第一封堵状态,因此,气体不会经蜗舌20与蜗壳10之间的间隙流出蜗壳10,避免气体泄漏。当蜗舌20处于第二遮挡状态时,第二密封件41处于第二封堵状态,因此,气体同样不会经蜗舌20与蜗壳10之间的间隙流出蜗壳10,避免气体泄漏。又由于第一密封件31具有第一让位状态(参见图4),因此,当蜗舌20由第一遮挡状态向第二遮挡状态过渡时,第一密封件31会避让蜗舌20以使蜗舌20顺利移动到第二遮挡状态。同理,由于第二密封件41具有第二让位状态,因此,当蜗舌20由第二遮挡状态向第一遮挡状态过渡时,第二密封件41避让蜗舌20以使蜗舌20顺利移动到第一遮挡状态。由上述分析可知,本实施例的风道结构能够避免漏风,进而提高了换热效率。
[0025]参见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密封件31位于蜗壳10的内部,当第一密封件31处于第一封堵状态时,该第一密封件31的内表面33与蜗舌20的外表面21相接触并且该第一密封件31遮挡蜗舌20的外表面21与蜗壳10的内表面13之间的间隙。只要第一密封件31的内表面33的一部分与蜗舌20的外表面21的一部分相接触时,即可称为第一密封件31的内表面33与蜗舌20的外表面21相接触。第二密封件41位于蜗壳10的内部,当第二密封件41处于第二封堵状态时,该第二密封件41的内表面43与蜗舌20的外表面21相接触并且该第二密封件41遮挡蜗舌20的外表面21与蜗壳10的内表面13之间的间隙。文中所说的“内表面”和“外表面”均是相对于风道结构的中心而言的。
[0026]参见图1和图3,在本实施例中,当蜗舌20处于第一遮挡状态时,蜗舌20与第二密封件41相接触并且第二密封件41的内表面43与蜗舌20的内表面22平滑过渡(参见图3);当蜗舌20处于第二遮挡状态时,蜗舌20与第一密封件31相接触并且第一密封件31的内表面33与蜗舌20的内表面22平滑过渡。采用上述结构,能够使蜗舌20与第一密封件31或第二密封件41之间避免出现台阶,避免破坏风道的完整性,进一步提高了换热效率。
[0027]参见图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出风口 11和第二出风口 12均位于第一密封件31和第二密封件41之间,并且第一密封件31和第二密封件41均位于第一出风口 11和第二出风口 12之间。采用上述结构,在风道结构的周向上依次设置有第一出风口 11、第一密封件31、第二出风口 12和第二密封件41。
[0028]参见图1,在本实施例中,蜗壳10的内表面13具有第一阶梯段,第一阶梯段具有朝向第二出风口 12的第一台阶面14,第一密封件31为第一遮挡片,第一遮挡片位于第一台阶面14与第二出风口 12之间并且抵顶在第一台阶面14上。采用上述结构,无需采用额外的连接方式即可避免气体从第一遮挡片与蜗壳10之间流出。
[0029]参见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件32包括第一电机34和第一传动机构35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