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077554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热交换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热交换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图1A是现有技术的示意图之一;图1B是现有技术的示意图之二。
[0003]图1A和图1B中公开了一种热交换装置1,包括:壳体2、设于壳体2内的给气用送风机3、排气用送风机4、过滤网、热交换芯体10以及热交换芯体的固定结构5,壳体2由上下侧板11、12、前后侧板13、14、左右15、16侧板构成,热交换芯体的固定结构5由设于热交换芯体10上的把手6、热交换芯体10的两条相对的边7、设于壳体2内的、与热交换芯体10的两条相对的边7相互配合的两条引导槽8所构成。
[0004]像这样在给气和排气之间,一边进行热交换,一边进行换气的现有的热交换装置1,当需要对热交换芯体10进行清扫等的维护操作时,先打开壳体2的前侧板13,再通过用力往外拉动热交换芯体10上的把手6,可以将热交换芯体10拉出而对其进行清扫等维操作护,由于是从壳体2的前侧面进行维护,维护操作空间不足,而且,无法直接完整看到壳体2内的其它部件,所以,维护等操作不方便。
[0005]当清扫等维护操作完成后,从壳体2的前侧面,先将热交换芯体10的两条边7对准设于壳体2内的两条引导槽8,然后往里推压将热交换芯体10推入壳体2,由于在将热交换芯体10推入壳体2时,除了需要克服热交换芯体10的两条边7与引导槽8之间的摩擦力,还需要克服整个热交换芯体10的重量,所以,需要较大的力气才能将热交换芯体10推入壳体2内,当热交换芯体10完全安装到壳体2内之后,然后盖上前侧板13,热交换芯体10就被安装到壳体2内了,由于把手6为设置于热交换芯体10上无法折叠,所以把手6需要占用一定的空间,整个热交换装置1的体积变大,而且,引导槽8、把手6均不是一体形成的,部件数量多,导致组装耗时多,成本高。
[0006]另外,由于热交换芯体10是通过引导槽8而滑入壳体2并固定的,为了确保热交换芯体10可以顺畅的滑动,不与壳体2及引导槽8之间产生干涉,所以,热交换芯体10与壳体2和引导槽8之间需要设置一定的间隙,这样的话,热交换装置1运转时,空气会进入这些间隙,导致出现漏风、结露等现象,最终导致热交换装置1的气密性不足,产品性能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000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型化的热交换装置。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热交换装置,包括:壳体、设于壳体内的给气用送风机、排气用送风机、过滤网、热交换芯体以及热交换芯体的固定结构,所述壳体由上下、前后、左右侧板构成,所述热交换芯体为垂直方向被插入壳体内而设置,所述热交换芯体固定结构由把手、引导片和引导槽所构成,所述把手与所述引导片连接,设置于所述热交换芯体的两侧,所述引导槽由第1引导槽和第2引导槽所构成,所述第1引导槽设置于所述前侧板上,与所述前侧板一体形成,所述第2引导槽设置于与所述前侧板相对的中间板上,与所述中间板一体形成,所述引导片由第1引导片和第2引导片所构成,所述第1引导片与所述第1引导槽相互卡合,所述第2引导片与所述第2引导槽相互卡合。
[0009]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不但维护操作方便、气密性好,而且可实现小型化。
【附图说明】
[0010]图1A是现有技术的不意图之一;
[0011]图1B是现有技术的示意图之二 ;
[0012]图2是实施例的去掉上侧板后的总示意图;
[0013]图3是图2的K-K剖视图;
[0014]图4是实施例热交换芯体固定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图2是实施例的去掉上侧板后的总不意图;图3是图2的K-K视图;图4是实施例热交换芯体固定结构的示意图。
[0016]如图所示,一种热交换装置10,包括:壳体11、设于壳体11内的给气用送风机12、排气用送风机13、过滤网、热交换芯体30以及热交换芯体固定结构20,壳体11由上侧板(图中未示)、下侧板112、前侧板113、后侧板114、左侧板115、右侧板116构成,热交换芯体30为垂直方向被插入壳体11内而设置,热交换芯体固定结构20由把手21、引导片22和引导槽23所构成。
[0017]把手21与引导片22 —体形成,设置于热交换芯体30的两侧,在把手21和引导片22之间设有一体形成的铰链结构。
[0018]引导槽23由第1引导槽231和第2引导槽232所构成,第1引导槽231设置于前侧板113上,与前侧板113 —体形成;第2引导槽232设置于与前侧板113相对的中间板15上,与中间板15 —体形成。
[0019]引导片22由第1引导片221和第2引导片222所构成,第1引导片221与第1引导槽231相互卡合,第2引导片222与第2引导槽232相互卡合。
[0020]中间板15设置于壳体11内,其与前侧板113之间设有热交换芯体30,其与后侧板114之间设有给气用送风机12以及排气用送风机13。
[0021]通过上述结构,当将热交换芯体30安装到壳体11内时,先打开壳体11的上侧板,然后通过热交换芯体固定结构20将热交换芯体30安装于壳体11内,由于是通过打开壳体11的上侧板后,再安装热交换芯体30的,所以,可以很清楚看到壳体11的其它部件,便于热交换装置10的维护等操作,然后,通过手握把手21,将与把手21 —体形成的第1引导片221和第2引导片222分别对准与前侧板113 —体形成的第1引导槽231和与中间板15 —体形成的第2引导槽232,为了确保热交换装置10的气密性和防止结露等,在第1引导片221的与前侧板113相对的面上设有海绵,在第2引导片222的与中间板15相对的面上设有海绵,由于热交换芯体30为垂直方向被插入壳体11内而设置,当引导片22对准引导槽23后,引导片22与引导槽23相互卡合,热交换芯体30因自身重力的作用,沿着引导槽23而向下方滑动,而不需要使用较大的力气就可以轻松将热交换芯体30安装到壳体11内,而且,由于引导片22与把手21 —体形成,第1引导槽231和第2引导槽232分别与前侧板113和中间板15 —体形成,不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