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10077554阅读:来源:国知局
但减少了部品数,并且减少了组装步骤,当热交换芯体30完全安装到壳体11内之后,松开把手21,然后盖上上侧板,热交换芯体30就被安装到壳体11内了。
[0022]由此,提高维护操作和热交换芯体30拆装的便利性的同时,提高产品气密性,确保产品性能,减少部品数量,降低成本。
[0023]再如图3和图4所示,引导片22的宽度为从上往下逐渐缩小而设置,引导槽23的宽度为从上往下逐渐缩小而设置,引导槽23为与引导片22相配合使引导片22与引导槽23越卡越紧而设置。
[0024]通过上述结构,当将热交换芯体30安装到壳体11内时,先打开壳体11的上侧板,然后通过热交换芯体固定结构20将热交换芯体30安装于壳体11内,通过手握把手21,将与把手21 —体形成的第1引导片221和第2引导片222分别对准与前侧板113 —体形成的第1引导槽231和与中间板15 —体形成的第2引导槽232,由于热交换芯体30为垂直方向被插入壳体11内而设置,当引导片22对准引导槽23后,引导片22与引导槽23相互卡合,热交换芯体30因自身重力的作用,沿着引导槽23而向下滑动,由于引导片22的宽度为从上往下逐渐缩小而设置,而引导槽23的宽度为从上往下逐渐缩小而设置,引导槽23为与引导片22相配合使引导片22与引导槽23越卡越紧而设置,可以减小前侧板113和中间板15与热交换芯体30之间的间隙,提高产品的气密性,当热交换芯体30完全安装到壳体11内之后,松开把手21,然后盖上上侧板,热交换芯体30就被安装到壳体11内了。由此提高广品气性,确保广品性能。
[0025]再如图3和图4所示,引导片22的厚度为从上往下逐渐缩小而设置,引导槽23的深度为从上往下逐渐变浅而设置,引导槽23为与引导片22相配合使引导片22与引导槽23越卡越紧的而设置。
[0026]通过上述结构,当将热交换芯体30安装到壳体11内时,先打开壳体11的上侧板,然后通过热交换芯体固定结构20将热交换芯体30安装于壳体11内,通过手握把手21,将与把手21 —体形成的第1引导片221和第2引导片222分别对准与前侧板113 —体形成的第1引导槽231和与中间板15 —体形成的第2引导槽232,由于热交换芯体30为垂直方向被插入壳体11内而设置,当引导片22对准引导槽23后,引导片22与引导槽23相互卡合,热交换芯体30因自身重力的作用,沿着引导槽23而向下滑动,由于引导片22的厚度为从上往下逐渐缩小而设置,而引导槽23的深度为从上往下逐渐变浅而设置,引导槽23为与引导片22相配合使引导片22与引导槽23越卡越紧而设置,可以减小前侧板113和中间板15与热交换芯体30之间的间隙,提高产品的气密性,当热交换芯体30完全安装到壳体11内之后,松开把手21,然后盖上上侧板,热交换芯体30就被安装到壳体11内了。由此提高广品气性,确保广品性能。
[0027]如前文所述,本实用新型中,在把手21和引导片22之间设有一体形成的铰链结构。通过上述结构,当将热交换芯体30安装到壳体11内时,通过手握把手21,将与把手21一体形成的第1引导片221和第2引导片222分别对准与前侧板113 —体形成的第1引导槽231和与中间板15 —体形成的第2引导槽232,由于热交换芯体30为垂直方向被插入壳体11内而设置,当引导片22对准引导槽23后,引导片22与引导槽23相互卡合,热交换芯体30因自身重力的作用,沿着引导槽23而向下滑动,当热交换芯体30完全安装到壳体11内时,松开把手21,通过把手21上设有的铰链结构,将把手21折回为水平状态,然后盖上上侧板,从而最终安装热交换芯体30,通过将把手21折回为水平状态,节省了把手21所占用的空间,可以减小热交换装置10的高度,使热交换装置10小型化。
【主权项】
1.一种热交换装置,包括:壳体、设于壳体内的给气用送风机、排气用送风机、过滤网、热交换芯体以及热交换芯体的固定结构,所述壳体由上下、前后、左右侧板构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交换芯体为垂直方向被插入壳体内而设置, 所述热交换芯体固定结构由把手、引导片和引导槽所构成, 所述把手与所述引导片为一体形成,设置于所述热交换芯体的两侧, 所述引导槽由第1引导槽和第2引导槽所构成,所述第1引导槽设置于所述前侧板上,与所述前侧板一体形成,所述第2引导槽设置于与所述前侧板相对的中间板上,与所述中间板一体形成, 所述引导片由第1引导片和第2引导片所构成,所述第1引导片与所述第1引导槽相互卡合,所述第2引导片与所述第2引导槽相互卡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片的宽度为从上往下逐渐缩小而设置, 所述引导槽的宽度为从上往下逐渐缩小而设置, 所述引导槽为与所述引导片相配合使所述引导片与所述引导槽越卡越紧而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片的厚度为从上往下逐渐缩小而设置, 所述引导槽的深度为从上往下逐渐变浅而设置, 所述引导槽为与所述引导片相配合使所述引导片与所述引导槽越卡越紧的而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和所述引导片之间设有一体形成的铰链结构。
【专利摘要】一种热交换装置,包括:壳体、设于壳体内热交换芯体以及热交换芯体的固定结构,壳体由上下、前后、左右侧板构成,热交换芯体为垂直方向被插入壳体内而设置,热交换芯体固定结构由把手、引导片和引导槽所构成,把手与引导片为一体形成,设置于热交换芯体的两侧,引导槽由第1引导槽和第2引导槽所构成,第1引导槽设置于前侧板上,与前侧板一体形成,第2引导槽设置于与前侧板相对的中间板上,与中间板一体形成,引导片由第1引导片和第2引导片所构成,第1引导片与第1引导槽相互卡合,第2引导片与第2引导槽相互卡合。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不但维护操作方便、气密性好,而且可实现小型化。
【IPC分类】F24F7/08, F24F13/30
【公开号】CN204987359
【申请号】CN201520754725
【发明人】吴坤然, 余龙昌
【申请人】广东松下环境系统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1月20日
【申请日】2015年9月25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