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离子束干扰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02964阅读:482来源:国知局
一种离子束干扰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领域,主要涉及一种离子束干扰器。



背景技术:

制冷剂在冰箱冰柜的制冷系统中,通过压缩机进行高低压差势工作,产生制冷效果:制冷剂在冷凝器中受到高压高温被气化,并经过毛细管被吸入到蒸发器中,骤变的低压低温环境,制冷剂瞬间被液化,而水蒸气不会被液化,它会被固化成“微颗粒”,这时候,要是制冷剂或者管路系统中的水分多,“微颗粒”会增大增多,继而会阻塞差势节流毛细管,形成冰堵,停止制冷工作。

冰堵是冰箱冰柜生产和维修中的顽固性难题:一直以来,都是通过安装“干燥剂过滤器”来进行辅助干燥管路系统和制冷剂的。

干燥剂过滤器是通过内部由干燥剂颗粒组成的分子筛,进行物理吸附作用来完成管路系统和制冷剂的干燥处理的,这是一个非常微弱的环节:机器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在制冷工作的初始阶段,制冷剂流经过滤器的分子筛,干燥剂可以吸附系统中的水分,随着系统中温度的降低,制冷剂中的水分被逐渐固化成“微颗粒”,此时干燥剂便失去了吸附作用,继而出现冰堵故障。

所以说,干燥剂过滤器,能使干燥的管路系统和制冷剂更干燥,对于含水分较多的管路系统和制冷剂,用干燥剂过滤器,是不行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就是为了弥补已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离子束干扰器,将制冷剂以换流的“离子束'形态运行在管路中,不存在冰堵形成的机会。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离子束干扰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依次相互连通的补偿器组件、发射器组件、微处理器组件、恒流器组件,所述补偿器组件包括有壳体,所述壳体内封装有相互连通的毛细管和导流管,所述毛细管从壳体的一端伸出,所述导流管从壳体的另一端伸出,所述导流管侧壁上分布有间隔设置且与壳体内腔连通的开槽;所述发射器组件包括有管体,所述导流管的伸出端一部分伸入到到管体内,且其伸入端端部安装有发射器喷针,所述发射器喷针的出料端设有向上倾斜设置的折弯,所述发射器喷针端部的喷嘴呈喇叭口状;所述微处理器组件包括有与发射器组件管体出口连通的过渡管,所述过渡管为三段间隔设置且相互连通为一体的管体结构,且三段管体中相邻管体呈120°倾斜设置,其每段管体的中部两面均分别向内凹陷,凹陷处与进料端之间的过渡处分别采用多级台阶面过渡,凹陷处与出料端之间的过渡处分别采用斜面过渡;所述恒流器组件包括有与微处理器组件出口连接的续流管,所述续流管上设有间隔设置的锁环和内涡环。

所述的导流管的管径大于毛细管的管径,所述导流管上开了三个间隔设置的开槽,其开槽的槽深依次增大。

所述的开槽从进料端到出料端分别为第一个开槽、第二开槽、第三开槽,所述第一开槽的槽深为管体的1/4直径,第二开槽的槽深为管体的1/2直径,第三开槽的槽深为管体的3/4直径。

所述的发射器喷针的出料端折弯处的倾斜角度为8-18°。

所述的锁环为向内凹陷的水平凹槽,所述水平凹槽的两端与续流管之间的过渡处分别采用弧形面过渡,所述内涡环为向内凹陷的弧形凹槽。

其工作原理是:

冰箱或冰柜的正常工作,是由压缩机、冷凝器、毛细管、过滤器和蒸发器组成全封闭的管路系统完成的。整个系统由毛细管界分为低压和高压两部分:高压部分由压缩机的排气端、冷凝器(和干燥过滤器——现在的机器都是这样的结构)组成,制冷剂在高压的冷凝器中被气化,其中的水分被气化成水蒸气;低压部分由压缩机的进气端和蒸发器组成。本申请是安装在蒸发器的入口端,与蒸发器共同组成低压系统的(亦即“离子束干扰器”的续流管直接与蒸发器的输入端口连接):冷凝器中被气化的制冷剂从毛细管被吸入到“补偿器”,骤变的低压低温环境,会使制冷剂中的水分瞬间固化成“微颗粒”,经“补偿器”缓冲以后,成“离子束状”进入导流管,通过导流管开槽的结构,一方面起到缓存的作用,另一方面微颗粒补过来,泄压补偿效果更好,通过发射器组件中发射器喷针倾斜的结构以及喇叭口状的喷嘴的结构,由“发射器喷针”喷出“锥柱状”的离子束体,然后进入到微处理器组件中,离子束体边缘的离子束受到三段管体腔体中台阶面的碰壁干扰,形成散射流,撞击主离子束(就是“锥柱状”离子束体的中间部分),然后再进入到恒流器组件中,通过内涡环的结构使散射的离子束体与外来补充的气体混合整流,亦即形成顺势旋转涡流,回流并入主离子束体,使其从主离子束流出,通过锁环的结构,可使出来的离子束进一步整流,形成稳定平衡的离子束流通过续流管进入蒸发器,“微颗粒”在蒸发器中不会形成冰堵,随着“微颗粒”的增多,会形成“微颗粒体”而附着在蒸发器管壁上,同时加强制冷效果,加快制冷速度。

本发明的优点是:

本发明结构设计合理,通过依次设置的补偿器组件、发射器组件、微处理器组件、恒流器组件,将制冷剂以换流的“离子束'形态运行在管路中运行,不存在冰堵形成的机会,主离子束体畅快的进入到制冷系统中,由水分形成的“微颗粒”,存在于蒸发器中,不会也不可能形成冰堵(“冰堵”只存在于“毛细管”);由“微颗粒”聚集成的“微颗粒体”附着在蒸发器管壁上,能加强制冷效果,同时加快制冷速度,而且本发明不易损坏,可以重复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补偿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发射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微处理器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恒流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

一种离子束干扰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依次相互连通为一体的补偿器组件1、发射器组件2、微处理器组件3、恒流器组件4,所述补偿器组件1包括有壳体5,所述壳体5内封装有相互连通的毛细管6和导流管7,所述毛细管5从壳体的一端伸出,所述导流管6从壳体的另一端伸出,所述导流管6侧壁上分布有间隔设置且与壳体内腔连通的开槽;所述发射器组件2包括有管体8,所述导流管7的伸出端一部分伸入到到管体8内,且其伸入端端部安装有发射器喷针9,所述发射器喷针9的出料端设有向上倾斜设置的折弯,所述发射器喷针9端部的喷嘴呈喇叭口状10;所述微处理器组件3包括有与发射器组件2管体出口连通的过渡管11,所述过渡管11为三段间隔设置且相互连通为一体的管体结构,且三段管体中相邻管体呈120°倾斜设置,其每段管体的中部两面均分别向内凹陷,凹陷处与进料端之间的过渡处分别采用多级台阶面12过渡,凹陷处与出料端之间的过渡处分别采用斜面13过渡;所述恒流器组件4包括有与微处理器组件3出口连接的续流管14,所述续流管14上设有间隔设置的锁环15和内涡环16。

所述的导流管6的管径大于毛细管的管径,所述导流管6上开了三个间隔设置的开槽,其开槽的槽深依次增大。

所述的开槽从进料端到出料端分别为第一个开槽17、第二开槽18、第三开槽19,所述第一开槽17的槽深为管体的1/4直径,第二开槽18的槽深为管体的1/2直径,第三开槽19的槽深为管体的3/4直径。

所述的发射器喷针9的出料端折弯处的倾斜角度为8-18°。

所述的锁环15为向内凹陷的水平凹槽,所述水平凹槽的两端与续流管之间的过渡处分别采用弧形面过渡,所述内涡环16为向内凹陷的弧形凹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