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节能自动化设备的机械循环水冷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71081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节能自动化设备的机械循环水冷却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冷却系统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节能自动化设备的机械循环水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在目前的生产过程中,对待冷却工位上的物料进行冷却的最常用手段就是水冷却,利用水泵对水槽或者水箱进行抽水经过待冷却工位,使得水流对物料进行冷却,然后水流将返回水槽或者水箱内,接着重复使用。这个过程中,经过物料的温度传递后,水流的温度将升高,再返回到水槽或者水箱时,会加热其内部的水,造成沸腾,不仅蒸发水槽或者水箱内原本的水,而且水流循环使用时,对物料的冷却功效将大大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节能自动化设备的机械循环水冷却系统,利用换热器对冷却管道进行换热,保证了从节能自动化设备的待冷却工位上返回的水流温度不会过高,减小了冷却物料时对水箱内部的水的温度的影响。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节能自动化设备的机械循环水冷却系统,包括设备支架、水箱、抽水泵和换热器,所述水箱设置在所述设备支架的顶部,所述抽水泵与所述换热器均设置在所述设备支架的内部,所述抽水泵的进水口与水箱的底部连接,所述抽水泵上设置冷却管道,所述冷却管道的第一端与所述抽水泵的进水口连接,所述冷却管道的第二端与所述抽水泵的出水口连接,所述换热器设置在所述冷却管道上。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补水管道,所述补水管道的一端与所述抽水泵的进水口连接,所述补水管道的另外一端与所述水箱的底部连接,所述补水管道上设置有用于收纳返回来的冷却水的水循环套,所述冷却管道的第一端与所述水循环套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冷却管道包括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所述第一管道连接所述换热器与所述抽水泵,所述第二管道连接所述换热器与所述水循环套。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换热器设置有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所述第一换热管为螺旋状,所述第二换热管为长条状,所述第一换热管与所述第二换热管相通,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接口均设置在所述换热器的外侧,所述第一换热管与所述第一接口连接,所述第二换热管与所述第二接口连接,所述第一管道套接在所述第二接口的外表面,所述第二管道套接在所述第一接口的外表面。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换热器的侧面设置有用于输入冷却液的第一换热口和用于输出冷却液的第二换热口,所述第一换热口与所述第二换热口均贯穿所述换热器的外侧面与所述换热器的内侧面。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水箱的侧面开设导流管,所述导流管贯穿所述水箱的内表面与所述水箱的外表面,所述导流管上固定有放水用的阀门。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水箱的内部安装有液位传感器,所述水箱的外侧面固定有储量表,所述液位传感器与所述储量表信号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设备支架的底部设置有支撑脚,所述支撑脚上固定有竖直方向上的螺杆,所述螺杆与所述设备支架上的螺孔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提供一种用于节能自动化设备的机械循环水冷却系统,利用换热器对冷却管道进行换热,保证了从节能自动化设备的待冷却工位上返回的水流温度不会过高,减小了冷却物料时对水箱内部的水的温度的影响。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用于节能自动化设备的机械循环水冷却系统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用于节能自动化设备的机械循环水冷却系统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用于节能自动化设备的机械循环水冷却系统的第三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所述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至图4中:

1、设备支架;2、水箱;3、抽水泵;4、换热器;5、补水管道;6、水循环套;7、第一管道;8、第二管道;9、第一接口;10、第二接口;11、第一换热管;12、第二换热管;13、第一换热口;14、第二换热口;15、导流管;16、阀门;17、储量表;18、支撑脚;19、螺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至4所示,于本实施例中,一种用于节能自动化设备的机械循环水冷却系统,包括设备支架1、水箱2、抽水泵3和换热器4,所述水箱2设置在所述设备支架1的顶部,所述抽水泵3与所述换热器4均设置在所述设备支架1的内部,所述抽水泵3的进水口与水箱2的底部连接,所述抽水泵3上设置冷却管道,所述冷却管道的第一端与所述抽水泵3的进水口连接,所述冷却管道的第二端与所述抽水泵3的出水口连接,所述换热器4设置在所述冷却管道上。水流从所述水箱2内被所述抽水泵3抽到了冷却管上,在冷却管上流动经过待冷却工位,对物料进行水冷却。利用安装在所述冷却管道上的所述换热器4对所述冷却管道中的水流进行冷却,防止水流回到所述抽水泵3中或者所述水箱2中时,对所述抽水泵3或者所述水箱2升温,同时,所述抽水泵3再次使用该水流进行下一次的物料冷却时,冷却效果能够保持和前一次一致,而不会因为使用过的水流升温了,导致冷却效果降低。

于本实施例中,还包括补水管道5,所述补水管道5的一端与所述抽水泵3的进水口连接,所述补水管道5的另外一端与所述水箱2的底部连接,所述补水管道5上设置有用于收纳返回来的冷却水的水循环套6,所述冷却管道的第一端与所述水循环套6连接。由于水循环的作用下,所述水循环套6将收纳从待冷却工位上返回的水流,再次通过所述抽水泵3进入下一次的待冷却工位,减少了经过高温的待冷却工位的水流对所述水箱2的影响。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冷却管道包括第一管道7和第二管道8,所述第一管道7连接所述换热器4与所述抽水泵3,所述第二管道8连接所述换热器4与所述水循环套6。水流从所述抽水泵3被抽出到所述第一管道7,顺着所述第一管道7经过待冷却工位后进入所述换热器4内进行冷却,再返回到所述水循环套6内。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4设置有第一接口9、第二接口10、第一换热管11和第二换热管12,所述第一换热管11为螺旋状,所述第二换热管12为长条状,所述第一换热管11与所述第二换热管12相通,所述第一接口9与所述第二接口10均设置在所述换热器4的外侧,所述第一换热管11与所述第一接口9连接,所述第二换热管12与所述第二接口10连接,所述第一管道7套接在所述第二接口10的外表面,所述第二管道8套接在所述第一接口9的外表面。螺旋状的所述第一换热管11与长条状的所述第二换热管12的组合可以增大水流与所述换热器4内的接触面,更好降低水流的温度。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4的侧面设置有用于输入冷却液的第一换热口13和用于输出冷却液的第二换热口14,所述第一换热口13与所述第二换热口14均贯穿所述换热器4的外侧面与所述换热器4的内侧面。增设所述第一换热口13与所述第二换热口14可以在所述换热器4损坏时直接更换,而不影响所述抽水泵3、所述水箱2甚至待冷却工位。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水箱2的侧面开设导流管15,所述导流管15贯穿所述水箱2的内表面与所述水箱2的外表面,所述导流管15上固定有放水用的阀门16。在设备不使用时或者所述水箱2内的水存放过久时,均可通过打开所述阀门16,将水从所述导流管15中流出,避免残留在所述水箱2内。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水箱2的内部安装有液位传感器,所述水箱2的外侧面固定有储量表17,所述液位传感器与所述储量表17信号连接。使用所述储量表17和所述液位传感器可以控制好所述水箱2内的水,不会过多也不会过少。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设备支架1的底部设置有支撑脚18,所述支撑脚18上固定有竖直方向上的螺杆19,所述螺杆19与所述设备支架1上的螺孔螺纹连接。通过旋扭所述支撑脚18达到所述螺杆19与所述螺孔相对转动,从而所述支撑脚18调节所述设备支架1的高度。

需要声明的是,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在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技术范围内,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容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