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液分离器及热泵循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50900阅读:399来源:国知局
气液分离器及热泵循环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热泵技术领域,具体是气液分离器及热泵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热泵技术在最近几年得到了飞速发展,特别是在中国北方采用空气能热泵取代传统的燃煤取暖已是大势所趋。目前,常温机在低温环境时,由于气温低,蒸发器中的低温低压液态冷媒比较难蒸发,不但导致压缩机吸气量下降,压缩比降低,影响制热效果,而且会导致液态冷媒回到压缩机,造成压缩机液激,长期如此,会导致压缩机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气液分离器,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二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所述气液分离器的热泵循环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气液分离器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气液分离器,包括密封的分离容器、以及设置在分离容器上的低压冷媒进管、低压冷媒出管和高压冷媒管,低压冷媒进管的进口和出口分别连通分离容器的外部和内部,低压冷媒出管的进口和出口分别连通分离容器的内部和外部,高压冷媒管从分离容器内部穿过且高压冷媒管的进口和出口均连通分离容器的外部。

优选,所述低压冷媒进管的出口与所述低压冷媒出管的进口在所述分离容器内错开布置。

优选,所述高压冷媒管在所述分离容器内的部分为盘管结构。

优选,所述低压冷媒出管经过所述分离容器的底部,且低压冷媒出管位于分离容器底部的部分设有开孔。

优选,所述开孔上设有过滤盖。

优选,所述高压冷媒管的材料为易于散热的金属材料。

本实用新型气液分离器的有益效果是:在气液分离器里增加一高压冷媒管,并将进入节流装置前的高压冷媒导入气液分离器中的高压冷媒管中,从而与气液分离器中未蒸发的低温低压液态冷媒进行热交换,使气液分离器中未蒸发的低温低压液态冷媒完全蒸发为气态冷媒,保证回到压缩机的冷媒完全是气态冷媒;同时,高压冷媒管中的高压冷媒在气液分离器中进一步放热,增加了高压冷媒管中冷媒的过冷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热泵循环系统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热泵循环系统,包括依次连接形成一个冷媒循环回路的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和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泵循环系统还包括一个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气液分离器,所述低压冷媒进管的进口连通蒸发器的冷媒出口,所述低压冷媒出管的出口连通压缩机的冷媒进口,高压冷媒管从所述分离容器内部穿过,且高压冷媒管的进口连通冷凝器的冷媒出口,高压冷媒管的出口连通节流装置的冷媒进口。

本实用新型热泵循环系统的有益效果是:在压缩机进口前设置气液分离器,在气液分离器里增加一高压冷媒管,并将进入节流装置前的高压冷媒导入气液分离器中的高压冷媒管中,从而与气液分离器中未蒸发的低温低压液态冷媒进行热交换,使气液分离器中未蒸发的低温低压液态冷媒完全蒸发为气态冷媒,保证回到压缩机的冷媒完全是气态冷媒;同时,高压冷媒管中的高压冷媒在气液分离器中进一步放热,增加了高压冷媒管中冷媒的过冷度,进一步提高整个热泵循环系统的能效。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中一种气液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气液分离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2中热泵循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气液分离器,101-分离容器,102-低压冷媒进管,103-低压冷媒出管,1031-开孔,1032-过滤盖,104-高压冷媒管,2-压缩机,3-冷凝器,4-节流装置,5-蒸发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说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一种气液分离器1,包括密封的分离容器101、以及设置在分离容器101上的低压冷媒进管102、低压冷媒出管103和高压冷媒管104,低压冷媒进管102的进口和出口分别连通分离容器101的外部和内部,低压冷媒出管103的进口和出口分别连通分离容器101的内部和外部,高压冷媒管104从分离容器101内部穿过且高压冷媒管104的进口和出口均连通分离容器101的外部。

在气液分离器1里增加一高压冷媒管104,并将进入节流装置前的高压冷媒导入气液分离器1中的高压冷媒管104中,从而与气液分离器1中未蒸发的低温低压液态冷媒进行热交换,使气液分离器1中未蒸发的低温低压液态冷媒完全蒸发为气态冷媒,保证回到压缩机的冷媒完全是气态冷媒;同时,高压冷媒管104中的高压冷媒在气液分离器1中进一步放热,增加了高压冷媒管104中冷媒的过冷度。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低压冷媒进管102的出口与所述低压冷媒出管103的进口在所述分离容器101内错开布置;错开布置有利于气液态混合冷媒的气液分离,避免低压冷媒进管102中的液态冷媒直接进入低压冷媒出管103而进入压缩机造成压缩机液击。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高压冷媒管104在所述分离容器101内的部分为盘管结构,盘管结构能够促进盘管内的高压冷媒与盘管外的低温低压进行换热。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低压冷媒出管103经过所述分离容器101的底部,且低压冷媒出管103位于分离容器101底部的部分设有开孔1031。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开孔1031上设有过滤盖1032。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高压冷媒管104的材料为易于散热的金属材料。

实施例2:

如图1-3所示,一种热泵循环系统,包括依次连接形成一个冷媒循环回路的压缩机2、冷凝器3、节流装置4和蒸发器5,所述热泵循环系统还包括一个如实施例1所述的气液分离器1,所述低压冷媒进管102的进口连通蒸发器5的冷媒出口,所述低压冷媒出管103的出口连通压缩机2的冷媒进口,高压冷媒管104从所述分离容器101内部穿过,且高压冷媒管104的进口连通冷凝器3的冷媒出口,高压冷媒管104的出口连通节流装置4的冷媒进口。

制热运行时,从压缩机2的冷媒出口排出的高温高压冷媒依次流经冷凝器3、气液分离器1的高压冷媒管104、节流装置4、蒸发器5、气液分离器1的低压冷媒进管102、气液分离器1的低压冷媒出管103后,最后回到压缩机2;在低温环境(-5℃—10℃)时,由于气温低,从节流装置4出来的低温低压液态冷媒难以完全在蒸发器5中蒸发成气态冷媒,这些未完全蒸发的气液混合态冷媒进入气液分离器1中进行气液分离,防止压缩机2吸入液态冷媒而造成液击;同时,从冷凝器3排出的高压冷媒通过高压冷媒管104从气液分离器1中经过,从而与气液分离中未完全蒸发的液态冷媒进行换热,使气液分离器1中的液态冷媒吸热蒸发气化,提高压缩机2的冷媒进气量;同时,高压冷媒管104中的高压冷媒在气液分离器1中放热而进一步增加过冷度,使其在经过节流装置4时的节流效果更好,进而使其在蒸发器5中吸收更多的外界热量,提高整个热泵循环系统的制热量。

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