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空分用冷凝蒸发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91006阅读:9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大型空分用冷凝蒸发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低温精馏法空气分离技术,尤其适用于大型的空分设备。
随着空分设备容量的增大,所需换热面积越来越大,为了满足这一要求,在常规的冷凝蒸发器中,使用多只单元并联安装的结构,由于其直径尺寸受运输条件的限制不能太大,因此出现了双层结构的型式,如下层四个单元并联,上层三个单元并联,上下层之间用隔板分开,以解决运输的困难,即在直径一定的条件下,利用在高度方向上的扩展来满足换热面积的需要。由于单元尺寸在高度方向上受传热温差的限制,如果单元做得很高,液氧温度会因压头的增加而增加,从而减小了传热温差,又导致了换热面积的增加,所以往往板式单元被做成“矮胖子”,这无疑增加了结构的复杂程度,同时带来了金属耗量的增加等弊端。
为克服上述大型空分装置中冷凝蒸发器的不利因素,美国专利4606745介绍了多种单元结构,这些结构虽然在总体上克服了常规结构的弊端,但没达到最完善的地步,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同等的条件下,使冷凝蒸发器的金耗更少,尺寸更紧凑,结构更简化。
设置在上塔15和下塔2之间的冷凝蒸发器3主要由板式单元21、中心筒4、支管5和封头6构成,为使该冷凝蒸发器单元更紧凑,在同样换热面积下板式单元更轻,板式单元21内部不设置导流片,且没有无用区存在。为使液氧蒸发时的流动更畅通,减少流阻,液氧蒸发侧翅片19的方向和气氮冷凝侧封条16、翅片17之间的角度α最好可以按需任意决定,而不受其他条件的约束,而角度变更后,给板式单元的经济指标不带来任何影响,为使气氧上升流畅,金属耗量少,起动快,各级液氧槽最好是独立的,由二个板式单元的侧面和附件组成。


图1为大型空分用的冷凝蒸发器示意图。
图2为板式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3为大型空分用的冷凝蒸发器俯视图。
设置在上塔15和下塔2之间的冷凝蒸发器3是由几个板式单元21组成的,由下塔2上升的气 经中心筒4分配到各支管5a,5b…,该支管和板式单元的封头6a,6b…相联。气氮经气氮冷凝侧翅片17和经液氧蒸发侧翅片19的液氧进行热交换,液氧由上塔经溢流管1a,1b…流下,翅片17是由单元21的顶端一直通到单元21的底端,冷凝的液氮由板式单元的下封头10a,10b…汇集,经管路11a,11b…流入管路12中,经管路13引出塔外,而上塔溢流下的液氧,首先被引入第Ⅰ级中,在其中部分液氧被蒸发,从液氧槽7a,7b…之上由氧气出口管14引出或进入上塔,未被蒸发的液氧由第Ⅰ级经溢流管8a,8b…流入第Ⅱ级,液氧在第Ⅱ级的液氧通道中气化,从液氧槽9a,9b…中冒出,流入上塔,在第Ⅱ级中没被气化的液氧,最后从液氧槽9a,9b…中流到第Ⅲ级,继续蒸发,如有第Ⅳ级则继续流下去,液氧被分成多级蒸发,克服了由于板式单元高度增加造成温差下降的弊端,使主冷结构紧凑,如需排光液氧,则可通过各级排液管20a,20b、20c排出主冷外。
为了增加液氧在主冷筒壳内的横向流动能力,充分考虑了溢流管的设置,从而使液氧的混合较完善。液氧从上塔经溢流管1a,1b…降至第Ⅰ级低液位接液槽7a′,7b′…液氧被蒸发的同时被带至高液位的液氧槽7a,7b…,被第一次蒸发后的液氧在高液位的液氧槽7a,7b…中混合后,从各级的溢流腔22〔Ⅰ〕回流到低液位接液槽7a′,7b′,再次混合,然后经溢流管8a8b…降至第Ⅱ级的低液位接液槽9a′,9b′…,液氧被第二次蒸发的同时,被带到高液位的液氧槽9a,9b…中,经第三次混合后,从各自的溢流腔22〔Ⅱ〕中,回流到低液位接液槽9a′9b′…,经混合后,又降到第Ⅲ级…,如此使液氧不断的混合。
本实用新型为降低能耗,安全运行,降低了液氧蒸发时的压力,充分使液氧混合;防爆能力强,为减小设备的外型尺寸,充分提高了板式单元的有效换热面积,减小了冷凝蒸发器的高度。它没有无效的换热面积及无效体积,它没有复杂的多层式的主冷隔板结构和相应的各级升气管,因此金耗最省,重量最轻,是目前大型空分装置中冷凝蒸发器最完善的结构型式。
权利要求1.一种大型空分用冷凝蒸发器,设置在上塔15和下塔2之间,主要由板式单元21、中心筒4、支管5、封头6构成,其特征在于该板式单元21内部不设置导流片,且没有无用区存在,液氧蒸发侧翅片19的方向和气氮冷凝侧翅片17之间的角度α可按需确定。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液氧流入的各级液氧槽是独立的,由二个单元的侧面和附件组成。
专利摘要一种大型空分用的冷凝蒸发器,设置在上、下塔之间,主要由板式单元21、中心筒4、支管5、封头6构成。在板式单元的内部不设置导流片,且没有无用区存在,液氧蒸发侧翅片19的方向和气氮冷凝侧翅片17之间的角度可按需确定。具有能耗低,防爆能力强,有效换热面积大,结构紧凑的特点。金耗省,重量轻。
文档编号F25J3/04GK2057739SQ8920724
公开日1990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1989年5月13日 优先权日1989年5月13日
发明者阎振贵 申请人:杭州制氧机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