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旋子旋流分离器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26244阅读:4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旋子旋流分离器总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旋子旋流分离器总成。
背景技术
在水处理领域,包括自来水处理和污水处理,都在悬浮物的去除方面均采用分离技术,其分离技术有沉淀分离,澄清分离,气浮分离,过滤分离,离心分离,磁分离,电渗析分离,反渗透分离,超滤分离和离子交换分离等。离心分离主要有旋流分离和离心机分离,而旋流分离器主要集中在压力式和重力式两种。压力式水力旋流分离器的上部呈圆桶形,下部为截头圆锥体,含悬浮物的污水在水泵或其它外加压力作用下,以切线方向进入旋流器后发生高速旋转,在离心力作用下,固体颗粒物抛向器壁,并随旋流下降到锥形底部出口,澄清后的污水或含有较细微粒的污水,形成螺旋上升的内层旋流,由上端中央溢流管排出,该分离设备能100%分离大于20μm的颗粒,当颗粒直径为8μm时,分离效率为50%,一般分离效率为50%的颗粒为极限直径,而其它分离设备存在分离效果低,分离效率低,设备结构不紧凑,占地大,投资大的缺点。一般单旋子旋流分离器存在着处理量受到限制,在悬浮物颗粒区间大的情况下,处理效果达不到要求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处理量大、分离效率高、分离效果好,设备结构紧凑、投资省、应用广、节省场地的多旋子旋流分离器总成。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旋子旋流分离器总成,其特征是在沉降器上部设有澄清污水出口管,下部设有污泥排放管,在所述的沉降器内至少设有两组由至少两个旋流分离器串联而成的旋流分离器组,所述的旋流分离器组的最后一个旋流分离器的出口设在所述的沉降器内,所述的旋流分离器组的每个所述的旋流分离器的排污口并联后延伸至所述的沉降器外,所述的至少两组旋流分离器组入口并联后与所述的沉降器污水入口管连通。
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的多旋子旋流分离器总成,按污水分离的需求,将多个旋流分离器进行串联和并联的有效组合,使污水分离效果达到最佳值,澄清污水进入装有若干旋流分离器的沉降器中再进行重力沉降,这样,从设备外表看好像是一个沉降器,实质是水力沉降的最优化和重力沉降的有机结合,可替代污水处理中的沉砂池,沉降池和其它沉降分离设备,具有处理量大、分离高效、分离效果好,设备结构紧凑、投资省、应用广、安装维修方便、节省场地、便于工业化、成套化的优点。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在沉降器2上部设有澄清污水出口管1,下部设有污泥排放管4,在沉降器2内设有由两个旋流分离器7、8串联而成的旋流分离器组和由两个旋流分离器5、3串联而成的旋流分离器组,两组旋流分离器组的最后一个旋流分离器8、3的出口设在沉降器2内,旋流分离器组的每个旋流分离器的排污口并联后延伸至沉降器2外,两个旋流分离器7、5入口并联后与沉降器污水入口管6连通。
本实用新型通过多个单个旋流分离器的并联作用,可满足不同污水处理量的需求,通过多个单旋流分离器的串联作用,可将污水悬浮物根据颗粒分级处理,能达到悬浮物分离的最佳效果,通过设置沉降器,即可将多个单旋流分离器安装在沉降器内,又可起到污水进一步沉淀作用,而使处理效果更佳,归纳起来为按污水流速和悬浮物颗粒大小及分离要求,可设计出多种型号相同但处理性能不一的单个旋流分离器,按污水处理的需求,进行串联和并联的有效组合,使污水分离效果达到最佳值,澄清污水进入装有若干旋流分离器的沉降器中再进行重力沉降的有机组合,可替代污水处理中的沉砂池,沉降池和其它沉降分离设备,具有处理量大、分离高效、分离效果好,设备结构紧凑、投资省、应用广、安装维修方便、节省场地、便于工业化、成套化的优点。
权利要求一种多旋子旋流分离器总成,其特征是在沉降器(2)上部设有澄清污水出口管(1),下部设有污泥排放管(4),在所述的沉降器(2)内至少设有两组由至少两个旋流分离器(7、8、5、3)串联而成的旋流分离器组,所述的旋流分离器组的最后一个旋流分离器(8、3)的出口设在所述的沉降器(2)内,所述的旋流分离器组的每个所述的旋流分离器的排污口并联后延伸至所述的沉降器(2)外,所述的至少两组旋流分离器组入口并联后与所述的沉降器污水入口管(6)连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旋子旋流分离器总成,在沉降器(2)上部设有澄清污水出口管(1),下部设有污泥排放管(4),在沉降器(2)内设有多组由多个旋流分离器(7、8、5、3)串联而成的旋流分离器组,最后一个旋流分离器(8、3)的出口设在沉降器(2)内,每个旋流分离器的排污口并联后延伸至沉降器(2)外,两组旋流分离器组入口并联后与所述的沉降器污水入口管(6)连通。本实用新型具有处理量大、分离高效、分离效果好,设备结构紧凑、投资省、应用广、安装维修方便、节省场地、便于工业化、成套化的优点。
文档编号C02F1/38GK2682062SQ20032011419
公开日2005年3月2日 申请日期2003年11月24日 优先权日2003年11月24日
发明者杨源, 曾智勇 申请人:杨源, 曾智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