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的内循环厌氧污泥流化床处理废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29354阅读:3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改进的内循环厌氧污泥流化床处理废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装置,特别是对上流式厌氧污泥流化床处理废水装置改进。
技术背景目前处理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有采用上流式厌氧污泥流化床处理废水装置的,其特点是在处理池中填充有活性污泥,池底安装有带喷孔的布水器,污水从布水器喷出后,与悬浮于水中的活性污泥接触,被截留吸附和降解。由于工业产生的高浓度废水水质波动较大,受厌氧污泥负荷的限制,停留时间与上流速度不相匹配,上流速度一般低于0.8m/Hr,该速度不能满足污泥流化床的悬浮流化要求;另外由于浓度的变化,废水有机负荷随之变化,会对系统中微生物生长造成影响;同时,有机负荷过高,导致产酸率大于产气率,挥发酸将累积而使PH值下降,破坏产甲烷阶段的正常进行,使整个反应失去平衡,从而使处理效率大幅度降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改进的内循环厌氧污泥流化床处理废水装置,其结构简单,既可保证处理后的出水均匀进入后续处理设备,又可增加废水在处理池内的循环,稳定上流速度,增强废水与污泥的物质能量交换,缓冲废水有机负荷,提高装置的耐冲击负荷能力,使装置的处理能力得到充分发挥。
解决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在现有的上流式厌氧污泥流化床(UASB)处理废水装置基础上,处理池中填充有活性污泥,池底安装有带喷孔的布水器,进行了如下改进,即在处理池旁设置一与其隔离的循环集水池,循环集水池的下部通过循环泵与处理池中布水器接通,上部通过溢流口与处理池上部溢流出水堰连通,在循环集水池上部装有收水器。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依次表示收水器1、循环集水池2、循环泵3、布水器4、处理池5、三相分离器6。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现有的上流式厌氧污泥流化床(UASB)处理废水装置为图中的左边部分,即在处理池5中填充有活性污泥,池底安装有带喷孔的布水器4,污水由布水器4向上喷出,使池中污泥处于悬浮流化状态,在与废水的接触过程中,对废水中的悬浮物起到截留吸附和降解作用。本装置的改进方案是,在处理池5旁设置一与其隔离的循环集水池2,循环集水池2的下部通过循环泵3与处理池5中的布水器4接通,上部通过溢流口与处理池5上部溢流出水堰连通。在循环集水池2上部装有收水器1,从而可使池中上部澄清的水连续流出。废水及循环集水池2下部的水一起进入布水器4,调整阀门的开合度,使布水器布水后废水上流速度为0.8m/hr~1.2m/hr,确保厌氧污泥呈悬浮流化状态,以获得设备的最佳处理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现有的上流式厌氧污泥流化床基础上,仅增加了循环集水池和循环泵,所增加的设施结构简单,因此整个设备的投资费用不会增加很多。但是,这一技术改进却可增加废水在UASB池内的循环,提高废水在池内的上流速度,确保污泥处于悬浮流化状态,强化活性污泥与废水的接触程度,由于污泥均匀悬浮于水中,形成一层过滤层,对废水中的悬浮物也起到了截留吸附作用,使装置的处理能力得到充分发挥。由于内循环的作用,使进入UASB系统内的有机污染物浓度得到稀释,减小有毒物质对系统的危害,同时稳定有机负荷,确保系统出水相对稳定。
权利要求1.一种改进的内循环厌氧污泥流化床处理废水装置,在处理池中填充有活性污泥,池底安装有带喷孔的布水器,其特征在于在处理池旁设置一隔离的循环集水池,循环集水池的下部通过循环泵与处理池中布水器接通,上部通过溢流口与处理池上部溢流出水堰连通,在循环集水池上部装有收水器。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内循环厌氧污泥流化床处理废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处理池中布水器布水后废水上流速度为0.8m/hr~1.2m/hr。
专利摘要改进的内循环厌氧污泥流化床处理废水装置。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装置,特别是对上流式厌氧污泥流化床处理废水装置改进。本装置在现有的上流式厌氧污泥流化床处理废水装置基础上,进行了如下改进在处理池旁设置一隔离的循环集水池,循环集水池的下部通过循环泵与处理池中布水器接通,上部通过溢流口与处理池上部溢流出水堰连通,在循环集水池上部装有收水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既可保证处理后的出水均匀进入后续处理设备,又可增加废水在处理池内的循环,稳定上流速度,增强废水与污泥的物质能量交换,缓冲废水有机负荷,提高装置的耐冲击负荷能力,使装置的处理能力得到充分发挥。
文档编号C02F3/28GK2721625SQ200420061330
公开日2005年8月31日 申请日期2004年9月16日 优先权日2004年9月16日
发明者郑一新 申请人:郑一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