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液注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36224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药液注入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送液管的内部流动的液体中注入药液的药液注 入装置。
其比如,设置于供水设备等处而使用,其中,将地下水上吸, 通过将药液注入到其中,由此,对水中包含的大肠杆菌等的杂菌进 行杀菌处理,形成良好质量的水,将其供给生活空间。
背景技术
作为上述药液注入装置,具有比如,专利文献1 3等。 在专利文献1~3中公开的药液注入装置包括;险测送液管内的 液体的流量,发生检测信号的流量传感器;注入泵;控制部,其传 递上述流量传感器发出的检测信号,根据该检测信号发出控制信 号;注入泵,其根据上述控制信号,将与送液管内的液体流量成比 例的量的药液注入到送液管内的液体中。
由于在这里使用的流量传感器直接检测送液管内的液流量,故 必须具有与送液管的最大流量相对应的检测能力,于是,伴随送液 管内的液流量的设定值的增加,不仅其值增加,而且其价格也相对 地非常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 - 68681号文献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 1 - 19653号文献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昭62 - 2451 13号文献

发明内容
在上述药液注入装置中,如果即使在,送液管内的设计最大流 量大的情况下,仍无法通过检测能力较小的小型的流量传感器的使 用,检测送液管内的液体流量,由于流量传感器的价格大幅度地降 低,故即使为送液管内的设计最大流量较大地设计的药液注入装 置,仍可在市场上较低价格地提供该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药液注入装置,其在上述实际情况 下,可在相对送液管内的设计最大流量的值,以较低价格地制作, 并且在从送液管的内部的液体的小流量到大流量的期间,稳定地注 入与该流量成比例的量的药液。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药液注入装置像技术方案1所述 的那样,涉及通过注入泵将药液注入在送液管内流动的液体中的药 液注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送液管的长度范围内的中途,设置 用于分流上述送液管内的液体流的多个通液管,并且设置用于检测 任意一个上述通液管内的液体的流量的流量传感器,根据该流量传 感器的检测信号,控制上述注入泵的药液注入动作。
本发明也可像下述这样具体实现,即,像技术方案2所示的那
样,采用下述的方案,其中,在上述送液管的长度范围内的中途,
设置用于分流上述送液管内的液体流的2个通液管,这些通液管中 的 一 侧的通液路的直径小于另 一 侧,并且设置用于检测通液路的直 径小的一侧的上述通液管内的液体的流量的流量传感器,根据该流 量传感器的检测信号,控制上述注入泵的药液注入动作。
在这些发明中,在各通液管内部,产生其流量少于送液管的内 部的流量的液体流,该液体流的流量调整通液管的通液截面积的大 小,由此,可形成任意的值。于是,流量传感器可检测比送液管内 的流量任意小的液体流的流量,该才企测时刻的送液管内的液体流的
流量根据流量传感器的检测信号而确定,注入泵在送液管内的液体 中,注入与送液管内的流量相对应的量的药液。
上述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可像下述这样具体实现。 即,像技术方案3所示的那样,形成下述的方案,其中,通液 路的直径较大侧的上述通液管形成有缩径部,其用于使该管的长度 范围内的中途部位的通^各剖面积小于该通液管的另 一 部位的通路 剖面积。如果像这样形成,通液路的直径较大侧的通液管内的流体 阻力增加,该通液管内的液体流的流量减少,另一方面,通过流量 传感器检测流量的通液管内的液体流的流量增加。
此外,像技术方案4所示的那样,形成下述的方案,其中,上 述药液的注入位置在形成有上述缩径部的上述通液管的通液^各内 的上述缩径部的上游侧。如果像这样形成,则有效利用在缩径部的 上游侧附近和下游侧附近产生的涡流,促进通液管内的液体和药液 的混合搅拌。
还有,像技术方案5所示的那样,形成下述的方案,其中,上
述縮径部的壁厚部的上游侧液接触面为按照伴随该面上的点向通 液路半径方向的外侧的移动,向上游侧位移的方式定位的部分球 面,并且该部分球面的半径为形成该缩径部的上述通液管的最大通
路截面积部位的半径的约0.5 ~ 1.0倍的范围内的值的程度。如果像 这样形成,部分^求面将液体流的一部分顺利反转,4吏其朝向上游侧 引发紊流,稳定地促进紊流。
按照本发明,获得下述这样的效果。
即,按照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在送液管内流动的液体的一 部分在相应的通液管的内部流动,流量传感器检测安装于此处的任 意的1个通液管内的液体的流量,根据像这样检测的流量,把握送 液管内的液体的流量,于是,即使送液管的设计液体流量较大,仍
通过适当减小设置流量传感器的通液管的通液路截面积,可使流量 传感器为检测性能较小,流量传感器所占的制造成本大幅度地降 低,由此,可向市场较低价格地提供本发明制品。
另外,伴随流量传感器的减小,该流量传感器的所谓的可检测 的最小流量的卩直也相应地减小,由此,本发明制品为通过4全测送入 管内一部分的液体的流量,把握送水管内的流量的方式,流量的检 测精度相对在送水管的内部直接设置流量传感器的场合,没有变 化。
按照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由于通过设置2个通液管,获得 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的效果,故与设置3个以上的通液管的场合 相比较,可形成简单而低价格的结构,另外,可使其中一个通液管 的通液路截面积与送液管的面积相同,在送液管与本发明制品的通 液管的连接处,不必使用不同直径的接头管等。
按照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不仅获得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 的效果,而且获得下述的效果,即,由于缩径部的存在,通液3各的 直径大的通液管内的流动阻力增加,该通液管内的液体流的流量减 小,另一方面,可增加通过流量传感器检测流量的通液管内的液体 流的流量,此外,通过改变缩径部的缩径程度,可任意改变通过流 量传感器检测流量的通液管内的液体流的流量。于是,形成与在送 液管内部流动的液体的性质相对应的缩径部,由此,即使在该液体 的种类任意改变的情况下,仍可通过同 一 流量传感器正确地检测送 液管内的流量,并且可4吏通液管内的液体流高效,减小液体的能量 损失。
按照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不仅获得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 的效果,而且获得下述这样的效果,即,在通过缩径部的拦截效果 而压力上升的液体中注入药液,与将药液注入具有产生负压的可能
性的位置(比如,缩径部的下游侧附近位置)的液体中的场合相比较, 注入泵可注入正确的量的药液,另外,在缩径部的上游侧附近和下 游侧附近涡流发生显著,但是,为了在缩径部的上游侧附近注入药 液,在缩径部的上游侧附近,首先,通过涡流促进通液管内的液体 和药液的混合搅拌,另外,在通过缩径部之后,通过在缩径部的下 游侧附近产生的涡流,再次促进通液管内的液体和药液的混合搅 拌,可均匀而快速地将已注入的药液和送液管的液体混合。
按照技术方案5所述的发明,由于不仅获得技术方案4所述的 发明的效果,而且获得下述这样的效果,即,可通过部分球面的导 向作用,顺利地将形成有缩径部的通液管内的液体的一部分的流动 方向反转,使其朝向上游侧,故经常地促进缩径部的上游侧附近的 液体流的紊流,恒定地促进通过注入泵注入的药液和通液管内的液 体的混合搅拌,另外,与缩径部的壁厚部的上游侧液接触面为与通 液管的中心线交叉的单一平面的场合(不存在部分球面的场合)相比 较的场合,缩径部的上游侧附近的液体流的紊流是稳定的,缩径部 的拦截作用造成的通液管内的上游侧的压力上升稳定,可提高流量 传感器的送液管内的流量检测的精度。


图1为本发明的药液注入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上述药液注入装置的主视图; 图3为上述药液注入装置的俯视图; 图4为上述药液注入装置的侧视图5为以示意方式表示2根通液管组成为 一体的通液管组件的 剖视图6为表示具体实现上述通液管组件的状态的外观的立体图7为表示缩径部周边的具体结构的剖视图8为表示通液管内的水的流量的变化相对通液管内的压力 差的变化的曲线图9为表示上述通液管组件的缩径部的变形实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形态进行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药液注入装置的立体图,图2为上述药液注入
装置的主视图,图3为上述药液注入装置的俯视图,图4为上述药
液注入装置的侧视图。
1表示由不锈钢板等的金属件呈扁平状的长方体状形成的基础
座,2表示放置于基础座1的顶面la,通过螺栓3、连接板4固定
的合成树脂材料制成的药液箱。
基础座1的顶面为单一平面,比如,纵边和横边的长度均基本 为600mm,高度基本为120mm。另一方面,药液箱2呈纵长的长 方体状,容量约在50~ 100公升,平面看的尺寸基本与基础座1的 一致,并且高度比如约为700mm左右,另外,在顶面2a上形成按 照可通过盖部件5a打开的方式封闭的较大的开口部5,在右侧面 2b设置用于确i人4妄纳于内方的药液的液面的液面计6,在前面2c 上形成凹陷空间部al ,其中,下半部范围内的较宽部分向后面侧以 较大程度下凹,在前面2c右部的最下位置附近,形成安装有开闭 阀7的药液流出口 8 。
上述凹陷空间部al的底面由药液箱2的前方伸出底面部bl围 绕,并且左右侧面部位的大部分为药液箱2的左右各侧部b2、 b2 从前侧切除而形成的打开部位,顶面部位由/人药液箱2的顶部前面 壁b3向下方里侧呈倾斜状延伸的倾斜状前面壁b4围绕,里面部位
由从倾斜状前面b3的底缘向垂直下方延伸的里部前面壁b5围绕。 9表示i殳置于凹陷空间部al内,在前方伸出底面部bl的顶面 通过螺栓固定的注入泵,泵部IO和驱动部11和控制部12组装成 一体。此时,泵部10构成用作定量泵的隔膜泵,在驱动部11中, 通过电动机使与隔膜泵10的隔膜联动连接的输出部件往复动作, 控制部12控制驱动部11的电动机。
2A为覆盖凹陷空间部bl的前方和左右侧方的大部分的透明状 的合成树脂材料制成的覆盖部件,通过图中未示出的螺紋部件,固 定于药液箱的前面2c上。覆盖部件2A的底缘和凹陷空间部bl的 底面之间的部位为用于在外方开放凹陷空间部的开》文口 ,高度在 10 ~ 20cm的范围内。
图5和图6为表示2根通液管13、 14组装成一体的通液管组 件U的图。通液管组件U固定于基础座1上。这些通液管13、 14 中一侧的管14的通液路的直径小于另 一侧管13。具体来说,比如, 在一侧通液管13由名义直径50A的管部件形成时,另 一侧通液管 14由名义直径32A的管部件形成,或在 一 侧通液管13由名义直径 40A的管部件形成时,另 一侧通液管14由名义直径32A的管部件 形成。
此外,在名义直径较大的通液管13的长度范围内的中途,设 置药液注入口 15,另外,在名义直径较小的通液管14的长度范围 内的中途,设置用于^r测在该通液管14的内部流动的液体的流量 的流量传感器16。该流量传感器16具有与在该通液管14的内部 流动的液体接触,与该液体的流量成比例而旋转的叶片16a,并且 产生表示液体流量的电信号的,与上述叶片16a的每圈时间相对应 的时间间隔的脉沖。该脉冲通过传送线17,传递给注入泵9的控 制部12,控制部12像后述的那样,根据传递给它的脉冲,使驱动
部1 1的输出部件往复动作。
实际使用的通液管组件U的外观像图6所示的那样。在其中一
侧通液管13中,不同直径T形管18a、 18b、直管部件19a、 19b、 法兰接头部20呈直列状而连接,另外,在另 一侧通液管14中,直 管部件21a、 21b、 90度弯曲管22a、 22b、带有螺紋的直管部件23、 管接头部24、流量传感器16的主体支架16A呈直列状连接。
该通液管组件U的通液管13的各法兰接头部20、20通过形成 于基础座1的左右的侧面la的通孔cl,设置于基础座1的外侧, 并且除了法兰接头部20、 20以外的大部分部位设置于基础座1的 内方,通过U形螺栓等固定于基础座1的内面。
像图2所示的那样,泵部10的液吸引口 10a和开闭阀7的出 液口通过由合成树脂材料制成的吸引软管25,经由软管连接件而 连通,另外,泵部10的液排出口 10b与药液注入口 15借助通过形 成于基础座1的前面lc的通孔d2的内部的由合成树脂材料形成的 排出软管26,经由软管连接件而连通。
另外,在通液管13的长度范围内的中途,并且在药液注入口 15的下游侧,在通液路14的入口 14a和出口 14b之间的部位,像 图5等所示的那样,形成用于使该部位的通液路截面积小于该通液 管13的另 一部位的通液路截面积的缩径部27。图7为表示缩径部 27周边的具体的结构的剖视图。为了简单地形成该缩径部27,在 不同直径T形管18b的上游侧的接纳口,插入环状的孔才反27A,使 其与接纳口的台阶部位el接触,接着,将直管部件19b的下游端 嵌插于上述接納口的内部,处于压靠于孔板27A的上游侧的端面上 的状态。各部件18b、 19b、 27A之间通过粘接剂而粘接。
下面对上述药液注入装置的使用实例和作用进行说明。
比如,像图2所示的那样,在通过扬水泵100将地下水上吸,
通过送水管101将卫生的水供给生活空间102的水供给设备中,在 送水管101的送水通路中途,设置本发明的药液注入装置Y。
具体来说,药液注入装置Y的上游侧的送水管101的下游端与 通液管13的上游侧的法兰接头部20连通,药液注入装置Y的下游 侧的送水管101的上游端与通液管13的下游侧的法兰接头部20连 通。
药液注入装置Y的通液系统的最高使用压力基本为0.5MPa, 另外,最大流量在送水管101的名义直径为40A时,为每分钟200 公升左右,此外,在送水管101的名义直径为50A时,为每分钟 400公升左右。
此外,在药液箱2中,从开口部5投入12%的次氯酸钠的液体, 然后,各部分处于可动作状态。
在该状态下,扬水泵100按照下述方式动作,该方式为按照 其出口侧的送水管101内的压力保持在预定的一定压力范围内的 方式将地下水自动地上吸,这样的动作相对过去没有变化。此时, 送水管101内的水从生活空间102的水龙头102a流出,如果送水 管101内的压力降低,则与其相关联,扬水泵100自动地动作,将 地下水上吸,送入送水管IOI的内部。此时,与消耗的水量相等的 水通过药液注入装置Y的2根通液管13、 14而流动。
在该流动中,在各通液管13、 14中,按照与相应的单位长度 的压力下降有关的流量,水实现流动。在本实例中,从送水管101 和通液管13的连接的方便性来说,通液管13的名义直径与送水管 IOI的值一致,但是如果这样形成,在不采取任何的措施时,通液 管14的流量相对通液管13的流量过少,预计的确难以进行流量传 感器16的流量;f企测。孔板27A是用于应对该情况而设置的,由孔 板27A提供的流动阻力可按照在流量传感器16的流量检测确实进
行的范围内为最小的方式确定,如果像这样确定,则避免多余的流 动阻力的施加,2才艮流动管13、 14内的水流动是高效的。各通液
管13、 14的流量为比如,与相应的通液路截面积基本成比例的程度。
通液管14内的水流使流量传感器16的叶片16a旋转,流量传 感器16通过输出其次数与比如,叶片16a的转数相同的脉冲,检 测通液管14内的水流量。该脉冲通过传送线17传递给控制部12, 控制部12对传送给它的各脉沖进行累加,把握送水管101内的水 的流量(具体来说,通过通液管13和通液管14的水量)。
图8为表示相对通液管14的压力差△ h变化的通液管13内的 水的流量Q卜通液管14内的水的流量Q2、 2个通液管13、 14内 的水的流量Q3的变化的曲线图。在这里,压力差△ h为图5中的通 液管14的入口 14a的附近位置pl的压力和通液管14的出口 14b 的附近位置p2的压力的差。在图8中,sl表示通液管13内的流量 Q!的变化的线,s2为表示通液管14内的水流量Q2的变化的线, s3为2个通液管13、 14内的流量Q,和Q2的总和的值,为表示送 液管101内的水的流量Q3的变化的线。
上述压力差Ah伴随扬水泵100的动作环境的变化而调整,并 且即使因生活空间102的水消耗量的变化的送水管101内的水的流 速的变化等,仍变化大小。另外,上述压力差Ah和基于上述压力 差Ah的各通液管13、 14内的水的流速的关系通过下述的(l)式和 (2)表示,这一点是已知的。
<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12</formula> .... (1)式
<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12</formula>.... (2)式
在这里,入i为液通路13的常数,入2为液通路14的常数,V! 为液通3各13内的水的流速,v2为液通3各14内的水的流速。 于是,各通液管13、 14内的流速通过下述的(3)式和(4)式表示。
v,k, . (Ah)1/2 .... (3)式
v2= k2 (Ah)1/2 .... (4)式
在这里,k,为液通路13的常数,k2为液通路14的常数。
根据上述(3)和(4)式,各通液管13、 14内的水的流量Q!、 Q2
通过下述(5)式和(6)式表示。
Ql = Vl Sl = k3 (Ah)1/2 ……(5)式
Q2 = v2 . s2 = k4 (Ah)1/2 .... (6)式
在图8中,线sl根据(5)式获得,线s2根据(6)式获得,线s3
对水流量Qi和水流量Q2总计而获得。
根据这些线sl、 s2、 s3的关系,2个通液管13、 14的水的流
量(送水管101内的水流量)Q^艮据通液管14的水的流量Q2专门地
指定。另外,水流量Q2和水流量Q3的关系也可从理论上求出,但
是,通过实-险而简单地确定。
在控制部12中,预先输入上述流量Q2和上述流量Q3的关系, 上述流量Q3和应注入的药液量的关系的信息。另外,控制部12按 照根据该信息与通过从流量传感器16传递的脉冲把握的流量(通过 流量传感器16的水量)Q2,指定2个通液管13、 14内的流量(通过 2个通液管13、 14内的水量)Qs,与该流量Q3相对应的量的药液从 药液箱2内部注入通液管13内的水中的方式使驱动部11动作。
对此时的动作进一步具体描述,如果从流量传感器16,针对 叶片16a的每圈发生1次的脉冲传递给控制部12,则控制部12按 照依次累加该脉冲的方式进行计算,在该累加值与预先通过控制部 12的调整部件的操作设定的数值一致时,按照使泵部IO的隔膜泵 往复动作1次的方式使驱动部11的输出部件动作。由此,从药液 箱2内通过吸引软管25引导到液吸引口 10a的一定量的药液被泵
部10吸引,然后,从液排出口 10b使其流出的方式动作,通过该
动作,通过排出软管26和药液注入口 15, —定量的药液注入到通 液管13内的水中。
伴随该一定量的药液的注入的结束,上述累加值恢复成O,在 该恢复后,控制部12再次依次对从流量传感器16传递的脉冲进行 累加计算,然后,反复进行与此相同的动作。由此,每当一定水量 通过经过2个通液管13、 14后的送水管101内的水时,便处于注 入预定的一定量的药液的状态,送水管101内的水与送水管内的流 量的变化无关,而为预定的药液浓度。
在这样的使用中,在打算增加供给生活空间102的水的药液浓 度的场合,对控制部12的调整部件进行操作,减小用于使驱动部 11动作的脉冲数量的数值。由此,相比之前少的水量,其量与在 先相同的一定量的药液从泵部10排出,经过通液管13之后的送水 管101内的药液浓度增加。相反,在欲减小供给生活空间102的水 的药液浓度时,对上述调整部件进行操作,增加用于使驱动部12 动作的脉冲数量的数值,由此,相对比之前多的水量,其量与在先 相同的一定量的药液从泵部IO排出,经过通液管13之后的送水管 101内的药液浓度减小。
从药液注入口 15导入通液管13的内部的药液注入到孔板27A 的上游侧附近的水中,由此,药液因集中地产生于孔板27A的上游 侧附近的涡流,均勻地混入水中,另外,在通过孔板27A的之后, 因集中地发生于孔板27A的下游侧附近的涡流,进一步均匀混合。
下面对上述药液注入装置Y的变形实例进行说明。
(l)图9表示缩径部27的变形实例的剖视图。其为在缩径部27 的上游侧附近形成稳定地促进紊流的紊流促进部28。具体来说, 缩径部27的壁厚部的上游侧的液接触面gl像下述这样形成,即,
构成按照在该液接触面gl上假想点向通液路半径方向外侧移动 时,伴随该移动,向上游侧位移的方式形成的形状的部分球面,并 且该部分球面的半径为形成有该缩径部27的通液管13的最大通液
路截面积部位的半径的大致0.5 ~ 1.0倍的范围内的尺寸。如果像这 样形成,则在通液路13的内部,从上游侧向孔板27A流动的水流 向箭头方向hl平滑地进行方向转换,实行逆行,促进在孔板27A 的上游侧附近的紊流。
此时,作为部分球面gl的最上游侧的终端部的形状呈接近该 终端部和半径面(包括通液路中心线01和围绕该中心线Ol的任意 的指定的半径线的平面)的交叉线越向通液路13的上游侧位移,越 接近通液路中心线ol的形状。如果像这样形成,则像图8的箭头 hl那样进行方向转换的水流进一步像箭头h2所示的那样,顺利地 向通液路中心线ol侧进行方向转换,这样,促进部分球面gl的涡 流形成,进一步有效地促进紊流。其结果是,通过通液路后的地下 水快速地使药液浓度均匀。
(2) 在上述实例中,设置不同的值的通液路截面积的2个通液管 13、 14,但是,相应的通液管13、 14可在获得本发明的效果的范 围内为任意的直径,另外设置3个以上的通液管,即使为在任意一 个通液管中设置流量传感器16的方案等的情况下,也没有关系。 另外,还具有根据各通液管的流动阻力的大小关系,不设置孔板 27A即可的情况。
(3) 在上述例中,对将药液注入地下水中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 是,并不限于此,还可用于按照一定比例混合任意的2种的液体的 场合。
权利要求
1.一种药液注入装置,其中,通过注入泵将药液注入在送液管内流动的液体中,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送液管的长度范围内的中途,设置用于分流上述送液管内的液体流的多个通液管,并且设置用于检测任意一个上述通液管内的液体的流量的流量传感器,根据该流量传感器的检测信号,控制上述注入泵的药液注入动作。
2. —种药液注入装置,其中,通过注入泵将药液注入在送液管 内流动的液体中,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送液管的长度范围内的中途, 设置用于分流上述送液管内的液体流的2个通液管,这些通液管 中的 一 侧的通液路的直径小于另 一 侧,并且设置用于检测通液路 的直径小的一侧的上述通液管内的液体的流量的流量传感器,根 据该流量传感器的检测信号,控制上述注入泵的药液注入动作。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药液注入装置,其特征在于通液路的 直径较大侧的通液管形成有缩径部,其用于使该管的长度范围内 的中途部位的通i 各剖面积小于该通液管的另 一 部位的通路剖面 积。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药液注入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药液 的注入位置在形成有上述缩径部的上述通液管的通液路内的上述 缩径部的上游侧。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药液注入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缩径 部的壁厚部的上游侧液接触面为按照伴随该面上的点向通液路半 径方向的外侧的移动,向上游侧位移的方式定位的部分球面,并 且该部分球面的半径为形成该缩径部的上述通液管的最大通路截 面积部位的半径的约0.5 ~ 1.0倍的范围内的值的程度。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药液注入装置(Y),其可在相对送液管(101)内的设计最大流量的值,可较低价格地制作,并且在从送液管(101)的内部流动的液体的小流量到大流量的期间,稳定地注入与该流量成比例的量的药液。形成下述的方案,其中,在送液管(101)的内部流动的液体中通过注入泵(9)注入药液的药液注入装置(Y)中,在上述送液管(101)的长度范围的中途,设置多个通液管(13,14),其用于将上述送液管(101)内的液体流分流,并且设置用于检测任意一个上述通液管(14)内的液体的流量的流量传感器(16),根据该流量传感器(16)的检测信号,控制上述注入泵(9)的药液注入动作。
文档编号C02F1/50GK101353194SQ20081012687
公开日2009年1月28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10日 优先权日2007年7月26日
发明者关本正明, 早川巳治裕, 白居泰司, 萩原宜久, 镰田久 申请人:泰拉尔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