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浓密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42236阅读:5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效浓密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处理设备,尤其是用于各种金属矿和非金属矿的中矿、精 矿和尾矿产品脱水以及煤炭、化工、环保等行业相关物料的固液分离。
背景技术
高效浓密机又称高效浓缩机实际上并不是单纯的沉降设备,而是结合泥浆层过滤 特性的一种新型脱水设备,其特点是在待浓缩的矿浆中添加一定量的絮凝剂,使矿浆中的 矿粒形成絮团,加快其沉降速度,进而达到提高浓缩效率的目的。其结构一般主要由浓缩 池、粑架、传动装置、粑架提升装置、给料装置、卸料装置和信号安全装置等组成。广泛应用 于冶金、矿山、煤炭、化工、建材、环保等部门矿泥、废水、废渣的处理,对提高回水利用率和 底流输送浓度以及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浓密机分类中心传动式浓缩机,周边传动式浓 缩机,高效浓缩机,污泥浓缩机,间歇式浓缩机,竖流式和辐流式连续式浓缩机。目前广泛使用的浓缩机,如中国专利号=94221233. 9的实用新型专利矿用重型 高效浓缩机,由于浓缩池底部倒放椎体坡度比较平坦,矿浆在池底由于出料速度慢容易积 蓄过多大大延长了矿浆浓缩周期,而且进料方式也比较原始,这种垂直加料的方式使矿浆 进入浓缩池后产生翻腾现象,降低了沉淀速度。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设计较大突破,可成倍提升生产效率的高效浓 密机。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高效浓密机,包括浓密 池装置、传动装置、旋流加料装置、耙泥装置、排泥斗和高压水装置,其中传动装置位于浓密 池装置轴心,旋流加料装置设于传动装置上部,耙泥装置位于传动装置下部,排泥斗位于浓 密池装置底部,高压水装置位于排泥斗上。其中浓密池装置包括支撑柱、浓密池体、桁梁和 溢流口,支撑柱位于浓密池体下部与地面支撑固定,浓密池体为三段圆形结构,上部为圆柱 筒形,中部为倒放浅椎体,下部为倒放深椎体,桁梁架设于浓密池体上部,溢流口位于浓密 池体上部一侧位置。传动装置包括电动机、联轴器、摆线减速器、开式齿轮组、蜗轮蜗杆减速器、过载保 护安全装置和传动轴,其中电动机位于传动轴最外侧,电动机与摆线减速器通过联轴器连 接,摆线减速器再与开式齿轮组连接,开式齿轮组包括同轴连接的大齿轮和小齿轮,开式齿 轮组与蜗轮蜗杆减速器中的蜗杆结构连接,蜗轮与传动轴套接,过载保护安全装置包括轴 承体、推杆、弹簧等部件组成,其中轴承体与蜗轮蜗杆减速器中的蜗杆结构连接,再与推杆 连接,弹簧套设于推杆上。旋流加料装置包括给料桶、孔板、注料管,给料桶位于浓密池体上部中心,给料桶 上部与桁梁中心位置连接固定,孔板位于给料桶内壁中部位置与其焊接固定,同方向平行 的两个注料管位于孔板上部位置,并与给料桶焊接固定。[0008]耙泥装置包括传动轴、大耙、小耙和下耙,传动轴为传动装置中的传动轴,大耙、小 耙位于由支撑杆和上耙爪组成为左右对称一组,以传动轴为轴心的同一水平位置上,大耙、 小耙的分布为圆周的顺时针90°间隔分布,一组大耙180°圆周水平对称分布,一组小耙 180°圆周水平对称分布,大耙、小耙的下部位置紧贴浓密池中部浅椎体坡上,大耙、小耙 通过连接杆相互连接,上耙爪的外沿紧贴浓密池体中部浅椎体坡的坡壁与上部为圆柱筒壁 的连接边沿,下耙由支撑杆和下耙爪以传动轴为轴心位于大耙、小耙下部,下耙爪紧贴浓密 池体下部深椎体坡的坡壁。排泥斗为漏斗结构位于浓密池池体下部,有高压水装置、垂直出料口、斜向出料 口、扰流叶等结构组成,高压水装置有弯行高压水管和直行高压水管组成,弯行高压水管与 斜向出料口连接,直行高压水管与排泥斗壁连接,弯行高压水管和直行高压水管末端有闸 阀结构,斜向出料口末端有电动阀结构,传动轴底部连接对称的一组扰流叶,扰流叶外沿间 隙贴合排泥斗内壁。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一)是在传动装置中设有过载保护 安全装置,工作中如果矿浆浓度增高或流量过大,导致本实用新型设备过载工作,可以使设 备停机;(二)是浓密池体进行三段结构设计,形成两个不同的矿浆沉降坡度,浓密池容积 增大,矿浆静压力也随之增大,以及矿浆在池内停留时间加长,由此可取得底流压缩好,上 清液质量好的良好效果;(三)是池底靠池中心坡度逐渐加大,池体有两个锥体组成,并配 有两层耙泥装置,由于池底外缘沉淀的是比较细的颗粒,很容易被第一层耙子耙入第二锥 体,并耙子负荷较轻、受力较小。面大颗粒沉淀约70%直接落入靠池中心的第二锥体内,由 于坡度大,故第二层耙子只需搅动使锥体内沉淀物处于活化状态而不淤塞即可,因而耙子 受力较小。由于池底形状的改变,使耙子受力更为合理,达到省力节能效果;(四)是选用 旋流加料筒进料,使布料均勻。旋流筒插入自由沉淀区以下过渡层中。这样可以缩短沉降 距离,大颗粒迅速下降,小颗粒经过固相浓度较高的过渡层而被过滤捕集,从而缩短沉降时 间,提高沉淀效率。(五)是采用高压水压入装置,可有效消除沉积物淤塞和压耙事故,本机 采用缝隙式鸭咀喷头,可消除喷咀堵塞且高压水易于通过,注入高压水后,可使堵塞物活 化即可正常开机。

图1是本实用新型高效浓密机的总体结构剖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高效浓密机的总体结构俯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高效浓密机中传动装置内部结构简析示意图;图中,1.支撑柱,2.浓密池体,3.桁梁,4.溢流口,5.电动机,6.联轴器,7.摆线减 速器,8.大齿轮,9.小齿轮,10.蜗杆,11.蜗轮,12.传动轴,13.轴承组,14.推杆,15.弹簧, 16.给料桶,17.孔板,18.注料管,19.大耙,20.小耙,21.连接杆,22.下耙,23.耙爪,24.支 撑杆,25.上耙爪,26.下耙爪,27.排泥斗,28.弯行高压水管,29.直行高压水管,30.斜向 出料口,31.垂直出料口,32.扰流叶,33.闸阀,34.电动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0016]如图1及图2所示,高效浓密机,包括浓密池装置、传动装置、旋流加料装置、耙泥 装置、排泥斗27和高压水装置,其中传动装置位于浓密池装置轴心,旋流加料装置设于传 动装置上部,耙泥装置位于传动装置下部,排泥斗位于浓密池装置底部,高压水装置位于排 泥斗上。其中浓密池装置包括支撑柱1、浓密池体2、桁梁3和溢流口 4,支撑柱1位于浓密 池体2下部与地面支撑固定,浓密池体2为三段圆形结构,上部为圆柱筒形,中部为倒放浅 椎体,下部为倒放深椎体,桁梁3架设于浓密池体2上部,溢流口 4位于浓密池体2上部一 侧位置。如图3所示,传动装置包括电动机5、联轴器6、摆线减速器7、开式齿轮组、蜗轮 蜗杆减速器、过载保护安全装置和传动轴12,其中电动机6位于传动轴12最外侧,电动机6 与摆线减速器7通过联轴器6连接,摆线减速器7再与开式齿轮组连接,开式齿轮组包括同 轴连接的大齿轮8和小齿轮9,开式齿轮组与蜗轮蜗杆减速器中的蜗杆10结构连接,蜗轮 11与传动轴12套接,过载保护安全装置包括轴承体13、推杆14、弹簧15等部件组成,其中 轴承体13与蜗轮蜗杆减速器中的蜗杆10结构连接,再与推杆14连接,弹簧15套设于推杆 14上。如图1所示,旋流加料装置包括给料桶16、孔板17、注料管18,给料桶16位于浓 密池体2上部中心,给料桶16上部与桁梁3中心位置连接固定,孔板17位于给料桶16内 壁中部位置与其焊接固定,同方向平行的两个注料管18位于孔板17上部位置,并与给料桶 16焊接固定。如图1、图2所示,耙泥装置包括传动轴12、大耙19、小耙20和下耙22,传动轴12 为传动装置中的传动轴12,大耙19、小耙20位于由支撑杆24和上耙爪25组成为左右对称 一组,以传动轴12为轴心的同一水平位置上,大耙19、小耙20的分布为圆周的顺时针90° 间隔分布,一组大耙19180°圆周水平对称分布,一组小耙20 180°圆周水平对称分布,大 耙19、小耙20的下部位置紧贴浓密池中部浅椎体坡上,大耙19、小耙20通过连接杆21相 互连接,上耙爪25的外沿紧贴浓密池体2中部浅椎体坡的坡壁与上部为圆柱筒壁的连接边 沿,下耙由支撑杆24和下耙爪26以传动轴12为轴心位于大耙19、小耙20下部,下耙爪26 紧贴浓密池体2下部深椎体坡的坡壁。如图1所示,排泥斗27为漏斗结构位于浓密池池体2下部,有高压水装置、垂直出 料口 31、斜向出料口 30、扰流叶32等结构组成,高压水装置有弯行高压水管28和直行高压 水管29组成,弯行高压水管28与斜向出料口 30连接,直行高压水管29与排泥斗27壁连 接,弯行高压水管28和直行高压水管29末端有间阀33结构,斜向出料口 30末端有电动阀 34结构,传动轴底部连接对称的一组扰流叶32,扰流叶32外沿间隙贴合排泥斗27内壁。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方式是这样的,矿浆经过外部给料输送设备通过注料管18进 入给料桶16中,通过矿浆中的固体微粒通过本身重力沉入浓密池体2底部,大耙19、小耙 20和下耙22通过传动轴20带动进行工作,使矿浆中的固体微粒由于其自身密度不同完成 分成沉淀,沉淀后得到的澄清液体通过溢流口 4流出,再开启垂直出料口 31、斜向出料口 30 上的闸阀33进行沉沙排泄作业将分层后的固体微粒排出浓密池体2,并同时开启高压水装 置上的电动阀34注入高压水,防止两个出料口在沉沙排泄过程中阻塞,使排料更加顺利。
权利要求1.高效浓密机,其特征是包括浓密池装置、传动装置、旋流加料装置、耙泥装置、排泥斗 (27)和高压水装置,其中传动装置位于浓密池装置轴心,旋流加料装置设于传动装置上部, 耙泥装置位于传动装置下部,排泥斗(27)位于浓密池装置底部,高压水装置位于排泥斗 (27)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浓密机,其特征在于浓密池装置,包括支撑柱(1)、浓密 池体(2)、桁梁(3)和溢流口(4),支撑柱(1)位于浓密池体(2)下部与地面支撑固定,浓密 池体(2)为三段圆形结构,上部为圆柱筒形,中部为倒放浅椎体,下部为倒放深椎体,桁梁 (3)架设于浓密池体(2)上部,溢流口(4)位于浓密池体(2)上部一侧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浓密机,其特征在于传动装置,包括电动机(5)、联轴 器(6)、摆线减速器(7)、开式齿轮组、蜗轮蜗杆减速器、过载保护安全装置和传动轴(12), 其中电动机(6)位于传动轴(12)最外侧,电动机(6)与摆线减速器(7)通过联轴器(6)连 接,摆线减速器(7)再与开式齿轮组连接,开式齿轮组包括同轴连接的大齿轮(8)和小齿 轮(9),开式齿轮组与蜗轮蜗杆减速器中的蜗杆(10)结构连接,蜗轮(11)与传动轴(12) 套接,过载保护安全装置包括轴承体(13)、推杆(14)、弹簧(15)等部件组成,其中轴承体 (13)与蜗轮蜗杆减速器中的蜗杆(10)结构连接,再与推杆(14)连接,弹簧(15)套设于推 杆(14)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浓密机,其特征在于耙泥装置包括传动轴(12)、大 耙(19)、小耙(20)和下耙(22),传动轴(12)为传动装置中的传动轴(12),大耙(19)、小 耙(20)位于由支撑杆(24)和上耙爪(25)组成为左右对称一组,以传动轴(12)为轴心 的同一水平位置上,大耙(19)、小耙(20)的分布为圆周的顺时针90°间隔分布,一组大 耙(19)180°圆周水平对称分布,一组小耙(20) 180°圆周水平对称分布,大耙(19)、小耙 (20)的下部位置紧贴浓密池中部浅椎体坡上,大耙(19)、小耙(20)通过连接杆(21)相互 连接,上耙爪(25)的外沿紧贴浓密池体(2)中部浅椎体坡的坡壁与上部为圆柱筒壁的连接 边沿,下耙由支撑杆(24)和下耙爪(26)以传动轴(12)为轴心位于大耙(19)、小耙(20)下 部,下耙爪(26)紧贴浓密池体(2)下部深椎体坡的坡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浓密机,其特征在于排泥斗(27)为漏斗结构位于浓密 池池体(2)下部,有高压水装置、垂直出料口(31)、斜向出料口(30)、扰流叶(32)等结构组 成,高压水装置有弯行高压水管(28)和直行高压水管(29)组成,弯行高压水管(28)与斜 向出料口(30)连接,直行高压水管(29)与排泥斗(27)壁连接,弯行高压水管(28)和直行 高压水管(29)末端有闸阀(33)结构,斜向出料口(30)末端有电动阀(34)结构,传动轴底 部连接对称的一组扰流叶(32),扰流叶(32)外沿间隙贴合排泥斗(27)内壁。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效浓密机装置,包括浓密池装置、传动装置、旋流加料装置、耙泥装置、排泥斗和高压水装置,通过对原有浓缩设备的技术改进,特别是浓密池体采用了三段圆形结构,上部为圆柱筒形,中部为倒放浅椎体,下部为倒放深椎体,耙泥装置也根据浓密池体的机构特点进行大胆改进,采用大耙、小耙和下耙三组机构,本实用新型能够使浓密机的工作效率在原有基础上提高2-3倍,且矿浆固体微粒分离更加彻底,流出的上清液更加清澈。
文档编号C02F1/52GK201777926SQ20092029477
公开日2011年3月30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24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24日
发明者石伟夫, 马贤松, 黄钦林 申请人:黄钦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