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排浆油泥热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81545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排浆油泥热解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泥的除油净化领域,具体为一种双排浆油泥热解装置。



背景技术:

采油和炼油过程会产生大量的含油含泥的废水,目前的油泥处理技术处理后的污泥含油一般在5%以上,不能实现泥的无害化排放。首先,原油开采产生含油污泥。原油开采中产生的含油污泥主要来源于地面处理系统、采油污水处理过程中。再就是油田集输和储存过程产生油泥。我们习惯把炼油厂污水处理中产生的隔油池底泥、浮选池浮渣、原油罐底泥等俗称三泥。油田含油污泥的组成成分极其复杂,是一种极稳定的悬浮乳状液体系,除自身含有大量老化原油、蜡质、沥青质、胶体等,还包括生产过程中投加的大量凝聚剂、缓蚀剂、阻垢剂等水处理剂。污泥还含有大量的病原菌、寄生虫(卵)、重金属、放射性元素等难降解的有毒有害物质,这对人类的健康和自然环境都是一个极大的危害。因此油田含油污泥已被列为危险固体废弃物。

焚烧利用热值与热解处理需要二次处理的污染物少,可实现完全最终处理,适宜规模处理,具有研究与推广价值,其中热解较焚烧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具有更好的市场优势。热解技术是目前国外广泛用于含油污泥无害化处理的手段,是一种改型的污泥高温处理工艺。油泥在绝氧条件下加热到一定温度使烃类及有机物解吸,烃热解后剩余泥渣、烃类可以回收利用。于是能很好地回收油泥中的有用资源,不易形成二次污染,实现了资源化和能量的循环利用。同时,由于热解处于中低温还原氛围下,所以不易有二噁英等有害物质生成,且有利于回收油质量的提高,也有利于重金属的稳定化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双排浆油泥热解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双排浆油泥热解装置,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内安装有热解腔,热解腔外侧设有热风夹壁层,所述热解腔上端一侧安装有进料腔、另一侧设有气化分离腔,所述进料腔上连接有进料管,气化分离腔上安装有引风机,气化分离腔外侧设有安全窗,所述热解腔远离进料管的一端上设有出料口,热风夹壁层一端设有进风口、另一端设有出风口,所述热解腔内设有两根平行的螺旋轴,螺旋轴外侧通过十字螺旋轴安装有螺旋桨叶,所述螺旋桨叶沿着螺旋轴在一个螺距的导程内装有4个叶片,所述两根螺旋轴的两端分别通过运转轴承安装在机壳上,在螺旋轴上靠近进料管的一端通过啮合齿轮组将两根螺旋轴相互做反向旋转,所述两根螺旋轴中的其中一根通过联轴器连接于动力装置。

所述动力装置通过固定座安装固定,固定座通过固定螺栓安装固定,啮合齿轮组通过齿轮组固定支架安装在机壳上。

所述螺旋轴与机壳连接的运转轴承处安装有水冷装置,运转轴承与机壳1连接处安装有氮气保护装置。

所述热风夹壁层为U型结构,热风夹壁层将热解腔包裹,热风夹壁层外侧设有保温层。

所述进风口、进料管、出风口上安装有连接法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采用加热蒸馏原理,在装置内使油泥温度达到终馏点,这样,油泥中的油分全部气化,再把气体全部引入洗涤分离装置,回收油分。到达终馏点以后的泥土完全无油,达到油泥的无害化排放。其中双排浆结构,在输送油泥的过程中,还对油泥团有粉碎和搅拌作用,提高了热解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螺旋轴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螺旋桨叶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螺旋桨叶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实现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6所示,一种双排浆油泥热解装置,包括:机壳1,所述机壳1内安装有热解腔,热解腔外侧设有热风夹壁层18,所述热解腔上端一侧安装有进料腔、另一侧设有气化分离腔10,所述进料腔上连接有进料管8,气化分离腔10上安装有引风机11,气化分离腔10外侧设有安全窗9,所述热解腔远离进料管8的一端上设有出料口15,热风夹壁层18一端设有进风口2、另一端设有出风口16,所述热解腔内设有两根平行的螺旋轴3,螺旋轴3外侧通过十字螺旋轴19安装有螺旋桨叶17,所述螺旋桨叶17沿着螺旋轴3在一个螺距的导程内装有4个叶片,所述两根螺旋轴3的两端分别通过运转轴承安装在机壳1上,在螺旋轴3上靠近进料管8的一端通过啮合齿轮组4将两根螺旋轴3相互做反向旋转,所述两根螺旋轴3中的其中一根通过联轴器7连接于动力装置6。

所述动力装置6通过固定座5安装固定,固定座5通过固定螺栓安装固定,啮合齿轮组4通过齿轮组固定支架12安装在机壳1上。

所述螺旋轴3与机壳1连接的运转轴承处安装有水冷装置13,运转轴承与机壳1连接处安装有氮气保护装置14。

所述热风夹壁层18为U型结构,热风夹壁层18将热解腔包裹,热风夹壁层18外侧设有保温层20。

所述进风口2、进料管8、出风口16上安装有连接法兰。

本发明设计了双排浆的螺旋输送结构,二根平行的螺旋轴通过一对啮合的齿轮传动做反向旋转。在螺旋轴上安装桨叶,沿着螺旋线在一个螺距的导程内(即360°)装有4个桨叶,一根左旋,另一根右旋。当油泥进入到螺旋处时,旋转的桨叶就推动泥团向前运动,当泥团被推到二根轴的中心部位时,桨叶向上继续旋转,泥团被搁置下来,这时,另外一根螺旋的桨叶插入泥团把泥团进行切割,搅动,同时又将泥团推进1/4个螺距。如此循环反复,泥团被逐步的切割和搅动粉碎成细的泥沙,设计成夹壁的机壳里吹进的热风通过夹壁把热量传递给泥沙,通过调节进泥量和螺旋速度以及进风量和进风温度就可以使泥沙在离开装置前达到所含油分的终馏点,最终使所有油分全部气化而离开泥沙。使泥沙达到无油排放。气化的油分和水分通过装置附设的引风机输送到喷淋洗涤装置,快速降温,达到油分和水分的凝点,使油分和水分与空气分离,回收油分和水分,净化的空气排放。装置的蒸馏气体是通过引风机输送的,因此系统内部是负压状态,既可以使运行过程更安全,也降低了馏化温度,更加节能。系统设置了氮气保护和安全窗,为安全生产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为了保护运转轴承免受高温的损坏,螺旋轴还设计了水冷装置。

由于引风机的作用,装置处于负压状态。负压使得装置处于相对安全的状态,再加上氮气密封装置和装置本身设置的安全窗,以及报警系统,装置的安全使用得到保障。负压状态还可以降低油和水的气化温度,使得泥团的干凝点降低,实现节能运行。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的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