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31289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的是指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农村水污染情况日趋严重,并且逐渐成为农村污染的一大重要来源。因此,农村污水处理逐渐受到重视,目前主要采用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人工湿地来处理农村污水。

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投资普遍较大,运行费用较高,且与环境的融入性较差,与周围环境不协调,功能有余美观不足;人工湿地占地面积大,可使用年限短,需要经常维护管理。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新技术,要求投资、运行成本低,与环境协调性强,外观美观漂亮,维护简单,来解决上述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一种污水处理装置,该装置特别适用于农村污水的处理,其综合了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人工湿地的特点,具有建造成本低,运行费用少,安装方便,维护简单,观赏性强等优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水泵及污水处理池,所述水泵通过进水管连接于污水处理池的底部,所述水泵的进水口处设有用于对污水进行预处理的第一筛网;所述污水处理池内部设有穿孔布水管及生化处理装置,所述穿孔布水管设置于污水处理池的底部,所述穿孔布水管的一端连接于进水管,另一端延伸至污水处理池之外,所述生化处理装置设置于穿孔布水管的上方,所述生化处理装置包括用于附着微生物群落的填料层及曝气头,所述填料层的顶面及底面分别覆盖有第二筛网以及第三筛网,所述曝气头处于所述生化处理装置的底部,所述曝气头外连接于鼓风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筛网的孔径为0.5~1.5c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穿孔布水管呈“丰”字形设置于污水处理池的底部,所述穿孔布水管的管道上间隔设有圆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圆孔的直径为20~30mm,所述圆孔与所述穿孔布水管的轴线呈45度角。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填料层由比表面积为0.1m2/g~0.15 m2/g的高分子材料组成,填料层的厚度为0.1~0.3mm,所述填料层的横截面呈连续“S”型,在“S”型曲面上分布有数条沟渠,沟渠与曲面组成一个半封闭空间,在填料层表面附着有微生物。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污水处理池的出水口设有滤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污水处理池的出水口与跌水池相连接,所述跌水池中种植具有观赏性的植物。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综合了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人工湿地的特点,将筛网、水泵、进水管、鼓风机、污水处理池、生化装置、自动控制柜、跌水台、观赏性植物整合为一套装置来完成农村污水处理的技术,可以实现生态平衡和良性循环的目的;

2.本实用新型具有建造成本低,运行费用少,系统简单,管理方便,处理效果稳定的优点;

3.本实用新型在污水处理池的出水口处设置有跌水池,并且在跌水池中可种植各种供观赏的植物,使得污水处理设备告别了污水处理设施脏、臭的形象,具备了观赏性强的特点,符合绿化环境的理念,与周边环境的契合度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污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水泵,2-污水处理池,3-进水管,4-第一筛网,5-生化布水管,6-生化处理装置,7-鼓风机,8-滤料,9-跌水池,61-填料层,62-曝气头,63-第二筛网,64-第三筛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针对现有技术中对农村污水处理方案的不足以及缺陷,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污水处理装置,该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水泵1及污水处理池2,本实用新型通过水泵1将污水抽取到污水处理池2中,经过污水处理池2的处理净化效果,最终将经处理后的水可直接作为景观水使用或者排放到河水中去。

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中,上述水泵1在其进水口处设置有第一筛网4,第一筛网4的孔径大小0.5~1.5cm,优选为1cm,上述第一筛网4对污水具有预处理的效果,当污水进入到水泵1之前,经过设置在水泵1进水口处的第一筛网4的作用,可将污水中大块污染物隔绝掉,此时,污水中还存在有小颗粒污染物以及可被微生物分解的有机污染物,至此,再通过进水管3将污水输送至污水处理池2中处理。

上述进水管3与水泵1的出水口相连,经过预处理后的污水通过进水管3进入到污水处理池2之中。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能够保证污水能够均匀的进入到污水处理池中,在污水处理池2的底部设置有呈“丰”字形的穿孔布水管5,穿孔布水管5通过管箍固定在污水处理池2的底部。在穿孔布水管5的管道上均匀间隔设置有直径为20~30mm,优选25mm的圆孔,进水管3连接于穿孔布水管5的主管的一端,此时,从进水管3出来的污水进入到穿孔布水管5之中并从圆孔中出来,通过调节流量控制污水的流速控制在1.5~2.0m/s,污水从圆孔中出来同时可以对污水处理池2底部的厌氧污泥起到搅拌的作用,能够让厌氧污泥流化起来,充分的为污水与污泥提供了接触,能够将污水中难降解的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缓解了后续处理压力,同时穿孔布水管5呈“丰”字形均匀布置,可实现污水从污水处理池2的底部均匀上升的目的,避免了污水短流现象,有利于污水处理池2对污水的充分处理。

在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方式中,为了增强穿孔布水管5的作用,均匀间隔设置于穿孔布水管5的管道上的圆孔与穿孔布水管5的轴线呈45度角,将圆孔倾斜设置于管道之上,使得污水从圆孔中出来时对池底污泥起到一定的冲击搅拌作用,同时更能保证污水从穿孔布水管5均匀进入到污水处理池2中。

需要说明的是,穿孔布水管5的主管的另一端延伸至污水处理池2之外,当穿孔布水管5中被污染物所堵塞时,就可以在污水处理池2的外部对穿孔布水管5进行清理,有效的解决了布水管的堵塞问题,保证其在污水处理池2中的作用。上述穿孔布水管5结构及位置的设置,使得本实用新型在后期维护简单方便,可持续使用。

在本实施中,上述污水处理池2呈圆柱形,由于圆柱形的形状特点,使得污水处理池2底部的污泥不会聚齐成死角,能够方便后期的维护。在污水处理池2的上端即穿孔布水管5的上方设置有生化处理装置6,生化处理装置6利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将污水中的剩余污染物净化掉。具体而言,上述生化处理装置6包括填料层61及曝气头62,填料层61由比表面积为0.1m2/g~0.15 m2/g的高分子材料组成,填料层61的厚度为0.1~0.3mm,填料层61呈连续“S”型,在S型曲面的方向上分布有数条沟渠,沟渠与曲面组成一个半封闭空间,在填料层61表面附着有微生物。填料层上的 “S”型曲面增大了比表面积和微生物的附着面积,当水流经填料时,在沟渠围成的半封闭空间内旋转而形成漩涡,有效的提高了水和微生物接触面积,提高了处理效率,同时由于填料特殊的结构导致填料层61内部分地方为好氧空间、部分地方为缺氧空间、部分地方为厌氧空间,这就为厌氧生物、缺氧生物、好氧生物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栖息场所,使得这三种生物能够共存于填料内部,这样就不需要再单独建造好氧区、缺氧区、厌氧区,节省了设施的建造成本。正因为填料层61特殊的构造,故在填料层61之上能够很好的生存有细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水螅纲幼虫、珊瑚虫纲幼虫等,这些生物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链,相互协同,能够有效全面的降解水中污染物质,同时由于生态链的完整,大大的提高了污染物质的降解速度,缩小了处理池的容积,同时,为了防止填料层61中高分子材料的流失,本实用新型在填料层61的顶面以及底部分别设置有第二筛网63及第三筛网64,第二筛网63及第三筛网64的孔径可以做到较小,以保证能够充分防止高分子材料的流失为准;上述曝气头62处于生化处理装置6的底部位置,上述曝气头62连接于位于污水处理池2之外的鼓风机7,鼓风机7与曝气头62相结合组成鼓风曝气系统,通过鼓风曝气系统的作用可为填料层上附着的好氧生物提供足够的氧气,由于填料比表面积大,填料上的生物种类、数量繁多,耗费氧的速度非常快,因此需配备足够风量的鼓风机机型。经过污水处理池2第一重处理之后的污水进一步上升至填料层61处,填料层61之上的生物群落继而对污水中的剩余污染物进行分解处理,将污水中的污染物分解为水、二氧化碳等,实现污水处理池对污水的第二重处理,经过污水处理池两重处理之后的污水就可以直接作为景观水使用或者排放到河水中去。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为了更加充分的保证污水处理后的效果,在污水处理的出水口处还设有滤料8,滤料能对水处理池中少量的悬浮物能够得到拦截,降低了出水中的悬浮物浓度,避免了悬浮物长时间在跌水池中积累而造成跌水池的堵塞,同时滤料也对污水中的污染物能起到一定的吸附的作用,保证了处理效果。经过滤料8的后续处理,能够进一步提高污水处理的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在污水处理池2的出水口处还设置有跌水池9,并且在跌水池9中可种植各种供观赏的植物,使得污水处理设备告别了污水处理设施脏、臭的形象,具备了观赏性强的特点,符合绿化环境的理念,与周边环境的契合度高,同时这些观赏性的植物本身对水中污染物有一定的净化作用,因此可以减轻前面二重处理的负担,减少前面二重处理的投入,因此种植观赏性植物不仅有美化作用,同时也能够减少投资。上述跌水池9分优选为三级呈阶梯式,第一级和第二级跌水池开有用来将处理后的水流向下一级的跌水池的口,每一级跌水池中均可种植具有观赏性的植物。

由此可知,本实用新型是将筛网、水泵、进水管、鼓风机、污水处理池、生化装置、跌水台、观赏性植物整合为一套装置来完成农村污水处理的技术,是一种可以达到生态平衡和良性循环的设备。其综合了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人工湿地的特点,具有建造成本低,运行费用少,安装方便,维护简单,观赏性强等优点。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