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水出料的辨识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93422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泥水出料的辨识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新型为提供一种泥水出料的辨识分离装置,尤指一种利用简单的侦测动作辨识入料性质,而可藉由改变路径的方式区分泥或水的泥水出料的辨识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按,目前用以分离污泥及污水的方法,系以肉眼辨识输入机台轨道的物料,并透过机台轨道上放置的复数组可活动位移分开及重迭并靠的板框,然后利用人工操控的方式,控制板框的开合动作,以达到分离污泥及污水的目的;或利用螺旋压滤机配合螺旋叶片的旋转,一边在滤筒内运送、一边被压榨脱水而形成脱水泥饼。

惟板框式的污泥运输过程中,仍然会有部分往下渗流的污水,以致污水直接滴流到污泥集中区或输送带上,造成污泥潮湿,而影响污泥干燥度;而螺旋式者,则会在进料口处,因其附近的滤筒部分会堆积无法过滤完毕的水,而导致螺旋压滤机的处理效率降低,使生成的脱水泥饼的含水率过高。

此外,以肉眼辨识辨识物料,并以人工操控之方式改变物料的运输路线,不但浪费人力成本,且操作者需持续盯着运输路径,需要高度集中的精神力,容易造成人为疏失,且调整时机是否得宜,全凭操作者的经验,因此,经常造成产出质量不良。

是以,要如何解决上述习用的问题与缺失,即为本新型的申请人与从事此行业的相关厂商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者。



技术实现要素:

故,本新型的请人有鉴于上述缺失,乃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评估及考虑,并以从事于此行业累积的多年经验,经由不断试作及修改,始设计出此种利用简单的侦测动作辨识入料性质,而可藉由改变路径的方式区分泥或水的泥水出料之辨识分离装置的新型专利者。

本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利用红外线等侦测方式辨识出物料性质为泥质或水质,而藉翻板动作改变物料行进方向,进而达到泥水筛选的目的。

为达上述目的,本新型的结构包括:一入料机构,用于输入流质物料,该入料机构的入料路径一侧设有至少一辨识装置,用于辨识该流质物料之性质,且入料机构一侧活动设置有一分离装置,用于调整该入料路径,该分离装置一侧设有一电性链接该辨识装置的驱动装置,用于根据该辨识装置的辨识结果选择性驱动该分离装置,而该分离装置背离该入料机构一侧设有复数排料机构;俾当使用者将本新型作为流质物料的分离装置时,系于入料机构一侧倒入该流质物料,当其流动到辨识装置一侧时,即可利用光感效应或导电效应判断该流质物料为泥质或水质,并将辨识结果传递给驱动装置,由驱动装置选择性执行分离装置的翻板动作,若分离装置的位置角度符合判定物料性质的入料路径时,则分离装置维持不动,反之,分离装置的位置角度与物料性质的入料路径无法对应时,则令分离装置转动以切换成另一入料路径,且泥质物料与水质物料的入料路径,用于分别链接至排料机构,而将两不同性质的流质物料导引至不同位置。藉此,利用简单的结构动作,将泥质物料与水质物料轻松区分,以供使用者运用。

藉由上述技术,可针对习用分离污泥及污水的技术所存在的物料辨识动作仅由人工判定、运输路径区分不明确有物料混杂之虞、及运输路径变更时机点不易掌握等问题点加以突破,达到上述优点的实用进步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是本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3是本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一);

图4是本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二);

图5是本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三)。

具体实施方式

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构造,兹绘图就本新型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特征与功能如下,俾利完全了解。

请参阅第一图及第二图所示,系为本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及侧视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新型系包括:

一入料机构1,用于输入流质物料;

至少一设于该入料机构1的入料路径一侧的辨识装置2,用于辨识该流质物料的性质,该辨识装置2系包含一侦测模块21、一电性链接该侦测模块21的分析模块22、及一链接下述承载本体6的调节组件23,用于该辨识装置2调整位置或角度,其中该侦测模块21系以红外线、导电电极或光感应型探测器其中之一者侦测方式进行探测;

一活动设置于该入料机构1一侧的分离装置3,用于调整该入料路径,该分离装置3系包含一供链接下述驱动装置4的抵触部32、及至少一设于下述承载本体6一侧的枢转轴31,并于该分离装置3一端界定有一承接部33,且于该承接部33连结该入料机构1时,在入料机构1及该分离装置3上形成一第一排料路径,并于该承接部33远离该入料机构1时,在入料机构1及该分离装置3上形成一第二排料路径;

一设于该分离装置3一侧且电性链接该辨识装置2的驱动装置4,系根据该辨识装置2的辨识结果选择性驱动该分离装置3;

复数设于该分离装置3背离该入料机构1一侧的排料机构5,该排料机构5系包含一设于该第一排料路径一侧的第一排料件51、及一设于该第二排料路径一侧的第二排料件52;及

一承载本体6,系供设置该入料机构1、该辨识装置2、该分离装置3、该驱动装置4及该排料机构5,该承载本体6系包含至少一隔离部61、及一界定于该隔离部61一侧的容置空间62。

藉由上述的说明,已可了解本技术的结构,而依据这个结构的对应配合,更可达到利用简单的侦测动作辨识入料性质,而可藉由改变路径的方式区分泥或水等优势,而详细的解说将于下述说明。

请同时配合参阅图1至图5所示,系为本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侧视图、动作示意图(一)、动作示意图(二)及动作示意图(三),藉由上述构件组构时,可由图中清楚看出,本新型的结构非常简单,主要系于一承载本体6上设置入料机构1、排料机构5、及透过辨识装置2与驱动装置4选择性旋转改变角度的分离装置3,即可轻松完成流质物料的分离动作(本实施例的流质物料,系指混杂固体及液体成份的泥浆类的泥质物料、或液体比例占绝大多数的水质物料。),且本新型的分离动作并非将混杂的泥质物料与水质物料分离,而是藉由辨识动作选择性改变入料路径,使泥质物料与水质路料导向不同出口。

实际使用时,使用者只要将流质物料由入料机构1处倒入,藉由入料机构1两侧的隔板及承载本体6的隔离部61,确保流质物料不会流出容置空间62外。接着利用入料机构1的倾斜度使流质物料自然滑落,此时位于入料机构1一侧的辨识装置2,即利用侦测模块21侦测该流质物料的性质,并可根据入料状况以调节组件23调整侦测模块21的角度位置,该侦测方式可为红外线、导电电极或光感应型探测器其中之一者,侦测的结果系由分析模块22将回馈讯号的时间频率进行数据比对(本实施例的分析模块22系透过电子装置以讯号传输线链接侦测模块21为代表,但不因此而局限其形式),例如:侦测方式为红外线时,则藉由侦测模块21接收反射的红外线的时间频率来判定该流质物料为泥质或水质,至于该时间频率的设定,则由使用者依物料状况或产出条件需求设定分析模块22,藉此,依据辨识装置2辨识的结果,下达指令给驱动装置4,并依当前分离装置3的角度位置及其对应形成之第一排料路径S1或第二排料路径S2,来决定分离装置3是否旋转。

假设初始状态为第一排料路径S1,则分离装置3一端的承接部33系连结于入料机构1一端,此时分离装置3背离入料机构1的一端系衔接着第一排料件51,故若辨识装置2的辨识结果为水质物料,则驱动装置4维持下压状态,压制着分离装置3一侧的抵触部32,藉此,让水质物料沿着第一排料路径S1直接排出;若当辨识装置2之辨识结果为泥质物料时,驱动装置4则改变为收缩状态,此时因分离装置3的枢转轴31非设于分离装置3的中心,而是较远离承接部33之一侧,故当驱动装置4向上收缩时,分离装置3不再受抵触部32限制,而以偏心设置的转轴31为轴心,利用重力自然旋转下翻。(此动作为较佳实施例的举例,不因此而局限,例如亦可由驱动装置4直接链接抵触部32,而不论枢转轴31是否偏心设置,皆可带动分离装置3旋转。)

当分离装置3的承接部33远离入料机构1时,即于入料机构1及分离机构间产生一高度段差,同时形成一第二排料路径S2,进而改变流质物料的入料路径,让被判定为泥质物料的部分在脱离入料机构1末端时,被分离装置3所阻挡,进而导引至第二排料件52一侧。藉此,利用红外线等侦测方式辨识出物料性质为泥质水水质,而藉翻板动作改变物料行进方向,进而达到泥水筛选的目的。

惟,以上所述仅为本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非因此即局限本新型的专利范围,例如本实施例虽以第一排料路径S1进行排水,但亦可做为排泥的用,而第一排料件51与第二排料件52则单纯向下出料或侧边出料的差异,亦可供使用者自由选择。故举凡运用本新型说明书及图式内容所为的简易修饰及等效结构变化,均应同理包含于本新型的专利范围内,合予陈明。

综上所述,本新型的泥水出料之辨识分离装置于使用时,为确实能达到其功效及目的,故本新型诚为一实用性优异的新型,为符合新型专利的之申请要件,爰依法提出申请,盼审委早日赐准本新型,以保障申请人的辛苦发明,倘若钧局审委有任何稽疑,请不吝来函指示,创作人定当竭力配合,实感德便。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