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式纯化水制备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01181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纯化水制备设备,属于水体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淡水需求量逐年增长,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占总水量不到3%,陆地淡水之占总水量的2.53%,加之水污染严重,造成水资源严重紧缺。纯化水对水体质量要求格外严格,传统的纯化设备结构复杂,造成纯化过程时间长,效率低。另外,传统纯化设备设置在固定的纯化处理场所,无法移动,不能机动灵活的进行水体纯化处理。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处理效果好,机动灵活的移动式纯化水制备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移动式纯化水制备系统,包括设置于货车上的设备外箱,所述设备外箱内设有超滤系统和反渗透系统,所述超滤系统包括原水箱,原水经入水口进入原水箱,原水箱经过滤组件连接滤膜组件,滤膜组件连接超滤水箱,所述滤膜组件上设有超滤浓水阀,滤膜组件连接反洗系统,超滤水箱通过反渗透供水泵连接反渗透系统的精密过滤器,所述精密过滤器经高压泵连接反渗透膜组件,所述反渗透膜组件上设有反渗透产水出口阀和反渗透浓水阀。

所述过滤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超滤给水泵和过滤器。

所述反洗系统包括设置于反洗管路上的超滤反洗泵,所述反洗管路连接超滤水箱和滤膜组件,所述反洗管路上设有反洗加药系统。

所述反渗透供水泵与精密过滤器之间的管路上连接还原剂加药系统和阻垢剂加药系统。

所述反洗加药系统的药剂包括次氯酸钠。

所述货车为箱式货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系统搭载于货车上,机动性强,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纯化效果好、效率高、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共有附图1幅。

图1为本实用新型原理图。

图中附图标记如下:1、入水口,2、原水箱,3、超滤给水泵,4、过滤器,5、滤膜组件,6、超滤浓水阀,7、反洗加药系统,8、超滤反洗泵,9、超滤水箱,10、反渗透供水泵,11、还原剂加药系统,12、阻垢剂加药系统,13、精密过滤器,14、高压泵,15、反渗透膜组件,16、反渗透浓水阀,17、反渗透产水出口阀,18、设备外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移动式纯化水制备系统,包括设置于货车上的设备外箱18,所述设备外箱18内设有超滤系统和反渗透系统,所述超滤系统包括原水箱2,原水经入水口1进入原水箱2,原水箱2经过滤组件连接滤膜组件5,滤膜组件5连接超滤水箱9,所述滤膜组件5上设有超滤浓水阀6,滤膜组件5连接反洗系统,超滤水箱9通过反渗透供水泵10连接反渗透系统的精密过滤器13,所述精密过滤器13经高压泵14连接反渗透膜组件15,所述反渗透膜组件15上设有反渗透产水出口阀17和反渗透浓水阀16。

所述过滤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超滤给水泵3和过滤器4。

所述反洗系统包括设置于反洗管路上的超滤反洗泵8,所述反洗管路连接超滤水箱9和滤膜组件5,所述反洗管路上设有反洗加药系统7。

所述反渗透供水泵10与精密过滤器13之间的管路上连接还原剂加药系统11和阻垢剂加药系统12。

所述反洗加药系统7的药剂包括次氯酸钠。

所述货车为箱式货车。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

原水通过超滤给水泵3,经过过滤器4进入到超滤装置内。超滤是一种压力式膜过滤设备,原水以膜两侧的压差为驱动力,以超滤膜为过滤介质,在一定的压力下,当原水流过膜表面时,超滤膜表面密布的许多细小的微孔只允许水及小分子物质通过而成为产水即透过液,而原水中体积大于膜表面微孔的物质则被截留在膜的进水侧,成为浓水即浓缩液,从而达到净化、分离和浓缩的目的。超滤的产水最终进入超滤水箱9作为反渗透的原水,超滤的浓水通过超滤浓水阀6进行排放。超滤装置为周期性运行,当超滤的运行时间达到设定的时间,需对其进行反洗。以超滤的产水作为超滤的反洗水,反洗时一并投加次氯酸钠等药剂,使超滤的反洗效果更好。超滤的反洗即使水反向进入超滤膜组件,透过超滤膜对积累在进水侧的被截留的污染物质进行水力冲刷将其去除。

超滤的产水作为反渗透的原水经反渗透供水泵10及精密过滤器13,最终通过高压泵14的二次加压进入到反渗透装置中。反渗透的原理即在浓溶液侧(进水侧)施加一个大于渗透压的压力,使水分子透过半透膜,从浓溶液侧(进水侧)向稀溶液侧(产水侧)流动,利用半透膜的选择透过性将原水中的无机离子、细菌、病毒、有机物及胶体等杂质截留,而只允许水分子透过来获得高质量的纯化水。浓水侧截留下来的物质,通过浓水排放阀随浓水一起排放出反渗透装置。反渗透的产水则通过装置上的产水阀作为整套装置的出口阀进行收集使用。为了反渗透装置的长期稳定运行,在反渗透的进水中需投加一定剂量的阻垢剂及还原剂等药剂对反渗透膜进行保护。整套的纯化水制备装置均安装在箱式货车上,随需移动使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