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氢水生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70620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便携式氢水生成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携式氢水生成装置。



背景技术:

氢表示为“H”,是指原子状态的氢。我们通常所说的氢是“H2”,是指分子状态的氢。氢水是指溶解了这种氢的水。

据报道,这种氢水中,所溶解的氢起到去除作为活性氧的羟基自由基(hydroxyl radical)的抗氧化作用,因此,有助于预防老化、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癌、老年痴呆,并且,在皮肤美容、减肥、恢复疲劳、改善性功能、提升运动能力、强化免疫力、解酒、改善过敏性皮肤等方面有效。

另外,在现有美容界使用的浴疗以及水疗(SPA)服务中,为了制造氢水,使用带有本体的圆柱形的大型氢水制造装置。作为家庭用的,有生成氢水的入浴剂,但因为是一次性产品,因此难以永久地使用。

另外,近年来在登山或徒步等各种形态的户外活动中,对携带氢水生成装置并能够饮用的需求也逐渐增加,然而,下述专利文献中的现有实用新型难以具备能够满足这种需求的结构以及功能。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韩国授权专利第10-1120942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情况所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氢水生成装置,使用者携带方便,且不局限于任何场所,能够在浴缸等存储有水的各种场所生成氢水,并且,由此能够治疗过敏性皮肤等皮肤疾病,以及能够舒适地沐浴。

另外,其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氢水生成装置,能够浮在倒入小容量杯子等的水中而生成使用者可以饮用的氢水。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氢水生成装置,包括:上部壳体;与上述上部壳体相结合的下部壳体;收容于上述上部壳体的电源供应部;设置于上述上部壳体的下端,与上述电源供应部电连接的电极部;以及,收容于上述下部壳体的浮力部,且上述下部壳体上可形成有作为供水通过的通道的水孔。

上述电极部可以包括:连接于上述电源供应部的阳极的第一电极;连接于上述电源供应部的阴极的第二电极;以及,设置于上述第一电极和上述第二电极之间的隔膜。

上述第二电极可形成有贯穿孔。

上述隔膜可以是能够使水透过的高分子材质。

上述上部壳体可以是从上端至下端直径逐渐变大,且上述下部壳体可以是从下端至上端直径逐渐变大。

上述下部壳体的上端内周面可以与上述上部壳体的下端外周面咬合而结合。

另外,还可以包括设置于上述上部壳体的上端,并与上述电源供应部电连接的输入部。

上述电源供应部可以具有天线,以能够实现无线充电。

当上述上部壳体与上述下部壳体结合时,上述上部壳体与上述下部壳体之间可形成规定的空间。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便携式氢水生成装置,包括:上部壳体;与上述上部壳体相结合的下部壳体;收容于上述上部壳体的电源供应部;设置于上述上部壳体的下端,并与上述电源供应部电连接的电极部;以及,收容于上述下部壳体的浮力部,且上述下部壳体的下端和上端上可形成有作为供水通过的通道的多个水孔。

另外,还可以包括设置于上述上部壳体的上端,且与上述电源供应部电连接的充电端子。

另外,还可以包括可拆卸于上述充电端子周边的上述上部壳体的上端的罩部。

上述电极部可以包括:连接于上述电源供应部的阳极的第一电极;连接于上述电源供应部的阴极的第二电极;以及,设置于上述第一电极和上述第二电极之间的隔膜。

上述第二电极可形成有贯穿孔。

上述隔膜可以是能够使水透过的高分子材质。

上述上部壳体可以是从上端至下端直径逐渐变大,且上述下部壳体可以是从下端至上端直径逐渐变大。

上述下部壳体能够能够旋转地连接于上述上部壳体。

另外,还可以包括设置于上述上部壳体的上端,并与上述电源供应部电连接的输入部。

当上述上部壳体与上述下部壳体结合时,上述上部壳体与上述下部壳体之间可形成规定的空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氢水生成装置,使用者携带方便,且不局限于任任何场所,能够在浴缸等有水的各种场所生成氢水,由此,能够实现过敏性皮肤等皮肤疾病的治疗以及舒适的沐浴。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便携式氢水生成装置,不仅能够浮在倒入小容量杯子等的水中而生成使用者可以饮用的氢水,还能够将无味的氢水变成茶水,从而使用者可以边品味边饮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氢水生成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氢水生成装置的剖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电极部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氢水生成装置的使用状态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便携式氢水生成装置的立体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便携式氢水生成装置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便携式氢水生成装置倒置的形态的立体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具有连接部的便携式氢水生成装置的立体图。

图9是用于说明配置于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便携式氢水生成装置中的茶包的图。

图10是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便携式氢水生成装置的使用状态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00、200:便携式氢水生成装置

110、210:上部壳体

120、220:下部壳体

wp:水孔

130、230:电源供应部

140、240:电极部

141、241:第一电极

142、242:隔膜

143、243:第二电极

150、250:浮力部

160、260:输入部

270:充电端子

280:罩部

281:吸附部

282:手柄部

290: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详细地进行描述。首先,应当留意的是,在对各个附图的构成要素赋予附图标记时,对一些相同的构成要素,即便表示在不同的附图中,也尽可能赋予了相同的附图标记。另外,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并不限定于或受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在实施时能够对其进行各种变形。

参照图1以及图2,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氢水生成装置100包括:上部壳体110、下部壳体120、电源供应部130、电极部140、浮力部150以及输入部160,下部壳体120设置有浮力部150,因此与下部壳体120结合的上部壳体110能够浮在水中,当设置于上部壳体110的电极部140通过电源供应部130以及输入部160而具有极性时,与通过下部壳体120流入的水产生反应而生成氢,从而将上述水转化成含有溶解氢的氢水。

上部壳体110可以是下端开放的圆筒形。上部壳体110可以是从上端至下端直径逐渐变大的形状。另外,上部壳体110中,沿着下端外围面可形成有螺纹112。上部壳体110可通过螺纹112与下部壳体120咬合而结合。由此,当上部壳体110借助外力向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旋转时,可以与下部壳体120结合或与下部壳体120解除结合。

下部壳体120可以是上端开放的圆筒形。下部壳体120可以是从下端至上端直径逐渐变大的形状。另外,下部壳体120中,沿着上端内围面可形成有螺纹121。下部壳体120通过螺纹121与上部壳体110的螺纹112咬合,能够与上部壳体110结合。由此,当下部壳体120借助外力向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旋转时,可以与上部壳体110结合或与上部壳体110解除结合。

下部壳体120上可形成有作为供水通过的通道的水孔wp,水孔wp可贯通下部壳体120的侧面而形成。当下部壳体120与上部壳体110相互结合状态的便携式氢水生成装置100浮在水中时,上述水孔wp能够使水穿梭在便携式氢水生成装置100的内部和外部,并通过电源供应部130以及电极部140使其转化成氢水。

另外,上部壳体110以及下部壳体120优选由防水材质形成。

电源供应部130可以包括能够充电的电池、以及能够通过外部指令将电池的电源施加于电极部140的控制部。电源供应部130可收容于上部壳体110的内部。电源供应部130可贴紧于上部壳体110的内部的上端,并位于上部壳体110的上端。另外,电源供应部130可通过外部充电装置实现无线充电。为此电,源供应部130可以具备无线充电用天线An,或可以使用公知的磁共振等方法。

电源供应部130可根据外部指令向电极部140施加预设时间(例如,10分钟)的电源。由此,可以控制超过预设时间时不生成氢水。其中,预设时间可根据使用者的需求进行变更。

电极部140用于与水进行反应从而将水转化成氢水,可以设置于上部壳体110的下端,且可以与电源供应部130电连接。

电极部140可以包括第一电极141、隔膜142以及第二电极143。第一电极141可以位于上端,第二电极143可以位于下端,且隔膜142可以位于第一电极141和第二电极143之间。其中,第一电极141可连接于电源供应部140的阳极,第二电极143可连接于电源供应部140的阴极。

参照图3,第一电极141、隔膜142以及第二电极143分别可以是与上部壳体110的下端形状相似的圆板形状。第一电极141、隔膜142以及第二电极143可以面结合。

另外,第二电极143上可形成有多个贯穿孔h。并且,隔膜142可以是能够使水透过的高分子材质。由此,流入便携式氢水生成装置100内部的水可以通过第二电极143的贯穿孔h以及隔膜142到达第一电极141。

下面,对电极部140与水反应将水转化成氢水的过程进行说明。

首先,第一电极141接收来自电源供应部130的电源,并呈现阳极极性,第二电极143接收来自电源供应部130的电源,呈现阴极极性。

之后,当水流入便携式氢水生成装置100的内部时,在第一电极141上发生HO→1/2O+2H++2e的反应,在第二电极143上发生2HO+2e→H2+2OH的反应。

由此,连接有电源供应部130的阳极的第一电极141上生成氧(O),连接有电源供应部130的阴极的第二电极143上生成氢(H),从而能够获得含有0.1PPM以上的溶解氢的氢水,另外,第一电极141上生成氢离子(H+),第二电极143上生成氢氧根离子(OH)。

其中,氢离子(H+)将水变成酸性,氢氧根离子(OH)将水变成碱性,然而,由于它们以相同的量存在,因此,水的氢离子浓度(pH)在整体上不会改变。

因此,便携式氢水生成装置100能够生成被证实为具有去除活性氧的抗氧化效果以及过敏性皮肤改善效果等的氢水,进而可以利用于治疗以及美容等的用途。

参照图1以及图2,下部壳体120的内部收容有浮力部150,所述浮力部150能够使便携式氢水生成装置100浮在水中。优选为,浮力部150具有当便携式氢水生成装置100浮在水中时能够仅使电极部140浸在水中的浮力。

此外,上部壳体130的上端可具有输入部160。输入部160可以与电源供应部130电连接。输入部160可以是能够感知使用者的触摸动作的触摸式按钮,但不受限于此。

当输入部160接收到使用者输入的氢水生成指令时,能够将该使用者的指令传递至电源供应部130,并由电源供应部130将电源供给给电极部140,从而能够引起电极部140与水的电解过程。

参照图4,将便携式氢水生成装置100可应用于投入浴缸内从而将浴缸里的水转化成氢水的用途。即,便携式氢水生成装置100可以用作入浴设备。

便携式氢水生成装置100中,当上部壳体110与下部壳体120结合时,上部壳体110与下部壳体120之间会形成规定的空间,将入浴剂等置于上述规定的空间中,从而有助于使用者在浴缸中享受更舒适的沐浴。

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氢水生成装置100,使用者携带方便,且不局限于任何场所,在浴缸等有水的各种场所都能够生成氢水,由此,能够实现过敏性皮肤等皮肤疾病的治疗以及舒适的沐浴。

参照图5至图8,能够确认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便携式氢水生成装置200。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便携式氢水生成装置200,用于将使用者饮用的水转化为对过敏性皮肤等的皮肤炎、皮肤美白、老化、生活习惯病等有效的氢水,可以包括图1至图4中所描述的氢水生成装置100的结构,并且,为了能够浮在杯子等容器中使用,其大小小于图1至图4中说明的氢水生成装置100。

下面,在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便携式氢水生成装置200时,对通过图1至图4中的氢水生成装置100描述过的构成,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对与图1至图4中的氢水生成装置100不同的构成以及附加的构成部分详细地进行说明。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便携式氢水生成装置200,可以包括上部壳体210、下部壳体220、电源供应部230、电极部240、浮力部250、输入部260、充电端子270、罩部280以及连接部290。

在图5中,充电端子270设置于上部壳体210的上端中央部,当插入充电用连接器(connector)时,能够将通过充电用连接器的充电装置的电压传递至电源供应部230,从而能够给电源供应部230的电池充电。

上部壳体210的充电端子270周边可形成有凹面211,凹面211可以与罩部280面结合,通过与凹面211进行面结合的罩部280,能够将充电端子270与外部隔绝,从而起到保护作用。

罩部280可以包括吸附于凹面211的吸附部281和与吸附部281连接的手柄部282。吸附部281可以是吸附橡胶,但不受限于此。为了提升美感,手柄部282可以制成各种的形态。

在图6以及图7中,下部壳体220的下端以及上端可形成有作为供水通过的通道的多个水孔wp。下部壳体220的内部可形成有连接上端与下端的圆筒构件221。下部壳体220的圆筒构件221的外部可形成有与上述水孔wp连通的腔室ch,圆筒构件221的内部可具备浮力部250。下部壳体220通过上述结构能够加快水的流动,从而能够使水快速地转化成氢水。

在图8中,下部壳体220可通过连接部290可旋转地连接于上部壳体210。例如,连接部290可以包括形成于上部壳体210下端外周的一对凸出部,以及形成于下部壳体220上端的外周且两侧分别与凸出部进行插入连接的中空形状的圆筒部。

另外,在与连接部290相对的一侧的上部壳体210以及下部壳体220的外周,可形成有普通的卡接结构。例如,卡接结构可以包括:设置于下部壳体220的外周,且被向内侧按压而移动的挂钩;以及,形成于上部壳体210并挂住上述挂钩的槽。当挂钩卡在槽中时,上部壳体210与下部壳体220结合,当挂钩通过使用者的动作向内侧移动并从槽中脱离时,可以解除结合。

在如上所述的解除上部壳体210与下部壳体220的结合时,为了使用者能够方便地开启上部壳体210,可以具备包围连接部290圆筒部的弹簧S。弹簧S通过其弹性恢复力,使上部壳体210与下部壳体220的结合被解除时,能够旋转规定高度。

参照图9以及图10,在下部壳体220的上端凹陷部222可放置茶包300。茶包300用于浸泡绿茶等各种茶,其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便携式氢水生成装置100将水转化成氢水时,将无味的氢水变换成茶水T,从而使用者可以边品味边饮用。

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便携式氢水生成装置200,不仅能够浮在倒入小容量杯子的水中而生成使用者可以饮用的氢水,还能够将无味的氢水变换成茶水T,从而使用者可以边品味边饮用。

以上说明仅限于示例性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性特征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修正、变更以及置换。因此,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实施例以及附图并不是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而是用于说明,并且,本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并不受限于上述实施例以及附图。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