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间歇式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56210阅读:504来源:国知局
新型间歇式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间歇式活性污泥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间歇式活性污泥处理技术(SBR工艺)是一种连续进水、间歇排水的周期循环间歇曝气系统。如图1所示,该工艺集调节池、初沉池、反应池、中间水池、生物脱氮池等过程于一体,按不同的时间顺序进行各种目的不同的操作,布局紧凑合理,是一种先进的污水处理系统。但对于小水量的农村污水处理来说(处理规模一般小于500m3/d),传统SBR工艺就显得构筑物多,占地面积大,投资大,限制了SBR工艺的优越性发挥。此外,农村污水收集系统一般不完善,总排水口水位较低,给工艺选择和布置带来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占地面积小、成本低、适用范围广的新型间歇式活性污泥处理系统。

本实用新型新型间歇式活性污泥处理系统,其中,包括排污管道、排水管道、渗污管道、隔离板和多个射流曝气装置,地表下方开设有污水处理腔室,污水处理腔室的内部设置有不锈钢内壁,污水处理腔室内部设置有隔离板,隔离板顶端与污水处理腔室内部的顶端连接,隔离板底端与污水处理腔室内部的底端预留有间隙,隔离板将污水处理腔室分为污水腔室和反应腔室,污水腔室顶端连接有排污管道,反应腔室内部的底端设置有活性污泥和多个射流曝气装置,反应腔室的底部为沉淀后的污水,反应腔室的上部为处理后的清水,反应腔室顶端连接有出水管道,出水管道的一端与反应腔室外界连接,出水管道的另一端伸入清水中,污水处理腔室底端设置有渗污管道,渗污管道与污水处理腔室的接触面上开设有多个污水渗流孔。

本实用新型新型间歇式活性污泥处理系统,其中所述隔离板采用不锈钢材质。

本实用新型新型间歇式活性污泥处理系统,其中所述排污管道上设置有排污阀门。

本实用新型新型间歇式活性污泥处理系统,其中所述渗污管道沿水平方向设置。

本实用新型新型间歇式活性污泥处理系统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将污水处理腔室设置有地表以下,不仅环境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而且这种地埋式结构大大降低污水处理的占地面积,地表可以进行绿化处理,不会对人们日常生活造成影响。污水处理腔室底端设置有渗污管道,处理后的污水不断从渗污管道排出,能够满足持续进水的要求,工作效率高。反应腔室内采用射流曝气装置,省去传统的鼓风机房布置,降低噪音污染。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新型间歇式活性污泥处理系统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间歇式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新型间歇式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新型间歇式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包括排污管道1、排水管道4、渗污管道7、隔离板6和多个射流曝气装置8,地表3下方开设有污水处理腔室,污水处理腔室的内部设置有不锈钢内壁11,污水处理腔室内部沿竖直方向设置有不锈钢隔离板6,隔离板6顶端与污水处理腔室内部的顶端连接,隔离板6底端与污水处理腔室内部的底端预留有间隙,隔离板6将污水处理腔室分割为污水腔室12和反应腔室2。污水腔室2顶端的连接有排污管道1,排污管道1上设置有排污阀门5,污水9通过排污管道1进入污水腔室2内部,并通过隔离板6底端的间隙缓慢流入到反应腔室2内部。反应腔室2内部的底端设置有活性污泥和多个射流曝气装置8,反应腔室2的底部为沉淀后的污水9,反应腔室2的上部为处理后的清水10。反应腔室2顶端连接有出水管道4,出水管道4的一端与反应腔室2外界连接,出水管道4的另一端伸入到清水10中,清水通过出水管道4对外排出,可用于农田灌溉等农业用途。污水处理腔室底端沿水平方向设置有渗污管道7,渗污管道7与污水处理腔室的接触面上均匀开设有多个污水渗流孔,污水处理腔室内的污水通过污水渗流孔缓慢渗入到渗污管道7内,进行集中处理。

本实用新型在工作过程中,通过排污管道1将生活污水9排放到污水腔室12内,污水9通过隔离板6底端的间隙进入到反应腔室2内,反应腔室2内部的多个射流曝气装置8定时进行曝气,在氧气和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作用下对生活污水9中的有机物进行分解,静置处理直到污水9和清水10产生明显分层,位于上层的清水10通过出水管道4对外排放,位于底层的污水9通过渗污管道7进行集中处理。

本实用新型间歇式活性污泥处理系统,将污水处理腔室设置有地表3以下,不仅环境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而且这种地埋式结构大大降低污水处理的占地面积,地表3可以进行绿化处理,不会对人们日常生活造成影响。污水处理腔室底端设置有渗污管道7,处理后的污水9不断从渗污管道7排出,能够满足持续进水的要求,工作效率高。反应腔室2内采用射流曝气装置8,省去传统的鼓风机房布置,降低噪音污染。本实用新型占地面积小、成本低、适用范围广,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