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循环处理试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41722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的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污水循环处理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自从进入新城市和工业化的社会以来,随着工业的发展和人类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在使用水的同时,也往往使某些有害的物质进入水体,从而导致天然水体发生物理或化学上的变化,污水和污物的排放量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水污染的问题就日益严重和复杂。

目前,水污染中,六价铬的水污染特别普遍,所以针对于六价铬的水污染的处理时,先要进行水污染处理的试验,才能将最后的整理数据放入到工地上的施工处理装置中,所以要保证试验装置工作的稳定性,所以迫切的需要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污水循环处理试验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改进的污水循环处理试验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污水循环处理试验装置,包括污水桶、反应水罐、进水管、出水管和取水管,所述的污水桶的侧壁上设有第一水位线,反应水罐的侧壁上设有第二水位线,所述的进水管的一端设置有水泵,另一端伸入反应水罐,进水管上设有第一开关阀,所述的水泵伸入污水桶并位于第一水位线的最高水位线以下,所述的出水管设置在反应水罐底部的侧面,所述的取水管的一端与出水管相连接,另一端端头位于污水桶的上方,取水管上设有第二开关阀;所述的反应水罐内由下向上依次设置有石英砂层和铁碳混合层。

所述的进水管、出水管与取水管的制作材料为塑料。

所述的出水管与取水管相互插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自动化,解决了手动加水的麻烦,同时可以通过水泵的抽水量控制流速,便于控制时间和记录监测水样的处理效果,同时能对污染水进行循环处理。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污水桶,2、反应水罐,21、石英砂层,22、铁碳混合层,3、进水管,4、出水管,5、取水管,6、水泵,7、第一开关阀,8、第二开关阀。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所示的污水循环处理试验装置,包括污水桶1、反应水罐2、进水管3、出水管4和取水管5,污水桶1的侧壁上设有第一水位线,反应水罐2的侧壁上设有第二水位线,进水管3的一端设置有水泵6,另一端伸入反应水罐2,进水管3上设有第一开关阀7,水泵6伸入污水桶1并位于第一水位线的最高水位线以下,出水管4设置在反应水罐2底部的侧面,取水管5的一端与出水管4相互插接,另一端端头位于污水桶1的上方,取水管5上设有第二开关阀8;反应水罐2内由下向上依次设置有石英砂层21和铁碳混合层22。

进水管3、出水管4与取水管5的制作材料为塑料。

取水管5的端头直径小于出水管4端头的直径,取水管5的端头具有外螺纹,出水管4端头的端头内壁上具有内螺纹,取水管5拧入出水管4中。

在污水桶1中加入污染水,由水泵6通过进水管3向反应水罐2中抽水,反应水罐2中填料为上层为铁碳混合物以及少量催化剂,最底一层为石英砂,污水通过铁碳混合物层22和石英砂层21在反应水罐2内进行反应,最后反应后的污水从出水管4流出进入污水桶1,循环反应,10分钟至60分钟中,随时测定出水管4处的水质,直到达标。

污染水中六价铬22.52mg/L修复到0.012mg/L,最后修复的目标值是0.05mg/L。

铁碳内含有一定量的铁和碳,当其与污染地下水中的铬进行反应时,铁充当阳极,细小的碳粒充当阴极,这样就构成了很多微小的原电池,反应中Cr6+很快被Fe2+很快还原为Cr3+。化学反应式为:

阳极:Fe-2e→Fe2+

Cr2O72-+6Fe2++14H+→2Cr3++6Fe3++7H2O;

CrO42-+3Fe2++8H+→Cr3++3Fe3++4H2O。

阴极:2H++2e→H2

Cr2O72-+6e+14H+→2Cr3++7H2O;

CrO42-+3e+8H+→Cr3++4H2O。

在反应过程中由于消耗了H+,导致水中OH-增多,由Cr6+还原产生的Cr3+可与水中的OH-反应生成Cr(OH)3沉淀被去除,也可能是通过生成铁铬水合物或铁铬氧化水合物达到去除六价铬的目的,反应的方程式为:

Cr3++OH-→Cr(OH)3

xCr3++(1-x)Fe3++3H2O→[CrxFe1-x](OH)3+3H+

xCr3++(1-x)Fe3++2H2O→CrxFe1-xOOH+3H+

另外,水中生成的Fe(OH)3具有凝聚作用,可与Cr(OH)3形成絮凝体,有助于反应沉淀物的加速生成,可将同时去除Cr6+及Cr3+[10-11]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