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业污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62135发布日期:2018-09-05 00:56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工业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污水,通常是指受到一定污染的、来自生活和生产排出的污水。污水处理,是指为 使污水达到排水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处理被广泛 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等各个领域。沉淀池是污水处理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污水的静置沉淀和水质检测是决定污水处理效果的关键环节。

一般的工业污水中都会存有各种金属元素,工业上大多数是采用化学药剂与工业污水反应,并与其中的金属元素结合成金属化合物沉淀,再经过沉淀池沉淀、PH调节达到排放标准后排放。

但是,在加入化学药剂后产生沉淀的过程中,会使得工业污水变得浑浊,通常的工厂将浑浊的污水排放至沉淀池,经自然沉淀后再进行后续处理,这样设置的工业污水处理系统,沉淀过程较长,导致工业污水处理周期延长,从而降低了污水处理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业污水处理系统,具有沉淀过程短、处理周期短、处理效率高的优势。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工业污水处理系统,包括:用于对含有不同金属元素的工业污水进行分类收集的多个污水收集池;与所述污水收集池一一对应设置的、并位于所述污水收集池一侧的、通过水管与所述污水收集池连接的、用于将污水收集池内导入的工业污水进行化学反应的多个反应池;设置于所述反应池一侧的、用于对经化学反应池反应后的污水进行沉淀的沉淀池;设置于所述反应池与所述沉淀池之间的、一端与所述反应池密封连接的、另一端与所述沉淀池密封连接的、用于将经反应池内的工业污水进行收集的综合集水池;以及,设置于所述综合集水池与所述沉淀池之间的、一端与所述反应池密封连接的、另一端与所述沉淀池密封连接的、用于对流入的污水进行混凝反应的混凝池。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处理工业污水时,先将工业污水中含有不同金属元素的污水进行分类并排放至不同的污水收集池,再通过对应设置的反应池分别进行化学反应,从而将污水中的金属元素析出,再将反应后的污水排入至综合集水池进行收集,收集后的污水排入至混凝池进行混凝反应,从而加速沉淀,最后再将经过混凝反应后的污水排至沉淀池进行沉淀。这样设置的污水处理系统,通过设置的混凝池对污水进行混凝处理,从而加速经处理后的污水的沉淀,从而缩短了沉淀过程,缩减了污水处理周期,保证了污水处理的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混凝池包括:设置于所述混凝池上靠近所述综合集水池一侧的、用于对制造混凝反应所需的碱性环境的第一子水池;设置于所述混凝池上靠近所述沉淀池一侧的、用于向流入的污水内添加助凝剂的第二子水池;以及,设置于所述混凝池上并位于所述第一子水池与所述第二子水池之间的、用于向流入的污水内添加混凝剂的第三子水池。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混凝反应时,先通过第一子水池制造混凝反应所需的碱性环境,在通过第二子水池与第三子水池时向水池内加入混凝剂和助凝剂,从而加速污水的沉淀速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子水池、所述第二子水池及所述第三子水池远离池底一侧均设置有用于搅拌污水并使污水充分发生混凝反应的搅拌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添加碱液、助凝剂和混凝剂后通过搅拌组件的搅拌作用,加速了其与污水的混合,从而节省了混合时间,缩减了污水处理周期。

进一步地:所述搅拌组件包括:电动机以及与所述电动机动力输出轴固定装配的搅拌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动机驱动搅拌桨转动,从而将添加的碱液、助凝剂和混凝剂分别与对应子水池内的污水混合均匀,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子水池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用于检测第一子水池内污水酸碱度的PH检测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向第一子水池内添加碱液时,通过PH计的检测作用,控制污水的酸碱度,从而保证了混凝反应的酸碱度。

进一步地:所述沉淀池上远离地面一侧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其靠近地面一侧设置有排污口,所述沉淀池包括:设置于所述沉淀池内远离地面一侧的、可相对于所述沉淀池在竖直方向上做往复运动的、用于将所述沉淀池内的污泥向所述沉淀池上的排污口所在侧挤压以将污泥排出所述沉淀池的挤压组件;设置于所述沉淀池池底的、用于将残留在池底上的污泥刮除并推向所述排污口的清理组件;以及,设置于所述沉淀池上的、用于支撑所述沉淀池的支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清理沉淀池时,通过设置在沉淀池本体上远离地面一侧的挤压组件,将污泥压向排污口,并通过排污口排出,然后再通过设置在池底的清理组件,将残留在池底的污泥刮向排污口,并从排污口排出。这样设置的沉淀池能够较容易地将污泥排出,避免了污泥排除不及时产生厌氧发酵而致使污染物上浮的现象,保证了沉淀池的正常工作。

进一步地:所述挤压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沉淀池的顶部、用于提供挤压所需动力的第一气缸;与所述第一气缸的动力输出轴固定装配的、侧壁分别与所述沉淀池的侧壁接触的、用于将所述沉淀池侧壁上的污泥刮除并将污泥压入污水口的压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压板上近所述第一气缸一侧的边沿处、用于清扫经所述压板刮刷后的所述沉淀池侧壁的第一毛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挤压池内的污泥时,第一气缸驱动压板向池底一侧运动,从而将污泥压向排污口,在挤压的时,沉淀池内的空间慢慢变小,使得池内气压大于池外气压,从而通过排污口向外泄压,进而保证了排污口的通畅性,起到了防堵塞的作用,与此同时,刮板与沉淀池的内侧壁接触,从而将内壁上的污泥刮除,在刮除污泥后,通过在压板边沿处设置的第一毛刷,对沉淀池的内壁进行清扫,进而达到清理沉淀池内壁的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清理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沉淀池外部的第二气缸;与所述第二气缸的动力输出轴固定装配的、一端面与所述沉淀池池底接触的、用于刮除所述沉淀池池底上残留的污泥的刮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刮板上靠近所述第二气缸一侧的、用于清扫经所述刮板刮刷后的所述沉淀池池底上残留的污泥的第二毛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清理沉淀池时,挤压组件先将内壁上的污泥刮下后,在向第一气缸一侧运动并运动到一定高度后,第二气缸驱动刮板运动,从而将残留在池底的污泥刮除,并通过排污口排出,同时,采用设置在刮板上的第二毛刷,对沉淀池的池底进行再次清扫。不仅避免了人工清扫的是费时费力的现象,而且保证了清洗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沉淀池的内壁上开设有用于收纳所述刮板的收纳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沉淀池的内侧壁上开设收纳槽,当刮板工作时,第二气缸驱动刮板从收纳槽内滑出,并将沉淀池池底的污泥清理,清理完成后,将刮板收纳在收纳槽内,从而保证了沉淀池内壁的美观度,同时,将刮板收纳在收纳槽内,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刮板的清洁度。

进一步地:所述刮板为直角三棱柱状的金属板或塑料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用户可根据需求选择不同材质的刮板,从而满足了用户不同的需求,提升了用户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其一,通过设置的混凝池对污水进行混凝处理,从而加速沉淀,从而缩短了沉淀过程,缩减了污水处理周期,保证了污水处理的效率;

其二,通过设置的挤压组件与清理组件,使得沉淀池能够较容易地将污泥排出,避免了污泥排除不及时产生厌氧发酵而致使污染物上浮的现象,保证了沉淀池的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工业污水处理系统的整体架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工业污水处理系统中沉淀池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工业污水处理系统中沉淀池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1、污水收集池;2、反应池;3、综合集水池;4、混凝池;41、第一子水池;42、第二子水池;43、第三子水池;44、搅拌组件;441、电动机;442、搅拌桨;45、PH测量计;5、沉淀池;51、进水口;52、出水口;53、排污口;531、闸门;54、挤压组件;541、第一气缸;542、压板;543、第一毛刷;55、清理组件;551、第二气缸;552、刮板;553、第二毛刷;56、支脚;57、收纳槽;6、水管;7、阀门;8、抽水泵;9、PH检测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工业污水处理系统,参照图1所述,包括:污水收集池1、反应池2、综合集水池3、混凝池4以及沉淀池5。

结合图1所示,污水收集池1用于对含有不同金属元素的工业污水进行分类盛装。反应池2与污水收集池1一一对应设置,并位于污水收集池1一侧(附图1中右侧),反应池2用于在污水收集池1内导入的工业污水进行化学反应提供反应场所。沉淀池5设置于反应池2一侧(附图1中右侧),并用于对反应池2排出的污水进行沉淀的沉淀池5。综合集水池3设置在反应池2与沉淀池5之间,综合集水池3用于将反应池2内排出的工业污水进行集中收集的综合集水池3。混凝池4设置在综合集水池3与沉淀池5之间,并用于对流入的污水进行混凝处理。

在本是实例中,污水收集池1与反应池2之间、反应池2与综合集水池3之间、综合集水池3与混凝池4之间、混凝池4与沉淀池5之间均通过水管6密封连接,且在水管6上均设置有阀门7以及抽水泵8;污水收集池1与反应池2对应设置有一个,综合集水池3、混凝池4以及沉淀池5均设置有一个,上述污水处理系统中所用的水池均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

其中,参照图1所示,混凝池4包括:第一子水池41、第二子水池42以及第三子水池43。

第一子水池41设置于混凝池4上靠近综合集水池3一侧,并用于制造混凝反应所需的碱性环境;第二子水池42设置于混凝池4上靠近沉淀池5一侧,并用于向流入的污水内添加助凝剂;第三子水池43设置于混凝池4上,并位于第一子水池41与第二子水池42之间,第三子水池43用于向流入的污水内添加混凝剂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子水池41的内侧壁上设置有PH检测计9,PH检测计9用于检测第一子水池41内污水的酸碱度,第一子水池41、第二子水池42及第三子水池43远离池底一侧均设置有搅拌组件44,搅拌组件44用于搅拌流入的污水,并使污水与添加的药剂混合均匀,搅拌组件44包括:电动机441以及与电动机441动力输出轴固定装配的搅拌桨442,上述三个子水池容积相等,且一体成型而成。在其他是实例中,搅拌组件44还可以为设置在池底的水管6以及向水管6内鼓气的气泵,通过气体密度小于污水密度,使得水管6内喷出的气体形成气泡向液面浮动,并带动污水上下运动,从而起到搅拌作用。

参照图2所示,沉淀池5上远离地面一侧设置有进水口51和出水口52,其靠近地面一侧设置有排污口53,具体结合图2、3所示,沉淀池5包括:挤压组件54,清理组件55以及支脚56。挤压组件54设置于沉淀池5内远离地面一侧,且可相对于沉淀池5在竖直方向上做往复运动,挤压组件54用于将沉淀池5内的污泥向沉淀池5上的排污口53所在侧挤压,使得沉淀池5内外存在气压差,保证了排污口53的通畅性,同时,通过压力将污泥排出沉淀池5;清理组件55设置于沉淀池5池底,且用于将残留在池底上的污泥刮除,同时推向排污口53并从排污口53排出;支脚56设置于沉淀池5上,且用于支撑沉淀池5。在本实施例中,进水口51与出水口52的高度相同,排污口53为矩形,排污口53上设置有控制排污口53开闭的闸门531,支脚56设置有两条,且相互对称。

如图3所示,挤压组件54包括:第一气缸541、压板542以及第一毛刷543。第一气缸541设置于沉淀池5的顶部、且用于提供挤压所需动力;压板542与第一气缸541的动力输出轴固定装配,压板542的侧壁分别与沉淀池5的侧壁接触,并用于将沉淀池5侧壁上的污泥刮除,同时,将污泥压入污水口并使污泥从污水口排出;第一毛刷543设置于压板542上近气缸一侧的边沿处,且用于清扫经压板542刮的将沉淀池5侧壁。在本实施例中,压板542为不透水板,且压板542与沉淀池5内壁密封性较好,在压板542下压过程中,不断的挤压空气,从而使得沉淀池5内外存在气压差,进而保证了排污口53的通畅性,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气缸541还可以外用电机丝杆代替或者液压缸代替,压板542与沉淀池5内壁接触的面上设置有耐磨橡胶层。

如图3所示,清理组件55包括:第二气缸551、刮板552以及第二毛刷553第二气缸551设置于沉淀池5外部,用于驱动盖板运动;刮板552与第二气缸551的动力输出轴固定装配,且一端面与沉淀池5池底接触,刮板552用于刮除沉淀池5池底上残留的污泥;第二毛刷553设置于刮板552上靠近第二气缸551一侧,第二毛刷553用于清扫沉淀池5池底残留的污泥。在本实施例中,清理组件55设置有两个,且两个为对称设置,沉淀池5的内壁上开设有收纳槽57,收纳槽57用于在刮板552停止工作时收纳刮板552,收纳槽57为矩形槽,刮板552为直角三棱柱状的金属板。在其他是实例中,第一气缸541还可以采用电机丝杆代替或者液压缸代替,刮板552为直角三棱柱状的塑料板。

本实施例的污水处理流程大致如下述:在工业污水处理时,先将工业污水分开排放到不同的污水收集池1内进行收集,再通过抽水泵8和水管6将收集好的污水抽到对应的反应池2内进行反应,完成反应之后,将反应池2内的污水抽到综合集水池3内进行集中收集,再将收集的污水抽到第一子水池41内,并向第一子水池41内添加碱液,搅拌之后通过PH检测计9检测达到要求后,流入到第三子水池43并向池内添加混凝剂,搅拌均匀后,流入到第二子水池42,向池内添加助凝剂并见拌均匀后,流入到沉淀池5,最后通过沉淀池5将污泥沉淀后,将处理的水调节PH到中性后排出到环境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