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集雨及净化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902615阅读:来源:国知局
一过滤框41的横截面呈Z字形,所述第一过滤框41上设有第一斜杆411、设置于所述第一过滤框41上的第一横板412、位于所述第一横板412上方的第一竖杆413、第三支架414、位于所述第一横板412下方的第一支撑环415,所述第一斜杆411的两端与所述第一过滤框4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过滤框41贯穿所述第一横板412的上下表面且与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杆412的上端与所述第一过滤框4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杆413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横板412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414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横板412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414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过滤框4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环415呈横截面为圆环的柱体,所述第一支撑环415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横板41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斗42的横截面呈空心的等腰梯形,所述第一固定斗42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过滤框4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斗42的内部与所述第一过滤框4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一固定斗42的上端与所述第二管道29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43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二管道29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连接杆43呈竖直状,所述第一连接杆43的上端与所述第三收集箱2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43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斗42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过滤网44的侧面与所述第一过滤框4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轴45与所述第一过滤框41固定连接。所述第五过滤网46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支撑轴45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五过滤网46呈倾斜状,所述第五过滤网46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支撑轴45固定连接,使得位于左右两侧的第五过滤网46呈V字形,从而可以对被所述第四过滤网44过滤的雨水进行再次过滤,并且可以将其中的杂质集中到第五过滤网46与第一支撑轴45之间,并且沉淀在其中,并且水流较大时,可以使得水流经过第五过滤网46的上端往两侧流动,防止压力过大导致第五过滤网46被损坏。所述第六过滤网47呈倾斜状,所述第六过滤网47的侧面与所述第一过滤框4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从而可以使得杂质集中到第六过滤网47的下端,从而可以保证其上端的过滤效果。所述第一海绵块48的侧面与所述第一过滤框4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七过滤网49的侧面与所述第一过滤框4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七过滤网49与所述第一海绵块48之间放置有活性炭。所述倒流块40与所述第一过滤框4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
[0013]如图1所示,所述沉淀装置5包括沉淀框51、位于所述沉淀框51上方的第三集中斗52、位于所述沉淀框51周围的挡框53、位于所述沉淀框51内的过滤斗54、位于所述过滤斗54下方的过滤环55、位于所述过滤环55内的分流块56、位于所述沉淀框51周围的收集环57、设置于所述收集环57上的第一固定环58、位于所述收集环57下方的挡环59及位于所述收集环57上方的第二固定环50。所述沉淀框51上设有若干第四通孔511。所述第三集中斗52的上端与所述第一过滤框41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集中斗52的下表面与所述沉淀框51的上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过滤框41的下端延伸至所述第三集中斗52的内部。所述挡框53呈环状,所述挡框53的下表面呈倾斜状,所述挡框53的内表面与所述第三集中斗52固定连接,所述挡框53的内表面与所述沉淀框51的外表面滑动连接,使得所述第三集中斗52与所述挡框53可以一起相对所述沉淀框51旋转,所述挡框53的下表面设有若干第五通孔531,所述第一支撑环415的下表面与所述挡框5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过滤斗54的上端与所述沉淀框5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从而可以对雨水进行过滤,并且可以将杂质集中到沉淀框51的中间。所述过滤环55的横截面呈圆环状,所述过滤环55的下表面与所述沉淀框5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过滤环55的上端与所述过滤斗5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从而可以将杂质集中到过滤环55内。所述分流块56呈圆锥体,所述分流块56的下表面与所述沉淀框5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从而可以将雨水集中到周围,方便过滤斗54及过滤环55在旋转时对水进行过滤。所述收集环57呈环状,所述收集环57水平放置,所述收集环57的横截面呈空心的等腰梯形,所述收集环57位于所述第五通孔531的下方,使得从所述第五通孔531流出的雨水进入到收集环57内。所述第一固定环58的内表面与所述沉淀框5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环58的外表面与所述收集环57固定连接。所述挡环59呈环状,所述挡环59的横截面呈弯曲状,所述挡环
59的上端与所述收集环57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环50的内表面与所述沉淀框5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环50的下表面与所述收集环5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0014]如图1所示,所述旋转装置6包括第一电机61、位于所述第一电机61上方的第一转轴62、位于所述第一电机61左右两侧的第四支架63、位于所述第一电机61下方的第二支撑杆64、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杆64左右两侧的第三支撑杆65、位于所述第三支撑杆65下方的第一框体66、位于所述第一框体66内的第八过滤网67、位于所述第一框体66下方的第四支撑杆68、位于所述第四支撑杆68下方的第一垫板69及位于所述第四支撑杆68右侧的第二竖杆60。所述第一电机61与电源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转轴62的下端与所述第一电机61连接,所述第一转轴62的上端与所述沉淀框5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架63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电机61的左右两侧,所述第四支架63呈L型,所述第四支架6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机61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架63的另一端顶靠在所述沉淀框51的下表面上且与其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64的上端与所述第一电机6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64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框体66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64的下端设有第三凹槽641,所述第三凹槽641贯穿所述第二支撑杆64的左右表面。所述第三支撑杆65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杆64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三支撑杆65的上端与所述第四支架63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杆65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框体66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杆65的下端设有第四凹槽651,所述第四凹槽651贯穿所述第三支撑杆65的左右表面。所述第一框体66的横截面呈空心的直角梯形,所述第一框体66的下表面呈倾斜状,所述第一框体66的右表面设有第六通孔661。所述第八过滤网67的横截面呈弯曲状,所述第八过滤网67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框体66的内表面固定连接,从而可以对雨水进行再次过滤。所述第四支撑杆68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框体66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撑杆68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垫板69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撑杆68上设有位于其右侧的第一横杆681、位于所述第一横杆681右侧的第五支架682及位于所述第五支架682下方的第二斜杆683,所述第一横杆681呈水平状,所述第一横杆681的左端与所述第四支撑杆68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杆681的右端与所述第五支架682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支架682呈L型,所述第五支架68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框体66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支架682的另一端呈水平状且与所述第二竖杆
60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斜杆683的上端与所述第五支架68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斜杆683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垫板69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竖杆60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框体66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竖杆60的下端设有第五凹槽601、收容于所述第五凹槽601内的第一滚轮602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滚轮602上的第二锯齿603,所述第一滚轮602收容于所述第五凹槽601内且与所述第二竖杆60轴转连接,所述第二锯齿603设有若干个且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一滚轮602上,所述第二锯齿603与所述第一锯齿191相互配合,进而可以带动所述第一支撑块19旋转,所述第一滚轮602与电机连接。
[0015]如图1所示,所述杀菌装置7包括杀菌框71、位于所述杀菌框71左侧的第三管道72、位于所述杀菌框71内的第九过滤网73、位于所述第九过滤网73右侧的玻璃罩74、位于所述玻璃罩74内的紫外线灯75、位于所述杀菌框71上方的电源76、位于所述杀菌框71内的轨道架77、位于所述杀菌框71下方的第四管道78、设置于所述第四管道78上的第一阀门79及位于所述
当前第2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